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全”预算绩效闭环管理链条实践探索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为例
2023-11-24王绍华
●王绍华
当前, 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和质量越来越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历次会议部署,喀什地区自觉提升政治站位,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贯彻自治区党委“3+1”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闭环管理链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推动各级各部门打好“铁算盘”,过好“紧日子”,有力保证了财政资金精准到位、 精准管理、精准使用、精准发挥效益,对推动喀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喀什地区通过各项实践探索,打造喀什特色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真正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刀刃”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助力喀什地区经济社会稳健运行。
一、“三全” 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背景与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推进财政改革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于2018 年9 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标志着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走向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2020 年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进一步明确了绩效职责,硬化了绩效约束。
根据中央精神指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财政局迅速行动,在地委、 行署的指导下于2018 年11 月组建了绩效评价科。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指示精神, 喀什地区财政局提请地委、行署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绩效指导思想,开启了绩效新征程;随后进一步印发《喀什地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绩效工作重点,规范绩效工作程序,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 在地委、行署纲领性文件印发后,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制定了贴切喀什实际的具体操作性绩效制度规章。
2019 年是喀什地区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年。 喀什地区12 县市财政局陆续成立了绩效评价股,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夯实组织保障。自2019 年起,财政严把绩效审核关,将2018 年度已实施完毕的项目对照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将作为编制2019 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要求各级部门单位对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全部填报绩效目标, 参与5 月、8 月、11 月重点节点绩效监控跟踪工作。 确保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管理各个环节, 切实推进和指导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
通过树牢财政绩效管理的“底线”“红线”思维,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持续加大喀什地区“三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力度,重点提高绩效目标设置的准确性、合理性,提升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强度与水平。2020 年9 月,财政局提请行署对全地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监控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绩效理念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持续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助力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22 年,喀什地区着力建立健全“三全”预算绩效闭环管理体系,推进预算绩效深度融合。 通过进一步深化绩效改革举措, 在建成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的范围上“扩围”,实现“全方位”;在健全预算绩效闭环管理的链条上“延伸”,实现“全过程”;在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资金上“拓面”,实现“全覆盖”,推动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不断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喀什地区项目支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的通知》, 建立健全财政支出项目“全覆盖”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清单,逐项跟踪绩效结果应用,及时收回低效无效资金,持续强化财政监管力度,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花得安全、用得高效。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喀什地区财政局围绕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和政府过“紧日子”的目标任务,在“三全”预算绩效闭环管理体系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的情况下, 坚持问题导向, 把握重点任务, 持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新高度。一是修改制定事前绩效评估暂行办法。优化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新增全面评估+重大项目评估”模式,研究制定了《喀什地区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切实提升事前评估的科学性和效率性。二是拓展财政绩效评价范围和方式。在确保评价资金数应逐年递增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试点实施部门单位整体支出财政绩效评价、PPP 项目绩效评价,提升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施效果; 同时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 不断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是在现有“四本预算”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下, 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同频共振,将援疆资金、单位资金等其他资金同步纳入绩效管理。 四是深化部门单位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管理。 引导部门单位从全盘全部门的高度出发,围绕履职的核心任务和实施成效,按照“少而精”原则,分析提炼,开展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监控、评价工作。
