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养老院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2023-11-30赵怡翟年祥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养老院人口老龄化

赵怡 翟年祥

[摘要]精神养老问题自我国老人的养老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逐渐显现出来,但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大多仍然是居家养老,所以多数研究以及对策都是基于居家养老模式以及大社会背景而提出的。文章以养老院的精神养老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养老院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分析目前精神养老存在的困境,并认为养老院陷入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养老院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重视老人精神生活的问题缺乏积极性和深切性,推进老人精神生活的条例缺乏灵活性和宽容性,支持老人精神生活的力度缺乏有效性和广泛性等原因。提出了养老院应提升对精神养老的创新活力,提高对精神养老的重视程度,加大精神养老的宣讲和引导,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虚拟养老院,以养老院作为媒介推动老年人再就业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养老院;精神养老;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虚拟养老院

中图分类号:R473.59;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63(2023)02-0043-09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3.02.006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萬人,占比13.5%。而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21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14.2%[1]。老年人口数据变化体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未来人口均衡发展的问题将成为我国长期面临的主要压力。并且,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从2017年的15961万人到2021年的20056万人,近五年呈现出了大幅的阶梯式增长,有着增长速度快、增长幅度大的特点,这也将养老问题推向前端,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健康问题、精神状态等都是目前不可逃避的主要工作。

本文以养老院的精神养老问题作为研究论点,研究养老院在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有质的飞跃这一背景下,生活条件、硬件设施都有相应的高级养老院,院内设施齐全且趋向现代化,物质生活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老年人的精神状况却没有得到过较高的关注以及不能被妥善的处理这一问题。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每个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各不相同,与老人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息息相关,并且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满足这些高层次的需求,而在这一方面养老院也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侧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养老院的精神养老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提出破解精神养老困境之策,为养老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养老院在老年人精神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养老院的硬件设施、福利待遇已经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水平。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老人们的需求重心也逐渐偏移向精神需求,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养老院目前的主要问题就集中在了精神养老这一方面。通过在网上对于一些知名养老院的查询以及电话访谈和相关服务对象的访察,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养老院在精神养老方面存在以下主要困境。

(一)养老院硬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养老院的中心还是围绕着吃穿住行四个方面进行,忽略了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和精神建设,让老年人的生活机械化。精神养老一直不受到重视,自然在这方面的设施和人员跟进不到位。

1.服务与设施问题

《北京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8—2019)(社区养老专题)》指出,在我国目前养老服务中,服务项目单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养老院应多关注并为老人们提供多样性的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获得精神满足感。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老龄蓝皮书)中,提到了老年人的孤独感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4]。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8年公布了有关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数据,认为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保守估计有10%到15%患有老年期抑郁障碍,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是养老问题的关键一环,许多养老院在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时凸显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一点是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很少对老人的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关怀。对我国现有的针对养老机构以及养老院的精神养老文献进行梳理,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精神养老服务的相关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存在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度不足以及专业性低的问题。其次,通过在网络上针对一些养老院进行查询以及实地走访勘察,发现一些养老院中并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有些养老院设施齐全,配套了心理咨询室,但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是仅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挂名,并不在养老院坐班。日常在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没有专业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而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与老年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非常缺乏专业性,也很难真正的照顾到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第三点,一些养老院内虽然设置了相关的麻将室、阅览室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人员组织引导,这些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在调查中某养老院的阅览室桌子上甚至还有一层积灰。

2.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

养老院作为子女托付照顾老人的第三方机构,需要对老人的人身安全负责。通常情况下养老院会为了老人的安全考虑,不让老人单独外出,即使需要外出也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一般一个养老院就是老年人的大部分生活圈,是老年人的“小社会”。如果养老院能够定期地组织老人们进行一些外集体活动,防止老年人产生社会疏离感的话,也是值得称赞的,但往往事与愿违。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老人的社交圈子和活动范围,并且这只是院方避免担责的一种手段,这就造成了老人的社会参与度低,与社会产生疏离感的问题。

(二)养老院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精神养老供需失衡问题

目前养老院对精神养老的供给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我国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学者对我国目前一些地区的养老院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大部分养老院硬件设施基本齐全。但在调查中问及老人生活时,大部分养老院会介绍老人一周的菜谱,但很少介绍老人精神生活状况。实际上,在养老院的老人,精神生活非常匮乏[5]。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院的物質养老方面已经能够满足老人的需求。随之而来的是老人们对于精神养老的需求的日益增长,但养老院的服务生产力不足导致矛盾出现,造成了精神养老供需失衡的问题。

