APP下载

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2023-12-02张梅舜蔡浩轩彭意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21期
关键词:后处理一致性斑块

张梅舜 蔡浩轩 彭意春

(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100)

当前,冠心病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据相关报道得知,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由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人数达到700 万,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达到了3/4[1]。对于我国而言,当前约有0.5 亿的冠心病患者,故做好对心血管疾病的早诊断、早防治,刻不容缓[2]。伴随影像技术的持续推新与完善,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手段,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上,发挥着重要效能,且已成为其评估标准。但需指出的是,采用CCTA 诊断心血管疾病时,无论是对人工图像后处理质量,还是诊断医师的临床经验,均有严重依赖性,特别是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医疗资源紧缺情况,难以做到对全部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实施CCTA临床评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主要是对人类思维进行模仿,且具有“认知”功能,可通过“学习”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AI 作为新世纪以来的一种尖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当中,且成果丰硕。在医疗领域中应用AI,不仅能对患者的给药剂量进行计算,选择肿瘤药物,而且还能监测高危患者,甚至辅助手术的进行[3];除此之外,在解读CT 图像报告上,AI 技术还能够提供辅助。在CCTA 图像后处理及书写诊断报告上,如果能够应用AI,那么有助于我国医疗资源紧张情况的缓解,但冠状动脉AI 在诊断报告的准确性上,对CCTA 图像进行处理的质量上,以及能否对临床医师进行替代上,均尚未完全明确。对此,本文围绕冠心病患者,在实施CCTA 诊断时,分别采用人工后处理、冠状动脉AI 后处理,对比其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特定期间: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把来本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共选取30例。依据李克特量表评分标准对原始图像质量实施评分,分别实施人工组(放射科医生)与AI 组(数坤科技的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图像后处理。纳入标准:(1)CCTA 图像血管连续,且有着清晰的边缘,不存在伪影情况;(2)AI 软件可以对冠状动脉血管树进行自动且正确的识别;(3)心率正常,或者存在轻微的心率不齐。排除标准:(1)对碘剂过敏;(2)难以配合完成检查;(3)严重脏器功能异常(如肾、脑等)。

1.2 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用GE optima CT660(美国GE 公司)采集图像,选择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50 mL 非离子型造影剂(320 mgI/mL),20 mL生理盐水,流速控制在5 mL/s;采用对比剂示踪法,围绕主动脉根部,ROI 监测CT 值(将触发扫描CT值设定成150 HU),延迟4 s,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法实施扫描。具体的扫描参数:管电流为20 mAs,管电压为120 kV,层厚为0.625 mm,螺旋扫描时间约6 s。后采用冠状动脉AI(即为数坤科技的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其功能为:对冠状动脉影像图像后处理工作全自动完成,AI 辅助冠状动脉诊断结果,智能打印胶片,且输出所需要的结构化报告)实施图像后处理,且开展影像诊断,分析曲面重建、容积再现以及AI 诊断报告。

1.3 图像分析

完成扫描工作后,依据李克特量表评分标准[4],从低到高对原始图像质量实施评分,即1-5 分。其中,图像质量存在过度受损情况,并且血管壁难以辨认,即1 分(差);如果存在较低的图像质量,血管边界模糊,或者存在过大的伪影,同时还存在较低的对比度分辨率,即2 分(较差);如果存在一定的图像伪影情况,却存在较高的对比度分辨率,血管有着比较清晰的边界,即3 分(中);如果血管的边界、血管壁均清晰,存在着非常小的图像伪影,同时还有比较高的对比度分辨率,即4 分(良);如果管壁能够清晰显示出来,存在较好的分辨率,无伪影,即5 分(优)。

以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CCT)所制定的冠状动脉分段法为参照[5],把冠状动脉划分成18 段,对冠状动脉三大支进行判断,即回旋支、左前降支与右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以及斑块性质。由2 名医师对图像实施人工后处理,同时生成诊断报告。另以CAG 结果当作金标准,实施一致性检验,评定人工与AI 图像后处理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的一致性,如果Kappa≥0.75,即存在好的诊断一致性;Kappa>0.40,但<0.75,即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若Kappa≤0.40,即存在差的一致性。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McNemar 检验,组间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冠状动脉人工与AI 的图像后处理对比

在30 例患者中,最小年龄30 岁,最大78 岁,平均为(56.71±3.26)岁,男性17 例,其余均为女性(13例)。AI 冠状动脉重建失败为2 例,其余重建图像均合格。针对冠状动脉AI 图像后处理而言,其整个过程总的耗时约为3 min,而人工为20-30 min,AI 后处理的耗时仅为10%的人工耗时,且冠状动脉AI后处理在具体的合格率上,达到了93.33%(28/30)。从图1 可知,在面对各支血管时,冠状动脉AI 图像后处理可以做到自动命名。较之人工后处理(图1 当中的A-C),AI 后处理(图1 当中的D-F)的冠状动脉图像有着更多且更长的分支,而且管壁也更为光滑,此外,在显示细节小分支上,也更为全面;于冠状动脉拉直图像当中,得知冠状动脉AI 处理的图像(图1 当中的E)相比于人工处理图像(图1 当中的B),有着更清晰的血管,且可以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自动辨识。

