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思想探析

2023-11-30黄薪源

华章 2023年7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本质社会性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思想始终围绕着“人”,尤其是《提纲》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的本质的思想,这是一部不容小视的经典著作。文章基于对《提纲》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基于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实践性出发,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在实践层面上,《提纲》阐释人的本质及其内涵,能够使人们深度了解人的本质,便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本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社会性

哲学界长期探寻人类的本质问题,对人的本质此类问题的解读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完善中,有关人的本质的解释也在不断丰富和完整。要想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不能忽略对《提纲》这篇文章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于《提纲》这一文本中,首次实现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深刻指明了人的本质的意义。通过对《提纲》的分析和解读,深入研究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明的人的本质思想,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提纲》中人的本质思想的涵义

费尔巴哈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思想对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便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观点。但费尔巴哈对待人的本质的思考上缺乏实践的考虑,这也就意味着他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缺少完备性、科学性和彻底性的。因而,马克思以实践为立足点,扬弃了费尔巴哈所发表的人的本质思想观点,从人类的现实、社会、实践这三个角度获得了对于人的本质的新知。

(一)人是具有现实性的

费尔巴哈单纯地将“类”作为人的本质,把宗教的本质认定为人的本质,忽略了人的现实性质。马克思提出费尔巴哈在理解人的本质问题上“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1]。而在《提纲》中马克思明确说明了对人的理解要“在现实性上”,这里的“现实性”并不能等同于“在现存的事实上”,而是对应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在于“抽象性”“理想性”[2]。人是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与现实社会产生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不宜简单地以抽象和孤立进行定义。“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这句话中指明了要想摆脱对人的抽象、孤立的认识,必须从人的社会性质出发,找出人的共同性质。其中,单个形式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人的存在与社会的存在一定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使人成为社会的一环。而社会当中的每个人都是具体而现实的存在,并不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认为的“抽象性”存在。因此,想要从人的现实性中探索出人的本质的意义,就要以现实生活为起点。然而对于人的本质问题而言,需要把人的现实本质挖掘出来,对人的现实本质进行批判,理解人的现实状态,通过革命活动实现人同社会的解放,不断实现人的理想状态,也就是人的解放和自由。所以,马克思在思考人的本质问题时将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的起点,在考察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特定的历史时代将人与当前的现实的历史环境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人是具有社会性的

马克思在《提纲》第六条中提出了人的本质的概念:“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总和”的意义不代表着是每个人社会关系的简单累加,意指人的本质是全部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产物,强化了社会关系的意义。因为人是处在社会中的,社会实践劳动是人的必须,产生了建立在生产关系上的不同种类的社会关系。人因处在不同的情况下而产生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比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关系,此类社会关系的总和无不是人类的本质的表现。与此同时,在重视人的社会性的前提之下,还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性与人的本质之间的问题。虽然人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可以将人与动物之间区别开来,但这并不只是决定性标准,因为人所具有的情感及意识不足以完全区分开人与动物,唯有人所具有的社会性是分别二者的根本性质。因此,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探析更完备、全面于费尔巴哈的观点。马克思以实践当作起始点,在联系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以社会关系当作切入点深度剖解了人的社会性质,以科学的视角阐明了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这一观点,进一步解释了人的本质问题。

(三)人是具有实践性的

马克思曾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既处在现实生活中又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内,于是实践便成了贯穿二者的链条,建构出人的本质。“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根据马克思所提出的观点,要想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问题,不可或缺地需要从实践层面中去理解。其一,人能够存在的方式是实践。实践能够生产出人为了生存所必需的材料,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能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其二,作为人的本质之一的社会性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的,因为一旦离开了生产实践后,人也无法身处于现实之中。人在实践中就必须和身边的各种条件产生关联,和环境中的人产生联系,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联系之间,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关系。因此,人是实践的主体,以实践出发,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能够让人成为社会的主体。

