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探索

2023-12-01肖烟云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双高计划职业指导

摘 要:“双高计划”是我国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通过分析和挖掘思政元素内涵、创新教学理念、创新话语表达、培养“双师型”职业指导教师提高职业指导课程认可度、感染力和育人实效,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价值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路径,以此提高学生课程获得感,提升职业指导课育人效果。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Vocational Guidanc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under the “Double High” Plan

Xiao Yanyun

Abstract:The “Double High” plan is a significant policy in China's new er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olds substantial guiding valu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In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there are issues such as inadequate ext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lack of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hilosophies and methods,and weak faculty resources.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extraction of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innovation in teaching philosophies and discourse expressions,and the cultivation of “dual-qualified” vocational guidance teachers,this study aims to enhance the acknowledgment,influence,and educational efficacy of vocational guidance courses.It explores the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values-led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which can,in turn,elevate the students sense of course fulfillment and the educational impact of vocational guidance courses.

Key words:Double High Plan;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Vocational Guida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9年,國家提出建设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双高计划”以适应我国产业升级和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职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是贯穿于高职教育过程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进而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和实现职业发展。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国家教育改革重要的课程建设方向,要在高等教育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形成协同效应。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准确理解思政元素与职业指导课程的内涵关系,积极探索思政元素与职业指导课程的融入路径,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提高学生课程获得感,提升职业指导课程的育人效果。

一、“思政元素”的内涵界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元素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抓手。因此,思政元素是在“立德树人”指导下,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从专业知识体系中凝练和升华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教育元素。[1]在高职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几个红色故事的情绪煽动,也不是若干政策的生硬宣讲,更不是生搬硬套的几句口号,而是要从课程教学内容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充分融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充分融合。因此,在高职教育思政元素的融入过程中,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把握新时代学生特点,因时而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政教育效果。[2]

职业指导课程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面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进行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职业指导课程教师要深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引导理工类学生以科技强国为目标,培养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特质;农学类学生以科技助农、科技增产为任务,引导学生扎根祖国大地,树立强农兴农理想;引导文化艺术类学生以传播文明和涵养艺术情操为任务,传播真、善、美以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正确艺术创作观。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提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成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学科内容缺乏深度

目前,职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授课的重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部分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没有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职业发展特点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而是将部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的搬入到职业指导课程中,使思政元素与职业指导内容没有融合,存在思政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思政元素的挖掘要立足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素养,以生动的思政元素来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此外,由于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度不够,思政元素与职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程度较低。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讲解教材内容,并少量布置作业,没有从专业实习、专业实践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使得职业发展实践和思政元素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学科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传统,思政融合度低

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授课方式较为传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职业规划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没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融入思政元素,影响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降低学生对课程的获得感。此外,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图视化、碎片化,任课老师获取信息的即时性、授课方法的新颖性有待增强,思政元素融入的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对学生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缺少“双师型”就业指导师,课程缺乏实践性

“双师型”就业指导师是指教师不仅具备校内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还应该具有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有一定社会一线生产、管理工作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是双高院校建设的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由思政辅导员、就业指导部门老师和部分专业课教师组成,“双师型”就业指导教师严重不足。部分老师不仅不具备学生的专业技术背景,同时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没有体验过各行业的职场生活,课堂教学易陷入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性。部分各学科专任老师大多致力于本专业的学科教学,没有加入到学生职业指导团队中,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致使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严重缺乏。

三、双高计划下职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创新途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思政元素认可度

“双高计划”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首先,职业指导课程不是生搬硬套灌输政策内容,也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几点求职技巧,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心中所思所想,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契合点,并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内源动力。其次,大学生有成长成才和实现全面发展的愿望,而企业和社会有吸纳高素质人才和创造更多价值的需求,职业指导老师要“以需求为引领”,使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正确认识个人成长进步需要和企业、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再次,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信息获取途径多维,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价值取向不明确,求职动力不足;自我内化不足、信息筛选能力不足;进而导致部分学生的就业能力不突出,就业满意度不高。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着重解决学生在职业发展、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精准服务、精准指导,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效输入。

