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隐患及策略研究
2023-11-30曲衍豪
曲衍豪
(潍坊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061)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行业基础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如今,道路与桥梁等设施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要条件,而这些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施工角度分析,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需要结合环境、气候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量,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基础建设需求,进而完善交通网线,提升社会建设质量。面对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隐患,要明确设计原则,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和现实状况,从源头上避免隐患发生。
1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隐患
1.1 缓和曲线长度不足
缓和曲线是道路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一种过渡曲线,用于平滑道路曲线转变,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缓和曲线长度不足是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会给道路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车辆行驶不稳定。如果缓和曲线长度不足,车辆在转弯时会出现急转弯,加速和减速不均衡等情况,容易导致车辆行驶不稳定,甚至出现侧翻等危险情况。二是行车速度过快。如果缓和曲线长度不足,车辆在转弯时需要减速,车速过快,车辆无法在缓和曲线内减速,容易导致车辆失控,发生交通事故[1]。三是交通流量低下。如果缓和曲线长度不足,车辆在转弯时需要减速,车速过慢,会导致交通流量低下,道路通行效率下降。四是交通事故率增加。如果缓和曲线长度不足,车辆在转弯时容易发生侧翻等危险情况,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率增加,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1.2 路线调整不合理
通过当前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状况分析可以发现,尽管设计人员在准备环节已经制订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设计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然而,在后期施工环节,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原本的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在此环节,也易出现一定的隐患,对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路线调整不合理,可能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导致工程成本增加。特别是在桥梁设计中,如果路线调整不合理,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桥梁的长度、跨度和高度等参数,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如果路线调整不合理,可能增加施工难度,导致施工周期延长,施工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发生施工事故[2]。另外,如果路线调整不合理,可能导致道路与桥梁的通行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交通的流畅度,给道路周边的交通、商业等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增加安全风险。例如,路线转弯过急或者斜率过大,可能导致车辆掉坡或者翻车等事故发生,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1.3 直线路线设计过长
假如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区域为平原地区,由于地势比较平坦,外界的影响因素较少,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一般选择直线形式。如果采用单一的设计形式,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后期投入使用中,驾驶人员在直线道路上行驶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再加上直线道路上的行车视野相对开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一旦出现突发状况,驾驶人员则无法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2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在交通领域,道路与桥梁工程属于基础性工程,起到区域连接的作用,为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根据调查了解发现,很多事故与路线设计有直接关系,路线设计不科学易导致大规模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要坚持安全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行车安全、行人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2.1.1 行车安全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要考虑车辆行驶的速度,车道宽度、坡度、曲度等因素,以确保路面平稳,车辆行驶稳定,行车安全。
2.1.2 行人安全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要考虑行人的出行需求和安全,如设置合理的人行道、过街天桥、人行隧道等。
2.1.3 环境安全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要考虑生态保护、污染控制等环境因素,以确保道路与桥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2 生态性原则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入,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中也逐渐采用绿色节能理念,要求设计人员考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勘查路线所在区域的环境,保证周围生态系统稳定,并为野生动物设置安全通道[3]。因此,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要坚持生态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等因素,以确保道路与桥梁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2.2.1 保护自然环境
在道路与桥梁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2.2 恢复生态环境
在道路与桥梁建设完成后,要采取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如植树、绿化、修建湿地等。
2.2.3 节约资源
在道路与桥梁建设中,要尽可能节约资源,如采用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材料等,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3 经济性原则
一般而言,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造价相对较高,施工周期长,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假如路线设计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工程后期建设过程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仅需要进行设计变更,采用措施补救,还要重新建设,消耗大量资金。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要坚持经济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建设成本、维护成本等经济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2.3.1 投资合理