2.老人自我认知问题

人一旦上了年纪,心理会更加的脆弱,对周围的情绪都会敏感一些。孩子长大远去,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前强健,头脑不如以前灵活,退休之后无所事事等这些问题都会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落差感,而老人空闲时间比较多,更会让自己胡思乱想,给自己制造巨大的压力。同时面对孩子、朋友、路人对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态度变化时,会逐渐感到失落。通常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意识不到自己这种消极的状态已经在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极少有老人通过一些自我干预的措施积极的摆脱这种状态,大多数都不以为意。而这种状态在长久累积后,非常容易形成老年期抑郁障碍。

三、养老院在老年人精神养老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养老院在精神养老方面存在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认为养老院陷入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本养老院内设置棋牌室、阅览室、活动室等,方便老人们聊天娱乐……”,这是在大多数养老院的广告中可以看到的设施宣传语,而在实际中养老院内也都会如广告中所宣传的一样设置了这些活动场地,以此来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虽然这些措施的普及和应用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根据近年来对于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数据研究可以看出,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方式这个方向下还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可以供养老院研究发现。并且在养老院的老人们生活习惯、爱好兴趣各不相同,这些千篇一律的娱乐放松方式很少能够“精准打击”老年人的差异点,因此成效并不好。

(二)对老年人精神精神生活需求重视不够

我国现在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政府非常重视并积极应对,出台了许多政策并划拨款项。因此养老院是有能力、有实力为老人的精神养老提供一定的支持,现在出现供需不平衡的主要问题还是养老院不够重视精神养老这一问题。例如我国目前许多民办的豪华养老院,在宣传中对自己的硬件设施大篇幅的介绍,而对于精神养老方面,说只字未提也不为过。以深圳市的长寿人颐养院为例,这是一家较为高端的民办养老院,在国内小有名气,其广告中对全科医生、护士、套件、冷暖设备等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对于如何确保老年人精神满足方面,保持老年人心情舒畅并未提及。

(三)对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用各种管理条例加以限制

老年人进入养老院安享晚年,是给自己找一个能及时照顾自己的场所。但大多数养老院为了老年人的安全着想,会在老人进入养老院时与老人或家属签署协议,例如外出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外出一切事情院方不担责,外出回院后必须要销假等。这样的条例在各个养老院中屡见不鲜,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老人的安全着想,但事实上,这样繁琐的条例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想要外出的老人,使老人“困居”在养老院,与社会产生疏离感。

(四)个别老年人对自己的精神生活需求认知水平不足

大多数老年人自身不在意自己生活中的情绪状态,只觉得是老年人的常态。并且在面对老年期抑郁障碍这一疾病时都会讳疾忌医,由于思想方面偏保守,会认为这是“精神病”,怕被有色眼光看待,怕给自己造成负担,又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怕确诊了自己承受不了。正是由于老年人对精神养老支持力不足所产生的后果态度消极,才会将自己束缚于较为狭隘的精神世界,并不利于自己的心胸开阔和精神放松,而这一方面,也是目前精神养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四、解决养老院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养老院精神养老服务的创新活力

创新与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相挂钩,精神养老也不能落后。这个时代不止年轻人走在时代前沿,老人的需求也同样产生了变化,面对老人精神养老这种较为“个性化”的问题,养老院必须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发展,努力提升自己在精神养老方面的创新活力,才能更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创新活力。

1.改变固有传统方式,创新新方法

传统的组织老人活动、建立集体活动场所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的需求,可以尝试新的方法。首先养老院就应该摘掉有色眼镜,把对老年群体的偏见去除,不把老人群体放在天然落后、弱势的位置上来,才能够打破以往的旧思想。其次养老院应该加强对精神养老、老人关爱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充分的知识积累才能够让员工有创新的知识支持力。第三是养老院应该树立起创新观念,由领导人带头营造创新氛围,敢于对精神养老的方法多提出、多尝试、多比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充分的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情况的新方法。

