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性视角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构建

2023-11-30冯杰程孟凡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

冯杰 程孟凡

[摘要]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建设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满足城市老人多元化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具有特殊意义。然而通过分析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行,发现其运作推广过程中受到政策制度、资金来源、认知观念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制约。究其根本在于缺少顶层设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专业人才匮乏和政府宣传不足。因此,结合嵌入性理论,探讨从制度嵌入完善顶层设计、结构嵌入完成信息共享、关系嵌入营造信赖、认知嵌入树立观念等四个维度来构建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关键词]嵌入性;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观念;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63(2023)02-0001-10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3.02.001

一、引言

根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截至2020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达1.9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3.5%,老龄化态势更加严峻(见图1)。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进和家庭观念的转变,多数城市家庭呈现“422”或“421”①模式。加之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剧,多数青年人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来陪伴和照顾老人,如何解决城市老人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就成为一个社会难题。老年人在到达一定年纪后,身体素质和恢复能力相应减弱,其患慢性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1]。一旦老人患病,往往会在医院、家庭、护养院等地辗转,既浪费了大量时间,也浪费了人力和医疗资源。而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满足城市老人养老和服务需求的重要方式,则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早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强调“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护养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意味着国家开始重视医养结合服务发展。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医养结合开始在国内全面推广试点。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3],指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4]要求:“依托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养老等社区服务机构,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切实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上述政策均为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以社区为载体,整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基层卫生组织的养老、医疗资源,为社區中的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整合式服务[5]。它不单是一项单纯具有市场化性质的服务活动,还包含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其所在地的社会关系和各组织间的关系网络都对其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6]。在现有的社会和政策背景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在国内多地开展试点,但实践中仍存在着“权责模糊”[7]“认知差距”[8]等困境。究其根本在于受到外部非经济性的政策环境、认知思维、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依据国内现有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实践模式,结合嵌入性理论,尝试构建一种嵌入性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二、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一)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建设现状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实现模式,在老人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广泛重视,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特有的模式。就目前而言,影响力较大的城市主要是由国家推动实施的试点城市,如上海市、北京市、青岛市等。

1.上海市“1+1+1”签约模式

上海市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截至2020年底,上海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82.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9%。对于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机构养老只能满足部分老人的需求,多数老人的选择仍是社区居家养老。据学者统计,上海市的城市老人们对于医养结合需求较大[9],可见发展城市社区医养结合迫在眉睫。

上海市从2011年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随着2015年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创立了“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模式(即居民可以自愿选择一名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和一家市级医院签约),优先满足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的签约需求[10]。在该模式中,相关部门每年会针对家庭医生开展岗位能力培训,定期选派家庭医生骨干和团队进修,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此外,对于家庭医生转诊建立绿色通道,并定期派专家学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联合门诊、带教示范的方式提高社区家庭医生的能力。

2.北京市“互联网+医疗+居家养老”驿站模式

北京市民政局颁布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11]指出:“城市地区驿站的设置要考虑该地区的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情况、服务需求等,原则上满足‘一刻钟服务圈范围,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养老驿站用房分为生活、医疗保健、公共活动和服务用房四类,医疗保健房中若设置有医务室,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根据医务室的面积配备相应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

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建了“互联网+医疗+居家养老”的养老驿站模式[12]。该驿站除了满足日间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功能之外,突出了中医养生、医养结合的特点。在该养老驿站中,设置有中药泡洗室、中医按摩保健室和康复指导室,会有专门的医生为老人们服务,且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会不定时地来驿站进行义诊。此外,该驿站还借助远程实时医疗服务平台“叮咚健康”,为签约患者提供“一对一”健康管理、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从而实现“互联网+医疗+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

3.青岛市“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截至2019年底,青岛市60岁及其以上人口共186.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2.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0万人左右,重度失能老人有7万多人[13]。这部分群体身体衰老和疾病共存,医疗和照护共需,为实现他们的社会化照料,201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14]指出:“建立全人全责护理服务模式,依据失能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为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及时、连续、整合式的照护服务。”

