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改革路径初探
2023-12-02孙前程杨晓鹏胡欢欢
孙前程 杨晓鹏 胡欢欢
(1.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2.巢湖学院 安徽合肥 2380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研究对象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调查对象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及所有在校学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检索“教会、勤练、常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等关键词,查阅与高校体育改革的相关资料,理清论文撰写的思路及要点。问卷调查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发出问卷,并对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数据统计法: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运用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现状分析
2.1 “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内在关系
“教会、勤练、常赛”主要强调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意义,对一体化推进与实施给予高度重视。结合体育教学而言,“教会”是起点,只有掌握最基础的运动技能才能为顺利开展各项任务运动做好铺垫;“勤练”是对技能的巩固与夯实,学生要通过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灵活运用,不断强化技能本体感知才能在赛事中游刃有余;“常赛”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目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与团队协作能力,只有通过赛事,才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体育品格也要通过赛事进行磨炼。由上述可知,“教会、勤练、常赛”各元素之间层层递进,相互联系,每个元素的侧重点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会”可看作“勤练”与“常赛”的基础。“教会”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教授能力,采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里的“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对运动技术学习的掌握有所差异,“掌握”并不等同于“会”,学生既要掌握,又要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教会”的目标。比如,某个学生能够完美掌握原地肩上投篮技术动作要领,但这些技术却不能在防守与对抗中充分发挥,那就不能说“会”。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后,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运用自如,这个过程必定需要一定课时的训练。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练习任务,在课外也要采用小组或俱乐部形式进行练习,从中受到启发,深刻体验到身体对抗。
2.2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2.1 不能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模式
时下,我国部分高校针对体育教学采取了诸如改善体育场地、注重教学内容提升、注重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有效衔接等策略,着手深入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然而,调查发现,我国依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停滞不前。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学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没有完全建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自觉自愿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自觉自愿,教师才能采用合理方法安排具有共同体育锻炼爱好的学生,并顺利开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活动。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建立了俱乐部,但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经验,教学成果并不理想。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尚且如此,我国还有部分高校根本不能完全分开俱乐部、体育社团、公共体育课,不仅不能立足供需,合理开设项目,还不能均衡分配设施与师资,使得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第二,线上教学存在局限性。近两年,线上体育教学开展的频率较高。但是,线上教学环境比较特殊,且学生缺失较多校内外实践比赛机会,从而给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开设了10多门线上体育“金课”进行混合教学,但创新点不多。第三,不能依据体育项目特征实施的必要改革。高校体育课程要构建出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教育与项目相结合的模式体系,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较多且难度不一。比如,滑冰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但每个学生身体情况存在差异,因此蹬冰角度与起跑姿势也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就需要更主动地去体验,不仅需要符合普遍规律的技巧性运动,还需要学生的反复训练磨合与亲身感受。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就要深入思索如何采取合理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经验才能达到理想成绩,而这个过程对教师的过程性发展型教学理念非常重要。
2.2.2 体质测试与课程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体育部门相关政策文件指出了体育评价改革的内容,比如建立完善的考查机制,对学生日常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监测、运动技能测试等进行考核,并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出要求。依据政策指示,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建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反馈学生的运动质量,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考评,还要将必要的体育项目增设进高校招生测试中。调查显示,基础性的体能体质指标依然是当前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的关键,具体包括立定跳远、肺活量测试、男子1 000 m跑、女子800 m跑、引体向上等项目。虽然上述这些体育项目科学性较高且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但却不能严谨密切地结合高校体育运动,自然无法为体育项目的选拔、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提供足够参考。
