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对出版界人才的要求

2023-12-01崔开源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智能时代时代特征

摘 要:思考出版界人才的未来走向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到2035年所处的智能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预测智能社会对科技出版界人才的要求: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智能科技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广大作者、读者的优秀的服务者;是杰出的科技知识传播者;是优秀人才和创新知识的发现者和保护者;是科研人才的学术挚友和知己;是科研人才再教育的组织者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推动者;是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者或參与者、监督者等。

关键词:智能时代;时代特征;出版行业;出版人才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t Age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in Publishing

Cui Kaiyuan

Abstract: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publishing talents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t age in 2035.Only on this basis can we accurately predic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lligent society for the talents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industry.Excellent publishing talents should be the applications and promoters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the great service providers of authors,the outstanding dissemina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the discoverers and protectors of talents and innovative knowledge,the spiritual mentors and confida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the organizers of the re-edu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and the promoters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and the policy makers,participants and supervis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Key words:intelligent 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publishing industry; publishing talents

2018 年 11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对科刊期刊创新发展提出系统规划。

与此同时,国内期刊界的有识之士针对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先生提出了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的内涵与评价建议。[1]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先生围绕培育世界一流学术期刊提出了宏观要求和条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主要从办好中文科技期刊的必要性、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和现状、期刊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等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2]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知网董事长 王明亮主要从世界一流中国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途径的角度,对打造国际化的知识基础设施方面提出系列举措。[3]许丽佳等作者从优质稿源、期刊国际化、出版平台、宣传推广 4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本土比较成功的科技期刊办刊经验,总结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4]王继红等作者探讨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内涵、措施。

一、需要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上述学者和专家们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给出了非常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但在对未来时代的预估和判断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一是没有动态地看未来,而是从当前出发,以目前世界一流科技类期刊的标准为目标,来思考问题和对策。没有着重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这需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到了2035年,也就是15年之后,世界还是否需要期刊这种形式?二是如果存在期刊这种形式,世界人民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要求与当前的期刊评价标准有何不同。如果到了那个时代,期刊已经成了新技术环境下被淘汰的对象,那么,保护期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如果从未来需求的角度预测期刊的命运,我以为现阶段的期刊是必然要消亡的。如果那时还存在期刊,它也具备了全新的意义,不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期刊了。因为那个时代,论文是适时发表的。一篇论文完成后,经过必要的程序,直接在平台上发表,并被其它科技人员所获悉。不必等待凑够若干篇以后才发表。这样,按期出刊就没有必要,期刊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但可能还存在某种类似期刊的技术服务。这是按读者兴趣和研究任务不定期推送的论文集。比如,有些人可能对长生不老感兴趣。那么,就会因兴趣而加入志同道合的群体。群体中的一部分精英,会紧密追踪此领域的前沿,把该领域前沿的科技信息动态按照目标群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及时提供给他们。这些信息可能包括研究者、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相关问题等等。这样的论文集或信息集,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类似于现在的期刊,甚至也可能称作“期刊”,但其实它已经和现在的期刊不是一回儿事了。如果我们执著于目前的世界一流期刊的既定标准,很可能会追逐未来被淘汰的东西。

二是没有考虑到竞争策略失误问题。通过增大经济投入来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的策略,即使能够打造出少数的世界一流期刊,也只是有限的优势组合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期刊界整体衰弱的战略格局。中国期刊界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不在期刊界本身,而在期刊界之外。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走上了形而上的老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此外,如果单从资本实力的角度来看未来,即便到了2035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也无法与世界资本大国、强国竞争。如果按照资本投入的竞争策略,即便我们有许多期刊进入了世界一流,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要么也很快沦为国外资本的工具,要么没有可持续性。这对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成长及一流科技成果的产生都不会有积极的效益。我国期刊界之所以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归根结底是我们的高端科技人才整体缺乏的问题。而这实际上与我们的教育落后,与我们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密切相关。我们的教育问题,又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上的不足、制度上的缺陷,尤其是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缺陷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从现在开始,经过30-50年左右的时间的努力。把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就会实现。在到处是国际领先成果的情况下,即便是普通人才,也能办出一流的国际期刊。这才是治本之策。

因此,如果我们把2035年所处的时代称为智能时代,那么在充分考虑到智能时代的特点及社会的普遍需求的基础上,避开资本竞争策略,我们就可能准确定位那个时代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特征和要求,并据此决定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智能时代的基本特征