“全人”是指基于人的需求,将失智失能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老人们得到的服务是整合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以实现服务的人性化。“全责”是针对护理服务机构的新要求,即由同一家护理照护机构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医疗、养老、家政方面的资源,确保参保老人们获得的服务及时、连续、优质、责任清晰。

(二)目前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困境

目前来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各地试点推广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形成不同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政策制度、筹资渠道、认知观念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成了制约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障碍。

1.制度困境:管理主体不明确,政出多门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主要由基层社区卫生组织和养老组织提供相应的医疗、养老服务,而基层卫生组织和养老组织又属于不同的服务领域。此外,医疗服务由卫健委负责,养老服务由民政部分负责,不可避免造成管理混乱和责任不明[15]。由于社区医养的管理牵扯多个部门,往往会出现“多人管”和“无人管”的现象,在问题出现后,各部门之间还会相互推诿责任,不仅不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实,还会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和各项资源的浪费。以上海市为例,医养结合牵涉的各部门之间职权交叉、权责模糊,在牵扯部门利益时互不相让,而在承担监管责任时又相互推诿;加之,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经常使部分项目审批陷入困境,甚至停滞[7]。

2.资金困境:筹资渠道匮乏,养老服务质量降低

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否能顺利开展取决于资金投入是否充裕,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的资金投入多数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而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对于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用于场所建设、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所需的资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形成连续的保障性机制。此外,资金的短缺不利于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养老和医疗分属于两个不同机构,若他们之间不能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将会大大降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质量。以北京市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多数养老服务驿站是在依靠服务流量、托养流量补贴和政府无偿提供设施的基础上才有盈利,加之服务半径、资金、场所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有效满足社区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16]。

3.服务困境:专业人才不足,老人满意度和信赖度较低

社区医养结合的工作人员水平决定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也决定了社区老人对其的满意度和信赖度。目前,在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里,存在仪器设备老旧、资金不充裕、工作压力大、晋升机会少等因素,导致年轻优秀人才不愿前往,且招募后长期留任困难的情况[17]。加之,由于社区护理工作薪酬、社会地位和劳动强度的影响,大部分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都是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人员,他们并未接受过正规的护理知识体系教育,也未取得相关护理资格证,只能完成一些日常的生活照料、卫生打扫等服务,进而降低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质量。以上海市为例,据近五年的统计年鉴可知,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在不断增加(见表1),基层社区医护比例快达到1:1,但距离卫健委规定的医护比例1:2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种数量结构下,对于满足社区老人们的医养结合需求将力不从心,从而降低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质量,以及老人们对于社区医养结合的满意度和信赖度,将不利于整个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

4.认知困境:固有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转变困难

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收集到的12582份问卷中,6143人认为主要由子女负责,4008人认为该由政府、子女、老人均摊,1567人认为主要由政府负责,787人认为由老人自己负责,73人表示不清楚,4人拒绝回答(见表2)。由上述数据可知,受我国传统观念和固有认知的影响,80%左右的人们偏好于家庭养老,由子女陪伴在身边。但随着我国逐步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已不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的逐渐减弱,机构养老的供需困境,社会化养老必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开展时亟须大力宣传,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才能保证该项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有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困境归因

根据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障碍,结合他们各地实践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缺少完善的顶层设计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作为一项政府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长期公共服务战略,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目前,各地社區医养结合的发展都是以地方性的规章、制度为准绳,相对于法律而言,具体执行力较差。各部门在制定部门规章时,大部分都是从自身角度考虑,缺乏全局性的思考,就会导致各部门出台的规章规定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使社区医养结合的具体执行效率大大降低。此外,医养结合服务在国家层面尚未设置专属管理机构,由于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往往容易陷入“九龙治水,而水不治”的困境。

2.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医养相对分割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作为一项准公共物品,其供给主体虽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但多数仍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其筹资渠道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拨款、福利彩票的收入和社会的捐赠等。但是在社会捐赠方面,相关资金的具体流向和公开程度不够透明,从而降低了社会的积极性。导致社区医养结合发展主要资金来源仍是政府,渠道比较单一。此外,在社区医养结合关系网络中,医疗组织和养老组织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并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导致老人的基本信息不能在两者之间互通有无,降低了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效率。