在高校体育运动课程中,没有真正发挥体质测试的作用。比如,体质测试监管不力。某些高校的体质测试并不是安排专业体育教师进行组织,而是由实习生或志愿者操作并监管整个体质测试流程,学生动作即使不够规范,组织者也不会给予及时提醒,甚至还会出现漏测、虚报、代测的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测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不能对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进行准确分析。高校学生人数较多且测试项目较多,教师不能抽出足够多的时间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第三方机构也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因此整个抽测程序并不科学。在测试完成后,相关教师也不能对体育教学内容结合测试数据进行逐步优化,依然依据原来的教学重点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也根本没有促使学生完成体育锻炼。高校基础性体育测试存在着上述问题,自然制约着体育教学改革。因此,高校要对体育测试流程进行规范,不断加强人员管理,对体育测试结果准确性给予高度重视,并对测后分析反馈工作进行强化,这样才能做到测有所用。
2.2.3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有些落后
“育人”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只有做到育人,才能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保持高度热情,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现代体育科学技能,深入了解自身身体情况与心理素质,确定出导向性目标,促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与运动员竞技培养相比,高校体育的方向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有相似的培养手段。在此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做到创新理念,需对其培养人才的目的进行准确理解。然而,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对体育产业实际用人需求进行系统调研,既不能将传统体育教育专业优势充分挖掘,也不能准确找到发展定位,致使某些教学内容只是基于学生的兴趣而开设,人才发展渠道愈加不明确。而且,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只是在现有师资与场地等资源基础上被动开设体育项目,没有充分凸显自身特色,也没有培养拥有较高竞争力的体育人才。
此外,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是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过程,大多数高校将体育测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参考因素,并没有对教师评价、学生素质评价以及学生技能评价等进行完善。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作为教学主要评价对象,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手段没有关注。在评价学生体育运动时,也没有科学完整地分析数据。上述评价,既不能起到监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也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少数高校根本没有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督导评价体系,诸如冰雪运动等发展项目也没有纳入发展规划中,可见在某些项目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晰自身职责。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n=320)
3 高校“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3.1 发展高水平特色项目,促进体育教学稳步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具有多样性、多质性、潜在性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的育人载体[1]。在开展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负责人要立足学生需求,淘汰所谓的“水课”,打造高水准“金课”,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与体育技能,还要传播体育文化精神,弘扬发展学校特色项目。例如,从大一开始,学校就要在教学中开展高水平特色项目,并为学生设置相应课程。在网络化时代,高校可努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课,鼓励学生通过业余时间学习线上课,巩固基础体育技能,每个高校都可以为学生建立线上授课渠道,让学生充分应用线上课,实施本地化改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符合培养学生的“金课”。同时,高校要重视营造校园体育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并充分感受到校园的体育文化。
高校要构建出“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人才培养逻辑体系,依据时代要求实施教学改革,全方位革新教学理念,使用创新教学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主要问题[2]。高校体育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教育不是完全孤立的,要密切联系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健康理念培养,助力学生拥有积极健全的人格。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还要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培养出大批既能扎实掌握几项体育运动又具备丰富体育科学知识的人才,引导学生拥有崇高精神追求。“教会、勤练、常赛”也是推进高校体育运动的重要评价标准,教师可在体育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保证学生学习到基础体育理念并能灵活运用体育技能。高校还要对以往只重锻炼不重组织竞赛的现象进行改革,让学生学有所用并保持良好心态,以应对各种常赛。高校责任部门与相关教师要关注各项体育运动竞赛,例如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赛事,改革体育竞赛制度,促进产教融合,对社会各项资源充分利用,联合社会开展较大规模的体育教学训练与体育竞赛。通过体育赛事规模与赛事影响力,扩大高校的知名度,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体育赛事品牌体系。
3.2 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创新培养全能型人才
在高校教育中,校园体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教”是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重要起点,因此相关负责人要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关注。完整与分解法、自主学习法以及讲解法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法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种方法可让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学习巩固。例如,学生在学习排球运动的正面双手垫球时,教师可将整套动作进行拆解并总结出技术要领,引导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展开无球练习与垫固定球等练习形式。任何体育运动技能的练习都需要重复单一技术动作,即便学生分组练习或集体练习也会感到枯燥,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还会有各种情绪。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遵循一般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学生技能,形成教学规律,让学生学会并能够参加赛事。