1.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发达

智能时代的网速是5T,而不是现在我们努力建设的5G。学术论文提供的是全息论文。不仅有文字的精确描述,还配备有全息说明信息。包括完整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清视频、音频,关键步骤和节点高清图片、简要文字说明、语音说明、实验设备及环境信息等等。目的是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无误,实验数据科学有效,实验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是携带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智慧人。研究团队是身处异地、能够经常见面但实际上可能从来没真正接触到的自由人。论文接受者(不是单纯的读者,而可能是听者或观看者)与论文制作者(不是单纯的写,而是全方位的制作)可以自由交流。

论文通过无线极速超强网络直接传递到智能编辑及论文发表实时记录的数据库中。论文处理平台处理的信息都是全息信息。

论文发表后,由智能系统也就是全媒体平台自动改造成适合各类媒体传播平台的信息,并定向传送到世界各地需要的终端设备和人群。對于适合产业改进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由智能系统自动升级改造,使得新理论、新技术无障碍地与实体产业实时对接。

研究者只需按部就班集中精力做实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人轻松地记录整个过程,并负责解答接受者提出的绝大多数疑问。

2.高度智能的科研管理系统及科研过程

智能时代的科研管理系统,分为民间科研系统、专业科研系统及综合科研系统。

民间科研系统是最基础、最活跃、最开放、资源投入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系统。资源拥有比率占绝对优势。专业科研系统是更高端的科研系统,资源占比不足百万分之一,主要由高端科研人员及编辑、出版者构成。综合科研系统是最高端的科研系统,资源占比不足亿万分之一。主要由各领域的顶级科研人员及编辑、出版者构成。

在智能时代,科研成果产生的过程为:个体创新性思维及实验;完整、详实、可重复性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全方位视频、音频、关键节点高清照片、文字记录);便捷的个体研究成果上传和分享平台;相同兴趣爱好者的验证过程及记录;大数据系统的自动统计、分析、排序及对原创者和验证者的记录和推送。

一个科研成果的真实验证者越多、水平值越高,该成果相关的实验者、作者、编辑的可信度就越大。反之,证伪者越多,该成果相关的实验者、作者、编辑的可信度就越小。从而形成了客观的对每个人贡献大小的测量标准。当一个人的贡献值达到或大于一定值时,社会对其进行适当奖励。当一个人的可信度低于某值时,其成果关注度自然变小,甚至需要进入到素质培训中心,进行再教育。

当某个成果的鉴真者数量及可信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该成果由大数据系统,自动推送进入专业科研成果系统。专业科研系统确认后的科研成果,在反馈到民间科研系统后,又需经过全民检验、全民监督。经过广大人群检验后的成果,会自动上升到综合科研系统中,供更高端的研究者研究。综合科研系统研究确认的规律又会反馈到专业科研系统和民间科研系统中。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在上述三种科研系统中,民间科研系统,始终是高端科研系统的源头活水。是最具创造力、想象力、冒险精神、传奇色彩的科研者的基础信息系统库。围绕该系统,有国家层面支持的系统开发和维护者;大学、学院、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提供者;数据和论文规范的审核和推广者(编辑);新技术、新手段提供者;平台监管者等等。

3.需求高度细化的高素质人群

在迈向智能时代的过程中,人群整体素质比今天有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了解自己的近期目标、兴趣爱好、未来方向。与之相一致,人们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对科研成果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具体。

4.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高度发达、自然和社会环境极大改善

在智能时代,国家的基础设施十分发达,每小时上千公里的磁悬浮交通设施在城际间穿行。能够使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便携微型电池普遍使用。遍布世界各地的5T卫星网络发挥作用。人机信息交换,万物信息互传;人类逆生长技术、器官移植和再生技术、记忆和思维转移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永生领域均获得突破。对自然环境的研究和改造能力获得根本性提升。荒漠变成绿洲;沙地变沃野。自然环境越来越适宜人类居住。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制度也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的科学精神、科研意识、科技需求空前高涨。

三、智能时代对出版界人才的要求

在智能时代,人人都是发现者、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验证者、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都是成果分享者。未来的出版行业工作者,是因为能够有效满足复杂多样的人群需求而存在的。在那样的环境下,科技期刊界人才面对的现实不是无米下锅,不是缺乏顶尖科研者时所产生的烦恼,而是面对巨量的创新人群,如何有效地选择更具传播力的科研对象,如何有效选择创新成果,如何及时把创新成果精准投放到需要群体。并对出版界人才提出一系列的要求。