3.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高等院校中对于全科医生和社区护理专业的培养建设不够重视,多数高校并未将其作为一个医学学科进行建设,而是把他们当做临床医学、老年学、护理学中的一个就业方向进行培养,从而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医养结合方面的人才招录。此外,由于各高校尚未将全科医生、社区护理当作一个学科进行建设,也就导致两个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缺乏统一规范,以致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不够全面。其次,由于基层卫生中心的工作量大,薪酬较低,晋升空间有限等,限制了全科医生在基层社区的就职意愿,从而导致基层社区全科医生缺口越来越大。最后,护理人员的社会从业地位不高,工作量大,多数老人身患各种疾病,生命危险随时可能存在,护理人员的心理、精神压力较大,使多数就业人员望而却步。

4.政府宣传不足

老人及其家属是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直接受众,他们选择该模式的前提是了解和熟悉该模式。但在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作为目标受众的老人及其家属处于整个政策执行的末端,他们的真实需求往往被忽略[18],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所实施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对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具体职能和服务内容了解甚少。此外,在信息化時代,多数关于医养结合的宣传也是通过政府网站、相关机构视频平台等开展,而多数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和上网冲浪,就直接造成他们对此方面的信息接收有限。加之,政府部门较少地深入社区中开展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宣传,导致老年人对于此种信息的接收程度较低,多数老人都不了解何为社区医养结合。

三、嵌入性视角下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构建

(一)嵌入性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的文献研究

嵌入性理论自1944年被Polanyi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和经济起源》一书首次提出后,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被广泛地运用于组织变迁、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19]。

1.嵌入性及其理论渊源

Polanyi在《大转型》书中首次将“嵌入性”概念运用于经济理论分析中[20],并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纠缠于经济和非经济的制度中,将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包含在内非常重要”。经过多年发展,Granovetter对“嵌入性”概念进行了重塑,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Granovetter认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行为本质上是人际活动,而经济活动的产生也是建设在人际信任的基础上[21]。Granovetter的研究侧重于反映人们的经济行为与社会关系网络间的多边联系,即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社会规范、社会风俗、社会观念等元素之间的关联。Barber在Granovetter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塑的嵌入性理论对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2]。

嵌入性理论经过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发展,已经不再单纯地把它视作一种理论概念,而是开始把它当作一种方法论加以运用。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结合嵌入性理论,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分析框架。Granovetter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认为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是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网络,与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主体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种嵌入式的社会网络格局[21]。在此基础上,他将嵌入性理论划分为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两种。Zukin和Dimaggio将嵌入性理论运用于分析组织绩效,发现组织在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网络中其他主体的关系决定了他是否能抓住发展的机遇[23]。在分析组织绩效时,他将嵌入性理论分为结构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和政治嵌入四个维度分析。Hagedoorn认为组织的经济行为与其外部环境中的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社会网络存在着紧密关系,且组织间的合作关系也会对组织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24]。因此,将嵌入性理论从宏中微观划分为环境嵌入性、组织嵌入性和双边嵌入性三个层次(见表3)。

2.关于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种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照料,其本质上是对两种资源优化配置重组,也是对养老服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再设计[18]。嵌入性理论认为,组织的任何经济活动都处于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并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主体行为存在着相互促进、制约和引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国内诸多学者借鉴嵌入性理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展开研究。

刘清发等结合嵌入性理论,将国内医养结合养老创新模式划分为医养结合契约、网络和科层组织模式三种[25]。杨嘉莹认为卫生组织和居家养老服务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在卫生组织结构性嵌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时,两者间的制度、文化、规范等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26]。魏庆豪等将山东省的“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为整体嵌入式、协议嵌入式和设备嵌入式三种,剖析了现有问题和归因,并给予了优化路径[27]。翁立姗等认为社区嵌入式居家医养结合能够克服家庭、机构和社区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并将3种模式有效衔接形成一种服务闭环,在未来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28]。