高校的学生体质测试,可对学生基础身体素质进行检验。在改革中,高校可改变以往的基本测试内容,既要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检验学生的体育基础技能与体育专向技能[4]。例如,在测试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时,高校可运用底线思维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演变的最坏结果进行合理预测,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锻炼。同时,高校可将学生体质测试与毕业证衔接,体育项目专项体能测试与体育运动成绩关联,这样才能促进专项测试成为常赛的一种体现形式,无形中激励学生自觉勤练,并对教会的成果进行合理检验。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呼吸功能、下肢爆发力、耐力以及速度等的作用不同,所有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全面测试学生的身体机能可将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这样就能找到体育运动项目正确的“勤练”方向,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当然,高校在进行体测时,可对跨界跨项人才选拔标准进行灵活借鉴,体测内容要与体育运动项目精准结合,常态化检测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专项体能发展,从而为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提供必要参考。
3.3 高质量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家校社协同
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既可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既能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又能建设体育强国;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也可以锻炼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既是基础性工程,也是重要工作。在教学中,可借助体育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
具体说来,“教会、勤练、常赛”清晰完整地对应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练、赛三个重要环节,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加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才能在注重个体差异基础上建立分级机制。“教会”即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促进课内、课外、校外的共同联动,让“勤练”成为学生学习常态;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勤练技能与提升技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因此,在教学中要确保“勤练”的高质量,使之成为实现“常赛”的基础,“练”好才能“赛”好。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将全员参与作为基本目标,在为学生组织相关比赛时,可采用分层分类方法,通过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同时,高校要做好家校联盟,将有关身体素质发展的运动知识普及给学生家长,让家长明白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参加什么样的运动有大致了解。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达到课堂教学延伸的目的。当然,不论哪项赛事,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比赛规则制定给予高度重视,还要让学生具备公平意识。在赛事中,教师可采用分层分类方法,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例如构建出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场机会的梯级比赛模式等。高校也要给予体育赛事较多重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赛事的热烈氛围,真正做到以赛检练、以赛促练,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与顽强拼搏的精神。
3.4 以全面育人为指导,完善各环节评价制度
“教会、勤练、常赛”虽然看起来比较直接简单,但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给出逻辑性的指导,只有把握三者之间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其教育理念。“教会”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拿高校冰壶运动来说,在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冰壶项目的发展历史、运动规则等基础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还要通过运动训练课帮助学生领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6]。“教会”不是表面意义的言传身教,而是要对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直接感受进行关注。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只有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的训练才能够达到显著提升,在运动技能加强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竞赛,才能促使其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教学,才能实现“教会”的目的。形成教学理念也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与教练员都需要经过反复思考与努力实践。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学生可能选择很多门课程,每个运动项目的板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必须明确把握课程重难点,分清主次,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标,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忌讳“一把抓”,所以教师要主动实施分类教学。例如,体育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情况分类,也可以依据运动特征分类,做到明确教学,明确勤练内容,避免让学生进行盲目训练。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高校要以学生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评价为中心,当然还要增加教育督导评价与教师岗位评价。同时,还要对教师是否达到“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进行合理分类,激励教师使用多种手段实施“教”,从而让学生达到“会”,并对课程效果给予关注。比如,在滑雪体能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训练效果,关注学生的冰上速度是否通过专项助力训练得到提升等。综上,体育教学质量永远是教学评价的首位,而评价体育教师的重要标准为“勤练”与“常赛”。在评价时,要关注体育教师为学生组织的课内外训练次数、教学质量、比赛的创新性,是否为学生拓展了竞赛的资源等。“教会、勤练、常赛”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评估维度参考,只有不断强化督导管理,才能更有利于高校体育运动的整体发展。
4 结语
高校体育学习可以看作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因此在高校,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教会、勤练、常赛”是我国在新时期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立足学生需求,严格遵循“教会”模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练”,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常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课外锻炼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