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三下乡”活动方案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2023-11-27谢嘉丽
[摘 要]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高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存在与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以“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通过丰富专业教师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式,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打造出具有新工科专业特色及融合“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以测绘类学生问卷调查式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探析高校暑期“三下乡”活动方案的创新与实践,并提出开展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优势互补教学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新工科;“三全育人”;“三下乡”;问卷调查;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纹理特征的农村损毁建筑物智能识别与分类研究”(2022GXNSFBA035563)
[作者简介] 谢嘉丽(1992—),女,广西梧州人,工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遥感地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039-04[收稿日期] 2023-01-09
引言
高校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各高校在暑期开展的一项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1]。以文化、科技、卫生深入基层为目的,使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及时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三下乡”活动与专业知识结合弱的问题愈发突出。测绘科学与技术包含测绘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三个方向,主要研究GPS、GIS、RS三大技术,简称3S技术。工科专业需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测绘类专业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但不能将专业知识束之高阁。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利用,课堂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薄弱,无法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针对该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把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未来科技发展、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2],使社会实践活动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最后反哺课堂,走出一条知识教育、思政教学和社会实践互促互进的教学创新道路。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用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还要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胆量和交际能力,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在实践期间记录与总结等方面的能力,专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的综合训练,制订出具有新工科专业特色及融合“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能够使学生实现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的优势互补,在掌握扎实的知识本领、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一环,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仍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实践中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和目标,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变成了简单的问卷调查,缺少对调研结果的深入分析,忽视了对调研成果的全面归纳总结,遗漏了对调研内容的内涵性思考。通过对学生暑期实践调查的了解,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实践前期准备、社会实践调查计划、多层面认同等方面。
(一)实践前期缺乏充分的准备
暑期“三下乡”活动前期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规划实践内容与形式、动员实践成员的积极性、设计实践流程与预期成果等[3]。但由于实践前期没有确定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导致学生未能及时并正确地意识到“三下乡”活动作为一种有效教育载体的真正意义,而仅把它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没有充分认识到“三下乡”活动在“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重要作用,也因此错失了许多提升个人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的机会。加之实践规划不够科学,实践项目设计过于笼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实践期间成员之间的协调性不高,意见出现分歧,致使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社会实践调查计划不详细
详细的社会实践调查计划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社会实践调查计划不详细全面,导致社会实践调查举步维艰。社會实践调查计划不详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发现、分析及处理问题的探索思维,不能明确列出各项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导致在调查中无法抓住问题的要点。新工科背景下,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计划设计时,应注意收集专业相关信息。以测绘类学生问卷调查式社会实践活动为例,调查问卷内容应包括电子地图、定位、导航等专业相关知识,走访过程中应注意沿途的地形地貌、水系交通分布等内容,使调查结果具有地理空间特性。同时,应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基层情况的考察,聚焦基层群众的切实需求,保证社会实践实现预期的结果。
(三)缺乏多个层面的认同
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活动,需要在多个层面达成认同。目前社会实践缺乏多个层面的认同,归根结底就是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到位,各类资源没有有效整合。从家长层面来看,家长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一方面希望放假能陪伴孩子,另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致使关怀成为阻力;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缺乏对实践活动的配合,导致实践活动进展缓慢;从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层面来看,学生仅把实践活动当作一项学校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在实践时态度敷衍,违背了实践育人的初衷;从教师层面来讲,缺少专业性教师的指导,专业指导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致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与能力培养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特定人员走访、问卷调查等,如对北海红树林保护现状的调查适合采用走访调查的形式,通过与红树林管理员的深入交流,了解情况;对于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则以问卷调查形式居多。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三下乡”实践活动方案。
(一)计划
为使社会实践能顺利开展,需要在实践前做必要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筹备阶段、实践开展阶段、实践总结。
1.实践筹备阶段。在实践活动筹备阶段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天气、交通、设备等因素制订备选方案,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安全是我们在开展任何工作时必须考虑的前提因素,必要的安全保障工作必不可少,如购买保险以及遇到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方案等。做合理的实践规划,对成员明确分工,实践成员之间的协调性尤为重要。
2.实践开展阶段。在实践开展阶段,明确实践的目的和任务。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督促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做详细的记录,锻炼学生收集有效数据以及数据挖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想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多学科教师联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多学科教师协同指导下,学生能够体验不同学科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方式。学生在选择指导教师时应根据自己的实践任务有目的地选择,专业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取得更好的实践成效。与此同时,教师的长期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延续性的调研结果,多尺度、多时相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有效地将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3.实践总结。完成社会实践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总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根据实践开展阶段的记录,对实践活动的流程、存在的问题做详细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总结,撰写实践心得。既能帮助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又能为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二)问卷调查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三下乡”实践活动方案。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注意调查问卷的内容要贴合调查地点的实际情况。“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走进农村、服务农村的,帮助农民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4]。在问卷调查设计过程中应了解产业现状,调查问卷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包含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问卷题目不宜过难、过多。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时,利用专业知识分析有效信息,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并为家乡产业振兴出谋划策。
