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座病害及处治分析
——以刘家峡大桥为例
2023-11-30刘永强
刘永强
(甘肃省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临夏公路段,甘肃临夏 731100)
1 工程概况
甘肃省道106 线刘家峡大桥(位于东乡县考勒乡)为跨越刘家峡水库黄河支沟而设,2013 年12 月建成通车,已运行近10 年,该桥梁桩号K52+765,是兰州至临夏二级公路重点工程。刘家峡大桥为536m 的单跨钢桁架悬索桥,双向两车道,桥面全宽15m,桥面净宽11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主缆分跨为148m+536m+114m,垂跨比为1∶11。索塔为钢管混凝土门形框架结构,索塔基础为钻孔桩基础,锚碇采用三角架式重力锚。主桁采用型钢桁架,桁高4m,桥面板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全桥在塔梁之间布置4 个拉压球型竖向支座和8 个球型抗风支座,在主桁与桥面板之间布置了固定和滑动拉压柱面支座。
2 支座现状与病害成因
桥梁竖向支座位移滑板与正常状态不同,很多位置出现了磨损,甚至已经掉落;支座不锈钢板更加膨胀,添加一定量的硅脂润滑剂后,这种膨胀问题依旧存在;随着滑动阻力的不断增加,挡块螺栓疲劳破坏后无法正常使用,挡块脱离原有位置后,支座中间体滑出上部挡块约束位置,主位移不锈钢板也产生明显变化,起拱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剧;支座横向位移挡块螺栓的完整性受损,挡块脱离原有位置,消除挡块约束后,支座中间体也发生特殊问题,即窜位滑动,支座中间体与之前设计位置不同时,与支座上座板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支座横向位移造成的影响较大,锈蚀的现象随之出现。
2.1 支座纵向主位异常的原因
第一,纵向主位移相对复杂,处在下置安装的范围内,由于防尘装置防护水平不足,防护功能受限,建筑垃圾、污水、尘土的位置产生变化,大范围分布在纵向主位移摩擦副不锈钢板滑动面上,成为影响滑动阻力的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滑板磨损问题,当这些聚集物的形态发展为硬块后,滑板会在更短时间内磨损。滑板的磨损高度通常是有特定范围的,即3~3.5mm。当前,磨损高度降低情况达到零,出现金属-金属的硬接触刚性摩擦受力现象,支座的位移滑动作用形同虚设。这种病害促使水平滑动阻力在实际运行中表现为强行阻止,大于设计摩擦力很多,除了导致横向活动约束挡块更多之外,也加大支座传力部件疲劳而影响原有的稳定性,对于桥梁上下部结构而言,其附加压力明显大于之前。
第二,从主位移滑动面的角度分析,多数情况下属于大位移。当滑动工况未出现异常状态时,不锈钢板圈置焊接约束力可以体现出正向作用,不会被设计摩擦力自由滑动而干扰。当滑动阻碍问题发生时,实际水平力的数值高于设计摩擦力。随着受力范围内较大水平阻力的不断冲击,圈置约束力难以适应,这种成倍附加的水平阻力负面影响较大,与不锈钢板产生接触时,由于其中心点是无约束的,所以薄层不锈钢板无法保持原有状态,可能下凹,也可能起拱等。不锈钢板质量较差时,滑板的磨耗问题也十分严重,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支座位移功能。
第三,从实际工程的角度分析,由于垫石浇筑存在一定空隙,薄层灌浆调节层宽厚比、长厚比过大,造成重力灌浆效果与预期不符的情况,砂浆调节层持力水平偏低,预埋钢板凹凸不平,混凝土浇筑结果不达标等。这些因素对不锈钢板的正常形态造成不利影响,滑动的平整性逐渐降低,滑动阻力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2.2 支座横向位移侧向挡块掉落的原因
第一,过大的水平阻力在该领域比较常见,会对连接件造成影响,随着松动情况的不断加剧,横向位移侧向挡块不再处在原有位置。
第二,挡块连接螺栓在强度方面有所欠缺,未考虑到实际情况制定防松措施。
第三,如果钢板厚度处在偏薄状态时,弯曲变形的状况随之出现,挡块螺栓在某些位置也会被损坏,造成挡块脱落的情况。
第四,横向位移侧向挡块不保持原有位置后,支座中间体产生一定波动,顺着竖轴的方向转移。没有挡块控制支座中间体后,会持续波动在桥梁纵向中(不允许),当这种窜动位移越来越严重时,支座局部受力的状况将会发生,脱空受力也会加大后续工作的难度,滑离掉落的速度更快,支座中间体脱落的问题比较显著,导致支座支点缺乏有力保障,经过重车的环节,桥面系拉杆的出现率偏高,吊杆断裂也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出现使桥梁结构与之前明显不同。
2.3 其他病害因素及病害后果
第一,对于支座转动体,卡滞无法转动的问题时有发生,要想体现出弯矩、扭矩附加应力效应十分困难。
第二,当支座转动体可以十分顺畅完成转动时,支座球面滑板受到的压力因素更强,可能溢出,需从现场的各个位置展开精细化检查。
