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与教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3-11-27陈健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7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模式创新

[摘 要] 多元联动、全程覆盖、形式多元的联合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首先分析了传统的联教联训、实习见习等联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军官军士的成长路径,从成长阶段、合作平台、培养方式等方面构建了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体系架构,分析了新模式特点,并提出了新模式建设要点;最后对作为新模式实施主体的教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为开展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工作、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联合培养;教员队伍;军事人才;模式创新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教育部国防军事科研课题“XXXX部队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研究”(JYKY-D2022025)

[作者简介] 陈健勇(1972—),男,河北深泽人,学士,海军航空大学某学院政治委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005-04[收稿日期] 2022-11-21

强国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智能化信息化交汇引领现代战争趋势的大潮中,发挥多方优势、开展联合培育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2020年新颁布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军队院校应当坚持开放办学、联合育人,开展多层次、多类型交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的联合培养模式存在参与单位少、形式单一、效果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亟须构建多元联动、全程覆盖、形式多样的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体系。

一、现状分析

(一)传统培养模式

传统的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院校部队联教联训、院校学员赴工业部门开展实习见学等方式。

1.联教联训。自2003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提出“强化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要求以来,各军事院校广泛开展了与对口部队的联教联训工作,安排各专业学员在毕业前赴部队进行实装操作、岗位跟训等。同时,军校教员同步赴部队进行理论授课、技术指导等教学考核工作。联教联训工作有效促进了院校部队之间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院校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部队官兵的理论技术水平,对全军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提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实习见习。实习见习是军队院校安排学员赴部队当兵锻炼、赴工业部门进行工厂学习等实践类任务,可以使学员对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岗位任职、装备生产等有更直观的认知感悟。当兵锻炼能够使新学员加速完成从民到兵的转变,同时了解部队的相关装备、工作流程,为日后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军校学员赴工业部门开展跟研跟产活动,有利于掌握装备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养[1-2]。

(二)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联教联训和实习见习培养模式属于“点对点”式合作培养,主要侧重于通过实践教学提升院校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岗位任职能力。从多年实施成效来看,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基本以讲解、示范、观摩等为主,学员动手实操机会较少,难以达到预期成效。

2.教员在联教联训和实习见习中作用发挥得不明显,基本处于管理者、协调者的角色。

3.考核工作一般由部队或工业部门人员担任,考核标准较松,未能真正起到效果检验、以考促训的目的。

目前,联合育人尚未覆盖人才培养的全阶段和全流程,联合育人的思想也未深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院校、部队的人才培养仍然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地方工业部门、各科研院所等其他社会资源尚未真正发挥专业优势,有效融入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亟须构建军地各单位共同参与、充分融入人才培养全链路、人才智力和训练条件等教学资源全面共享互促的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二、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是指以军事人才培养主责单位为主导,以军官或军士成长全路径不同阶段的能力素质需求为牵引,联合军事院校、部队、研究院所、军工企业、社会资源等军内外相关单位,以多样化的交流合作方式、相对固化的联合培养制度,开展军事人才合作培养工作,提升院校学员和部队官兵的培养培训成效。

(一)体系架构

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主责单位根据军官军士成长路径上院校教育、部队训练、晋升教育等不同阶段的能力素质需求,将具有人才智力、培训资源、训练条件等优势特长的院校、部隊、科研院所、地方高校、工业部门等单位纳入联合培养范畴,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合作交流常态机制、效果评估机制、联合培养方法创新机制等,采用联教联训、实习见学、合作导师、专家智库、联合考核、联合演练、送教送学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链路完整、成效突出的大范围多样式军事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其中主责单位一般为负责各军兵种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军事院校。

(二)模式特点

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参与单位多。将具有一定特长和培养优势的军地各单位均纳入联合培养体系中,而不仅仅是院校和对口部队。军队单位包括跨军兵种的各院校、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地方单位包括工业部门、研究院所、地方大学及其他社会资源。

2.覆盖链路全。新模式覆盖院校培养、部队训练、职业教育等军事人才培养全链路、全阶段,而不是孤立的部队锻炼、工厂实习等某一阶段、某一任务或某一课程。

3.合作方式多。新模式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联合培养方式,包括教学资源整合共享、常态联教联考、远程线上指导、专家多向教学、定期会晤交流、联演联训联评、培养成效反馈等。

4.资源共享充分。新模式充分利用军地各单位的培训条件、人才智力、教学资源等,搭建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创新交流方式,实现各方人才智力和软硬件资源充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三)建设要点

1.充分发挥军队院校的主导作用。作为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责任单位,军事院校应在成长路径与能力素质论证、联合育人平台搭建、交流合作方式创新、育人效果评估改进、多方合作交联维护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一是依托院校的专家优势和学科专业积淀,科学构建各专业方向的军官军士人才成长路径,分阶段建立能力素质模型,作为联合培养机制构建的顶层指导,确定参与的单位和合作内容。二是充分收集整理各相关军地单位的教学资源,建设并及时更新资源共享数据库,开辟多方合作交流渠道,签署多方合作协议,搭建多方联合育人交流合作平台。三是创新多种线上线下联合培养方式,按人才培养全链路,分段设计联合培养方案,灵活应用联教联训、实习见学、送教送学、线上指导、云端研讨、会议论坛、合作导师等方式,签署合作协议,固化合作成果,开展样式新颖、突出实效的联教联训联考合作模式。四是及时开展效果评估工作,以部队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作为联合培养的具体评价指标,按节点和周期对联合培养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开展培养成效、工作效率等评价。

