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安全管理现状与改善策略研究

2023-11-30王坚

华章 2023年4期
关键词:改善策略现状措施

[摘 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安全管理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员工安全教育不足、应急预案不完善、消防设施缺陷等。若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下,将给广大师生和家长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和社会影响。高校可以采取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对机制、完善消防设施、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强社会监管和合作等策略,为高校安全管理的改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安全管理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措施;现状;改善策略

高校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由于学校人员众多、设施较为复杂,因此应对突发事件和日常安全管理所需关注的细节也更加繁琐。在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方面,高校需要制订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此外,高校需要制订充分具体、可行的措施,加强各项措施之间的协同配合。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增强安全意识,培塑安全文化,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系统,使高校安全管理得到持久稳定的提升,为广大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加稳定有序的环境。

一、高校安全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一)高校安全管理的背景

高校安全管理的背景主要涉及兩个方面。一方面,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保证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必须积极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监管数据,高校中存在着安全问题:宿舍消防设施投入率低、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等。这些安全问题危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校园稳定,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二)高校安全管理的意义

高校安全管理的意义极大。首先,高校安全管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任何安全隐患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其次,高校安全管理事关国家的未来发展,保障了学习环境的安全,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最后,高校安全管理也是一项群体性工程,需要全体员工、学生、社会公众齐心协力与共同努力。

二、高校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员工安全教育不足

员工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管理的基础。然而,实际上,部分高校的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教育,导致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较低。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制度,让员工了解安全事项的重要性和严重后果,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安全事故应对机制不健全

安全事故应对机制是高校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保障。但是,实际上,部分高校的安全事故应对机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预案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流程,无法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快速启动和及时处置;相关人员责任不清晰,难以形成有效的响应机制等。

(三)消防设施不完善

对于高校来说,消防设施的完善是保障师生安全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的消防设施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未能充分考虑到消防设施的安装需求,没有满足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在日常维护管理上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

(四)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交通安全问题是高校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长期难题。在校园内,往往存在车辆拥堵、交叉路口不明确、行人非机动车道占用等问题,给行人、骑车人等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高校周边交通环境也复杂多变,常常发生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

(五)社会监管不到位

高校安全管理需要依靠全社会力量来加强监管和合作。然而,在现实中,社会监管的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一方面,当前社会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需要警方、政府、民间组织、媒体等各方共同构建起高校安全监管和舆论导向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达到有效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水平的目标。另一方面,公众对于高校安全管理问题的关注度不足。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起广泛重视和关注,才能真正建立高校安全管理的良好环境。

三、高校安全管理的改善策略

(一)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1.开展安全意识教育

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可以在学校网站、电子屏幕上张贴安全提示和预防措施,加强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讲座、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等形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安全投诉箱或电话,及时处理员工的安全问题和反映,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建立企业文化是传承和弘扬优良工作风尚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方面也不例外。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组织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保障高校员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处置水平。高校可以定期组织火灾、爆炸、地震、恐怖袭击等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模拟真实场景,让员工在复杂环境下快速适应和反应,掌握现场应急处置技巧和方法。同时,还可以加强员工的沟通配合能力,增进团队协作精神,检验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和可靠性。为了使应急演练效果更加显著和实际,高校还需制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相关部门应急流程、应急人员职责、应急物资准备、紧急处置方案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进行处置,有效减少事故损失,避免次生灾害。此外,预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及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来检测其可行性和适用性。

3.加强职业安全培训

高校要对特定岗位的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培训。例如,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培训,教师和学生辅导员需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校园暴力防范措施,保安人员需要接受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职业安全培训过程中,高校还需要建立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安全技能、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进行考核和测评。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改进意见和帮助,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

4.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需要建立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和分析机制,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安全检查和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采取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方案,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安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统计分析工作,挖掘问题和风险源头,为后续的防范和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高校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此外,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高校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二)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对机制

1.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

为了及时、科学地处理各类安全事故,高校需要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该队伍应由多种专业技能人员组成,包括消防人员、医疗人员、突发事件处置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技能人员。这些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具备处理各类事故的能力和经验。在平时,需要开展常规演练,提高队员们的应急处置能力。

