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游戏与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活动整合的教育意义

2023-11-26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通远镇中心幼儿园火都霞

新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通远镇中心幼儿园 火都霞

幼儿具有可塑性强、好奇心重、探索欲高的特点,对游戏活动有积极参与兴趣。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求,搜集、筛选、整合更多民间游戏资源,以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提升其助学效果。在具体渗透环节,教师结合五大领域课程内容,从民间游戏的资源整合、内容开发、活动组织、形式创新、训练延伸等方面展开创新设计,为培养幼儿综合素养创造良好条件。

一、民间游戏渗透社会领域,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意识

幼儿社会课程注重的是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实践性、合作性特点。教师在民间游戏素材选择时,对幼儿游戏心理充分考量,选择挑战性、开放性、竞赛性的游戏内容,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

1.利用民间游戏构建园本课程

教师在园本课程构建时,对应社会领域的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网络、教材、请教他人等方式,搜集适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民间游戏,并对这些民间游戏进行整合处理,提升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契合性。民间游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教师在园本课程中融入民族游戏,能够对幼儿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引导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建立合作认知,增强自控能力,成长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通过《能干的小手》教学,围绕“我们的手”为主题,采用音乐导入、观察发现、游戏巩固、感知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双手,对手有感性认知,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激发幼儿动手的主动性。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双手,教师导入民间游戏中的“翻花绳”“石头剪刀布”等游戏,在幼儿开始活动前,告知游戏的统一规则,让幼儿了解规则的必要性,以及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协作建立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2.利用民间游戏组织生活实践

教师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本课程中的呈现形式做出积极探索,为不同阶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游戏课程内容,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提升游戏体验。幼儿处于认知形成的阶段,教师对接幼儿生活经验,适当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在游戏中合作、交流、思考、实践等操作,以及经历解决冲突的过程,逐步成长自我反思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在社会活动“中秋节”教学时,以“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激趣导入中秋节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风俗习惯。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众多中秋节传统游戏中选择“投壶”游戏进行改编投放。幼儿能够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活动,并总结失败教训,逐渐掌握投中要领,逐步成长自我反思能力。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较生疏,教师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组织,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民间游戏融入语言领域,培养幼儿表达交际能力

教师从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角度出发,利用民间游戏设计交流活动和展开故事比赛,为幼儿搭建更多交流、表达的平台,鼓励幼儿正确表达心中所想,促进幼儿的情感释放,提升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1.利用民间游戏设计交流活动

在幼儿的语言领域教学时,教师引入语调性民间游戏,利用游戏中朗朗上口的口令、歌谣等,增加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在民间游戏开发整合时,教师遵循本土化、适龄化、开放性的原则,根据幼儿对不同游戏形式的不同认同度,进行差异化民间游戏配置,并与现代游戏相融合,使游戏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提升民间游戏的适配性,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机会。

教师在语言活动“小猫钓鱼”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视频,让幼儿了解小猫钓鱼的过程,并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自创表演道具及布置场景。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要求幼儿讨论需要准备哪些道具。幼儿对创造性活动有较强期待,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看法。教师适时做总结,并将幼儿进行小组划分,布设制作任务。在幼儿制作道具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幼儿完成任务,以及场景的布置。在幼儿分组表演故事环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在一部分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时,另一部分幼儿充当旁白、解说员,有效锻炼幼儿的表达、交流能力。

2.利用民间游戏展开故事比赛

为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民间游戏融入时,适当组织故事讲述比赛活动,引导幼儿更多的表达。针对不同语言基础的幼儿,教师推出不同故事版本,提升幼儿顺利完成故事讲述的成功率,避免幼儿产生畏难心理,拒绝表达。带有竞赛性质的故事比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胜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故事讲述,教师对幼儿的肢体参与不做过多干涉,以免影响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中班幼儿已接触众多童话、寓言故事,教师在教学《豌豆公主》时,放缓故事进展速度,引导幼儿梳理故事脉络,适当延伸训练维度,推出故事比赛活动,要求幼儿完整讲述一篇故事,题材不限。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或性格内秀张不开口,教师适当做出引导,以简短的小故事为切入口,辅助幼儿理清故事走向完成讲述任务,并给予小红花贴纸以作奖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三、民间游戏对接科学领域,培养幼儿探索学习思维

教师对民间游戏中的科学元素做出积极探索,利用民间游戏推出实验方案,利用趣味性实验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感知科学现象,从而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1.利用民间游戏推出实验方案

教师对民间游戏内容进行开发,挖掘游戏中科学方面的知识,将民间游戏与科学领域有机结合,为游戏注入教育的活力,让幼儿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索、讨论分享、模仿迁移、实践操作等,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创新改造,使民间游戏在科学领域得到有意义的拓展和延伸,丰富民间游戏的科学内涵。

教师在组织“好玩的球”教学活动时,准备筷子、勺子、吸管、报纸、铁丝、水等道具,将乒乓球放入杯子中,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如何将乒乓球快速取出。幼儿能够利用道具做各种尝试,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有的幼儿认为用水可以快速让乒乓球浮起来,有的幼儿认为用吸管吸更快。教师组织幼儿分别实施这两种实验方案,并做时间记录,让幼儿直观了解哪种方法更快捷,提升幼儿科学实验的兴趣,建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教师顺势导入民间游戏“手推车”运输小球,让幼儿在合作中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动作协调性的同时,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民间游戏深入科学探索

