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城共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3-11-27王子见李浩高天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7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王子见 李浩 高天鹏

[摘 要] 以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背景,立足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办学定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基于校城共融理念,围绕产业链优化专业链,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重构教学内容的三维度,打通一、二、三课堂,进行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联动协同培养;加快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实训平台+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四位一体”教学模 式;通过行业导师制协同育人,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校城共融;应用型;实践教学;专创融合;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王子见(1984—),女,河北保定人,理学博士,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李 浩(1982—),男,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研究;高天鹏(1964—),男,甘肃兰州人,理学博士,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108-04[收稿日期] 2023-03-02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1月10日至11日,由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等主办的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行,主题为“融通·融合·融汇——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渐由伴生关系发展成为共生关系。应用型高校教育应当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入地方产业行业,而地方经济发展应当得益于应用型高校教育提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因此,如何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和对接,形成共生共享生态圈,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主要挑战[1]。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目前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专业链没有很好地服务地方产业链,应用型人才需求供给不平衡等问题依旧突出。一方面对于企业出现用工荒现象,另一方面高校应届生则是就业难,导致人才供需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用型人才培養面临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存在着与新时代社会发展行业人才需求匹配度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在此形势下,接续推进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有效衔接,紧密对接地方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校城融合与产教融合相结合、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成了当务之急[2]。

(二)实践教学与行业技术联系不紧密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快、综合性强、交叉度高,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结构体系需持续优化,一方面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需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3]。目前,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对接市场需求的实验技术缺乏,要么“高大上”缺乏实用性,要么“老旧少”缺乏前沿性,和地方经济行业所需技术联系不紧密。此外,由于传统实践教学偏重单一性和验证性,实践只限于基础教学实验室,缺乏趣味性和综合性,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师生互动较少,学习效果评价相对单一,多元评价体系不完善,因此需重视产业技术的人才培养。

(三)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整合度不够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不够深入,存在“两张皮”现象。长期以来,大学本科课程理论滞后,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差距,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双创”教育的发展需求,已经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4]。在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中,传统的实践教学实验室多,但前沿科技创新的仪器和平台相对较少。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挂牌的多,优质且真正发挥有效作用的少,产学研融合不深入,可筛选出的有意义、有创新、有前景的创新创业“种子”项目不多,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驱力。

(四)具有行业背景的师资占比不足

从师资队伍角度来说,缺乏一定的行业实战经验,授课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和本科教学融合,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弱化。此外,具有专业背景、创业经历经验、与产业联系紧密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而专业教师参与行业兼职的热情不高,部分兼职教师学科归属感不强,内动力不足。高校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和科研矛盾的问题,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教师,承担繁重的本科生教学任务,为了评职称仍要忙于科学研究,难以形成教学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二、基于校城共融背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高校,西安文理学院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针对本科生教育,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和较强实验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能够在中等学校、医药、食品、农、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教学科研、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实、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围绕产业链优化专业链

生物科学专业是我校1985年设置的老牌专业,对标陕西省布局的23条重点产业链以及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生物医药产业,从生物科学专业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块发展到目前陕西省公办院校唯一的生物制药专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和西安市生物医药的龙头企业共同成立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现代产业学院),通过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项目,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融通创新,解决企业的“卡脖子”关键核心问题,通过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继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产业学院,在基因诊断和生物大分子方向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以更好地服务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重构实践教学内容的三维度

第一维度,打好实践教学的上游基础,将实践教学内容聚焦生命科学前沿,与时俱进,探索“前沿课堂”,针对生物学学科发展速度快、综合性强、交叉度高的特点,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时将生命科学前沿纳入知识体系,聚焦生命科学前沿,体现高阶性与趣味性。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研究与逻辑推理,启发学生申辩式思维,以“寻找问题—申报项目—实施效果”三线体系为评价标准,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加强对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评价、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突出学习全过程考核,提升实践教学的高阶性、创新度和挑战度[5]。

第二维度,对接实践教学的落地项目,将实践教学内容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创办“特色课堂”,积极探索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以地方产业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坚持“强化实践、项目驱动”实践课程建设基本原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产教融合平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实地项目为导向,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安排教学内容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对接食用菌产业,助推地方产业升级,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提升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促进其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贯通,将掌握的知识写在祖国大地上。

第三维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伟大建党精神、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西迁精神”等伟大精神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自然融入专业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典型事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教育,借助我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和我院“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基地,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基层精准落地转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心系“三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学院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团队在西安商洛、延安、渭南、汉中安康等多个地区11个县19个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田间生产。作为汉阴县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在当地开展运营;在黄龙县白马滩神玉村该项目被列为脱贫攻坚帮扶项目,该村也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在西安蓝田冯家村该项目被列为羊肚菌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并建立了羊肚菌种植基地,助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些项目,为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及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贡献。针对菌类栽培过程中的技术壁垒,申报并获批了七大专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应用型地方高校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快“专创融合”

秉持“双创”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支撑一流的本科教学,打通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实施一体化科教深度融合。加强第二课堂学分奖励制度,将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内容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融合,将大创项目、各类学科竞赛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融合,以学生兴趣为牵引,寓教于研的培养模式,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为实施载体,在实践基地组织实施课程教学。

目前我院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团队突破中国国际“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陕西省金奖,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创50余项,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二等奖20余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省级二等奖2项。此外,组织承办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陕西赛区决赛,实现以赛促培,以赛促练,以赛促孵[6]。

(四)行业导师制协同育人

分级分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邀请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作为名誉院长,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本科生“双创”导师,开展“企业家进课堂”等系列活动,进行创业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指导等,建合力机制,聚平台资源,通过体系优化和制度完善,将实践教学平台拓展到地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共享先进技术、师资及实验平台,将实践教学成果落地转化。学校和企业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将学生实习实践项目和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将“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双创”活动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双创”教育与实习就业相融合,同时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充分发挥现有师资潜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培养现有教师作为技术经理人,将教师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有效化解教学和科研矛盾,以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之间的矛盾。此外,学院师资作为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和西安市科技特派员分别到我市企業和地方进行技术指导和产业融合。

结语

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基于校城共融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产业链优化专业链,主动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配置实践课程资源,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整合课前、课中、课后,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等联动协同培养;探索实训平台+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行业导师制协同育人,将实践教学和“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1理念”,积极探索以大创、学科竞赛等项目类和实践教学平台类为“2载体”,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就业竞争力为“3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正权,朱德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体制路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8):33-38.

[2]易丽.着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58-59.

[3]劉晶,孙韬,黄金海,等.“强基计划”背景下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以“生物学综合设计”课程为例[J].生物工程学报,2022,38(7):2655-2664.

[4]谭明雄,覃其品,黄国保,等.“三圈层”协同育人: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实践[J].大学化学,2021,36(11):47-51.

[5]吴凌天,吴金男,朱益波,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建设的逻辑与实践[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55-4464.

[6]霍颖异,陈璨,龚莺,等.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助力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J].生物工程学报,2022,38(5):2026-2032.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Based on University-City Co-Integration

WANG Zi-jiana, LI Haob, GAO Tian-penga

(a.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 Undergraduate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X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the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Xian University as a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schools orientation of “insisting on being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open, and building a high-level city university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training goal of applied talents as an example, taking the major of biological science as an example, an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integr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ity, the paper reconstructs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s the major chain around the industrial chain, which serving the local biomedical industry. The paper connects the one, two and three classrooms, carries out collaborative training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online and offlin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y, and accelerat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four-in-one strategy including training platform,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also performs the industry mentorship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city co-integr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specialized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