2.深化院校部队实战化联合培养。一是加强院校部队实战化联合培养筹划论证。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既要注重夯实院校理论教学的专业基础和部队作战训练的提升任职能力,更要注重做好院校培训与部队联训的有机结合,把院校理论学习、想定作业、室内推演,与部队基地训练、岗位锻炼、军事演练演习有机衔接起来。要在院校和部队各项训练任务筹划阶段,就有意识地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工作,彻底打破原有的联合培养仅存在院校学员毕业阶段联教联训任务的格局。二是加强院校部队实战化联合演练工作。从任务筹划、导调组织、推演训练、复盘评估等各环节提升各方的参与度,真正实现联合演练模式。在同地组织联合演练难度较大的,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网络化异地颁布式联合演练,共同预设方案,模拟生成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环境,加大对抗演练的难度和强度,使院校学员在复杂局面中与部队官兵一起练程序、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共同提高军事任职能力。三是将提升岗位任职能力作为唯一考核标准。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根本上是满足打赢现代高端战争对实战化军事人才的需求,必须将胜任部队任职岗位作为首要任务,必须将部队意见纳入培养的各个环节,必须强化院校部队联合培养的主体地位,并不断开展各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3.加强联合培养保障机制建设。一是构建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军网、各专业信息专网、互联网等信息传输媒介,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研讨模块。在保密要求框架内,由责任单位主导,院校、部队、工业院所等各合作单位的教材教案、信息化教学资源、部队演训数据、教学案例、新技术理论等培训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培训单位的需求在交流研讨模块、资源共享平台得到及时响应,打破原有区域、领域、单位间的局限,真正实现资源充分共享,信息有效沟通。二是建设各类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的保障条件。区分军事人才培养链路的不同阶段,充分建设各类联合培养保障条件,包括院校教育阶段的装备训练条件、远程视频教学条件,部队训练阶段的理论教学场所、考核评估系统等,特别是一些院校、部队距离较远的专业,应建立与部队环境、装备基本一致的等效阵地,开展联合等效实训,同时应将地方工业院所等单位纳入远程教学训练系统,充分保障联合培养模式的工作实效[3-4]。三是建立完善的联合培养制度。由军事院校为主导,开展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创新制度、评估机制等制度建设,明确各单位的责任、义务、权利,构建顺畅的“运行、沟通、反馈、改进”工作模式,从内容设计、管理模式、师资队伍、条件建设、考评考核、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度化保障联合培养机制的高效运行。

三、教员队伍建设

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中,教员队伍既是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者,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力量和育人创新的动力源头,必须从教员队伍内涵拓展、职能建设、创新思维、激励政策等方面切实做好教员队伍建设工作。

(一)拓展教员队伍内涵

改变以往教员队伍主要由军校在职教员组成的现状,将部队人员、地方科研院所等各参培单位人员均纳入教员队伍中来,根据联合培养任务需要,赋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成绩考核等工作职责,并给予明确的身份认证,将相关工作成绩纳入工作绩效中;进一步深化部队人员赴院校担任教官、院校教员赴部队长期代职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院校的师资力量;创新由院校教员、部队教官、工业院所总师等组成的联合教学团队,构建团队运行交流机制。

(二)强化教员队伍职能建設

新模式中,教员队伍既具有一般教学工作中的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资源保障、考核评估总结等工作职责,又具有教学模式创新、交流机制维护、合作平台构建、联合考核评价等联合培养特殊的工作职能,特别是要明确联教联训实施时的各单位教员具体职能,充分协作、各展所长,避免各领一摊、各管一段的拼接式联教现象。

(三)加强教员队伍创新意识

全方位、全流程的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带来了教学方法、合作模式、条件建设、考核方法等全新变化,现有的模式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教员队伍应将提升联合培养人才工作质效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跳出地域、军地、条件等局限,创造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造虚实结合的教学训练条件,提出既符合军地培养单位实际,又满足军事人才联合培养任务的合作模式[5]。

(四)完善教员队伍考核激励机制

良好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对于调动教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教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直接决定着联合培养人才质量要达到的高度。因此,考核评价标准应重点放在培训学员的全面能力素质表现上。二是健全激励机制。要把联合培养人才质量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直接与立功受奖、晋职晋衔等教员队伍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

结语

开展新时代军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研究,构建多元联合、全程覆盖的军事人才联合培养体系,满足高端战争对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是军事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需要。应充分发挥军事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责单位的功能作用,切实做好联合培养模式中的教员队伍建设工作,充分调动教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造一支晓战善教、精于创新的教员队伍,为不断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參考文献

[1]周洪超,何赞成.强军文化视域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2016,30(10):27-28.

[2]彭俏,马杰.海军涉核专业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联教联训联考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21(10):60-62.

[3]龚正,方芳,杨荫.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指挥人才区域化联合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23-24+27.

[4]朱拥勇,姜伟,李宗吉.军队院校联教联训联考模式创新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7(1):1-3.

[5]张崇胜.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Research of Joint Training Mode of Military Talents and Development of Faculty

in the New Era

CHEN Jian-yong

(Naval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China)

Abstract: The joint training mode of multi-linkage, full-process coverage and diversified form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specialised new military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joint training model, such as joint teaching and training, realization. Then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joint training model of militar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s built based on researching growth stage,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cultivation method.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w mode is made and the key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it expounds the ways of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model. The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arrying out the joint training of militar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ilitary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joint training; faculty; military talents; model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模式创新
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技能人才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