教师合理利用民间游戏资源,设计科学探索情境,对幼儿的心理带来一定触动,并对游戏活动做适当留白处理,引导幼儿迁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建构经验等对民间游戏进行大胆探索。幼儿的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教师适时推出实施方案,利用直观的科学现象,引发幼儿思考,提升幼儿的科学认知。

在教学活动“神奇的图形组合”组织时,教师引入民间游戏中的“跳房子”,要求幼儿利用现有的材料发挥想象自己创造房子。幼儿自然运用建构游戏经验,利用身边的木棍、树枝、毛线针、筷子等物品进行摆、拼、搭房子。幼儿合作拼房子环节,基于建构游戏经验和合作经验较丰富,能够有序进行,教师不做过多干预。“跳房子”的游戏中蕴含数、形等相关知识,教师将其与科学领域有机整合,能够有效激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四、民间游戏指向健康领域,培养幼儿自觉锻炼习惯

教师将民间游戏指向健康领域,以锻炼幼儿健康体魄为基础,培养幼儿思想观念、情感价值、行为习惯等健康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自觉锻炼的习惯,成长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认知他人能力。

1.利用民间游戏开展体育锻炼

民间游戏大多是集体游戏,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教师在具体组织游戏时,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游戏任务,自然成长运动能力、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幼儿对传统民间游戏比较陌生,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时,对游戏内容、形式展开创新设计,引导幼儿快速进入游戏状态,为幼儿创造更多体育锻炼机会。

教师通过“老鹰抓小鸡”“丢沙包”等大型民间游戏的融入,让幼儿在跑、跳、投掷等动作中强化肢体动作协调能力,逐步掌握体育的一些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勇敢坚韧、不怕吃苦、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在教学活动“武术操”时,教师结合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基于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创新教学设计,突出武术套路,配以形象、夸张的示范动作,通过多次不同口令进行重复训练,并运用“精武英雄”“中国人”等音乐烘托武术操的表演气氛,来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利用民间游戏渗透劳动内容

幼儿对游戏的依赖性较高,教师抓住幼儿的心理动态,对民间游戏做相应的改编,渗透一定程度的劳动内容,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明白劳动是光荣的,从而建立尊重劳动人民意识。在劳动环节,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留意观察幼儿的行为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必要调整,提升游戏操作品质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训练机会。

在“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组织时,教师带领幼儿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圆形等图形,并鼓励幼儿观察班级和活动场地,发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提升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整理房间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组织幼儿对活动场地的玩具、绘本、教具、材料等物品进行观察,按形状进行分类整理。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整理等实践操作,能够深度内化图形知识,成长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对整理前的场地和整理后的场地分别拍照、展示,让幼儿进行对比分析,明白劳动的意义。

五、民间游戏进驻艺术领域,培养幼儿思想品质素养

幼儿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术、音乐、手工等方面的兴趣,开发幼儿的艺术思维,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融入民间游戏时进行综合考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开放性,提升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利用民间游戏设计演绎脚本

幼儿对分角色扮演活动有特殊兴趣,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民间游戏中艺术元素,创新设计角色演绎脚本,引导幼儿代入角色情境,激活幼儿游戏情结,增加幼儿艺术感受。大多民间游戏蕴含丰厚的历史积累,具有丰富的启迪性、益智性、艺术性特征,教师展开对应教学设计,势必为幼儿创造更真实、生动的演绎环境,帮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艺术启发。

幼儿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耳熟能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找妈妈”时,充分运用民间游戏中的“过家家”游戏形式,鼓励幼儿分组进行场景演绎,要求幼儿组内讨论演绎剧本,了解各自的分工,明确谁扮演哪个角色及角色责任。教师进行班级巡视,观察幼儿的讨论进度,适当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辅助幼儿顺利完成剧本的编排。在幼儿按照自己编排的剧本进行演绎时,教师适当播放背景音乐,促使幼儿更快代入角色,顺利完成表演。在整个教学活动,幼儿通过讨论、创编、演绎等一系列操作,有效强化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2.利用民间游戏创新亲子互动

亲子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呈现形式,教师借助亲子活动渗透民间游戏,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活动感悟,家长的参与提升了亲子活动的互动频度,增进亲子情感的同时,提升游戏顺利完成的成功率。教师与家长及时交流,共同对民间游戏进行创新设计,让家长提供更多辅助作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操作实践,建立艺术认知,对传统文化有初步了解。

在手工课“贺卡”教学时,教师吸纳传统民间工艺“剪纸”,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剪纸制作贺卡,以解决中班幼儿对剪刀的操控力较弱的问题。家长对剪纸艺术有一定接触,不仅能负责幼儿操作剪刀的安全,还能帮助幼儿设计制作贺卡花样,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依据教学进度共同设计民间游戏内容,利用对幼儿冲击较大的照片、视频等材料的反馈,激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主动对民间游戏做积极探索,为幼儿园本课程提供更多教学素材,也为幼儿创造更多锻炼机会,提升幼儿学习效果。

传统民间游戏表现形式丰富,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搜集、筛选、整合适宜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内容进行再次创编操作,提升民间游戏在园本课程中应用的契合度。丰富的游戏内容和新颖的活动形式,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的全新体验,培养幼儿关注传统文化意识,让传统民间游戏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促使幼儿在民间游戏探索体验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