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科学类通识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2023-11-27何素敏崔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7期
关键词:通识课生命科学教学改革

何素敏 崔隽

[摘 要] 通识课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完善通识课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探讨生命科学类通识课课程体系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跨学科、综合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的生命科学类通识课课程体系,采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和提高思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灵活教学模式,以及通过慕课建设、名师培养和教学成果总结推广等提高生命科学类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生命科学;教学改革;通识课;交叉学科课程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中山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000-12220011)

[作者简介] 何素敏(1968—),女,广东平远人,硕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崔隽(1982—),男,江苏南京人,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052-04[收稿日期] 2022-11-02

一、高等教育开设通识课的重要性

广义的通识课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事实上,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人们接受的都是通识教育。“通识”是相对于“专业”课来说的。哈佛大学将通识教育定义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1]。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3]。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通过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使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并认识人本身,形成自己的品格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情和觉悟[4]。

二、国内高校开设通识课情况分析

国内著名高校都比较重视通识课,各高校开设通识课的学分和对科学方面开设课程的必要要求如下。在学分方面,我国教育部规定通选课或文化素质课不低于10个学分,不高于16个学分[1]。清华大学13个学分,北京大学16个学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生需修满通识教育科目共18个学分才能毕业。中山大学通识课8~16学分(其中须包含2个学分的“艺术与审美”课程),2018级之前的学生修16学分,2019—2020级学生修12学分,2021年中山大学因大类培养,学生所修课程交叉课较多,通识课学分变成8学分。从2009学年开始,中山大学推行新设计的通识教育理论,分为核心通识课和一般通识课,跨越专业和学科,分布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核心课分为四大类:“中国文明”“全球视野”“科技、经济、社会”“人类基础与经典阅读”。不少学生对理性思维和自然科学缺乏了解,而部分学生人文素养稍显不足。如何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素养、公共品质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需要学校精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三、生命科学学院通识课开课情况和教学改革

生命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有部分教师建设了生物和计算机、经济、管理、社会学和艺术学交叉学科课程,规模不大,可鼓励更多教师根据学科交叉原则,拓宽思路和创新,做好课程合作。目前,学校有四类通识教育课程:“人文与社会”“科技与未来”“生命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共约330门课。多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共开设62门通识课,属“生命与健康”类,拟分为9个模块,其中核心通识课17门(见表1)。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开课要求,为全校3校区5校园学生选课提供了保障,满足了跨学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设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使学生同时兼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课程开设对授课要求比较高,课程通过基础性、广博性、专业性、趣味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建议开设的课程(仅供参考):进化生物学、人类遗传学、DNA与大脑、人体构造与健康、生物技术与现代生活、生殖生物学、人类与癌症、衰老与细胞死亡、分子生物学与生命结构、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生物的艺术,以及生物与绘画诗词相关素质课程、生物与逻辑推理、生命关怀相关课程(心理学)、人文情怀相关课程、食品健康相关课程、生物与管理相关课程。

(一)课程开设及评教、分数情况

总结三个学期课程开设及评教、分数情况(见表2)。

(二)通识课教学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技术以其巨大的力量和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并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的健康增进、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带来了诸多好处。生命科学类课程贯彻关爱生命的宗旨,使學生树立责任意识,把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生态学知识的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学习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探索生命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学院要求每门通识课教学大纲要包含思想政治内容,让学生在上课学习知识的同时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尊重人的尊严,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伦理观念,关注社会,关注未来。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思维和品质。讲解学术不端的案例,提高学生规范写作能力等。在教师竞赛中,通识课获奖人数是专列的,还有不少教师申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思想政治授课比赛奖。为增加影响和发扬社会服务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更多学生受益,学院有三门通识课已开发为慕课,供学生和社会人员学习。同时,为满足学生需求,通识课开设了几门包含实验的课程,受到不少学生青睐。不少课程结合讲授开展课堂研讨和学生演讲,提高教学效果和达成课程目标。学生演讲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课堂讨论有利于提高教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應岭南学院邀请,学院专门为岭南学院开设“生命科学史”课程,在他们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通识跨专业课程,改革了本科的课程设置,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的学生热爱生物,通过学院开设的通识课,转专业到学院或辅修相关课程,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教学效果及问题

