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祥教授自拟活血消脂饮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经验 *
2023-11-25于晓雯史亚祥
董 萍 于晓雯 陈 璇 史亚祥※
(1.苏州科技城医院肾内科,江苏 苏州 215153;2.镇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江苏 镇江 212003;3.苏州科技城医院中医科,江苏 苏州 215153)
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肝脏损伤的早期反应,也是ALD 进行性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关键病理前提[1,2]。因此,积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在戒酒、改善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等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增强临床效果、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延缓疾病进展。史亚祥教授是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在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上经验丰富。多年来,史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自拟活血消脂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酒精性脂肪肝根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胁痛”“积聚”“伤酒”“酒瘅”等疾病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3],《张氏医通》[4]云:“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
史亚祥教授[5]认为,嗜酒过度、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是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因,在内责于肝失条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以致气滞、痰湿、瘀血互结,积于胁下。
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亏损、痰浊内蕴、瘀血内结,故治疗上当运用疏肝健脾、养阴化痰、活血祛瘀之法[6]。
1.1 纵酒无度 损伤肝脾本病起病关键在于嗜酒。酒性热而味辛,入心、肝、肺、胃经。《本草纲目》[7]云:“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诸病源候论》[8]中曾作阐述:“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长期过量饮酒,滋生酒毒,伤及脾胃,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受损,湿浊内生并久聚成痰,阻碍气机,肝失调达、疏泄失常,水湿痰浊聚于肝脉、结于胁下发病[9],继而变生诸症。
1.2 痰热内蕴酒为湿热之品,长期饮酒可导致湿热困脾,脾喜燥恶湿,湿浊内停后脾升清降浊功能受损,湿蕴不化;湿性黏腻重浊,郁积成痰,痰湿困遏脾阳,又进一步加重脾胃损伤;土壅木郁,肝气不疏,中焦气机升降失衡,郁久化火,最终痰热之邪滞于肝脏,可见胁肋胀痛、口干口苦、腹胀、心烦、食欲下降,大便黏腻。
1.3 气滞血瘀随着病情进展,肝脾更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不通;加之脾虚痰浊黏稠胶固,阻滞经络,阻碍气血津液运行,痰瘀交结凝滞于肝脉,湿浊痰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10],故可见胁下刺痛胀痛、纳差、面色萎黄等。
1.4 正气亏损本病病程较长,在发病过程中肝脾渐损,久病失治,可进一步伤及肾阴肾阳,故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根据相应表现顾护肾脏。肾寓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能滋养肾,肾精不足则肾阳渐衰。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相资生,若肾水滋养肝木,则肝血充足、疏泄有度、功能正常。本病后期痰气血结于肝络,肝失濡养,进而导致肾精亏虚,最终肝脾肾俱虚,可进一步发展,变生他病。故治疗时应肝脾同治,兼顾肾脏。
2 辨证组方
史亚祥教授针对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组方“消脂活血饮”[5],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化湿;柴胡疏肝解郁;何首乌、枸杞子补肝血益肾精;赤芍、丹参、山楂补血祛瘀,且山楂还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痰;大黄除热化湿、利胆通腑;牡蛎软坚散结;葛花解酒毒、醒脾胃、清解湿热;绞股蓝、决明子清解肝胆湿热毒邪。诸药联合可使木疏土运,祛除痰瘀,发挥净化肝脏脂浊瘀滞的作用[5]。
