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住区室外环境优化研究

2023-11-29杨伊凡邱莹睿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住区老化公共服务

杨伊凡 邱莹睿

现有城市住区的户外环境及公共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活动的重要载体,既有的环境要素在很大程度无法满足“老年友好”的基本需求,故应注重户外环境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适老化设计及改造,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研究基于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其日常生活及活动需求的要素,总结国内外现有理论知识及实际案例,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人口老龄化;老年住区;室外环境;优化策略

1 研究现状

1.1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1)英国 英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发展至今在老年人居住建设方面有设施完备且分级明确的护理机构及老年人照护住宅,前者偏向医疗功能,主要包括护理之家、慢性病医院等,后者偏向居住功能,主要包括可提供照护服务及部分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服务机构。

2)美国 美国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老年住区建设大力支持,住区开发建设迅速且类型多样。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大致分为8种形式,即老年病诊所、成人日间照护(成人日间保健)、护理之家(长期照护)、辅助生活住宅、失智老年人照护、独立生活住宅、集合公寓住宅、持续照护生活社区、活力长者社区。时至今日,美国老年社区发展已较为完备。

3)日本 日本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初便着手制定相关养老政策,随着老龄化快速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养老需求相应增加,政府对老年人福利政策进行调整,鼓励民间发展福利事业,以适应老龄社会的需求。日本的养老政策、护理制度、养老建筑及环境建设等不断发展,老年社区建设模式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并形成自身特色。日本老年住区规划设计从空间、设施、设备等方面确保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邻里交往和人际交流的空间环境。

4)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提倡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建筑大致分为4种,即多代家庭住宅、老年人庇护住宅、老年人集合住宅及乐龄公寓。与此同时,新加坡正探索新型老年社区建设,即一种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且可促进跨代交流与睦邻友好的社区形态。

1.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我国对老年住区的研究主要包括梳理国外养老住区的成果及案例、关注住宅建筑的适老化设计与改造。自2000年以后,国内学者在养老住区建设方面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拓展,除传统的住宅建筑本身的适老化设计和适老化改造以外,开始关注老年人在文化娱乐、社会交际、健身活动、家庭护理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关注住区整体环境、室外空间环境以及公共服务设施。

2010年至今,我国住区适老化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在国家政策方面,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聚焦于老旧住区的适老化改造和老年住区的规划设计,同时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及相关政策;在养老服务模式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提出更加多元化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养老服务设施水平。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发〔2021〕35号),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智能化服务以适应老年人需求。当前,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道路环境改造、户外场地环境改造、户外绿化环境改造、户外配套设施及配套用房改造等(见图1)。

1 北京市双榆树南里二社区适老化改造

2 基于老年人特征的公共空间及室外环境优化

2.1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

老年人心理特点主要包括:①认识能力低下,如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②孤独和依赖,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③易怒和恐惧,老年人情绪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④抑郁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⑤睡眠障碍,睡眠减少,出现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老年人行为特征主要包括:①习惯性,是一种定型性行为,老年人一天的活动是其所熟悉且经过反复而形成的生活方式;②重复性,指老年人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某行为多次重复出现;③规律性,老年人的行为从长期来看多具有一定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行为时刻和种类选择2个方面;④长期性,老年人行为活动一般是持久和长期的,行为在确立后在很长的时间段都会不断重复。

老年人在社区的户外活动包括:①必要性活动,如带小孩、购物、出行候车、就医、就餐、遛狗等;②自发性活动,如锻炼、散步、晒太阳、栽花种草、棋牌、聚会交友、绘画、书法、看报等。

2.2 住区内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及户外环境现存问题

1)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可达性不佳,路面状况较差,不适宜老年人日常出行,道路标识不完善,高差处理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感受,夜间照明设施不完善,小区多为单行道,人车混行,无法提供安全的步行环境,未能结合住区组团绿地设置散步小道,步行环境较差。

2)户外场地 户外环境场地不够平缓,有台阶,无障碍设施不够齐全,无电梯,提供休息区域比较少,未充分考虑雨天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绿地面积小,景观面积不足且不具有多样性,植物选择较为单一,公共空间不足,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活动环境。

3)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设施老旧或不足,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差,设施布局不合理。

2.3 老年住区室外环境优化策略

2.3.1 道路环境

社区道路环境主要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组团道路等,其适老化设计要点如下。

1)机动车道 满足急救消防等设施的可达性,车行道路交通标志应设在显眼位置,字体要照顾老年人的视觉需求,人行道交叉口进行必要的减速设计等。

2)非机动车道 既满足基本的步行要求,又满足老年人出行常用的电动车、三轮车的需求,实现人车分行,保证人的安全出行,标识要明显、易懂,最好是图文并茂。

3)人行道 合理布置沿街景观,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步行体验,地面铺装考虑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提供良好的夜间照明,在地势有高差的部分则要重点照明。

4)组团道路 组团道路铺装应满足防滑、平整的要求,可设计成鹅卵石路面,组团道路所经过区域可隔一定距离布置休息座椅,以方便老年人休息。

2.3.2 户外场地及景观环境

老年社区景观设计既要符合审美要求又要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首先要根据地域不同设计绿地景观的总体框架,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要考虑功能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从老年人的心理行为需求出发,设计出适合老年人生活、休闲的场所。户外场地环境设计应考虑路面平整度,高差部分的无障碍设施,公共空间的私密性、半私密性,公共空间的区分要结合绿地景观的布置,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

老年住区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为老年活动中心,户外广场的设计可与老年活动中心等建筑结合,开敞空间及广场的设计根据老年行为活动主要分为动区和静区,动区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场地平坦开阔,可附加一些健身设施等,静区主要供老年人休息、阅读、下棋、打牌等,场地应该保证冬季有日照、夏季有遮荫,同时可附加长椅等休息设施。动区和静区可利用绿化和地形等进行一定的分隔与过渡。

3 结语

纵观城市老年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户外环境设计,近年来参考国家政策导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相关理论知识,从注重老年建筑细部的“适老化”设计,逐渐转变为关注针对老年人的户外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现有的研究理论成果远远不足,除了面向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设计本身,更应考虑构建完整的老年住区的规划指标体系。我国现有针对老年住区设计与改造的研究远远不足,仅有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主要研究范围呈多沿海少内陆的组团分布,这与城市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改造实践尚有很多的不足,广大学者应进一步加强有关的研究深度,进一步吸纳转化国外有关的研究经验,提升理论研究成果对适老性住区建设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住区老化公共服务
环境要素与住区户外活动影响机制研究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杜绝初春老化肌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