随着喀什地区“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断走深走实,绩效管理的各项制度、理念、软硬件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建立完善绩效管理工作“AB 岗”督促落实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工作,搭建绩效信息系统等举措, 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打造“三全”预算绩效闭环管理链条的具体实践
喀什地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进一步抓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类资金效益,目前已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 预算执行有监控、 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三全”绩效闭环管理链条。 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深入融进预算管理,从体系设定、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协会发展、第三方培养、业务培训、提高单位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 初步形成了地县统一步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运行机制基本成熟、信息化贯通和政策研学持续深化的工作格局, 链条管理已延伸至末级单位和资金使用方, 基本实现了改革的初步目标, 最终发挥预算绩效管理降成本、 提质量、增效益的作用,促进喀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1.持续完善运行体制机制。 坚持法治思维理念,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 喀什地区始终坚持政策制度先行的工作原则, 立足于中央和自治区预算绩效管理政策规定,从党委、政府层面,喀什地区在制定《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喀什地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以绩效监控为抓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监控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不断健全和完善预算绩效全链条深度融合政策制度。 从财政部门层面, 围绕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两大管理范畴以及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监控、评价、结果应用、实效评价等重点环节印发系列制度、办法、机制或标准,持续丰富完善“1+2+N”闭环体系,打造全地区统一标准。 2018 年以来,共形成了49 项制度办法和工作规程,并根据各项重点工作累计发布80 余项工作通知及工作方案,有序指导地县各部门单位,做到预算绩效全链条深度融合管理环节均有明确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
2.持续推动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管理。喀什地区财政局对部门单位整体绩效进行专题研究,精心部署,制定并印发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工作通知, 明确范围、职责分工、时间节点、审核要点和报送内容,统一标准和报送格式,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通过压实部门单位主体责任,组织全地区的1091 个部门单位开展整体绩效管理, 实现整体绩效管理覆盖率100%。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喀什地区从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设定部门单位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再以目标为导向,开展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等工作,从源头上不断提高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推动业务部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与职能运行结合实施、同步推进,实现了管理效率和行政效能双提升。 同时加大督办力度,将整体支出绩效管理的各环节工作列入当月重点工作任务, 次月将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为全面开展整体支出绩效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业务保障。
3.做细做实政策和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近年来, 喀什地区的全部政策和项目均开展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涵盖部门预算资金和财政安排给部门的所有资金项目,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份绩效”。 对每个政策和项目都从做“优”绩效目标,将审核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做“实”绩效监控,减少资金闲置浪费;做“真”绩效评价,强化结果应用;做“深”重点评价,提升客观公正性;做“好”结果应用,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等方面抓牢抓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确保资金精准高效使用。
(二)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1.扎紧事前绩效评估关口。喀什地区进一步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编制的有机衔接,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强化评估结果的精准性和可用性,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事前绩效评估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严把事前审核关。由部门单位对新增、重大的项目撰写事前绩效评估报告。财政部门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对事前绩效评估审核评分为“优”和“良”的,纳入预算安排的范围;对评为“中”和“差”的,不予安排,提高事前绩效评估报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二是健全完善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指导单位对申报金额在50 万元以上的, 结合项目预算评审、财政政策决策等工作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撰写《事前绩效评估报告》;对50 万元以下的,填报《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情况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 三是多措施提质效。 喀什地区通过优化报告撰写范围,指导单位拓宽评估方式,聚焦重点,在项目申请支出就树立评估的概念,提高申报项目、政策的质量,为项目预算安排提供判断依据,在后期常态化及制度完善以后更好地守好财政支出的第一道闸门。