第三,支座的侧向受力导向摩擦副、抗拉导向摩擦副可能存在损坏的现象。
第四,支座关键受力钢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异常变形问题的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按照要求检查现场有无发生此问题的征兆,考虑到诸多因素展开核实。
第五,对于主位移不锈钢板、基衬钢板,其平整度可能不符合要求,所以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十分必要。
第六,桥面系固定支座易在过大的水平滑动阻力下解锁,应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规范化检查。解锁步骤结束后,桥面系纵向和横向位置变化的发生率较高,由于桥梁具有坡度,所以伸缩缝产生变化,对行车造成一定影响。
3 病害处治措施
3.1 总体要求
第一,无论是维修设计,还是施工,都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并秉持环保、优质的理念。
第二,系统性处治要求。防止出现处理实际问题不够全面的现象,在整个桥梁中,支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支座病害的消极影响较大,此问题包括制作结构设计不当、应用的材料不合格,制造效果不佳等。有些诱发因素也比较常见,例如桥梁结构实际运行不合理,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超载情况等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适应性明显低于之前,制作性能大打折扣。在维修设计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思考是哪些因素引起了病害,遵循全面规范的原则进行处理,防止病害对后续运行造成影响。
第三,专业性处治要求。从力学层面来看,索桥承重结构处在高次超静定结构的范围内,在所有条形中受力是最繁琐的,索桥不仅具有柔度大的特征,而且体现出大跨度的特点,振动周期较长。由于索桥承重体系涵盖着诸多特征,所以要高度重视竖向支座和横向支座约束体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专业、科学的设计。由于国内在指导标准方面有待提高,往往将制作的普通标准作为参考重点,在此基础上完成设计制造,这与实际运行工况产生一定偏差,所以该领域要十分关注此问题。
第四,处治的技术先进性。要深刻认识到土木专业和机械专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两种专业的学科交叉放在首位。支座设计除了属于产品机械性能设计之外,也要以土木结构为切入点,考虑到该结构的现状,展开适应性设计。同时,行业的发展远远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及材料,还要及时摒弃落后的设备及工艺。支座是实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与摩擦磨耗性能设计密切相关,选择相应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十分谨慎,以质量佳、功能强、先进的耐磨材料为首选。
第五,及时性处治要求。还未正式处治之前,需了解应急处治措施的流程、注意事项,将相关措施真正落实。相关人员应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加密检查,秉持限速限载的理念,并将临时支撑设置在相应位置。
3.2 项目特点及难点
一是钢梁预设顶升点位置布顶高度较高。
解决措施:从钢梁预设顶升点入手,明确支撑平台的重要性,将该平台设置在此位置,满足桥梁顶升力的需求,防止桥梁顶升施工产生异常问题。
二是索桥位移的情况比较明显,现实中滑动次数较多,失稳的状况屡屡出现。在此过程中,钢梁的位置也会产生变化,不仅对顶升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严格要求,也表明该系统必须在适应性方面占据优势。
解决措施:高度重视顶升系统,围绕该系统设置联动措施,并融入位移滑动面,明确转动调节面的设置流程及注意事项,使两者和顶升系统相融合,最大程度上降低滑移、倾斜的发生率。
三是施工过程中,桥梁运营未出现异常问题,拆除旧支座后,桥梁将无法保持原有的稳定性。
解决措施:还未正式拆除旧支座前,要将支座附近位置作为操作范围,严格按照要求设置临时支撑,避免桥梁发生横向位移。
四是支座实际安装尺寸与原设计产生一定偏差。
解决措施:以满足桥梁使用为基础,在现场中集中更多注意力,针对实际尺寸展开测量,设计加工新支座,避免安装新支座的环节面临阻碍。
五是解决好支座滑动问题后,残余位移叠加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设计位移值更大。
解决措施:将新支座滑动位移值体现出来,结合实际情况落实保守设计工作。