在道路与桥梁建设中,要根据需求和投资能力,制订合理的投资计划,以确保建设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2.3.2 维护方便
在道路与桥梁建设中,要考虑维护成本和方便性,如选择易于维护的材料、设计易于维护的路面结构等。
2.3.3 效益显著
在道路与桥梁建设中,要考虑建设后的效益,如缩短交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等,以确保道路建设的经济效益。
3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策略
3.1 合理设计缓和曲线长度
为了避免缓和曲线长度不足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应该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缓和曲线长度,以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同时,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弯半径等因素,以确保缓和曲线的设计符合实际需要。具体而言,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合理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 确定道路类型和车辆类型
不同类型的道路需要不同的缓和曲线设计。例如,高速公路需要更大的缓和曲线半径,而城市道路则需要较小的曲线半径。车辆类型也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车辆需要不同的缓和曲线设计。
3.1.2 确定道路几何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包括道路宽度、坡度、道路弯曲程度等。这些条件对缓和曲线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
3.1.3 确定缓和曲线的设计要求
要考虑车辆行驶速度、转弯半径、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因素,以确保缓和曲线的设计符合实际需要。此外,还要考虑交通流量、车辆数量等因素,以确保缓和曲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通行能力。
3.1.4 进行缓和曲线设计
根据以上条件,采用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具体的缓和曲线设计。在设计中,考虑缓和曲线长度、曲线半径、切线长度等因素,以确保缓和曲线的设计符合实际需要。
3.1.5 进行缓和曲线的检验和评估
设计完成后,需要对缓和曲线进行检验和评估,主要包括缓和曲线长度、曲线半径、切线长度等因素的符合性,以及缓和曲线设计对车辆行驶安全的影响等方面。总之,为了避免缓和曲线长度不足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类型、车辆类型、道路几何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缓和曲线设计,以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
3.2 提升路线调整的合理性
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路线调整的合理性,确保路线设计符合实际需要。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3.2.1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路线调整的合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量、安全性、经济效益等。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制订最优方案。
3.2.2 引入智能化技术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设计阶段就对路线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这些技术能够支持多维数据分析,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周边环境和交通情况,制订更加合理的路线设计方案[4]。
3.2.3 采用标准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可以采用标准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2.4 加强监督和管理
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相关部门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满足实际需要。总之,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要提升路线调整的合理性,减少隐患,需要充分调研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引入智能化技术,采用标准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加强监督和管理等,才能制订科学合理、稳定可靠的路线设计方案。
3.3 实施曲线优化设计
针对路线长度过大的隐患,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实施曲线优化设计模式,合理调整坡度、弯度等问题,确保行车安全。综合考虑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定合理的路线方案。采用曲线优化设计,通过设置缓和曲线、变坡点、变坡段等措施,使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更加合理,缩短直线路段的长度[5]。变坡点是指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设置一种特殊的点,用于改变道路的坡度。通过设置变坡点,可以使坡度的变化更加平缓,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颠簸和振动。变坡段与变坡点是同样的道理,设置一段特殊的路段,改变道路的坡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曲线优化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曲线优化计算,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变坡点、变坡段等参数,为实现合理的曲线优化做好准备,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实地勘查,确定道路与桥梁路线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路基情况、交通流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这样一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实地勘查,制订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设计方案,使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更加优化和合理化。
3.4 合理设计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是指从驾驶人员的眼睛到前方道路上任意点的水平距离。合理的行车视距设计确保驾驶人员及时发现前方的障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如何合理设计行车视距。
3.4.1 车辆类型和车速限制
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行车视距需求,如大货车需要更长的行车视距,而小轿车则需要较短的行车视距。此外,不同的车速限制也会对行车视距设计产生影响,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需要根据车辆类型和车速限制,合理设置行车视距[6]。
3.4.2 道路与桥梁路线的交通流量
道路与桥梁路线的交通流量会影响行车视距的设计,交通流量越大,需要设计更长的行车视距,以确保驾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3.4.3 周边环境因素
周边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行车视距设计。例如,道路两侧的树木和房屋等建筑物会影响行车视距,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绿化带和规划建筑物等措施,确保驾驶人员的行车视距不受影响。
4 结语
总而言之,道路与桥梁工程在国家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直接作用。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车辆类型和车速限制、道路与桥梁路线的曲线和坡度、交通流量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道路与桥梁的通行能力,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