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通力: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能力

2023-12-01王晓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和谐关系班级建设

【摘 要】有效沟通是指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通过信息传递了解对方的意愿与需求,双方建立真正的联系和信任,从而达到理解和合作的层次,高效解决问题。从班主任工作出发,有效沟通可以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师师、家校关系,进而促进班集体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有效沟通;和谐关系;班级建设;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3-0045-03

【作者简介】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100)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

有效沟通是指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通过信息传递了解对方的意愿与需求,双方建立真正的联系和信任,从而达到理解和合作的层次,高效解决问题。从班主任工作出发,有效沟通可以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师师、家校关系,进而促进班集体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什么是沟通力

“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也。所谓“沟通”,就是通过人类的符号互动,即时分享和创造含义的过程。通常意义上的“沟通”指的是语言沟通,但在《沟通力》这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人们常常容易忽略的因素,就是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我们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的行为、符号、属性和对象。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眼神、身体姿势、声音强弱等,都会传递信息。可以说,沟通就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的语言互动和非语言互动。

沟通力是指有效沟通的能力,即能够准确、成功地传递信息所需的表达力和理解力。沟通力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后天习得和训练。班主任具备沟通力的表现为:理解教育对象的感受,并正确地向对方传递这些感受,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营造相互体谅和相互关心的沟通氛围,进而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相互理解的关系。

二、班主任为什么需要沟通力

沟通的本质是建立联系。班主任要建设好班级,必须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联系,围绕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来一场“最美的同行”。

1.与学生和任课教师达成一致

班主任通过沟通,向学生和任课教师传递班级愿景,吸引他们参与班级建设。当教室里的所有人都参与这一间教室的建设时,当这间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能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时,这间教室一定会是温暖而美好的。

2.与家长形成教育共识

班主任通过基于理解和尊重的沟通,将家校关系从“面对面”引向“肩并肩”,达成教育的共识,促进家校行动协同,最终实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的目标。

班主任通过有效沟通,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实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密切协作、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三、班主任如何提升沟通力

有段时间,学生小乐因为一次年级足球比赛的延期而愤愤不平,经常在教室里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说:“真讨厌,学校一点都不讲信用!老师也不讲信用!”王老师听后非常生气,批评他不可以无凭无据地讲老师和学校的“坏话”。王老师显然没有懂他,还加了一句:“不比就不比了,有什么好难过的?说不定比了也拿不到冠军,现在这个结局不是挺好的嘛!”

王老师本以为小乐会因此作罢,没想到他的愤怒之情更甚。王老师认真反思后,再次找到小乐。这次王老师没有批评,而是说:“我知道你还一直记挂着四年级的那场足球赛。的确很遗憾,都已经进行到冠亚军之战了。你那么喜欢足球,心里一定非常难过吧?”这次小乐没有反驳。王老师继续说:“没能决出冠亚军,我也觉得很遗憾。不过既然你那么期待冠亚军之战,为什么不主动和体育老师商量一下接续这场比赛呢。”小乐听完又惊又喜,不停地问:“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做吗?”王老师肯定地点点头。

关于班主任如何提升沟通力,我想结合以上案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不带评论的观察

我们都知道,沟通之初只要表达对别人行为的观察,不可带任何主观情绪,人为“贴标签”,这样才能让沟通进行下去。这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日常教育中,当孩子写字慢时,有一些教师和家长会批评孩子“笨手笨脚”;当孩子的字写得龙飞凤舞时,会断定孩子“态度不端正”;当孩子忘记写某项作业时,则可能会被认定为“撒谎”“懒惰”;当孩子之间发生肢体冲突时,可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等。带有主观情绪的表达很容易引发防卫性争辩或反驳,常常会让沟通无法继续进行。

