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助力议题式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3-11-26杨君汪文龙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议题婚姻笔者

杨君 汪文龙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1]。议题式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它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通过议题、情境、活动、任务四个环节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是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智慧课堂是一种依托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且高效的课堂,它具有教学决策数据化、课堂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的特征[2]。本文以“法律保护下的婚姻”一课为例,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从识材、施教、发展三个维度探索智慧课堂助力议题式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以期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共享现代技术红利,落细、落实议题式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识材:课前找准出发点,精准分析学情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是统编教材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二中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婚姻的法律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婚姻制度,明确结婚条件、程序和离婚的方式等。对于高中生来说,青春年少,情窦初开,面对爱情、婚姻有一定的好奇和向往。他们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理性思维有些欠缺,对“法律与婚姻”的关系思考不够深入。因此,如何因材施教,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情境和活动,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笔者立足智学网和组卷网提供的预习成果与数据报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调查问卷中生疑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首要前提是确定合适的议题。所谓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領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3]。那么,如何确定议题内容呢?笔者利用智学网发布了班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学生作答结束后,点击平板电脑上的提交按钮,后台即可对学生作答数据进行统计。例如,对于“你认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恋爱观点吗”,33人选择了不认同,占比约为80.5%(如图1a)。又如,对于“你认同‘结了婚就不要轻易离婚吗”,约68.3%的学生认同该观点(如图1b),这说明该班学生期待未来能有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一旦走进婚姻,大部分学生并不想离婚。那么,如何才能让婚姻关系更加长久呢?基于该问题的思考,笔者随即确定了本节课的议题,即“基于‘法律保护下的婚姻,探究如何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二)自主检测后定向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下设两目:第一目是珍惜婚姻,第二目是离婚要慎重。从学科任务来看,其内容并不难,但是知识较为琐碎。如何才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与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让学生围绕议题、活动参与来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呢?笔者从智慧课堂提供的精准学情出发,课前依托组卷网“知识点选题”的功能自动生成15道选择题,形成“法律保护下的婚姻”导学案,并通过智学网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完成自主检测。

导学案问题总分为45分,学生作答正确的平均分为34.3分,说明对于绝大部分题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学科任务。例如第3题到第8题,涉及民法典中婚姻的基本原则、如何对待婚姻以及结婚登记程序,学生的正答率均超过80%,获得感较好。但是对于第9题至第15题,涉及结婚的法定条件以及离婚的方式和限制情况,学生的正答率较低,说明学生存在明显的知识盲区和误区。所以,本节课上,笔者预设了三个富有层次的活动,尤其以本级传媒生立足现实创作的校本情景剧《家庭矛盾》为核心情境,进行演绎、投票和辩论,推动学生走出大数据反映的思维误区,突破学习重难点,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婚姻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科学精神,强化法治观念。

二、施教:课中用好着力点,创新互动方式

议题式教学作为构建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方式,活动设计是它的精髓部分。但是众所周知,高中思想政治课常以思维活动居多,教师习惯采用“分组讨论—观点分析—教师引导”的形式,不仅容易产生优生把控课堂的局面,教学效果也有待考量。智慧课堂以高效、互动著称,它的互动不是师生的单向互动,可以通过人机、生生、师生等多方联动和多向互动,实现师生交流方式的立体化。笔者以智慧课堂的高效、互动为着力点,围绕课堂教学三环节——“拨开迷雾,为爱护航”“矛盾凸显,婚姻彷徨”“观摩榜样,感悟方向”进行了交互式活动的创新。

(一)便捷收集,动态分享

在“拨开迷雾,为爱护航”环节,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29岁的明明(男方)和27岁的英英(女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但是他们对于结婚是否需要登记以及法定婚姻需要哪些条件、具有哪些流程较为迷茫。而且,男方家人认为“领不领证无所谓,摆了酒席就算数”。为了更好地帮助这对新人,请学生思考:第一,你如何看待男方家人“领不领证无所谓,摆了酒席就算数”的观点?第二,结婚登记需要哪些步骤和条件呢?请你以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身份为他们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更有代入感,课前,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或者实地考察的方式收集结婚登记所需的条件和相关流程,并进行整理,将其上传到智学网,完成打卡任务。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智慧互动系统中的“学生讲”功能,实时调动相关资料,不仅让学生的展示更加生动形象、有理有据,而且学生在座位上即可实现成果共享,不再受到讲台的约束。此外,教师运用智学网可以很便捷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随时随地翻看,或点赞,或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收集资料的负担,减免了U盘等传播媒介的使用,还能激发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增强公共参与能力,自觉形成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二)即时反馈,思维外化

在“矛盾凸显,婚姻彷徨”环节,笔者接续上一教学片段,说道:英英和明明按照法定程序登记领取结婚证后,开始了婚后甜蜜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宝宝的降临,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矛盾日益凸显,二人的婚姻状况也进入彷徨状态。接着,笔者播放校本情景剧《家庭矛盾》,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基于自身立场投票。其中,正方观点是支持,反方观点是反对。

1.你是否赞成英英离婚?请投票,并在讨论区跟帖辩论。

2.假如英英执意要离婚,请问有哪两种方式?它们有何区别?