(三)推文、视频宣传
为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应加强实践地区和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在学校以及实践地区政府的配合下,以推文、视频等形式,通过校报、学校官网、实践地区电视台等渠道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对提升实践地区和学校的形象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四)报告与成果转化
在完成“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工作后,应督促学生完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调研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对社会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术作品,以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完成对实践成果的有效凝练。论文的撰写,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发现问题、调查、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过程。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总结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建议,并将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有效发挥实践育人和推动农村經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知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的优势互补和互促互进
“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大部分学生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如何抓住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与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不能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内容割裂,而是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互促互进,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进而实现学以致用。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适时地融入知识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主要的措施可以从教学中引用思政元素、实践中加强思政引导、加强教育教学与新兴产业的联系三个方面开展。
(一)提高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含量
在学校课程教育中推进“门门有思政”,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特色思政资源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哲学等内容融入专业知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案例化。活动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中体会高于知识点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课堂学习中寻找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再将调研成果带回课堂,从专业知识角度完成分析,实现从知识到精神感悟的升华,从而培养出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操的专业技术人才。例如,在遥感相关课程教学中,引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系列卫星的专题介绍,让学生了解高分专项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使命,有助于学生对传感器和遥感平台有更直接、更具体的认识,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调研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航天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国情、民情
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重点是让学生前往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又鲜有接触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双眼观察国家政策法规的具体落实之处,从身边的点滴聆听时代的脉搏,用笔和相机记录在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风气与民风民俗,体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例如,前往芒果、甘蔗、砂糖橘、三黄鸡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深入调查种植规模、日常养护、销售渠道、产品收益、工资物价等情况,了解扶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成果,深入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前往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深入调查红树林保护现状、覆盖范围、保护区日常管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充分认识红树林对生态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教育教学与新兴产业的联系
新工科著力发展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新兴专业,测绘类专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科学等新兴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深入挖掘新兴产业跟专业课程的耦合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树立对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计算方法,以及三维精细建模等虚拟现实应用,除了可与影像分类、目标识别等课程内容相结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三下乡”活动中,实现知识下乡、科技下乡。例如,深入古村落、古家祠等教育基地进行“三下乡”活动时,可以为古建筑物建立现实性强、精度高的实景三维模型,并搭建基地信息管理平台,为教育基地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更科学高效、更智能化的平台,也能服务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工作。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以“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加强在实践过程中的专业性指导,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探析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核心、“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工科人才培养贯穿始终的活动创新与实践方案,能够让“三下乡”活动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充满活力,让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同向同行,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佳鹏. 高师开展科普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何少群,程东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新西部,2019(6):53-54.
[3]陈德锋.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8(4):40-42.
[4]夏晓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SWOT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1):49-52.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 Trips to the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XIE Jia-li
(College of Geomatics and Geoinformatio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colleges need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composite talents with stronger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t present,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the “three trip to the Rural Areas” in summer vocation is detached from expertis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ree-wide education”, we integrate the expertise into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by increasing th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faculty adviser, so as to create a professional activity solu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wide education”. Tak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ocial practi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tudents as an example, we illuminate a new solution of the “three trips to the rural areas” in summer vocation. We also put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carrying out professional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ree-wide education; three trips to the rural areas; questionnaire survey; teaching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