2.瞄准老年人精神需求前沿,提升对老年人精神需求服务水平

老年人精神养老的需求逐渐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少老人都开始上网,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加精彩的世界。老人的所见所闻增多,精神世界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因此老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不断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走在前沿的。养老院应该紧密结合实事,可以通过定期调查来观察老人的精神需求变化,结合当下的环境适当的调整目前所提供的精神养老服务。例如,现在许多老人都有网络需求,养老院可以开展网络培训班,帮助老人们了解使用电子产品、进行网购,让老人们获得精神满足感,不会产生被时代抛弃的落寞感。

3.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养老院应当及时关注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适当改变,才会更适合自身。例如在日本,有一家非常知名的蒲公英养老院,在针对老年人的精神养老方面的创新措施做得非常出色。主要的措施是通过打造一个养老院内部的“小社会”,拥有内部专用的货币、兑换模式、以及各种娱乐设施和奖励,以游戏的手段让老人们实现赚钱、理财、重新规划日程这种快乐,重新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乐趣,解决老人生活动力感不足和价值无法实现的苦恼。这种创新的方式从新奇的角度抓住老人们的心理,是未来养老院可以选择参考和努力发展的方向。

(二)提高对老年人精神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

现在社会对精神养老普遍不重视,除了养老院自身的原因,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因此要重视精神养老,不仅仅需要养老院自身的进步,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约束。

1.政府方面

精神养老不仅仅是家庭和作为第三方机构的养老院的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提高对精神养老的重视程度不能只靠养老院的自觉性,也需要依靠政府的积极引导。政府要倡导建立一个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尊重理解老年人的环境,做到全面宣传精神养老,并明确提出精神养老的重要性。为老人们提供精神慰藉不能只倡导不落实,至少应该让精神养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政策支持方面

目前对于精神养老的政策支持已经初具雏形,例如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老人会被罚款、相关部门也会关注并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但是对于养老机构的精神养老政策约束却非常少,一般的政策都是在约束惩罚老人的女子。因此在政策方面应该关注到养老院这种养老机构,适当的对其精神养老服务和标准做出一些约束,这种硬性条件会更快地产生效果。

3.养老院方面

重视精神养老除了外界大环境的影响,养老院自身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精神养老作为养老院发展的重要一环,与院内的环境建设重要程度比肩,从心底里重视,才能做得更好。平时在院内跟老人接触最多的是养老院的护工,护工对老人的态度也会影响老人的情绪,因此首先要对护工进行培训,作为最经常接触老人的人,护工代表的也是养老院的态度,因此提升护工的素质,让他们重视老人的情绪状态尤为重要。其次院内可以对精神养老的相关方面做出一些规定,自己约束自己,以免掉以轻心。

(三)加大对老年人精神养老的宣传和引导

根据调查发现精神养老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并不熟悉或是自己也缺乏重视。因此养老院在这一问题上就扮演着重要的引導角色,充分的重视能够有效地推动和解决精神养老这个问题的障碍。通过宣传和引导,让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并对这一问题有所防备,摒弃老人对此的介意情绪和子女的轻视态度以及养老院对此问题的忽视,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精神养老工作的前进。养老院对精神养老的宣传和引导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精神养老讲座

对于老人来说,精神养老还比较抽象,大部分老人都简单地概括为“心情好坏”,能够全面的认识精神养老以及正视此问题是对自己认识的一种突破。所以这就需要养老院方面有一定的作为。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向老年人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并且养老院也可以邀请老人的子女与老人一起学习,子女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后会对自己父母的行为更加理解,也会更多的关照老人的情绪问题。子女理解了,老人能自己打开心结,养老院也能够重视起来,这对于精神养老工作的推进是巨大的。

2.印发认识及预防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小册子

老年期抑郁障碍问题是我们重视精神养老的主要原因。防止老年人精神抑郁的问题,除了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解以外,也需要一定的材料支撑。将精神养老的重要性、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危害、一些患病老人的例子以及如何预防老年期抑郁障碍等重要知识册印出来,能够更加方便老人理解和接受。同时养老院应该照顾到不同层面老年人知识的差异性,专门针对老年人推出图文结合的知识手册和相关的影像资料,以便于老年人阅读和理解。