2.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约束。喀什地区着力提高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质量,做到“一项目一绩效”,确保项目实施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项目成效精准。 一是财政部门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对各级部门单位预算支出绩效目标的管理、培训指导、监督和审核,从源头科学化管理。 二是行业部门是绩效目标设定的责任主体, 各部门单位结合工作职责和发展要求,对照工作计划和预算情况,编报绩效目标。 三是发挥第三方专业优势,在绩效目标设置过程中,由财政部门牵头,充分利用绩效第三方“智囊团”及绩效软件公司工程师开展专项培训及长期坐班指导工作。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绩效指标体系基础上,征求多方意见建议,形成了喀什地区37 个行业类型1964 条三级指标、19 类319 个优质绩效目标案例、26 类271 条核心指标库,基本建成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倒逼部门单位科学规范设置绩效目标,主动剔除“水分”,自觉消减低效无效指标。 四是优化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一体化数据同绩效数据纵横贯通,对一体化平台指标与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关联, 绩效目标填报阶段量化预警提示功能, 多条财政支出指标填报绩效目标资金合并功能等, 通过各项举措提高部门单位绩效目标填报的准确率, 加快审核人员的审核效率以及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监管,用实际行动践行绩效管理工作“让数据多跑腿,让人员少跑路”。
3.实施常态化预警绩效监控纠偏。喀什地区建立绩效监控常态化预警纠偏机制, 各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印发《关于开展喀什地区绩效监控及预警纠偏工作的通知》明确绩效监控评分规则、预警纠偏、函告提醒、目标调整、纠偏结果应用等的全过程绩效监控体系,统一部署“路线图”。
(1)发挥绩效监控“红绿灯”作用。 将各部门单位年度本级财力项目支出、专项转移支付、直达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 支持产业发展资金等项目支出均列入绩效监控范围, 以5 月、8 月为重要监控时间节点,提前一个月分析和研究项目推进情况,对预期无法达到监控要求的项目,及时下达《加快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预警纠偏告知函》, 明确告知单位项目问题,督促各部门单位认真梳理项目执行情况,针对低支出和零支出的项目制定资金支出计划,倒排工期,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偏离绩效目标、预期无效的项目进行风险研判,及时纠偏,向财政部门提交《关于绩效预警纠偏应用申请核减资金的报告》, 经批准后,及时依规调整资金额度,同步调整绩效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绩效目标。
(2)发挥监控预警“监督员”作用。 在两次绩效监控节点, 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公正性及专业性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及绩效评分, 并对各部门单位绩效项目进行“绿标”“黄标”“红标”预警,便于各单位查看项目实施情况分析偏差原因,部门单位根据“黄标”“红标”预警提示,逐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落实,及时纠正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高质量实施。
(3)发挥财政部门“教导主任”作用。 为督促部门单位项目进度, 喀什地区绩效管理部门协同第三方服务机构不定期开展下单位走访服务工作, 每季度对10—15 个项目进行走访。 一方面,宣传绩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绩效理念宣传,增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动,明确绩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明确为什么要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谁来做绩效工作,如何开展绩效工作;另一方面,听取单位的意见建议, 汇总财政绩效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多方探讨解决办法。 通过开展预警监控管理,促使部门单位不断加快资金和项目执行进度,实现项目资金执行每年同比增长;仅2023 年1—8 月,通过预警监控及纠偏调整91 个项目,收回低效无效资金用于其他亟需的项目,充分盘活资金,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发挥作用。
4.做好事后绩效评价
(1)制定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项目支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的工作要求,优化自评表和评价报告模板。
(2)夯实绩效评价基础。 督促单位对评价项目实施完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报送, 为填报自评表和报告提供坚实基础,提升评价报告质量。
(3)实施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 每年3月前,完成部门单位年度所有项目支出的单位自评。4 月前,完成部门单位及各县市对本部门单位选取上年度预算安排金额20%以上重点项目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工作。8 月底前,优先选择落实地委、行署重大方针政策,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实施期长的重大项目或部门,邀请第三方机构独立实施绩效评价(被评价资金数逐年递增), 从事前绩效评估、 目标、监控、评价等各环节进行实地走访指导服务,出具绩效评价报告, 提出建设性意见,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不断提高部门单位绩效评价质量。
(4)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真实性核查。 财政部门在对部门单位报送的绩效自评表和评价报告等资料全覆盖审核的前提下,6 月底前,结合审计监督、日常管理、巡视巡察等检查反馈的绩效问题,随机抽取不低于20%的绩效自评项目, 对项目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真实性开展实地核查。 对项目评价结果发现真实性存在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结合实际,收回资金并严肃追究项目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责任。
5.落实绩效结果应用激励约束。 喀什地区每年按照时间节点, 定期梳理各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年底形成年度综合评价总结。把全年两次绩效监控审核结果以及上年度整体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年度部门单位绩效综合考核体系, 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预算安排挂钩。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绩效结果应用。
(1)强化预算安排与单位综合评价情况、编制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重点月项目支出绩效监控、年中整体支出绩效监控、 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环节,与次年预算申请挂钩机制。提请人民政府对部门单位绩效管理各阶段结果情况进行通报, 对部门单位得分为“优”的通报表扬,对得分为“差”的通报批评。 财政部门将部门单位年度综合绩效评价为“优”的,在部门预算安排时,优先予以支持;评定为“良”“中”的,不得高于上年部门预算安排;评定为“差”的,按不少于10%的比例扣减总项目经费。