六是当旧支座的运行呈现异常状态后,桥梁结构也会产生变化,连接状况与预期不符,明显加大了新支座运行的复杂性。
解决措施:利用有效措施增强新支座的承载能力,并从新支座的刚度入手,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确保可以有效应对偏差变位的情况[1]。
七是支座主位移面倒置设计,防护效果差。
解决措施:高度重视防尘装置,考虑到现场面临的问题,展开专项设计,采用“不锈钢骨架+强力透明板+一字折叠刚性风琴罩”进行全封闭防护,避免摩擦的防护质量较差,加大检查力度,转变早期的养护理念和方式,注重养护的全面性,从新支座顶面设置金属防水罩,为支座的正常运行提供帮助。
八是冬季施工温度低,风力大。
解决措施:首先,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材料进场,并对各种加热的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安全可靠性;其次,做好混凝土、砂浆及掺外加剂的冬季施工试配试验工作,提出施工配合比;再次,制定冬季施工的防滑、防冻、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安全措施。最后,如果某项控制设备属于低温敏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暖措施。
3.3 处治方法
第一,明确认识到旧支座病害对后续工作的影响,遵循专业、全面的原则展开检测,判断哪些因素与病害相关,找到具体问题源头,以此进行消除。
第二,参照美国AASHTO 规范、EN1337 欧洲标准及BS5400 英国标准,结合刘家峡大桥的支座性能要求,以及支座与桥梁上下部结构的连接要求,开展新支座的专项设计与评审(包括防尘装置的专项设计与评审)。
第三,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当评审结果无误后,使该方案作为维修更换工作中的主要参考。
第四,编制施工监控方案,评审后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监控作业。
3.4 应急处治
支座横向位移侧向挡块的位置有所不同时,支座中心体朝着外部方向运行,这种窜动情况比较明显,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将与支座相分离,导致支座处于彻底脱空的状态。此时,全桥四个支点无法继续受到约束,受力状态呈现异常,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桥梁结构。当载量较大的车辆通过时,桥梁结构再次受到破坏,伸缩缝结构也与正常状态下不同,导致该桥梁陷入安全隐患的困境中。
第一,尽快对支座中间体实施限制窜位的约束,在桁梁下焊接临时横向导向滑动挡块,既约束窜动,又保证横向有一定的位移。
第二,准备临时竖向支撑,当支座中间体不再保持原有位置,可以通过支撑为其带来帮助。避免纵横向位移无法继续推进。
第三,提升加密检查的频率,每日对窜动量产生明确认知,结合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控制。
4 支座更换施工技术
4.1 施工技术要求
支座更换是一项复杂程度偏高的过程,使用千斤顶开展顶升作业时,选择千斤顶的过程中需谨慎,要以千斤顶的整体能力为主。在顶起落下作业的过程中,千斤顶行程高差有同步要求,但存在速度误差。由于千斤顶是高效工作,所以梁体内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倘若忽略了千斤顶高度差的控制,会引起桥面出现断裂的情况。每片梁间的提升高度差控制在±1mm 以内时,可以保证梁体及桥面的结构安全。
4.2 工艺流程分析
首先,完成支架和工作平台的设置,开展顶升作业时要谨慎。以设置支架为第一步骤,充分考虑到墩台顶设置千斤顶的情况,按照两种情形进行处置:如果设置千斤顶的空间较大,那么只需设置工作平台即可,以此保障行人、材料的运行;如果千斤顶的空间较小,但具有相应基础,要高度重视顶升量体的临时支架,严格按照要求展开设置,之后再将工作平台融入其中。其次,保险垫块的设计。通常情况下,制作保险垫块的材料为钢板,钢板的尺寸不可过大或过小,防止垫块失去稳定性。开展此项工作时,应保障垫块数量和千斤顶相同,并着眼支撑点的下端位置,使此位置的平整程度偏高,垫块上侧要支撑可以承受全部载荷的位置。具体操作中,当千斤顶的升降产生变化时,也要针对垫块数量展开调整[2]。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桥梁支座的使用时间不断增加时,病害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对桥梁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在对桥梁加固工作环节,需加大对支座的检查力度,在恰当时间内更换损坏的支座。根据支座病害的特征和现状,制订科学有效的处治方案,最大程度地确保桥梁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