3.签约心理医生定期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与心理咨询室挂名心理医生不同,养老院签约心理医生是一对一的服务。就像现在我国医疗保障中针对一些特殊家庭,政府会安排签约家庭医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养老院也可以签约一些心理医生,在院内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具体关爱到每一位老人。同时为了防止有些老人还是会出现讳疾忌医的情况,养老院也应该组织心理医生定期地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测试,争取对这一问题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治疗。

4.向子女宣传

子女是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精神愉悦的重要一环。子女对于老年人的生活和情绪影响是非常大的,人类代代传承,子女在老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做老人的工作时也要将子女列为工作对象认真对待,将相关的知识和工作告知子女,认真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有时候子女的劝告和态度的改变所产出好结果的效率是养老院工作的两三倍。

(四)引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又可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指投入少量人力物力成本,以信息化为核心,建立大数据养老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办或政府委托,各企业、志愿组织、家庭、街道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各种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各种服务的专业化养老模式[6]。养老院作为专业养老的第三方,完全可以参与进虚拟养老院的建设,与政府或老人合作,让老人在家里享受到养老院的服务。上海市去年也推出了家床结合的养老院入户服务试点的实验。家床,全称家庭照护床位,也就是把养老院的护理资源延伸到老人家里去。据记者调查发现,在首批家床试点的机构中,一家名为快乐之家养老院实验效果显著,自家床结合服务推出后陆续接到近90单生意,这些老人在过去都是养老机构的潜在客户[7]。

虚拟养老院的建立缓解了国家和政府在人口老龄化的国情下对老年人养老的压力,同时这种创新的路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养老院的缺陷,对于推动完善老年人精神养老的益处明显。目前许多城市也逐渐开始实行“家庭养老”这一政策。例如合肥就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合肥市民政局印发《合肥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工作方案》,部署多项举措推进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并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计划2021年12月底前,面向城区经评定为失能、部分失能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119张[8]。虚拟养老院对于老人精神养老的益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度

虚拟养老院提倡居家养老,让老人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更多的与大家接触。传统的养老院将老人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与社会快速发展相悖的慢群体,老人们只在这一个群体的社交圈内活动,就好像在大社会中“偏安一隅”。而紧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来的虚拟养老院,在老人回归家庭的同时也将养老服务的群体多元化,老人们接触社会的渠道增多,更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安度晚年。老人们日常接触面广,精神世界就会更加丰富。

2.增强老年人的家庭归属感

子女和家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对于老年人,子女和家庭部分的比重就又增加了。老年人选择传统的养老院就意味着脱离了家庭和子女,对于子女的牵挂和想念使得老年人会陷入一些负面情绪当中。中国人讲究家庭团圆之美,与家庭脱离进入养老院其实是许多老人不得已的选择,老人们更想生活在子女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3.使养老需求更加个性化,更多关注老人个体

虚拟养老院脱离了老人们在一起居住,集中管理的大环境以后,对于老年人的关注也会从集体转向个人,老年人个体受到的重视度以及本身存在感都会大幅度增强,会极大的减少或是基本不出现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的习惯及爱好的情况,这对于我国养老事业的进步,老年人智慧养老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

(五)以养老院为媒介推动老年人再就业

社会对老龄群体在就业方面会存在一些负面看法,但事实上老年人口不都是纯粹的消费者,其中一部分人是具有高级职称的老科技工作者。老年人长期的工作积累了社会经验,形成了经验型人力资本[9]。中国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库储量巨大,全国高知老年人达到近700万人,占全部科技人才的20%左右[10]。因此老年人的就业市场开拓有着天然的条件,老年人的余热也能够合理的得到发挥。世衛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也从侧面反映了开发老龄群体的市场潜质巨大。老龄群体在知识、技能、经验及社会资本方面拥有优势,是社会人才储备的蓄水池。通过与年轻人在技术与管理领域的知识传递,能够形成与年轻人就业形式的互补,从而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研究表明,老人到达退休年龄之后,骤然退出劳动市场所带来的生活习惯和节奏的变化会引起不适应和接受障碍并感到失落,老人们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因此推动老年人再就业,让这一群体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也是突破精神养老困境的重要途径。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意见》提到,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11],以此来消除老年人的社会疏离感。养老院推动老年人再就业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1.倡导“老有所为”的积极思想观念