(2)对单个项目绩效评价、年度5 月和8 月项目连续两次绩效监控评价结果为“差”的,部门预算原则上不予安排;确需申请预算安排的项目,提供项目的重大政策制度要求及地委、行署明确的工作部署。同时,财政将此项目列入年度绩效重点项目管理。
(3)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对部门单位申请的部门预算项目,根据绩效结果应用建议和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提出建议金额后,由绩效管理科室对部门单位绩效结果应用情况进行复核;未进行绩效结果应用的单位,由相关科室提出原因呈报局务会。
(4)对监控评分为“中”的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加快项目推进纠偏整改措施, 确保年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对监控评分为“差”或偏离较大的项目,收回或压减预算安排资金, 收回资金全部用于“六保”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支出需要。 以此类推,前两年项目的实施结果都可以直接影响当年和次年的项目预算安排, 切实将绩效结果应用到财政预算安排过程中,从而倒逼预算,环环相扣,督促部门单位精准预算。
(5)落实《关于强化协同联动实现财政财会监督与党内监督及其他监督贯通协调的实施方案》《喀什地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财政部门对审计、纪检等部门发现绩效问题的项目,形成项目问题台账,在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时,坚决不评为“优”“良”级别;对资金使用中存在重大问题项目,评价级别直接列入“差”,并将问题项目纳入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综合考核的扣分项。
(6)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喀什地区党委、政府每年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喀什地区绩效考评和专项领域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体系, 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督促抓好考评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实现以考促干,促进绩效提升, 调动了单位和干部的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财政部门每年将各县市、各部门单位绩效工作的评价结果情况报同级党委、政府、人大;同时,喀什地区党委、政府每年11 月底前,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年度工作总结报上级党委、政府,同时抄送上级财政部门。
6.持续总结学习,不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实效。自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来,根据具体任务和各阶段重点工作,喀什地区紧紧围绕开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这条主线,解放思想,注重成果,通过明确绩效宣传工作任务、扩大绩效宣传载体范围、完善考核制度, 将宣传绩效工作纳入每年的绩效工作规划和财政部门年度考核,多渠道、多载体、多维度扩大绩效宣传范围。 通过面对面、视频贯通、腾讯会议、下单位、下县市等,开展绩效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地县集中培训、单位定期+不定期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培训。同时,建立喀什地区财政系统大学习平台, 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平台作用, 在线上平台开设“绩效管理学习”专题版块,将相关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法规、理论全部纳入学习和考试范围,组织全地区财政干部、 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并进行考核。
近三年来, 喀什地县财政部门向各级主流媒体上报绩效管理信息稿件927 篇,被采用篇数274 篇,被各级主流媒体累计采用448 篇次, 相关绩效信息多次被财政厅、新疆财政微信公众号、行署专栏、地区财政等媒体采用, 通过多方式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提高绩效管理社会知晓率,树立了“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的绩效理念,营造了全地区“人人讲绩效、人人重绩效”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资金全覆盖,管好“钱袋子”。 喀什地区实施“四本预算+其他资金”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 在一般公共预算上重点关注预算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特别是地委、行署定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除一般公共预算外,还积极开展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所有地方政府债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绩效管理。同时,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同频共振,将援疆资金、单位资金等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资金也同步纳入预算绩效管理, 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覆盖率100%。
2.审核全覆盖,用好“诊断器”。 喀什地区建立“联审+会审”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组建“联审+会审”小组,加强绩效全过程各阶段重点工作审核。 建立由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和绩效评价科对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监控和评价等资料的联审工作机制,组建联审小组, 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审核; 联审完成后,建立第三方机构专家“一对一”会审机制,组建会审小组,对阶段性工作再次全部审核把关。 通过“联审+会审” 机制, 及时发现和解决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千锤百炼提高绩效管理工作质量。