以下课程选课人数较多:常用疫苗的前世今生、植物的“智慧”、植物的适应性进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史话、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生理学与健康。很受欢迎的课是压花艺术。选课人数最少的只有15人,课程相对比较专业。除了学生兴趣和教师引导外,也与校区和大一新生第二学期才开始选通识课有关。

学生建议:希望教师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多介绍相关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让课堂内容更有趣;工科生和文科生听生物学的课,相关知识有差异,希望能多一些联系生活的知识;多开设实验课,注重操作,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感觉不像通识课,课程难度较大,没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较为焦虑,并且不认同课上抽选部分人回答问题的加分机制,认为不公平。

学院对学生评教不太好的课程进行整改,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督导跟踪,重视教师教学态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把关,进行全方位的提醒。对于个别混学分的学生,学校采取通识课不及格无法保研或保留不及格成绩的措施,以保证学生对通识课的重视。

四、经验及建议

(一)开设课程的影响因素

1.人才培养的需要:改变单一的专才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科技、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要强调厚基础、文理兼通、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人才。通识教育通过非专业化、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格素质与能力,注重将学生培养为有教养的人。

2.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进行教学改革:不同学科的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师水平的要求不同。不少教师增设了讨论式教学或案例教学,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人格魅力有一定要求,增加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体验科学为主的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跨学科角度通过问题讨论和发言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可以多样化核算平时分,用雨课堂或考勤软件记录上课出勤率,出勤、课程论文或讨论可以当作平时分。研究生助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批改作业、制作网页和协助备课等。让学生多跟助教沟通,解决大班师生沟通难的问题。

3.作为“双一流”学科学院开设通识课对学校的贡献: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生物科学基础学科培养基地为依托,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心筹备了9个通识课模块,开设名师引领、强化基础、聚焦前沿、形式新颖的通识课程,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百花齐放。通过选拔教师和开课62门,我们收获的经验有:(1)加强专业课和通识课之间的联系,如建设双编码课程或跨专业公选,可以选取学生较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课上开展相关讨论;(2)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相结合的教育理念;(3)针对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可适当利用如微视频、科幻电影、慕课、虚拟仿真等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观看和思考。

(二)进一步挖掘自然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和增设交叉课程

学校对通识课开课要求:课程内容是否体现融合性,例如理理融合、文理融合、文医融合。近年来,学校要求学生必选艺术课程2学分,加强美育课程,我们的“压花艺术”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还可以拓展至生物与绘画、音乐、计算机和文学诗词等,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以致用的时代,开设社会实践类的课程是必要的,不少教师开展生物科普、扶贫项目,走入农村或学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努力打造国家级共享精品课程

近年来,学院共立项建设了十多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为打造国家级共享精品课程做准备,建立简便、灵活和快捷的电子化课程管理信息新功能学习平台(融网上学习、作业评判、学生教师互动、课程评估为一体),推广名师、名课搭建共享平台,为师生和社会服务。拟大力推广通识课慕课,学院的“生命伦理学”“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生态学的弹性思维”通识课慕课已在“智慧树”上线。

学院有效推动和构建了适合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课程,展示了我校生物科学学科在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的优秀课程,为推动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课程的开设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许长青.研究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如何得以实现:中山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7):66-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22-10-02].https://www.gov.cn/xinwe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开幕高松校长作大会主题报告[EB/OL].(2022-05-15)[2022-10-02].https://www.sysu.edu.cn/news/info/2161/665231.htm.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ife Science General Courses: A Case Study of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HE Su-min, CUI Ju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China)

Abstract: General cour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general courses is essentia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s a resul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building a student-centered, 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and cutting- edge life science general courses as a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dopting a flexible teaching model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life science general courses through MOOC construction, training of famous teachers and summarizing and popularizing teaching reform achievements etc.

Key words: life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general course;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猜你喜欢

通识课生命科学教学改革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研究生扫描电镜课程的探索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生命科学教育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