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层面县级国土空间景观风貌规划探索*
——以福建省惠安县为例
2023-11-29管众欧阳邦
管众 欧阳邦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景观风貌规划与管控成为新时代建设美丽国土、提升城乡发展品质的重要手段。县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空间层次,塑造美丽县域国土风貌和加强全域风貌管控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新时代景观风貌规划和管控出发,结合福建省惠安县实践,明确总体规划层面景观风貌规划和管控的总体思路,将特色风貌塑造和管控要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县域、县城、乡村3 个层次的全域景观风貌规划技术要点,以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有益参考。
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景观风貌;县域
0 引言
随着我国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塑造美丽国土已成为国家意识,城乡地域风貌和特色塑造逐渐被各地所重视。县是我国重要的行政单元,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目前,我国县级城市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自然景观风貌遭到破坏,城市空间形态无序发展,乡村地区缺乏特色等问题在县这一层级普遍存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的编制要求,明确了风貌管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空间层次,通过城市设计思维对县城、乡村空间风貌以及更大范围国土风貌的保护与管控尤为重要。
1 新时代景观风貌规划和管控方向
1.1 全域管控:强调全域空间范围的风貌规划和管控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的统筹和安排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总体规划更加强调对区域内自然格局、历史文化和城乡建设的整体管控和引导,“大尺度、全要素”也成为景观风貌规划和管理的主要趋势,研究范围不再指国土中的某一部分区域,而是包括“山、水、林、田、湖、海、草、城、乡”等全部的陆地和水域,即便是荒漠、沙地等已退化的景观也具有潜在的景观价值。
1.2 风貌评价:以景观资源类型与价值综合评价为切入点
即便是县域,其全域空间尺度也相对巨大,包含着丰富且具有差异的景观资源要素,如何对各类景观资源要素进行识别和划分是景观风貌规划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体规划层面,景观资源类型与价值综合评价是进行风貌分区的基本依据。首先,可根据景观资源的独特性、区域影响度和可达性等因子,综合判断各类景观要素价值的高低,并识别其主要分布区域;其次,在景观资源价值高的地区,应明确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要素类型,确定核心的景观保护和建设区。
1.3 规划衔接: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衔接
参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要求,县域景观风貌规划和管控应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或章节,将规划明确的自然山水格局、总体景观风貌结构、城镇村景观风貌要素的控制和引导要求一并纳入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主要控制内容应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层面进一步落实,如对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重点地区,规划相关内容应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风貌定位以及风貌控制要求,村庄规划中景观风貌规划专章则应提出契合总体规划层面村庄风貌分类要求的具体措施和指引。
2 搭建“基本操作+地域性操作”技术内容框架
在景观风貌规划中,通过对各类景观风貌要素的分析,提出风貌要素管控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历史文化等,从县域、县城、乡村3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域特色化控制要求。如县域层面明确特色风貌定位和独一无二的总体风貌格局;县城层面提出县城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建筑风貌管控要求;乡村层面确定适用于本地村庄的风貌分类办法,提出保护乡土文化、民居风貌等要求(见图1)。
1 总体规划层面景观风貌规划和管控框架
3 县级国土空间景观风貌规划技术要点
3.1 明确县域景观风貌特色定位
3.1.1 对全域全要素景观风貌资源的梳理和特色提炼
结合城市风貌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地域文化、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民族民俗及乡土植物等,提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风貌特色元素,为营造地方景观风貌特色提供有益的参考,塑造延续历史文脉与表现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和建筑形象。惠安县主要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城乡风貌3个方面对县域景观风貌特色进行提炼(见表1)。
3.1.2 总体风貌格局和定位
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职能和空间发展形态的基础上,结合景观风貌特色资源提炼的内容,确定城市景观风貌的特色定位。惠安县依山傍海,北连湄洲湾、南接泉州湾、东邻台湾海峡、西靠仙公山山脉,层峦叠嶂,植被良好,综合特色资源,规划将其景观风貌定位为“山海城田共交融、活力三湾展新颜”,即强调保护好“依山伴海、城田交融”的山水格局,着力彰显“三湾”的自然和人文魅力,借力良好的区位条件,使独特魅力成为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
3.2 以总体风貌结构和风貌分区指引塑造全域特色风貌
依据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定位,整合景观风貌特色资源,设计城市景观风貌总体结构。总体结构应展现优势、突出主题,实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并与城市山水格局、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方式相协调。基于惠安山海相依的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特征,确定景观风貌结构为“一屏、两轴、三湾、四区、多楔”。以西部山脉作为绿色生态屏障,强化山海景观轴线和湾区都市景观轴线,依托湄洲湾、大港湾、青山湾3个海湾,确定中部活力都市风貌区、西部生态新城风貌区、东部临港产业风貌区、环湾滨海风貌区4个主要风貌片区,并以生态丘陵、田园农庄等穿插形成多条贯穿县域的绿楔。根据惠安城乡景观风貌总体构架,规划结合城镇分区和产业新区发展,提出9种类型、18个片区的城镇及产业新区的风貌指引(见表2)。
表2 景观风貌片区指引细则
3.3 以城市设计手法引导县城特色风貌
采取“整体控制+分区引导+核心管控”的思路,在梳理山水骨架、建立图景式大山海格局的基础上,惠安县通过4类建筑高度分区控制、12条眺望通廊构建,以山塑城,以水成景,构筑山、海、城相呼应的城市空间秩序。惠安县城划定风貌分区和建筑高度分区等,分别提出相应的管控内容,对建筑风貌、城市色彩、标志物等要素进行分类控制。核心风貌展示片区进一步细化管控措施,明确整体风貌、空间形态、建筑控制、道路建设、开敞空间及环境特色营造要求。
3.4 依托本土乡村类型和特色,塑造“一村一景”特色乡村风貌
以村庄布局优化和村庄分类指引为基础,结合村庄的自然、人文、产业及现状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对县域内村庄按照整治提升类、地域特色类、保护修复类等进行划分,差异化引导各地区乡村特色风貌。惠安县将乡村划分为6类风貌区,一方面要突显村庄风貌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要传承创新乡村建筑特色,丰富村庄基础设施风貌,发扬重塑乡土文化精神。如针对山区及半山区传统农耕聚落风貌区、传统特色渔村聚落风貌区,提出保护农耕及渔村原始聚落格局,明确新建、修建和翻建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15m(见表3)。
表3 县城核心风貌展示片区管控指引
4 结语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时期和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县级行政单元的景观风貌研究更应考虑对全域全要素的分析和设计,重点提炼县域风貌特征,把握大尺度生态空间关系,并从总体定位、风貌格局及风貌分区对县域风貌提出总体要求,同时运用城市设计和村庄设计方法,对城乡两级区域提出关键性控制和引导要求,初步探索从县域到县城再到乡村的县级国土空间景观风貌规划技术要点。上述研究还需在具体实践中引入更多科学性的分析方法加以完善,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