3.公开全覆盖,升起“艳阳天”。 秉承公开透明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预算绩效公开专栏,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动“四公开”,即:部门预算项目、整体支出绩效目标随同部门预算同步公开, 所有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随同部门决算同步公开, 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单独公开,日常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等每月一公开;确保实现“三覆盖”,即:绩效目标公开全覆盖、绩效自评结果公开全覆盖、 财政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全覆盖。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预算绩效管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4.信息化全覆盖,强化“助推器”。 喀什地区积极引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运维机构,持续优化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区与县市、财政部门与行业部门绩效信息数据同财政一体化系统纵横贯通,对“三全”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流程实现信息化全覆盖动态管理,对各环节的填报审核、预警反馈、各类报表等功能操作进行优化,系统自动引入生成,让数据动起来,让流程跑起来,让使用人员更加便捷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地区本级、喀什经济开发区和12 个县市的1109 个部门单位7060 个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绩效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5.专干全覆盖,当好“发动机”。 喀什地区高度重视夯实组织保障体系, 确保专人专职履行预算绩效职责。在全地区设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绩效组织保障体系,地区财政成立绩效评价科(行政)和绩效评价中心(事业),每个部门单位均设立了1—2个绩效专职人员, 县市参照地区模式一并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 全地区财政部门专职绩效管理人员49 名, 本级部门单位专职绩效管理人员300 余名, 形成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负责、 绩效专干组织实施、业务人员配合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人干、项目有人抓、环节有人管,履行好预算绩效工作的各方职责。
三、喀什地区“三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不牢
尽管已将绩效理念引入预算各项工作中, 但部分部门单位仍受传统观念影响, 单位管理层对绩效的思想认识、实施方法和工作思路还需进一步加强,存在对项目实施没有给予相应督促,监督手段单一,只重视资金的申请, 忽视资金实施情况中发挥的使用效益和产出量等, 将预算绩效工作分配到财务部门,项目实施部门不积极配合完成各绩效工作;存在项目实施进度滞后,对绩效工作消极应付、相互推诿的思想状态和现象。
(二)绩效指标体系不完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有待提升
绩效指标设置且可衡量是全面实施绩效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考核指标的设计包括“质”和“量”两部分。尽管目前指标设定的可参考数据很多,但由于填报人员对项目的理解不深和具体实施情况的多样性, 多数体现为表面非核心的项目指标和财务支出方面的指标, 而不是针对不同的支出项目设置不同的评价核心指标,缺少体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特点的个性指标, 无法达到绩效评价精准化的预期目标。
(三)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质量仍需提高
自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 从事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类型多样、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存在低价竞争、人员变动大、拼凑报告等问题,引领绩效管理方面的第三方高端力量不足, 对项目支出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独立的、 全过程评价不够及时深入,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提出强化项目发展的建议有效性不强。
四、完善“三全”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理念先行,推进绩效闭环管理建设落实落地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的重要性,在高位推动上,党委、政府将全面绩效列为当地重大推进事项,在重大会议、重要活动和场合,强调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持续发挥理念决定道路、质量和结果的作用,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贯穿于管理各个环节,不断引导各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 财政部门要主动扛起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以预算绩效全链条深度融合理念为引领,在做实做细绩效管理上主动发力,根植绩效主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实现“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推进预算绩效全链条深度融合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三方力量上,充分组织运用各大高校和行业协会理论研究成果、 先进省市示范点的工作经验和第三方高端人才的专业知识, 开展绩效理论政策与实际相结合的专题培训, 同时深入部门单位实地指导操作、了解具体情况,提升各级干部实施绩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补全短板,强化政府预算和收入预算绩效管理
围绕“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这一目标,由于此项工作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各地的做法方式各不相同。只有部分财政部门对政府开展了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和收入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 各地政府接受配合理解程度不一,财政部门的指导评价水平也都参差不齐。建议在政策上能够高位推动,引入党委、政府、纪检等力量共同推动, 同时补充实施政府绩效和收入绩效的具体操作指引或规范,进一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三) 规范第三方服务,实现借力引智
坚持“质量导向、择优选取”原则,引进资质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绩效第三方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势, 为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智力支撑。 充分发挥财政部预算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信用管理平台作用,优化“智囊团”。建议平台定期对全国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并进行结果公开, 不定时公开优秀案例或第三方评价报告等,同时扩大基层财政部门的查询范围和内容,让财政部门增加对优质第三方了解渠道和理念和做法的参考学习。不断加强引导、规范管理,改进工作措施,提高第三方机构绩效管理质量。
(四)以信息化贯通为着力点,提升工作效率
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 深度嵌入预算管理全链条。 探索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管理模块开发,将“全过程”绩效管理的五方面均纳入财政一体化系统,将绩效管理起点、前端、中端、末端全面通过财政一体化系统操作,实现一个系统就能将自治区与地州、地州与县市、 财政部门与部门单位的绩效数据与财政其他数据纵横贯通, 更便捷高效地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审核、预警、反馈等,实现各类数据报表自动化,充分发挥大数据资源优势,提升绩效管理质量、效率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