治疗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调节气机及改善脾胃功能。临证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腹胀明显,可加枳壳10 g,莱菔子6 g,厚朴9 g;胁痛甚者,可加川芎12 g,延胡索15 g;形体肥胖者,可加陈皮10 g,薏苡仁10 g,荷叶15 g;食欲不振者,可加鸡内金15 g,神曲10 g;口干口苦,湿热明显者,可加黄连片3 g,黄芩10 g。
3 验案举隅
患者乔某,男,52 岁,工人。2021 年11 月20 日初诊。主诉“右上腹部间断疼痛2 年,伴饱胀不适1 月”。患者2 年前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间断发作,劳累或饮酒后明显,休息后稍减轻,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曾外院体检提示中度脂肪肝,未重视,亦未诊治。近1 月因家事烦扰,心情郁闷,每日饮白酒150~250 mL,右上腹胀痛不适再次发作,食欲下降,曾自服多潘立酮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追问病史,患者自诉饮酒约20 余年,每天饮用白酒100~150 mL,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刻诊:右上腹饱胀不适,有针刺样疼痛,纳差,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口干口苦,晨起明显,夜寐欠安,小便正常,大便1~2日一行,质偏干,舌体偏大、色暗红、苔黄腻,脉滑微数。查血生化:谷丙转氨酶(ALT)57 U/L、谷草转氨酶(AST)138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47 U/L、白蛋白(ALB)41 g/L;血脂:三酰甘油(TG)5.17 mmol/L、胆固醇(TC)4.32 mmol/L;胃镜:胃黏膜轻度充血,无溃疡糜烂;肝胆胰脾超声:中度脂肪肝;传染病八项:均阴性。中医诊断:胁痛;西医诊断: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属肝脾不和、痰瘀互结,治拟疏肝健脾、化浊祛瘀。选方自拟消脂活血饮加减。处方:党参24 g,醋北柴胡9 g,赤芍12 g,白术10 g,绞股蓝15 g,葛花10 g,丹参15 g,生山楂15 g,决明子9 g,牡蛎15 g,枳壳12 g,栀子9 g,神曲10 g,大黄(后下)6 g,甘草片6 g。7 剂,每日1 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温服,每次200 mL。另服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45,规格:50 mg)150 mg,每日3 次。嘱戒酒,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二诊:11月27日,患者诉药后腹部饱胀感减轻、食欲增加、口苦好转,大便每日一行、质软成型,但仍偶有腹部刺痛感,夜间明显。原方加川芎12 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2月11日,患者诉腹胀腹痛基本缓解,无恶心呕吐,口干不显,食欲正常,夜寐安。舌淡红、苔微腻,脉滑。复查肝功能:ALT 42 U/L、AST 103 U/L、GGT 125 U/L、ALB 41.5 g/L;血脂:TG 4.3 mmol/L、TC 4.17 mmol/L。患者拒绝继续服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中药原方去枳壳、栀子,醋北柴胡、葛花各减至6 g,再服14剂。
四诊:12 月25 日,患者诉原有不适症状已基本缓解,身体轻快,体质量减轻约2 kg。上方加枸杞子15 g。复查肝功能:ALT 33 U/L、AST 69 U/L、GGT 101 U/L、ALB 41.5 g/L;血脂:TG 3.2 mmol/L、TC 2.98 mmol/L。
后患者继续服药1月余后停药。
2022 年2 月复诊症状已完全缓解,体质量较初诊时减轻约5 kg,已接近理想体质量。复查肝功能ALT 31 U/L、AST 44 U/L、GGT 87 U/L,B 超提示轻度脂肪肝。嘱患者继续控制饮食,适当锻炼,定期复查。
按语:患者中年男性,长期嗜酒、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碍气机,致肝失调达,日久血行不畅;加之患者情志不畅,气郁更甚,痰气血互结,积于胁下,引发诸症。气机不畅故见上腹饱胀不适,瘀血阻滞则见胁肋刺痛,痰阻中焦则脾失运化,不欲饮食。其中痰瘀交阻为主要病机,故确定疏肝健脾、化瘀祛痰为主要治疗法则,方选自拟消脂活血饮,诸药合用,使肝气舒、脾胃健、痰浊化、瘀血去,疾病向愈。
4 小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过度饮酒人群越来越多,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1,12]。国内外研究[13-16]表示大量饮酒会导致ALD,这是许多类型肝损伤和伴随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发生机制与乙醇及衍生物在代谢期间引起的炎性反应有关,能导致大量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给患者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对此临床应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除了戒酒、改变生活方式外,常规西医治疗的效果较为局限,难以获得满意结果,甚至使治疗周期延长。史亚祥教授选择自拟活血消脂饮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可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促进病情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