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

2023-11-30王丹怡

华章 2023年6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微时代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主要代表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在其现代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积极现状的同时也存在着自我中心与社会责任感相矛盾、社会责任认知与社会责任行为相脱节、虚拟空间责任感与现实社会责任感相脱离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微理念、微平台、微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的重大命题,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指出,“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2]。这一规划诠释了青年责任感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指明了青年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当代大学生及其今后的成长成才道路有着重大的影响,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实意义

“微时代”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为媒介,以微博、微信等APP应用软件为载体,以微内容、微表达、微传播、微阅读、微公益等为表现形式的传播时代[3]。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主体,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积极践行。在“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在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维护良好网络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4]。在“微时代”的浪潮下,网络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正吸引着具有思想活跃、彰显个体意识、追求平等对话的成长需求的青年加入。但当代社会中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各种价值观相互较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特别是在个人主义、极端的民族主义等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前,容易感到迷茫而做出錯误判断,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国青年要从自身做起,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5]。因此,在“微时代”,大学生应着重提高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摒弃不良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并在实践中予以践行。

(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从国家层面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了回答。“五育”并举,德育为先,道德教育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社会责任感培养,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机遇,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将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的现实需要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良好网络秩序的形成需要每一位公民切实担负起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形成全社会协同机制,共建和谐安全的网络家园。大学生是互联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维护网络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维护网络安全,建设良好网络环境,是每个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重点强调要抓好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荣辱观,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和自律性,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对维护网络秩序、捍卫网络安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强调“中国青年充分利用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在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7]。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着积极的现状。但是,在“微时代”,大学生在自我中心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社会责任认知和社会责任行为之间、虚拟空间责任感和现实社会责任感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这是“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自我中心与社会责任感相矛盾

随着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溺爱现象,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深度的掌握,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与现实、主义与问题、利己和利他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8]。在“微时代”,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这一影响就更加明显地显现在大学生群体中。部分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新兴媒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借此动摇中国文化的根基,削弱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而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负面信息的敏感度,容易被一些虚假信息所误导,甚至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忽视其社会责任感。在“微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会有自己经常活动的圈子,往往会错认为自己是网络的中心,这也加剧了大学生“个人中心”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责任认知与社会责任行为相脱节

近年来,我国各高等院校对社会责任感培育重视程度在逐步增强,大学生通过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多重方式已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因此,促进大学生将“了解基础知识”逐渐转变为“付诸行动”,实现其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认同、社会责任行为三者的统一,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微时代”,各种各样的“微平台”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大学生可以在“微平台”上获取实时热点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点评转发各种热点话题,甚至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供大家讨论,这无疑为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对自己发表的言论缺乏实践,其社会责任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消解。大学生将社会责任认知有效转化为社会责任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显得尤为重要。

(三)虚拟空间责任感与现实社会责任感相脱离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他人等方面的监督,在这种监督制约下,大学生往往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而在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极强的网络空间,每个进入网络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大学生的真实身份往往被符号化,可以自主选择网络信息,更加自由地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言论,做出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网络行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大学生的行为脱离了现实社会中法律等主体的规范,其思想观念和实践行为失去了外在的监督。长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可能会抱有侥幸心理,“即使我说了不道德言论,做出不道德行为,大家也不知道我是谁”,认为并不是现实的我做的,只是网络符号所代表的虚拟主体做的,由此在网络世界发表不当言论,做出不当行为,逐渐消解自身的现实社会责任感。

三、“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所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学校教育的虚化、家庭教育的缺失、自我认识与意识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等。而其存在问题的解决,应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多重角度入手。

(一)更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微理念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最首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理念上的创新,只有先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创新理念,才能有其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往往是由教育者来传授知识,受教育者负责接受、学习知识,不能进行真正平等的交流。在“微时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高校教育的环境。时代的发展进步使得高校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中,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育者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坚持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发展,提高教育对象的精准度与社会责任感培育活动的参与度。同时,教育者应改变其主导性思想,以平等的交流方式与受教育者进行积极沟通,实时关注网上动态,及时敏锐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将网络实时热点问题巧妙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增加其吸引力,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创造性改变与实效性发展。

(二)搭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微平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以平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在“微时代”,“微博”等微媒介如雨后春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影响对象,也是网络信息输出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者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使用新媒体与学生交流,将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教训、观点看法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将理论与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搭建教育主客体间平等交流的平台。在“微时代”,“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的出现能够很大程度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对于传统的交往方式,受教育者更愿意运用这些媒介与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一个“微平台”,更新信息传播方式,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同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也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达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既要充分利用“微时代”所提供的多种媒介,又要发挥传统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升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微机制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以形成强大的组织网。高校作为一个重要主体,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发大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特点,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从多角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进行判断。同时,教育者应以鼓励式教育为主,激励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行为。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分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因此,父母应以自身行为营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教家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健康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社会方面,国家应完善相应的制度,增加网络监管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大学生认识到维护网络秩序的重要性,激发其维护网络秩序的自觉性,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与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取得更好成效。

结束语

在“微时代”,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现其培育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根据具体問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所提出的“微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主要是围绕微理念、微平台、微机制而确定的。这既符合“微时代”的时代要求,又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1).

[3]罗迪.“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3(3):182-187.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01).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N].人民日报,2022-04-22(10).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2).

作者简介:王丹怡(1999—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微时代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