二、《提纲》中人的本质思想的意义

马克思在以实践为起始点的基本框架中,摒弃唯心主义及人的异化思想,于《提纲》中对人的本质问题作出了深度论析,架构起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人的本质思想。通过《提纲》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独特且科学的解答,对当今人类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利于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提纲》第十条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对于社会关系的研究依然是探寻人的本质的重要道路。通过实践为手段使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开创出满足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全部条件。在理论价值角度上,实践作为马克思在解答人的本质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扬弃,特别是对过往的一切唯物主义进行清算,马克思在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是在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研究时以实践当作他的理论出发点。在《提纲》中所阐明的人的本质的观点,是人们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思想的重要导向,直接影响到了當今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正如同现如今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在社会的高度竞争中选择了“躺平”来拒绝工作,即便他们赋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一定的社会地位,却不愿意接受和改变,甚至一度抱怨起社会竞争下所遇到的不公。这种类型的人从原因上分析是由于他们没有深刻地了解人的本质,具备实践的能力却不积极投身于社会生产,对自身的价值的展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实践”是《提纲》中反复强调的重要观点,也是人们实现人生意义的主要手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甚至是整个人类,深化人们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认同,使人们在脑中产生正确的有关人的本质的概念。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纲》所给人们带来的人的本质问题是解答在现实性、社会性及实践性的意义上,深刻展示了人是现实的人、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和人要通过实践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人们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思维导向与理论指南。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将有利于推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不可或缺的是人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行为。其次,繁荣昌盛的社会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条件,为人提供了优良的发展机会,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不是单个人自身的发展,而是立足于全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纲》中深度阐明了人和社会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有助于人们在新时代中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干力量,要想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然要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国家事业,为自身创造条件,使青春的能量和汗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力实践中绽放绚丽耀眼的光芒。

(三)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人类首先作为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因而要合乎规律地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将人类行为合理地控制在自然系统所承受的范围内,否则将无法维持长久的生存和发展[4]。生态问题一直以来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栖共枕。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出现,社会所出现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嚴重,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问题无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同时,在探讨人的本质的问题时,马克思曾提出人既有社会属性又有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遵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人得以和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基本条件。人在调动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的进程当中,万万不可一味地索取自然界的资源,忽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去谋求发展。应该以一种理智、科学的态度去爱惜和对待自然界,开展自身的实践,以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主要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同时也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碳、扩绿、增长,增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5]。因而,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梳理人的本质涵义,是提升人们对人的本质的进一步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创造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更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有助树立共同体意识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总是依存于一定的共同体形式”[6],然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脱离不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深远探求。在共同体之中,个体被视为共同体的一部分,将人的本质作为基础去看待共同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而今在频繁交流的国际形势下,个体在实现自身的发展和飞跃的同时也要把握国际发展的视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世界的局势,不能将个体脱离共同体当中去考虑,要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在共同体当中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个体是存在于共同体当中的,但不能纯粹地依靠共同体给予发展。所以,在个体参加国际交往的时候,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共同体意识,提升个体修养,在面临不同文化的碰撞时需要以一种尊重和求同的思想去交往,谋求共同的发展。现如今人们正身处于追寻和平的进程中,世界各国人民也应该意识到自己正身处于共同体的关系中,人们更应该树立和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联系中使世界和平共生,促使每个国家一同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当中建构起公平稳定的新型伙伴关系,大力推进各国之间的平等交往,真正达到互利共赢,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结束语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析为人类了解自身本质提供了明确的向导,点明了不能将人脱离现实性基础,作为抽象、孤立的对象去考量,而应当将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关系中去认识人的本质。人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会生产出不同种类的社会关系,因而在繁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中会存在具有不同个性的人。马克思以人的不同社会关系为研究起始,对费尔巴哈哲学中人的本质观点的错误认知进行批判与扬弃,从现实性上认为人其实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人是具有现实的、社会的、实践的性质。由此可以得出,《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绚丽之章,仍然对人们在当代认识人的本质问题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苏琦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人的本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05):78-81.

[3]黄银英.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及当代价值[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20(02):10-13.

[4]刘展源,郭燕.马克思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现代交际,2023(02):1-9+121.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0.

[6]黄婷,王永贵.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世界秩序的话语表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5):168-174.

作者简介:黄薪源(1999— ),女,瑶族,广西荔浦人,南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本质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实践: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试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