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神谱系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新格局

2023-11-30易蓉潘锋钢

华章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格局课程思政

易蓉 潘锋钢

[摘 要]精神谱系对于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质量、实现课程思政的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过程中形成的红色精神和历史底蕴共同构建的精神谱系,如八一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时刻闪耀在赣鄱大地,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些别具特色的精神谱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深入,不断推动党的百年红色精神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延续,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关键词]精神谱系;课程思政;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奋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文化底蕴、自带红色基因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精神的总称。这种精神谱系蕴含着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奋进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来源。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精神的传递,更是其勇于奋进、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的集合。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以中国共产党人凝聚的精神谱系作为思政元素,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理念、理想抱负等形成天然的联系,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时代精神。如何对精神谱系的内容加以梳理和凝练,使其能够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育人功能,体现时代意蕴,能够以规范的内容和严格的要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并形成标志性的路径和方法,是精神谱系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所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精神谱系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意蕴

中国共产党凝聚的精神谱系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的特征和时代需求,创造性地融入精神谱系的内容,对其赋予全新的诠释。中国共产党凝聚的精神谱系内容可以整合为爱国、复兴、求实、民本及革命这五大精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挖掘精神谱系的时代意蕴,使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1]。

(一)引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精神谱系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资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所倡导的爱国情怀、公平民主、团结奋进、创新进取等精神,实质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延续。一方面,精神谱系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资源,与各专业课程依托的资源有着天然的共性,都能够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进行重塑和升华,能够以课程教学的形式有效融合个人或集体在奋斗中形成的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等精神,为学生个体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百年奋进过程中的激昂旋律,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排除万难的优秀品质,汇聚着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精神谱系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效引领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得大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学习时还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强盛及人民幸福的[2]。

(二)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注入动力

中國共产党人凝聚的精神谱系诞生于革命斗争和民族崛起的历史进程,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流血牺牲的伟大品质的凝结。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精神谱系的素材作为支撑,其蕴含的特质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向是相通的,高校可以以各个专业课程为媒介,培养大学生爱国、强国及报国的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追求胜利、敢于胜利和勇于胜利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精神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动力来源,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宝贵品质。

(三)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文化支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赖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谱系在形成和传递过程中汇聚了各地区的文化基因,其透视出来的红色文化为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持。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能够充分体现精神谱系的底蕴,进一步扩大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和建设要注重引导学生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中,使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养成团结进取、敢于创新等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这些精神外化到各类爱党爱国的行为中去。高校应鼓励教师将精神谱系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红色家书、红色人物传记等方式进一步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厚植大学生的红色精神情结,使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人生奋斗目标。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召下,能够逐渐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定意志、理想信念等优良品质,并且转化为自强不息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和日常实践锻炼中掌握扎实的本领[3]。

(四)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载体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载体非常丰富,但是缺乏统一规范的整理和课程化处理。精神谱系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天然资源,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进程中通过艰苦奋斗在胜利的道路上昂首前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通过教学和引导,使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积极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通过坚定的意志克服一次次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宝贵品质,进一步筑牢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学会调适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资源载体,实现红色精神和专业课程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不断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进一步体现课程思政建设所必备的红色精神内核。

二、基于精神谱系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新格局的路径

基于精神谱系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还是依据其落地环节来彰显其育人效应。高校应以新格局的构建路径设计为出发点,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建设理念,以专业课程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运动实践,将精神谱系彻底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其更加符合课程教学和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

(一)围绕学生发展,将红色精神创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引导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具体化到学生的日常实践锻炼中去,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综合课程建设的内在需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地选择和调配那些能够与精神谱系蕴含的红色精神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红色文化的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使学生能够将本专业的实践活动和爱国精神及民族复兴精神联系起来,逐渐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能够与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相统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蕴含了丰厚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这些精神应充分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方面会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并且由于学生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实践操作能力的生成也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使学生能够善于对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结构进行重构。当代大学生需要重点培养自身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课程思政教学也要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教学实验室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个体成员的付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拼搏奋斗和无私奉献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要通过精神谱系的红色精神渲染,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自觉主动地养成奋斗志向和奉献情怀[4]。

(二)依据教育教学手段,将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核转化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常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并不是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时代适应性和传承性。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特征,其精神谱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胜利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延伸到了各个产业领域。这些产业领域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精神谱系的支撑和浸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专业课程与红色精神融合的重要渠道,应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的手段,使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常态化内容。教师要结合专业和课程本身的特点,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处理,使其更符合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红色文化的教学处理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将红色文化和精神的感召及激励的本质更加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学生营造出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党的红色精神能够在不同课程中得以体现,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做中学和做中思。教师可以结合一系列的红色教育活动,挖掘相关的红色精神史料,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的常态资料库的方式,实现红色精神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完美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体验红色精神。

(三)通過实践锻炼将精神谱系外化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资源

实践锻炼是课程思政建设中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桥梁。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资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自身特色的传承体系,而实践锻炼环节则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的质量。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载体,实践锻炼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或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探究,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红军不怕苦、不怕难、不惧挫折的光荣历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并分享,使学生能在红军奋斗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养成勇敢拼搏、坚韧不拔的品质[5]。

(四)通过课程改革将精神谱系构筑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需求

课程思政建设本身也是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高校在推进教学质量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生成,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职业伦理及时代精神。精神谱系蕴含的红色精神走进校园、课堂和头脑,是当代大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最好的渠道。红色精神的继承不仅能让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敢于争先的时代使命感,使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通过课程改革将精神谱系构筑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需求,需要各类专业课程改革理念和原则与之契合,使课程思政教学能够更加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基于精神谱系构筑课程思政建设格局的基本范式,使得红色精神的挖掘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满足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的内在需求。

精神谱系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途径,是构建新时代“大思政”格局的现实要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积极挖掘红色精神的内涵,通过梳理和整合,不断推动精神谱系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互融互通,将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优势转化为一流课程和教材的优势,通过融合精神谱系的示范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推动精神谱系融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持续发展中。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使得高校各类专业课程本身就蕴含了一定的红色历史和基因,渐渐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红色精神。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一些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程面临诸多困境,然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始终围绕精神谱系的内容展开,将红色精神作为思政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精神支撑,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全面推进精神谱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传递创造条件。首先,高校要围绕学生发展,将红色精神创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引导;其次,高校要依据教育教学手段,将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核转化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常态内容;再次,高校教师要通过实践锻炼将精神谱系外化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资源;最后,高校教师应通过课程改革将精神谱系构筑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需求。当然,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还可以结合“四史”学习引导学生对党的红色精神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领悟。教师要通过稳定的课程思政范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精神谱系蕴含的红色精神成为各类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万建军.基于精神谱系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新格局[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4):189-192.

[2]刘素芳,尹根德.“党建+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2):45-51.

[3]季海群,蒯家伟,丁亮.航天类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与价值意蕴: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工程概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3):149-152.

[4]张佳贺,韩天澍,张瑞杰.大庆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22(2):142-145.

[5]武金月.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探索[J].学习月刊,2021(11):52-54.

作者简介:易蓉(1980— ),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医学基础。

潘锋钢(1980— ),男,汉族,江西宜春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医学类课程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新格局课程思政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进“五个统筹” 开拓发展新格局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