2.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需覆盖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所有人员的责任分工,尽可能保证处置的顺利和迅速。此外,预案还需要定期更新,完善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3.加强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

加强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是高校保障员工和师生人身安全的关键设施。为了做好安全工作,高校需要制订严格的安全检查标准和规范,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在安全检查中,应重点关注学校内各类设施、器材等的安全状况,例如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馆等相关场所和设备。通过专业化的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还要加强对消防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利用科技手段监控消防安全,提高消防的效能,让员工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保障。另外,日常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可以借助系统维修和设备检测软件进行远程监控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预防和处理设备故障等情况发生。维护设施和设备,不仅能保证其正常运行,更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让学校的资产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完善消防设施

1.安装灭火器和报警器材

在高校内安装灭火器和报警器材是保障员工和师生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高校各个区域内的安全,需要在学校内安放适量的灭火器,并将其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以便应急时能够及时取用。此外,学校还需采用自动式火灾报警系统,对所有区域进行监测,在发现火灾或烟雾时自动触发报警信号,使得工作人员和师生可以及时撤离危险现场,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2]。针对大型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实验楼等地方,安装可视化状况监测装置,有助于更快速有效地识别火源所在区域,快速发出火警报警。这类装置通常包括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传感器、探测器等,能够对相关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测,提高安全防范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2.增加宣传教育力度

学校应加强师生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可以制作消防安全宣传内容,布置在校园易见区域内。例如悬挂消防急救指南、安全宣传展板等,培训师生消防常识,提高其消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建立消防安全制度和管理规范

建立消防安全制度和管理规范是保障高校员工和师生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消防安全,高校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制度和管理规范,让所有人都可以掌握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高校需要制订详细的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和任务,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试行,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对新入职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后勤人员,应该加强消防意识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了解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1.制订和强化交通安全规章制度

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规定。同时,学校应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设置交通卫生员、校园警察等监管人员,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违规行为,保障交通秩序。

2.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公开课等平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3]。同时,学校还可以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馆、模拟交通场景等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驾驶、文明出行的重要性。

3.提供更好的校园交通服务

学校可以增加校园巡逻车、校园穿梭巴士等交通设施,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服务。此外,学校还可以和周边交通管理部门合作,改善周边道路状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五)加强社会监管和合作

1.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工作

加强社会监管和合作的第一步是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工作,这需要人们的主动参与和行动,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其次,要加强社区建设,组织居民实施“巡逻制度”,即居民轮流在小区内巡逻,发现可疑人员和情况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最后,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传播谣言、不泄露个人信息,加强网上自我保护。

2.加强学校和公安机关的协调合作

学校是培养年轻人的地方,也是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领域。学校和公安机关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制订、推进和实施涉及学生禁毒、防欺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活动。同时,学校应该严格管理学生出入校门的时间,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校内外治安秩序良好;公安机关则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和校园安全环境的监管和巡逻,增强学校安全意识,及时处理涉及学校的案件和事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提高社会监督的有效性

社会监督是指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加强社会监管和合作方面,提高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十分重要。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让群众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对于公众反映的问题和投诉,要快速响应并严肃处理,让群众感到公正和权益得到保障。最后,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的了解,增强居民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问题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策略,以提升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教职工对安全事务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其次,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对机制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最后,加强社会监管和合作可以形成多方共治的良性氛围,促进高校的安全建设。这些改善策略的执行需要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各校应制订相应计划,通过提高内部教育、严格管理审查等方式确保计划的落实。同时,高校也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通过加强联动,推动各项改善策略的顺利执行。

参考文献

[1]陈则辉.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分

析[J].今日消防,2023,8(02):56-58.

[2]陈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探

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12):128-130.

[3]赵鹏飞,王念祖.高校安全事件致因机理与防控策略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04):40-42.

作者简介:王坚(1974— ),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保卫处实习研究员,本科。

研究方向:高校安全管理。

猜你喜欢

改善策略现状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高初中政治课堂质量的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