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探究

2023-12-01欧文静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大思政课工匠精神

欧文静

摘 要: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等方面结合地域及学校实际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兼顾学校思政课的本质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树立和突出职教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融入思政课堂、打造实践项目、厚植工匠文化等方面探索建设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大思政课;路径探究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Spirits”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u Wenjing

Abstract:The “Three Spirits” -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the spirit of labor,and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spiritual lineag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re important content and sources of vitalit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Schools at all levels need to innov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by integrat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ain channel teaching,” “making good use of the social classroom,” “building a large resource platform,”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teacher resource system,” etc.,combined with regional and school-specific conditions.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Spirit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requires considering both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path can be explored by establishing and emphasizing the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constructing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integrating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creating practical projects,and cultivating a culture of craftsmanship.

Key words:Spirit of Craftsmanship;Vocational Colleges;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Path Exploration

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探析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三种精神”。

“三种精神”中,劳动精神是基础,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劳动即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劳模精神是劳动者中的优秀分子和佼佼者身上体现出的劳动态度、劳动品质、劳动价值,劳模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工匠精神是一部分掌握精湛技術、技能的劳动者对岗位工作的态度、追逐目标的执着与坚守,在新时代,“工匠”群体已经大大超出了“技术技能劳动者”的范围,劳模与工匠都是新时代的先进人物,都需要大力宣传与学习。2021年9月29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并在国庆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其中就包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

二、全面认识“大思政课”建设

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研读文件可知,“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和实质还是“思政课”,尤其各高等学校,应该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2021年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与推进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等方面结合地域及学校实际创新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对思政课“课程目标体系”的相关要求,即“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2]的要求,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三、“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

(一)“三种精神”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职业教育既强调进行一般教育、综合教育,又强调进行技能、技术教育,既强调培养一般技能型人才,又强调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既为就业服务,又为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发展服务”。[3]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开始施行,使得全社会目光聚焦于职业教育。新法在法理上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同时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4]该法同时也指出,要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三种精神”是体现思政课是学校立德树人关健课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要”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正、自律要严;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要求,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此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党和国家重要部门,联合或单独发布多个关于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文件、政策、措施多个,指导和推进了各地各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思政课是学校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进一步突显。前述以“大思政课”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方案》颁布实施,又将思政课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三种精神”是黨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思政课是学校立德树人关健课程的必然要求。

(三)“三种精神”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

树立典型、学习先进、表彰英模,是新时代的社会风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5]将“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谋而合,是当下各级各类学校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

四、“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大思政课”建设不能泛化,要按照思政课建设规律,各学校党组织层面统筹,科学规范推进,如,成立“大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其具体职责、牵头部门、配合部门等,明确建设目标,形成建设合力。在具体的推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宏观探讨多,微观研究少

在《工作方案》印发前后,有关专家学者即撰写了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文章,开展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探讨。如,2022年7月15日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芳在人民网理论频道发表《“大思政课”如何善用之》的文章,从“善用‘大思政课需要大格局”“善用‘大思政课需要大情怀”“善用‘大思政课需要大视野”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全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书臣发表《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的文章,从“‘大思政课的内涵定位”“‘大思政课的育人思维”“‘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归”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学理上厘清了人们对“大思政课”建设的一些模糊、泛化认识,有利于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要义和着力点,发挥“大思政课”的针对性价值。但专家学者的文章多数仅限于对“大思政课”建设的宏观探讨,微观上,如“三种精神”如何融入“大思政课”、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如何融入“大思政课”、科学家精神如何融入“大思政课”,等等,微观研究和探讨尚不多见,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上指导性不够。

(二)轰轰烈烈活动多,体现学理性的课程、项目、案例少

近年来,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之下,各地工会系统与高校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事迹宣讲”等相关活动,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土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活动起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一两次活动也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三种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研究开发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思政课选修课、设计开展体现“三种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项目等,才能使“三种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真正落地落实。

(三)劳模、工匠、大师等没有真正进入思政课师资队伍

依据2020年3月1日施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及前述《工作方案》中提及的“构建大师资体系”,都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统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家大师和专业课骨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讲授思政课;通过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地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6]各类学校在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都有尝试,校内兼课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完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中,高校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居多,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一般局限于企业工作、单位组织的管理制度、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很难做到经常性、长效性进入到学校思政课堂。

