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2016-11-16王嘉棣孙晓静章修秋

大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精准扶贫

王嘉棣+孙晓静+章修秋

【摘 要】 实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汇集扶贫合力、创新扶贫模式。本文基于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省金融扶贫试点县—利辛县的调查,在明确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要求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五种实践创新模式,分析该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问题,同时,还介绍了当前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成效和启示。

【关键词】 金融扶贫 精准扶贫 模式创新 扶贫合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目标要求之一是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和政府明确要求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以补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短板。

利辛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被人民银行合肥中支列为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地区。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据笔者走访该县统计局和扶贫办得到的数据显示,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30.9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1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1.9%下降到2015年的11.4%,2015年实现脱贫4万人。

利辛县要在2020年前完成精准脱贫攻坚任务,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扶贫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能力,进一步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就意味着要扩大再生产,需要扩大经营规模,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金融的支持[1]。因此,笔者以扶贫开发工作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利辛县作为实践调查的主要地点,了解并深入分析该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一、利辛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

2015年该县贫困人口5.98万户、17.3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40.1万人)的43.1%,贫困人员数居全省第3位;贫困发生率为11.4%,居全省第10位。为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结合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创新金融扶贫模式,2013年12月,县政府印发了《利辛县人民政府关于利辛县金融扶贫(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金融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农商行把金融扶贫作为一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2014年初出台了《利辛农商银行“扶贫贷”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克服了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14年10月,该县印发了《利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具体明确了金融扶贫的服务操作流程和部门责任。随着一年期还款时间到来,为解决首次贫困户的贷款贴息问题,2014年12月,人行利辛支行、财政局和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扶贫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对按时还款的贫困户和扶贫贷款的涉农企业,财政分别给予年息5厘和3厘的贴补。2015年以来,该县将金融扶贫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县所有23个乡镇的40个村居。2015年12月,印发的《中共利辛县委利辛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将金融扶贫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一,把积极创新金融扶贫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部署。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脱贫攻坚列为“双十工程”之首,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这些都为该县实施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政策基础,提供了前提要件。

二、利辛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五种创新模式

利辛县是安徽省两个金融扶贫试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由政府主导,人行利辛支行牵头,扶贫办积极配合,农商行主动担当,大胆开展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不断探索出了被誉为“利辛金融扶贫模式”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具体有以下形态:

(一)资金互助社模式——金融扶贫的原创版

该县最先探索开展了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探索出了“贫困户+互助社+银行”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模式。部分村居组织贫困户成立资金互助社,对参加资金互助社中的贫困户发放单户不超过5万元的扶贫贷款。县财政从扶贫专项资金中切出一块存放到农商行,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按1:10(首次放大比例为1:5)放大贷款额度,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由农商行、县财政、金融互助社按6:2:2的比例分担贷款风险。互助社内部成立五户联保小组,轮流贷款,互相监督。通过这种运作模式增加农户贷款资金量,延长农户贷款使用周期,办理程序更为简单,此举有效的解决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2014年累计向41户农户发放扶贫贷款41万元,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服务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全县30个金融扶贫互助社共向456户农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717.5万元。同时,为方便贫困户开展存贷业务,农商行设立了农村金融服务室,为贫困户和广大农民提供小额取款、账单查询、汇兑、结算、缴纳公共费用等基本金融服务。

(二)农业产业链模式――金融扶贫的升级版

在资金互助社的基础上,该县还创造出了“银行+企业+贫困户”的金融扶贫升级版模式。对于缺乏自主创业能力的贫困户,贷款由农商行发放,仅执行国家基准利率,贫困户将贷款资金入股到经金融机构筛选的优质企业,企业向贫困户返还可观的固定收益,并优先雇用入股人员进入企业务工,实现贫困户和企业共同受益。目前,已有效探索试点4笔、300万元资金,解决60户贫困户脱贫问题。这种模式,既可帮助有资金需求和发展意愿的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又能使贷款入股贫困户精准脱贫。

(三)小额信贷模式――金融扶贫的普惠版

该模式由农商行引领,扶贫办与人行配合实施,即“银行+贫困户+保险”模式。先对全县除五保户以外的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颁证工作,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的信用贷款,贷款利率参照同期基准利率执行;专项扶贫资金对获得信用贷款的贫困户予以贴息支持,贴息标准原则上为实际贷款额度的5%,贴息资金总额每户不超过3000元。微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虽然不大,资金也没那么富足,但是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深入基层,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也可以减少交易成本[2]。同时,扶贫办从专项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块为贷款贫困户向中国人寿利辛支公司购买小额信贷保险,解决了贷款贫困户因意外事故不能如期偿还贷款的问题。截止2015年,共发放小额信贷140户、473万元。已经评级贫困户34086户,拟授信户数16091户,拟授信金额38273.5万元,完成应排查户数的80.55%。贫困农户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扩大再生产来还贷并且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3]。