(二)创新话语表达体系,提高思政元素感染力

职业指导课程教师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善于学习、领悟和运用习总书记的讲话金句,运用接地气的言说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以教师个人特有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在渗透情感,注重情感激发上下功夫,使职业指导课堂教学既有业务,又有思政;既有思想,又有内涵。[4]教师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青年学生,以诚恳、机智、风趣的语言魅力,用自身科研经历指导学生“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拯救“迷茫的青春”。创新话语表达能将抽象的思政元素转换为平易近人的大众化语言,能使深奥的理论“活”起来,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不断提升课程接受度和获得感。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是他们积累的宝贵经验,职业指导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自身优势,发挥个人优势,树立就业信心。工作岗位适合不适合,只有敢于尝试,经受磨砺才见分晓,青年大学生要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有趣的灵魂”。

(三)培养“双师型”职业指导教师,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

職业指导课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课程,职业指导教师的任教能力和执教水平对育人效果起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社会迫切需求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着力建设一支既有职业指导课程理论知识,又掌握学生所在行业情况的“双师型”教师。一是要实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动员职业指导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相关行业领域进行6个月以上的挂职工作,掌握前沿信息,提升研判现阶段行业人才需求的能力,提高为学生授业解惑的水平。二是鼓励专业任课教师参加职业指导教师素质能力培训,聘请有一定职业指导课程理论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担任职业指导课程教师。专任教师不仅掌握学科知识和行业信息,还具有十分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依托专任教师的科研课题、专业实践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课题研究和创新创业训练等机会,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锻炼的平台,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知识转化运用能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

(四)融入价值引领,树立正确职业理想

价值取向培养是“双高计划”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也是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价值引领是职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核心路径。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时,应坚持:第一,融入校史教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引导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渠道,其特有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彰显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加强学生的价值引领、增强文化自信、培育远大职业理想至关重要。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以理想命名的学校,学校渊源深厚,融入校史校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二,融入英才教育,激发职业志向。“为学需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志不立,终不济事”。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考文化基础一般低于本科院校学生,但是学生的可塑性强,潜力大,应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和激发学生职业志向以突显高职教育特色,培养跨界式精英人才。第三,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励志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培育学生坚持、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培育学生不断突破、超越自我的进去精神,增强学生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圆学生的“匠心之梦”。

(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双创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双高计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以创新引导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职业指导教师积极探索“思想+创新+创业”模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实践中。第一,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促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在职业指导课程中,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高职学生个人把创新创业的志向与追求同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有效衔接。[5]第二,以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挖掘自身优点,发现不足,激发学习原动力,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些原动力可以激发和重塑学生进取拼搏、实干、创新的精神,激励学生自主開拓就业新方向、新渠道。第三,构建以职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导师团,突出就业创业课程实践。职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优势互补,发挥团队特长,开展“创新创业思想+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提高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率。

(六)融入心理辅导,培养积极的求职就业心态

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容易存在享乐主义、激进、浮躁心理,进而导致理想信念淡漠,缺少远大抱负。同时,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之下,诸多各行各业因生产经营受到国内外环境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求职也面临新的挑战。例如,经济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大幅减少,大型线下招聘会取消,学生跨区域求职路径受限等问题。由此,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焦虑、盲从、期望过高、摇摆不定等心理问题,学生个人性格上,存在冲动、怯懦、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因而,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适与帮扶,培养学生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指导老师可将全民战疫精神融入课堂心理教育,培育学生独立、自信、自强的个性,引导学生养成理性、平和的就业心理。同时在团体辅导时,融入“畅想未来”“天生我才”“我的内外部资源”“做主未来”等模块训练,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6]其次,也可通过创设人际关系交往、情绪调节、职场探索等情境教学,培养大学生从容应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在实践应用中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双高计划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职业指导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有着非常良好的指导作用。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职业指导和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充分融合,能以职业指导推动学生的思政教育,能以思政元素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一璠.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论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38-42.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

[3]叶琪瑛.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7):85-89.

[4]陈昌勇,何静.新媒介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J].皖西学院学报,2022,38(1):74-78.

[5]顾美霞,欧阳倩兰.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71-72.

[6]孟扬,梁园,万晓兰.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改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0):161-163.

(责任编辑 陈润梅)

收稿日期:2023-04-08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模型及团队培育研究”(JAS180094);黎明职业大学校级一般项目“基于共同体理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LSD202109);黎明职业大学校级一般项目“数字化赋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LD202306)成果。

作者简介:肖烟云(1989-),女,福建泉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双高计划职业指导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