上述案例中,王老师最初直接认定小乐在“说老师和学校的坏话”,带着评论的观察和交流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那么,什么才是不带任何评论的观察呢?举个例子说,学生A打了学生B的头,张老师说:“小A,你也太狠了吧!怎么能用书敲小B的头呢!”李老师说:“小A,当我看到你拿书敲小B的头时,我希望教室里的每个人都是安全的。”张老师“太狠”的表达是带着评论的,是有主观判断的,而李老师的表达是不带评论的事实。很明显,李老师的客观表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不会引发学生的对抗情绪。

2.接纳感受

沟通要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感受。案例中,王老师第二次与学生沟通时,首先接纳了学生的感受,表达了理解和同情:“的确很遗憾,都已经进行到冠亚军之战了。你那么喜欢足球,心里一定非常难过吧?”因为感受到了老师的理解,所以学生的表现是“没有反驳”,这使得沟通得以继续。

《夏山学校》的作者尼尔校长在与学生交流中就特别注重对学生感受的理解和接纳,他通过接纳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建立联系,充分发挥沟通的教育作用。一次,小班的露西老師找到尼尔校长,告诉他:“佩吉好像很不快乐,也不合群。”于是,尼尔校长约佩吉进行个别谈话。“我不要什么个别谈话,一点意思都没有。”佩吉一坐下来就说。尼尔接纳了她的感受,并且很赞同地说:“很对,完全是浪费时间,我们绝不要个别谈话。”尼尔的话说完,佩吉想了一下后,慢慢地说:“那么,我不在乎一点点个别谈话。”并且向尼尔靠坐过来。尼尔问起她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她的小弟弟,佩吉说:“他是个小混蛋。”尼尔又一次接纳了她的感受,非常赞同地说:“一定是。我认为你妈妈更喜欢他,是不是?”尽管佩吉想要否认,但她很快就承认了。而她的情绪也得到了纾解,离开的时候是高兴的。

由此可见,接纳对方的感受有助于建立信任,从而建立关系、产生联系,让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为接下来的沟通打好基础。

3.准确表达

我们的感受源于我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因此,表达感受并不会让我们难堪,相反,它能帮助我们把自己的需求精确地表达出来,使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上述案例中,王老师的“没能决出冠亚军,我也觉得很遗憾”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下面的表达就是说话者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相结合的例子:

“听到你喊他的绰号我很难过,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得到尊重。”

“当你迟到的时候,我很沮丧。”

“你在墙上乱涂乱画,让我很生气。”

“我很感谢你告诉我真相,因为我更看重诚实。”

4.指导行为

在上述案例中,王老师给小乐的建议既满足了教师“帮助小乐”的需求,又满足了小乐想要一场足球比赛的需求。

有人总结说,三流的沟通者表达情绪,二流的沟通者传递信息,一流的沟通者提供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往往只是传递信息,只是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告知家长,尤其是学生不好的表现。殊不知,这样的沟通除了徒增家长的烦恼和焦虑之外,还会造成亲子、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既要客观陈述、理解和接纳感受,准确表达需求,还要指导具体行为。班主任可告诉家长沟通的一般流程:先描述事实,再接纳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理解、同情,然后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意见,家校一起努力,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一书中说:“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将更多的建设性关系连缀到自己的生命之网中,让这张网受到滋养,不断生长。”教育学原本就是一门“关系学”,学校、教室原本就是一个“关系场域”,对于一间教室而言,其根本意义是什么呢?“讓班主任成为学生与世界美好关系的建构者,让教室成为培养完整生命的孵化器”,也许是最好的定义。对班主任工作而言,班主任通过沟通与同事、家长形成教育共识,形成行动上的一致,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在好的关系中被滋养、被润泽,大家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修订版.刘轶,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21.

[2]脱不花.沟通的方法[M].北京:新星出版社,2021.

[3]瑟勒,贝尔,梅泽.沟通力[M].11版.张豫,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周小涛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和谐关系班级建设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方式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浅谈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法律视角下民办高校师生和谐关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