(四)光伏电站模式――金融扶贫的创新版

该模式按照“多元投资、虚拟捆绑、集中建设、统一结算、保底分红”的原则开展,采用“贫困户+平台公司+银行”的模式进行。“多元投资”,即贫困户自建一个3KW光伏电站资金22500元,省里每户补助8000元,市、县财政各配套2000元,信义光伏公司捐助3200元、贫困户自筹3000元,余下的4300元通过光伏扶贫创业平台向银行统贷统还,10年还清。贫困村村均60KW的村级光伏电站资金来源包括专项扶贫资金补贴16万元,市财政村补贴4万元,余下部分由县财政补贴、帮扶单位帮扶、企业赞助、银行贷款、财政贴息。所有的光伏电站(含贫困村、贫困户)均享受每度电0.25元市财政补贴,从建成并网发电之日起开始,连续补贴6年,补贴资金用于偿还贷款。“虚拟捆绑”,即不明确到具体贫困户,贫困户不出资,收益分配给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贫困户死亡或脱贫后随时调整到其他贫困户或转化为村集体经济。“集中建设”,即选择较大面积的荒地、河坡,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将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和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集中建在一起。“统一结算”,即成立信义光伏发电公司,与供电部门、金融部门签订三方协议,对收益统一管理,扣除有关费用后,统一打卡发放到贫困村、贫困户。“保底分红”,即由本地投资光伏项目的企业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确保贫困户年均收益30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6万元以上。采取此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一是节约土地、降低成本;二是便于管理和维护;三是便于产权转让;四是便于资产保值增值;五是板下可以集中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

(五)助学脱贫模式——金融扶贫的经典版

坚持扶贫先扶智、授鱼先授渔的方法,让每一个贫困家庭至少培育一个知识人才,掌握一门技术和致富本领,即“贫困户+银行+教育”模式。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建档立卡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每人每学年分别补助500元、800元、1000元,并且优先实施免除普通高中教育学杂费。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特别困难的,给予一次性2000元特别救助。扩大亳州新能源学校招生规模,放宽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招生条件,优先实施免除学杂费。积极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农商行全部发放助学贷款,目前已发放助学贷款2456万元,支持了300多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就读,为贫困家庭彻底脱贫提供了智力支撑。自2015年,农商行每年出资20万元资助一批家境贫困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圆大学梦,对贫困户家庭大学毕业生报考农商行的予以优先录用;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计划,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

三、利辛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成效和启示

截至2015年末,农商行已在23个乡镇40个村居发放贷款386户、1091万元。从贷款用途看,386户扶贫小额贷款中,大多为从事种植、养殖和个体工商户。无论是互助社模式的原创版,还是产业链模式的升级版、光伏电站模式的创新版,扶贫都有较强的针对性,贴息资金直接到户,金融服务直接到人,只要参与的贫困户均能实现精准脱贫。

(一)彰显了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

财政投入有限风险补偿金或少量贴息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领合作金融机构放大10倍支持贫困户发展;有效破解了扶贫产业的融资瓶颈,用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撬动了金融资金,扩大了扶贫产业的信贷规模。小额信贷模式、产业链模式等能够使广大贫困户直接受益于扶贫贴息贷款,帮助贫困户解了发展的燃眉之急,真正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凸现了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担当

政府通过平台公司为贫困户融资,通过风险补偿金和购买保险为银行解忧,帮助贫困户脱贫,帮助企业、互助社增强信用意识,帮助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构筑扶贫金融合作项目“安全网”,解决长期以来,群众、企业“难贷”和银行“惜贷”的难题。树立政府敢于担当和勇于创新的良好形象。

(三)夯实了农村信用基础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注重培育连片特困地区的市场化作用机制,逐渐增强经济主体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构筑连片特困地区政府力量与市场机制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4]。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五种金融扶贫模式的成功运作,对当地其他贫困农户,乃至附近受惠的乡村产生积极的影响。既帮助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解决融资难题,又使贫困户与互助社、与企业、与银行建立了感情,增强了互信,助推了信用环境建设。农户的信用意识和金融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借、用、还”的良性循环,大大增强了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支贫的信心和力度。

(四)激发了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激活了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国元农业保险公司与农商行率先合作,推动了“信贷+保险”金融产品在扶贫工作中的破题,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2015年发放小额保证保险贷款45笔、2513万元。同时也助推了农行、湖商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工农中建等金融机构支小支微的力度,全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3亿元,较年初增加30.8亿元,存贷比45%,新增存贷比74%。完善的金融扶贫激励机制,为实现2020年全面完成减贫脱贫目标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精准扶贫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