图1 对比人工与冠状动脉AI 的图像后处理结果

需指出的是,尽管在图像后处理上,冠状动脉AI 有着较好的表现,但本文发现,其也有不足。从表1 中得知,冠状动脉AI 图像后处理相对应的合格率是93.33%,原始图像质量1-2 分的患者为2 例,AI后处理均不合格;而图像质量达3 分时,AI 图像后处理的相应合格率为100%。较之人工后处理图像,AI 后处理图像存在AI 分割遗漏情况,造成右冠状动脉血管截断,而且在命名上也出现错误,难以将血管全面显示出来,其后处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钙化斑块周围存在伪影,造成管腔被严重掩盖,而人工后处理放射科医师能够通过工作站,进行手动添加,以此可以使截断的血管“再生”。这也提示冠状动脉AI图像后处理对原始图像质量存在依赖性的不足。

表1 原始图像质量评分以及AI 后处理的合格率

2.2 冠状动脉人工与AI 的诊断报告对比

在诊断报告上,冠状动脉AI 组在图像重建后,便能完成(<1 min),而人工组出具一份诊断报告耗时为15 min 左右。如同AI 后处理那样,在报告诊断上,AI 也高效。从见表2 得知,针对冠状动脉AI 组而言,其在斑块检出灵敏度上,相比于人工组报告,基本相当。本文中,人工组报告在检出斑块上,无假阳性,特异性为100.00%,而冠状动脉AI 组报告的特异性为90.91%,见表3。在三支分支血管当中,冠状动脉AI 组对于左前降支病变,存在着最低的特异度。

表2 冠状动脉人工与AI 检出冠状动脉斑块的灵敏度

表3 AI 对冠状动脉斑块检出的特异度

2.3 一致性检验结果

将CAG 结果当作金标准,对冠状动脉人工组与AI 组诊断冠状动脉斑块检出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得知人工与CAG 之间的有着好的一致率(Kappa=0.83,P<0.001),AI 与CAG 之间也有好的一致率(Kappa=0.80,P<0.001)。

3 讨论

通过分析3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相对应的CCTA,从中得知:(1)对于冠状动脉AI 图像后处理来分析,其在相应工作效率上,实为人工的10 倍之多,另外AI 后处理的冠状动脉,有着更长且更多的分支,而且还有更为光滑的管壁,可以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准确识别,后处理的合格率是93.33%。(2)于诊断报告的书写上,冠状动脉AI 在具体的工作效率上,实为人工的15 倍。

当前,AI 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现已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应用方向有重症患者的监护、个性化医疗服务、辅助制定治疗方案及诊断疾病等。许多医疗机构(比如麻省总医院等)均已结合自身情况,成功研发出专属自身的AI 算法,且在临床中得以应用[6]。基于影像学层面来分析,斯坦福大学经过深入研究后,最终创造出一种新算法,用其对特定部位肺炎进行检测,总体表现优于临床医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7]。本文得知,在具体的影像诊断报告上,冠状动脉AI 的灵敏度,与人工的报告基本相当,且可以将人工报告当中可能会遗漏的一些微小钙化斑块给予发现。因在放射学领域当中AI应有不错的表现,许多学者认为AI 的出现实为一种内在威胁,因为其较之人工专家,以统计学习指标的改进为基础,伴随对罕见病例的深度化学习,其在分析个案上,优势更为明显[8-9]。

从本文结果发现,在斑块检出方面,AI 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4.12%、90.91%,较相关研究[10](特异度是81.72%,灵敏度则为54.82%)的结果高。究其原因,可能与本文的冠状动脉AI 有着更高的深入学习熟练度,且技术更为健全相关。需指出的是,从既往研究中得知,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AI,经计算而得到的钙化积分,已被许多学者、专家所认可,但本文采用冠状动脉AI 在检出斑块方面,仍出现遗漏情况,原因是一些微小钙化斑块被遗漏[11-12]。此外,本文以CAG 为金标准,围绕冠状动脉人工与AI,就其在诊断冠状动脉斑块检出中的一致性实施检验,结果得知,无论是人工与CAG 之间,还是AI与CAG 之间,均有着好的一致率。研究表明冠状动脉AI 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可获得相近于人工的诊断效果。但需强调的是,本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1)本文属于单中心研究,所选取病例多在本地,而对于冠状动脉AI 相对应的深度学习,通常基于多中心而构建,故会影响到其诊断效能;(2)本院在使用冠状动脉AI 上,有着较短的时间,而且选取的例数较少,后期伴随对冠状动脉AI 多中心研究的持续深化,会对数据不断给予完善。

综上,AI 在CCTA 等影像学方面表现出良好效能,整体水平理想,但其在影像当中的应用,也有不足,因此,一份合格的影像报告不可单纯依据AI 后处理及诊断,仍需影像医师的操作与把控。笔者认为,AI 技术并不是我们影像医师的终结者,而是我们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辅助工具。

猜你喜欢

后处理一致性斑块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