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对焦虑的影响

2023-12-01颜佳冉杜艳玲贺世喆张琳苑郎红娟空军军医大学护理系陕西西安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低血糖恐惧

吾 超,颜佳冉,武 靖,杜艳玲,贺世喆,张琳苑,郎红娟 (空军军医大学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32)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以慢性迁延、并发症多为特点[1]。糖尿病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中,可能会出现出汗、心悸、紧张、面色苍白等比较典型的低血糖反应。据统计,近30%~5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应,近10%的患者感受过濒死感,而这种由低血糖发作引起的不舒适体验又可使患者产生低血糖恐惧感[2-5]。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长时间得不到干预会引发日常生活中的持续焦虑[6]。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与调控,对应激事件具有良好的缓冲与抗击作用[7-8]。目前国内研究多侧重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发生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尚未有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低血糖恐惧与焦虑的定量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心理弹性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与焦虑间的作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建设指导,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既往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展开调查,以期改善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9月至12月在某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对182名患者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既往发生过低血糖;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此次调查者。排除标准:近期发生过重大事件者;精神疾病患者。此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82份,对无效问卷进行剔除后剩下167份,回收率为91.76%。其中男性101人(60.48%),女性66人(39.52%)。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者在正式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候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作答后研究者现场回收问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含性别、年龄、居住状况、糖尿病病程、既往发生低血糖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周运动次数共7个条目。②低血糖恐惧量表包含低血糖顾虑(18个条目)与行为控制(15个条目)2个维度,共33个条目[9]。该量表是用于测量糖尿病患者对于发生低血糖担心的事项和次数,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低血糖恐惧越严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7~0.923,内容效度为0.842~0.987。③心理弹性量表包含坚韧性(13个条目)、力量性(8个条目)、乐观性(4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10]。该量表用于测量主体对外界变化环境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即按照选项顺序,分别计0~4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0。④焦虑自评量表包含20个条目[11]。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其中第5、9、13、17、19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另外15个条目为正向计分,量表的总分越高,表明受试者焦虑状况越严重。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1,内容效度为0.867。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由双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Process 3.3软件进行调节效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焦虑状况单因素分析

以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状况、糖尿病病程、既往发生低血糖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周运动次数为分类变量,以焦虑状况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居住状况、糖尿病病程、既往发生低血糖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每周运动次数的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1)。

表1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焦虑的单因素分析

2.2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与心理弹性、焦虑的相关分析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与心理弹性(r=-0.170,P<0.05)、坚韧性(r=-0.160,P<0.05)、力量性(r=-0.193,P<0.05)呈负相关,与焦虑(r=0.252,P<0.01)呈正相关;低血糖顾虑维度与心理弹性(r=-0.227,P<0.01)、坚韧性(r=-0.216,P<0.01)、力量性(r=-0.257,P<0.01)呈负相关,与焦虑(r=0.267,P<0.01)呈正相关;行为控制维度与焦虑(r=0.177,P<0.01)呈正相关(表2)。

表2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心理弹性、焦虑的相关分析

2.3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在低血糖恐惧与焦虑状况间的调节作用

将低血糖恐惧、心理弹性、焦虑进行标准化转换后,使用Process 3.3软件进行调节作用分析。得标准化回归方程:焦虑=-0.043+0.280×低血糖恐惧-0.223×心理弹性-0.256×(低血糖恐惧×心理弹性),即心理弹性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则低血糖恐惧对焦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会减少0.256,低血糖恐惧×心理弹性的二阶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1),且方差的解释量增加了9.03%。将心理弹性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简单斜率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对低血糖恐惧引起的焦虑状况起到负调节的作用,心理弹性低分组对恐惧到焦虑影响的调节作用显著(P<0.01),心理弹性高分组对焦虑的影响不显著(表3,图1)。

图1 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在焦虑与低血糖恐惧间的二阶交互作用

表3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与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3 讨论

3.1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焦虑状况

本研究中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焦虑状况总分为(38.47±7.02)分,这表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焦虑程度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状况、糖尿病病程、既往发生低血糖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周运动次数是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和家人一同居住的患者焦虑状况低于独居患者,这与赵晶等[12]研究一致,说明家人的陪伴可缓解患者的焦虑状况。糖尿病病程小于3年的患者焦虑得分最低,4~5年的患者最为焦虑,而5年以上的患者则焦虑有所减轻,可能由于糖尿病患者初得病时未引起重视,病程长以后又有所适应,因而在疾病的中期焦虑症状最为明显。这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4~5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通。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状况随着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增多而减轻,这与夏佳颖[13]的研究结果类似,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对高收入家庭而言经济负担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焦虑状况减轻。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状况与运动情况有关,说明坚持运动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

3.2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状况

此次研究中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得分为(68.17±17.21)分,其中低血糖顾虑得分为(32.87±9.50)分,行为控制得分为(35.30±10.19)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对再次发生低血糖较为恐惧。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与心理弹性状况呈负相关,与焦虑状况呈正相关。相关研究报道低血糖会危害糖尿病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由于患者曾经出现过低血糖症状甚至有过濒死感的经历,会对低血糖产生恐惧,导致患者的社交障碍以及对血糖管理出现宁高勿低状况,血糖管理的失控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展,使得患者出现焦虑状况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14-16]。

3.3 心理弹性对低血糖恐惧与焦虑的调节作用

由于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有晕厥、昏迷甚至是低血糖休克濒死感的经历,因而他们在糖尿病血糖控制过程中担心再次发生低血糖,因而产生低血糖恐惧,引发焦虑负性情绪。调节作用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在低血糖恐惧与焦虑状况间具有调节作用,低血糖恐惧与心理弹性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可以解释9.03%的变异状况。图1显示,心理弹性对低血糖恐惧与焦虑状况具有负调节作用,这表明当心理弹性处于低水平时,患者焦虑状况受低血糖恐惧的影响大,低血糖恐惧对焦虑状况的影响显著;当心理弹性处于高水平时,患者的焦虑状况低,不易受低血糖恐惧的影响,即心理弹性发挥了很好的缓冲作用。

3.4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3.4.1 医院护理人员做好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应重视心理弹性对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焦虑的调控作用,马灵[17]通过设置对照试验方式发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未做干预组,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医院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设糖尿病护理门诊、健康课堂、组织病友经验分享讨论等方式,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以及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与自我管理,积极加强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8-19]。

3.4.2 社区护士做好社区健康宣教工作与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终究是要回归社区、回归家庭的。要充分发挥好社区护士的作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20]。张延青[21]通过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干预,实施血糖调控、心理疏导、药物指导、健康讲座、运动指导等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血糖控制状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明显得到改善。社区护士要注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发挥人文关怀作用,定期组织社区健康活动,促进糖尿病患者间的交流和社会的融入,帮助他们克服低血糖恐惧和缓解焦虑状况[22]。

3.4.3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积极改善自身心理状况,发挥心理弹性缓冲作用 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自我管理,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待疾病对自身的影响,改变血糖宁高勿低的观点[23]。患者自身要主动加强疾病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疾病认识。王婧等[24]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因此,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即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的恐惧,与医务人员、病友、家人多沟通交流疾病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

4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弹性在患者低血糖恐惧对焦虑状况影响中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医院与社区的护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这一作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知识宣教,以期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和生活状况;既往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自身也要改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与观点看待问题,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加强自我效能感以提升心理弹性,更好地发挥调节作用,以减轻焦虑状况。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低血糖恐惧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