基于上述国内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养老和医疗的整合发生在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他们受到外部政策环境、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个人认知方面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将从制度、结构、关系、认知四个维度来优化现有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问题,构建嵌入性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二)嵌入性视角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构建

在嵌入性视角下,结合现有的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文将从制度嵌入完善顶层设计、结构嵌入完成信息共享、关系嵌入营造信赖、认知嵌入树立观念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嵌入性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1.制度嵌入:完善顶层设计,规划管理体制

在医疗机构嵌入社区养老服务过程当中,政府在其中发挥协调、管理、监督等作用。因此,嵌入式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建设成效取决于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一,完善嵌入式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台嵌入式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放宽社区养老机构的准入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税收优惠服务,放宽医保定点范围,有效发挥好政府的扶持作用。第二,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政府可效仿国外“卫生福利部”的设置,从中央到省、市、县几级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医养方面相关事务的行政机构。在此基础上,政府出台关于医养结合服务方面的规划、建议、政策等,就由该机构的相关机构人员具体开展执行,就不会出现多部门共同管理、权责交叉的现象,还相应地节约了政府资源。

2.结构嵌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构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社区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参与其中。首先,各级政府可以从当地财政中抽出一笔钱,专门设立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基金,专项专用;再引导调动社会中的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其中,增添社区医养结合发展基金的厚度;还有大力推广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投保,从而提高老年人对于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支付力度。其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要使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的充分融合,就必须构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老人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可以实现各级平台的信息共享,减少医疗检查的重复消费,提高老人健康管理的效率,实现健康养老、安心养老。这样老人们前往基层卫生社区中心就诊或向上级医院转诊时,医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直接找到老人的健康档案,知道老人的病况,就不会出现重复检查的现象。老人们从医院转回社区养老组织照护时,养老组织可以根据信息平台,知道老人的病况,需要什么样的护理,能够帮助老人健康恢复。

3.關系嵌入:加强医养人才建设,构建良好社区医患环境

基层社区卫生组织的医术水平,决定了社区医养结合的服务水平,也决定了社区老人对其的信任程度。卫生组织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够满足社区老人的需求,老人们就愿意前往就医,一来二去就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社区医养结合的开展。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基层卫生组织的能力:第一,在医学类高等院校,设立面向社区的老年学、社区护理、全科医学等专业,完善相关课程和教学体系。此外,不定时邀请社区卫生中心的专家为在校学子开展培训教育,并设置相关考试,通过考试才能前往社区参与实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可以增强其实践能力。第二,高等院校和专业医疗机构可定时开展培训班。社区中的护理人员一般年纪较大、学历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护理知识教育,缺少理论方面的指导。若医学院校和专业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培训班,讲解老年护理、老年营养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结业考试,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护理能力。

4.认知嵌入:扩大政策宣传,树立医养结合养老意识

老人及其家属愿意接受社区医养结合的前提是能够知晓、理解该项政策服务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权益。因此,社区、老龄办、民政部等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养老政策中的社区医养结合政策的宣传讲解力度。第一,在社区内开展宣讲。社区是老人及其家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在社区中开展通俗易懂的讲解,与社区老人及其家属面对面交谈,理解他们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结合政策内容为其答疑解惑。第二,通过社交媒体开展宣传。信息化时代下,政府部门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推出情景剧、歌曲、小故事等形式讲解政策,加深人们对政策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电视、广播等媒体的黄金时间进行政策宣传投放,并增加投放频率,潜移默化地在人们心中植根下医养结合的意识。

四、结语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老人们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满足城市老人们的养老服务需求模式,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党中央相继出台多部政策文件指导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上海、北京、青岛等市在推行试点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模式,但他们也都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明确,政出多门、筹资渠道匮乏,养老服务质量降低、专业人才不足,老人满意度和信赖度较低和固有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转变困难等困境。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结合嵌入性理论,探讨从制度嵌入完善顶层设计、结构嵌入完成信息共享、关系嵌入营造信赖、认知嵌入树立观念四个维度来构建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瑗, 原新.老龄化背景下中老年人口的健康转变模式特征及其应对[J].河北学刊,2018, 38(3):170-175.