五、“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

(一)树立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理念,突出职业院校思政课职业教育特色

随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和职校生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发展路径越来越宽。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理性,对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措施、财力、物力倾斜力度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广大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和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实际,树立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建立校内校外“大思政课”建设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才能奠稳发展根基。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施行,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地方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元主体办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机遇和可能。高职院校广大师生员工要强化学习、转变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和拓展合作企业、合作领域,不仅要做好校企合作,还要以专业为依托,做好系企合作,不仅要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产业学院,也要开展课程共建,既有专业课程共建,也要有公共基础课程的共建。

(三)“三种精神”要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必修课

此处仅以高职院校思政课开设为例,依据新职业教育法,“三种精神”是要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进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之中。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每一门课程的讲授既要依托国家方案要求,也要兼顾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进行讲授,所以每门课程自讲授之日起就已整体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

针对具体课程而言,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就是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讲好各行各业“三种精神”的典型案例、先进榜样,突出价值引领作用。要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就要遵循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轨迹,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业化的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要把当时涌现的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的故事融入到课堂当中。要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讲好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突出“三种精神”的内涵阐述、相互关系,同时结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法治思想等讲授,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三种精神”的“理”与“路”;要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涌现的先进人物、英雄模范学习,弘扬“三种精神”。

(四)善用本地资源,构建体现本地工匠、大师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

每个地区都有“三种精神” 的地方特色基因。 以内蒙古为例,自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与党委宣传部、科技厅、人社厅和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北疆工匠”选树工作以来,到2022年已经是第六届,共选树出50余位“北疆工匠”。他们都是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各行业发展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他们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是内蒙古大地的宝贵精神财富。故在内蒙古的职业院校相关课程中加入“北疆工匠精神”主题学习,是符合当下实际需要的,也更加契合内蒙古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技能兴蒙”战略的实际。可用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教学素材,邀请劳模、工匠、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巧妙的教学环节设计,共同打造集党建引领、思政课价值塑造、专业课程为依托、“劳模”“工匠”进行“三种精神”教育以及绝技绝活展示于一体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使“三种精神”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

(五)建设一支包括劳模、工匠、大师在内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健全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畅通企业劳模、工匠、大师兼职担任思政课教师的渠道,尤其是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要与专业系部通力合作,在专业课企业兼职导师中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一是持续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工匠大师、优秀校友等走进校园,激励和鼓舞在校学生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劳模、工匠等的奋斗人生、感人故事、绝技绝活录制成微视频、微课,通过平台公开向社会展示,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学习领悟到榜样的力量。三是采取“思政课师生进企业”或“行走的思政课”等形式,到企业一线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与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一起,拓展思政课堂,让广大学生在感受世情、国情、党情中体验体悟“三种精神”。

(六)厚植工匠文化土壤

人们对于“工匠文化”的认识远没有像对“工匠精神”的认识那么深入,专家学者对此的研究探讨也没有那么深刻。更多的是关于具体的工匠文化的探讨,如,佛山工匠文化、徽州工匠文化、陶瓷工匠文化、传统工匠文化、电商工匠文化等。“文化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影响着人们的一切行为活动,滋养着民族生命力、激发着民族创造力、熔铸着民族凝聚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7]“工匠文化”源于中华文化土壤,与工匠精神突显个性不同,工匠文化更多的是共性的彰显、氛围的营造、社会大气侯的形成。我国技能社会的形成、技能强国的建设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更需要厚植工匠文化沃土。对职业院校而言,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学校长远发展;建好校级领导班子和学校中层干部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深入推进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研究工作;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开设“工匠文化”课程;创建“工匠文化展馆”;建设质量文化,等等,厚植工匠文化,传承“三种精神”。

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弘扬“三种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中国工匠”至关重要。就像来自浙江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吕华荣认为的那样,工匠精神不分大小,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如果大家都有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工匠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学习强国,2020-11-24.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2020-12-22.

[3]刘彦文.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204/t20220421_620064.html,2022-04-20.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報告[EB/OL].学习强国,2022-10-25.

[6]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2022-08-10.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292.

(责任编辑 朱梦琳)

收稿日期:2023-04-08

基金项目: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下内蒙古职业院校思政课一体建设研究”(2022NDC23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1976-),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歌词美育。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大思政课工匠精神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