大多数老人退休后思想观念都是“安享晚年”,老年人通常会在退休后想要好好休息,但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心里也会对现在的生活生出不适的状态。并且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不能聚集、减少外出活动的要求也限制了许多老年人的娱乐项目。根据以往的调查,许多老人在退休初期的失落感是非常强烈的,这主要是受大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对社会的价值变小,应该回归家庭帮助子女隔代抚养并安度余生。这其实就是一种消极的养老观念。

面对目前整个社会老龄化的现状,我们更应该倡导和树立的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有所为”的积极养老态度。养老院在思想宣传方面要鼓励并提倡老年人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实现自身的更高价值。

2.承担起再就业的“媒介”责任

养老院的老年人力资源丰富并且档案齐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对于在院老人的需求、技能、知识文化程度肯定比较熟悉,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老年人力资源平台。养老院可以成立一个专门对接社会上适合老年人弹性时间的工作岗位、志愿者服务活动、民事调解活动等平台或部门,并在养老院内找到适合岗位的老年人,帮助老人再就业。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突破精神养老的困境、为社会人力资源的短缺做出一些贡献,更重要的是老人和岗位之间的契合度更高,能够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人员和岗位完美匹配,提高双方的满意度,更能让老人在精神上感到满足。养老院在不断地丰富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应该要着重发展这一方面。

五、结语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异常突出,而且相较于其他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紧迫[12]。并且这两年我们正处于后疫情时代,在国家大力推动试点居家养老的情况下,养老院相较于居家养老的弊端也更加明显,其中无法满足老人对家的依恋、老人缺乏精神满足感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弊端,当然养老院设施先进、老年人交流圈范围广、护理人员专业及医疗设施配备齐全也是居家养老难以比拟的。因此本文认为养老院可以结合居家养老的优点,在精神养老方面扬长避短,将面向的范围不再限制于院内老人,可以尝试与第三方对接、提供入户服务等诸如此类的创新方式,提高养老院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方式的水平方法,突破养老院在精神养老方面的困境,让老人能够从心底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也为我国的老龄化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0L].(2022-02-28)[2022-05-20].http://www.stats.gov.cn/tjsj.

[2] 肖辉.我国养老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19(6):167-174.

[3] 张明霞,邢波.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9):192-193.

[4] 老龄蓝皮书.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94-95.

[5] 刘明娟.推进养老院精神养老刻不容缓[N].联合日报,2020-12-31(2).

[6] 任宗伟,刘钰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虚拟养老院”服务聚合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1,3(7):10-16.

[7] 杜晨薇.老人不愿住养老院了?他们更在乎养老“不离家”[N].解放日报,2021-12-22(6)

[8] 李后祥.合肥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N].合肥晚报,2021-10-26(A07).

[9] 王桥.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日本实践的启示[J].福祉研究,2019(2):66-73.

[10] 边恕.老龄群体:不可忽视的社会生产力[J].理论与改革,2021(5):140-151.

[11] 史志鹏,李蕊.老有所为,退休生活更精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1-10(5)

[12] 李清英.积极老龄化视角下Y县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1.

[责任编辑:李仲先]

The Dilemma of Psychological Care in Chinese Nursing Homes and Its Solutions

ZHAO Yi, ZHAI Nianx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Anhui)

Abstract:The issue of psychological care has gradually emerged since the material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have been met.However, the majority of old-age care modes in China are still home-based, as a result, most of the stud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cus on the home-based old-age care mode and the holistic social background.This paper, takes the issue of psychological care in nursing hom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its dilemma in terms of hard environment and soft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in nursing homes, and argues that the dilemma is attributable to the absence of pertinence and innovation in enriching their spiritual life, not laying emphasis on their spiritual life with heart-felt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he absence of flexibility and tolerance in promoting their spiritual life,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ness and wide coverage in supporting their spiritual life.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ursing home should enhance the innovative vitality of the psychological care,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care, increase the propaganda and guid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are, introduce the virtual nursing hom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re-employment of the elderly by using the nursing home as a medium.

Keywords: nursing home; psychological care; old-age care mode; population aging;virtual nursing home

收稿日期:2022-07-09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六安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发展路径探讨”(YJS20210027)。

作者简介:赵怡(1998—),女,河南汝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翟年祥(1963—),男,安徽巢湖人,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养老院人口老龄化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