[2]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2-07-17].http://www.gov.cn/zwgk/2011-09/23/content_1954782.htm.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2022-07-17].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4] 老龄健康司.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EB/OL].[2022-10-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6/content_5683688.htm.

[5] 屈贞.高质量结合: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方向[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1):27-30.

[6] 崔月琴,朱先平.关系嵌入性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差异化研究——基于C市三种类型服务机构的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2(1):79-91+235-236.

[7] 邓勇.上海某老年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困境及对策[J].中国医院院长,2021, 17(8):68-71.

[8] 徐欣,高红霞,候贵林, 等.社区医养结合“合法性”的行动框架与解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5):335-339.

[9] 米玛多吉, 田晓洁, 邵志民, 等.上海市部分城区老年人医养需求调查与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10):43-45.

[10] 崇明报.本市“1+1+1”签约居民已超400万[EB/OL].[2018-05-26][2022-06-25].https://www.shanghai.gov.cn/nw31406/20200820/0001-31406_1313369.html.

[11]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22-07-17].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1905/t20190522_59687.html.

[12] 央視网.北京社区养老驿站实现医养结合“互联网+”新模式[EB/OL].[2022-06-25].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70705/content-493734.html.

[13] 青岛财经网.每年筹资规模超12亿元!青岛市3.0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了![EB/OL].[2022-10-21].http://www.qdcaijing.com/p/245350.html.

[14]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的通知》[EB/OL].[2022-07-17].http://www.qingdao.gov.cn/zwgk/xxgk/bgt/gkml/gwfg/202112/t20211203_3901820.shtml.

[15] 龚俊杰.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8):1777-1781.

[16] 王冕.浅析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 34(2):21-23.

[17] 赵晓菲, 王颖博.社区医养结合困境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21):27-28.

[18] 屈贞.城市社区医养结合为何流于形式:一个总体分析框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1):144-152.

[19] 杨玉波, 李备友,李守伟.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基于普遍联系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4(3):172-176.

[20] 黄春春.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18):241-242.

[21] 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O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481-510.

[22] BARBER B.All Economies Are “Embedded”:The Career of a Concept, and Beyond[J].Social Research, 1995, 2(65):387-413.

[23] ZUKIN S, DIMAGGIO P.Structures of capital?: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econom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4] HAGEDOORN J.Understanding the Cross-Level Embeddedness of Interfirm Partnership Formation[J/O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3):670-680.

[25] 刘清发, 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 2014, 35(6):94-97.

[26] 杨嘉莹.结构性嵌入:医养结合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实践逻辑[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5):60-65.

[27] 魏庆豪, 吴宪, 孙梦.山东省“嵌入式”医养结合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J].中国医药导报, 2020, 17(33):185-189+193.

[28] 翁立姗, 金浪.社区嵌入式居家医养结合养老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 2021(3):34-35.

[责任编辑:李仲先]

Construction of Aged Care Service Model of Integrated Health and Wellness in

Urban Communities from the Embeddedness Perspective

FENG Jie, CHENG Mengf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Fujian )

Abstract: As the last mile of realizing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aged care service model, the integrated health and wellness service model in urban communities has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meeting the diversified service needs of elderly care and medical care for the urban elderly.However, by analyzing its operations in Beijing, Shanghai, Qingdao and other c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operation and promotion process are restricted by policies and systems, sources of funds, cognitive concepts and service quality.The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in the absence of top-level design, simplex source of funds, insufficiency in terms of talented personnel and government publicity.Therefore, by integrating embeddedness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ged care service model of integrated health and wellness in urban communities at four dimensions:system embeddedness by improving the top-level design,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by completing information sharing, relationship embeddedness by creating trust, and cognitive embeddedness by fostering concept.

Keywords:embeddedness; urban community; integrated health and wellness; concept of aged care;aged care service

收稿日期:2022-07-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JY097);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项目(PXKY-YB-202203);健康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项目(2022ZC006);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项目(JGYQ2022025)。

作者简介:冯杰(1970—),男,河北阜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程孟凡(1997—),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