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成人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27顾佳妮刘萍姜丽萍
顾佳妮,刘萍,姜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092)
肠造口术是挽救结直肠癌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式[1]。研究[2-3]显示,由于排便方式的改变,造口患者术后康复面临困境,患者需长期依赖于家庭照护。大多数家属常常因患者住院时间短,期间未得到有效的健康指导,导致居家护理时缺乏足够的造口知识和技能,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4-5]。家庭参与式护理(family-integrated care,FIC)[6]是一种强调将家属纳入护理团队,在护士专业指导和教育下,积极参与患者各项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模式。基于此,本研究将FIC应用于肠癌术后成人造口患者中,探讨其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外科两个病区首次行肠造口术的成人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肠造口患者:①年龄≥18周岁;②病理活检首诊为肠癌,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2)家属:①患者出院后能保证照顾时间>4 h/d且连续照顾时间在1个月以上;②年龄≥18周岁,具备正常的阅读与沟通能力,且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排除标准:(1)肠造口患者:①急危重症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2)家属:①有重大疾病者;②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随访者。根据吴明隆[7]《SPSS统计应用实务》规定,终点指标和最小样本量计算来计算样本量,每组最小样本量为26例,考虑20%的脱落剔除率,最终纳入最小样本量为31例。最终计算得出至少需纳入两组患者各31例。两组家属各31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的62例患者及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1例中途退出研究,观察组有1例因死亡退出研究,最终纳入60例,两组均为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Approval No.XHEC-D-2023-052)。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的宣教和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
1.2.2.1 干预方案的构建 该干预模式基于家庭参与式护理理论框架[8],由研究者与1名研究生根据FIC模式的5大核心要素和5大实施步骤引导本方案涉及内容的提出与提炼[9],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制定家属参与肠癌术后患者造口护理的具体方案。随后咨询胃肠外科医生、护理、营养、心理等方面专家,通过预试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方案。最终确定6个参与环节,初步建立起17项参与内容及具体指导方案,详见表1。
表1 基于家庭参与式护理理论家属参与肠癌术后造口护理方案
1.2.2.2 质量控制方法 干预前对FIC团队成员进行研究方案的统一培训,确保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实施。课题负责人全程监督,定期抽查操作规范性。患者家属在操作过程中有头晕、恶心不适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干预后由不知分组的造口治疗师评测,现场收回并经双人核对无误后录入Excel。
1.3 评价方法
1.3.1 评价工具 (1)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年龄、基础疾病、文化程度、主要照护者、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手眼功能等。(2)肠造口健康知识知晓度:采用吴燕[10]制作的肠造口健康知识知晓度量表。该量表共3个维度15个条目。满分是15分,得分越高证明家属对肠造口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3)家属造口护理技术掌握度:采用2019年中华造口伤口失禁专委会修订的“肠造口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患者家属进行考核,80分为合格。为了避免偏倚,所有家属“操作前、操作后”这两个板块均为满分35分。得分越高证明家属对肠造口护理技术掌握程度越好。(4)肠造口周围皮肤情况评估:采用造口专家组开发的肠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ET评分(discolouration-变色;erosion/ulceration-侵蚀/溃疡;tissue overgrowth-组织增生)评估肠造口周围皮肤情况。DET总分为3个症状评分总和,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0分,分数越高说明皮肤损害的程度越重[11]。(5)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研究采用皋文君等[12]修订的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测量表(city of hope-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COH-QOL-O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4个维度32个条目。采用0~10分计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低。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686。
1.3.2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制作统一的资料收集表并下发给干预者和评估者,同时负责过程指标的收集。两个病区分别由接受过同质化培训的FIC团队成员对家属进行干预,由护士负责收集每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由未参与干预且经过培训的门诊造口治疗师在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进行评估,负责收集干预前后相关结局指标,评估者不知道患者的分组。问卷当场回收,以避免误差。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及家属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3。
表2 肠造口患者的一般资料(N=60)
表3 患者家属的一般资料(N=60)
2.2 两组患者家属肠造口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的比较 两组家属术后3 d、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肠造口健康知识知晓度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家属肠造口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的比较(n=60)
2.3 两组家属肠造口袋排空、清洁操作评分及肠造口护理操作评分的比较 两组家属术前、术后1 d的肠造口袋排空和清洁操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时的肠造口护理操作评分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5、表6。
表5 两组患者家属肠造口袋排空和清洁操作评分的比较(n=60)
表6 两组患者家属肠造口护理操作评分的比较(n=60)
2.4 两组患者COH-QOL-OQ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COH-QOL-OQ总分为(121.43±24.62)分,出院后1个月的总分为(75.27±18.73)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的总分为(138.13±25.81),出院后1个月的总分为(92.63±13.58)。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的CHO-QOL-O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COH-QOL-OQ评分的比较(n=60)
2.5 两组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情况评分的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肠造口周围皮肤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8。
表8 两组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情况评分的比较(n=60)
3 讨论
3.1 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护理知识知晓度 本研究显示,术后3 d、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家属的肠造口健康知识知晓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在住院部建立家属示教室,在提供常规宣教手册的同时,采用课堂讲座、视频播放、提供多媒体支持(包括智能宣教平板、多媒体宣教室、抖音直播设备等),在出院后通过微平台系统(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云随访系统)给予多途径的肠造口健康知识推送指导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健康知识水平。对照组家属在出院后1个月时的得分反而比出院前得分偏低,可能与人的记忆随时间推移存在遗忘且未得到推送指导有关。这与国内相关研究[13]较一致。可见,与传统的健康宣教相比,家庭参与式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家属对专业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家庭参与式护理有助于提升家属肠造口护理技能 本研究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通过住院期间造口护理操作的模具模拟训练及真实情境下实操培训来循序渐进地提高患者家属对造口护理的掌握程度,使得患者出院后的居家康复护理得到更有效保障。由表5、6可知,观察组家属不同时间点肠造口护理技能得分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考虑到患者短期住院出院后的居家造口护理问题,以往肠造口护理模式较为单一且忽略了家庭参与的重要性[4],居家护理技能往往得不到有效评估及纠正等问题,本研究使用医院云随访系统对家属进行持续的可视指导、改进和评价,有效提升了家属的肠造口护理技术。研究同时发现,FIC减少了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造口周围皮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与FIC有效提升了家属的造口操作能力密不可分。与王亚菲等[15]研究结果相似。相关研究[3]表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处于中下水平。本研究采用COH-QOL-OQ量表对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由表7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这与家属为患者提供造口换袋及心理支持密切相关。FIC强调家属参与的重要性,将家属纳入护理团队,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前移,提高了家属居家肠造口护理能力,为肠造口患者提供更好的居家照护,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小结
本研究将通过循证得到的干预方案在临床进行证据应用与评价并证明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但本研究选取样本量少,患者来源比较单一,干预后也未收集长期随访数据;未来可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长期追踪,进一步验证本方案对成人肠造口患者的长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