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合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30蔡晓燕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蔡晓燕

[摘 要] 单元整合模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将不同主题和学科中的相关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分割和隔离的局限性,使学生可以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科素养。文章基于这一模式开展教学方法探索。

[关键词] 单元整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单元整合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单元所有章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知识整合,根据整合后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单元整合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依循课标,探寻单元教学的原则

(一)明确核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推演

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明确核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推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和提供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面积”这一节时,教师需要把握几个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及如何计算面积,尤其是不同图形如矩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这些是重点内容。教师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的定义,如“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据的大小”等,然后以矩形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或者手工制作矩形,学习如何计算矩形面积。教师可以先给出矩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自己计算矩形面积,并互相核对。之后再引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可以用多个三角形拼成一个矩形,然后计算出整个矩形的面积,再计算出单个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并与同桌交流分享。通过抓住以上重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还能够自主探究不同形状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潜在规律

自主探索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发现数学问题的潜在规律。在单元整合模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实践活动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点,帮助学生发现潜在规律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假设学生要参加一个慈善义卖活动,需要卖出16盒饼干,每盒饼干售价为23元,请问学生全部卖出后的总收入有多少?如果学生需要筹集600元,那么应该卖出多少盒饼干?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求解问题的兴趣,同时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索解题方法,试着用纸笔计算,或者利用计算器等工具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问题:如何将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转化为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问题?如何在计算的过程中避免出错?学生此时在进行多次尝试后,就会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规律。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发现潜在规律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学以致用,解决具体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如在“分数的概念和定义”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述:“小明的家里有一个草坪,他想要把草坪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种草,另一部分用来种花。他想要让两部分的面积比例为3∶7,已知总面积为10平方米,那么怎么计算每个部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思考草坪的面积如何计算,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草坪的信息,如草坪的长宽等。此时,学生开始计算草坪 的面积,并按照3∶7的比例计算出应该划分为多大的两部分,教师则提出:“我们刚才说的比例为3∶7,实际上就是一种分数的形式,总面积有10份,花占3份,而另一个占7份,我们只需要用面积10来乘相应的分数就可以得出答案了。”这样就让学生理解了如何将比例转化为分数。学生计算出比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答案,看看两部分的面积比例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计算过程,并简单介绍一些与分数相关的知识,如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约分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联对比,创新整合教学策略

(一)横向关联,完善知识体系

横向关联是指一个学科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交融。在小学数學教学中,实施横向关联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观念和思维能力。

如在“倍数”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先关联乘法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形展示一个数的倍数的概念,如用一张卡片代表数字3,然后让学生分别展示3的1倍、2倍、3倍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运用数学公式,理解倍数和乘法的关系。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数的某个倍数,或者计算一个物品的总价钱,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并应用倍数和乘法的知识。

(二)纵向关联,渗透学科思想

纵向关联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纵向关联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和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通过关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关联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首先,可以关联地理学科,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建筑物的形状,如中国传统建筑物中的四合院、埃及金字塔的底座等。通过让学生认识建筑物的形状,加深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和理解。其次,在艺术学科中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品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画作、雕塑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形状在艺术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长方形和正方形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如物体的体积、面积、重心等的计算。在引导学生关联其他学科的知识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案例,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影响到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度。

(三)拓展关联,提升核心素养

拓展关联是指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造力。

如在教学“测量”这一节时,教師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何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在超市里买东西时碰到需要测量物品的长度或重量的情况呢?”教师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测量问题,并引出这节课的主题。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单位,如“厘米”“千克”等。教师此时拿出测量工具,让学生配对或小组合作,通过测量课堂上准备的物品或自带的物品的长度或重量来巩固所学的测量单位知识。当学生测量出结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你买了一袋米,想知道它的重量,该怎么测量?”“你要将一条绳子裁成三段,每段长度相等,应该怎样测量?”让学生用所学的测量方法解决问题。

三、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一)思维导图,经历认知过程

网络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在线工具绘制的图形化思维工具,用于将信息和思想组织成可视化的思维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网络思维导图来梳理学生的思维,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如在“圆”这一节中,教师可利用可视化思维导图工具为学生演示使用方法。圆作为一个中心概念,位于思维图的最上层。接下来列出两个分支,为圆的面积和周长,他们是圆最基本的属性,需要学生掌握。其中,圆的面积为πr2,圆的周长为2πr,r为圆的半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讲解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接着,下一层分支是圆的半径和直径。学生需要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即d=2r。最后一层分支是圆心和弧长。学生需要了解圆心的定义,并知道弧长的概念。弧长是弧的长度,弧长的计算公式是s=rθ,其中θ为弧度,它可以用角度度量单位转换得出。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演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圆这个概念的理解。网络思维导图工具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结构,并以此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二)问卷调查,监控认知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用问卷调查工具来监控学生的认知过程,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这有助于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了解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克与千克”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设计一个问题列表,包括一些与“克与千克”知识相关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克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你觉得千克和克有什么不同?请列举几个典型物品的质量,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在班级群内将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些问卷包含的认知内容有:学生是否掌握了“克与千克”知识的基本概念?学生是否知道1千克等于多少克?学生是否理解了千克和克的不同及换算关系?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品的质量?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事先设置的每个问题的分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分,并汇总得出学生的总分,以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

(三)线上评价,拓宽认知视角

线上评价工具是一种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线上评价工具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要求,确定评价的维度包括但不局限于乘法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问题解决能力、思考能力等。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作图题等多种题型中,教师选择填空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对于在一开始接触知识概念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为其设定正确率在95%以上、速度在2分钟内完成的标准。而对于其他学生则可以设定较为宽松的标准,如正确率在80%以上、速度在5分钟内完成等。当学生提交完教师布置的325×25、100×30等一系列题目后,教师依照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正确率、计算速度、问题解决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这样就实现了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乘法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丽珍.深度学习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名师在线,2022(22):31-33.

[作者简介]蔡晓燕(1978—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