科学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它是学生在两难的情境中不断进行分析、思辨而逐步形成的。为了让学生理性对待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冲动式离婚,笔者首先采取同屏方式播放了本级传媒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来真实再现家庭矛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随后,利用平板电脑智慧互动系统的“投票”功能,教师立即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化成数据反馈(如图2)。这種即时化的结果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掌握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状态的困境,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然后,基于投票结果差异,笔者又让学生运用平板电脑智慧互动系统中的“讨论”功能,基于自身立场发“弹幕”进行论证。这样不仅可以打破传统辩论赛中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教师还可以实时观看学生的跟帖内容,对优秀观点进行表扬,对学生之间交流的思维误区运用聚焦功能再次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教师与同学的鼓舞,又让自己的思想误区在交流中得以修正,从而真正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彰显了智慧课堂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精准性、动态性和生成性。

(三)拍照上传,全员互动

在“观摩榜样,感悟方向”环节,笔者仍旧基于已有教学情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考虑到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英英内心十分纠结。那么,英英的婚姻该何去何从呢?之后,笔者播放了《模范夫妻》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幸福婚姻的真谛是什么,并用一个词语概括,将其工整地写在红色卡纸上,之后拍照上传。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情感升华部分,也是对本节课议题“如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回应。学生把思考内容拍照上传后,不仅可以实时观看同学的答案,还能对同学的答案进行互动点赞。教师也可以根据点赞量进行示例分析,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本环节点赞量最高的词语是“爱与包容”,其次是“共同的梦想”。这说明,学生已经充分领悟到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幸福婚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个人的小家应该融入祖国建设的大家中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进一步贯彻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理念,让学生自觉树立培育良好家风的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感。

三、发展:课后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强调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但一些教师有时过度注重终结性评价,即通过布置课后习题检测教学效果,导致教学评价数据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全面发展。所以,笔者不仅在课前、课中通过数据留痕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预习情况、课堂参与、行为选择等进行过程性和可视化评价,在课后也着重通过以下两种评价途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是实时性评价。课后,笔者借助智学网教师端“练习中心—自由出题”模块布置和推送作业。当学生完成作业并成功提交后,平台会立刻自动生成答题报告,并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同时给出正答率以及错误学生名单,便于教师进行实时性评价。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面批纠正,也可以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推荐个性化的错题练习或者变式训练,还可以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录制微课进行点评,或者直接作为下节课的学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二是非实时性评价。课后,教师可依据学生在本节课教学中生成的或者潜在的思考与好奇,评估学生的成长发展状态。比如讲授本节课后,有学生追问:“如果女方被父母胁迫结婚,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是不是她的婚姻就无效了?财产该怎么分割呢?”学生的思考,不仅彰显了他们对课堂生命力的深度挖掘,更是素养落地的一种体现。笔者查阅我国民法典以及互联网相关婚姻案例,并将它们分享到班级空间以供学生课后研学。这样一来,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思考的重视,筑牢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有利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延展学习效果,保持对法律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热情,让法治意识更好地落地、落实。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议题式教学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智慧课堂助力下,既有问卷调查结果所生成的议题引领全局,又有精准学情衍生的情境体验。它的高效、立体的互动方式,点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之旅,数据反馈推动着评价方式多元,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活动中逐步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虽然智慧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尤其是要求教学环节设置更精准、合理,但是只要一线教师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加减法,相信未来教师一定能够打造出充满智慧的议题式教学课堂,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内涵式发展。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重大研究项目“广州市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YJZD001) 、2021 年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智慧课堂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南沙区为例”(编号:GDJY-2021-A-b150)、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智慧课堂的模式建构和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SGCKT2022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3.

[2] 刘邦奇,李新义,袁婷婷,等.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85-91.

[4] 刘邦奇,聂小林.走向智能时代的因材施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18.()

(作者杨君系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学科组长;汪文龙系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议题婚姻笔者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老师,别走……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