1.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智能科技的应用者和推广者

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是智能社会的典型特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将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只有适应这种趋势,主动迎接新技术的挑战,才可能在这场巨大的科技变革中把握先机,拥抱未来。智能编辑和校对技术将淘汰传统编辑的相应职责,智能科技论文生成系统将极大地简化作者撰写科技论文的过程。出版行业的业务内容、工作流程、岗位性质和内容、报酬的获得方式,都要面临全新变革。只有真正有价值的环节和内容才会在新技术革命的洗礼下逐步保存。落后的、没有真正价值的环节和岗位将会逐步被淘汰。甚至包括某些传统的从业者自身也将是被淘汰的对象。在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只有顺应潮流,主动变革,积极转型,才是未来唯一的出路。因此,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必须认清大势,做智能科技的应用者和推广者。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拖延或障碍。

2.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广大作者的优秀服务者

优秀的出版界人才,是为广大的作者服务的。因此,就要研究作者的状况,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有高峰必有低谷。广大作者由于集中钻研某些领域,必然会有知识上或认知上的不足。优秀的出版界人才,不是要在各个领域上与作者竞争,而是要扬长避短,弥补广大作者的不足。从而与广大作者形成一种职业上的共生关系、能力上的互补关系。

这些服务内容,既包括研究方向的指导,比如,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帮助作者确定研究方向;或者,根据社会需求,为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包括相关人才的引荐、规范的咨询和服务、实验辅助等内容,甚至包括生活服务内容。

3.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杰出的科技知识传播者

优秀的出版界人才熟悉各类传播平台和传播体系,掌握通用规范和科研规则,了解目标人群及便捷的传播渠道,从而能够让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并有效促进科研人才尽快成长。当社会创新成果无限丰富的时候,对出版界人才的要求更高。既要掌握目标群体的数量、规模、接受渠道、个人偏好,又要能熟悉全媒体的运作方式、必要的技术环节、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从而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动,勇立潮头,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优秀的出版界人才,也是庞大的创新人才群体的角逐对象。

4.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优秀人才和创新知识的发现者和保护者

优秀的出版界人才,由于有丰富的科技人才社交群体、宽广的知识面、宽阔的胸襟和独特的视角。很容易成为科技人才的伯乐,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和科技成果,并能准确评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价值。

由于具备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对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的工作方法,权利保护所需的必要的条件等等,都比较熟悉,因此,也能帮助作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权利保护措施。

5.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科研人才的学术挚友和知己

科研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既需要保守秘密,保护研究人员的权利,也需要各种支持。包括经济上支持、心理上支持等等。这就需要出版界人才,首先要做科研人员的忠诚朋友。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科研人员的信赖。其次,要具备前瞻性眼光,有鉴定成果价值的能力。这样,才能对科研人员取得的科技成果,能夠有正确的评价。第三,要懂得激励人才的方法,善于对科研人才进行引导、鼓励、帮助、支持。这就是心灵导师和知己的作用。

6.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科研人才再教育的组织者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推动者

优秀的科技人才应该具备什么素质?需要哪些基础能力?当前的科研人才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都是出版界人才应该认真研究的事情。找到具体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后,出版界人才可以通过组织现场参观、访问;组织研讨会;组织素质和能力培训班等形式,帮助科研人才提高素质和能力。

7.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是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科技人才的成长有其规律性,研究这种规律性,并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提出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长的政策,是出版界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

出版界人才应该对优秀科学家的产生规律更感兴趣,收集大量的科学家的生活、教育、思想信息,主动接近科学家,认真思考各种政策对科研工作的影响,从而帮助科研工作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政策,以充分保证高质量的科技成果的产出。

总之,智能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优秀的出版界人才应该以科研工作者为中心,遵循科技成果产生规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寻找到出版界人才不可或缺的真正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智能时代的变革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参考文献:

[1]朱邦芬.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的内涵与目标[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2-9(10).

[2]高福.建设中英文兼顾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J].编辑学报,2019(5):473-476.

[3]王明亮.世界一流中国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途径[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2-19(011).

[4]许丽佳,杨淇名,等.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J].编辑学报,2019(增刊2):4-5.

(责任编辑 朱梦琳)

收稿日期:2023-01-08

作者简介:崔开源(1971-),男,山东烟台人,博士,副编审、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建设、幸福学、未来学、编辑学。

猜你喜欢

智能时代时代特征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前言技术,开启“智能时代”
浅析色彩的时代特征在传统花鸟画中的应用
论媒介融合环境下“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时代特征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艺术类图书出版与智能时代
物联网时代下用户体验研究综述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