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思考
2023-11-23王露
王露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依据真实学情将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整合阅读资源”和“关注课标要求”两个角度,指导学生展开读写融合的群文阅读和写作活动,让他们在群文阅读中习得写作通识知识、形成文体写作能力,真正体现出以读促写的作用,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群文阅读 写作教学 融合
群文阅读能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构思特点、语言运用技巧与文章的丰富意蕴。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有助于为学生搭建思维和认知支架,让他们在辨析群文异同点的过程中,学习写作通识知识、提升文体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文本解读经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凸显群文阅读的示范价值,教师要广泛寻求群文阅读与写作的关联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深入研读课标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创建群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体系,引领学生在阅读群文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 整合阅读资源,传授写作通识知识,凸显群文示范价值
初中语文写作通识知识包含写作的具体流程、要点、修改方法等多个方面,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思路要清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怎样选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审题立意”等板块内容,都涵盖了写作通识知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编排教学内容的基本方式,处于同一单元中的课文板块和写作板块是相互关联的,写作板块中包含的通识知识必然也体现在同一单元的精读或略读课文之中。从读写相融的角度展开语文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写作通识知识,教师要巧妙地整合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分析和解读文本中蕴含的写作通识知识,凸显出群文的写作示范价值,使学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教学板块以“思路要清晰”为主题,利用《再塑生命的人》《植树的牧羊人》《纪念白求恩》三篇课文,从“整体构思”“确定写作顺序”和“列提纲”三个角度说明“思路如何才能清晰”这一问题,但细读后不难发现,教材编写者并未针对具体的文章进行详细的阐释,学生难免会有一头雾水之感。基于此,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中的阅读资源,依照“思路要清晰”的写作要求,将不同单元内的《雨的四季》《植树的牧羊人》《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整合为一组群文,让学生对比和分析这些文章在逻辑结构上的异同点,从而解决“思路如何才能清晰”的问题。
在群文对比阅读过程中,学生从共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理顺文章的逻辑结构。首先,《雨的四季》《植树的牧羊人》都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逻辑主线鲜明,文章结构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展开;其次,《雨的四季》中按照“总写情感—分写事物特点—集中评价事物”的顺序,以“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深化文章的主旨,而《植树的牧羊人》则是依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从起因、经过和结构等要素出发,完整地叙述事件发生的历程。总之,这五篇文章虽然都具备清晰的结构,但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整合和阅读群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同中求异”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寻求它们的特征,最终整合出“并列式”“总分式”等基本的提纲样式,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特征。
通过整合教材中的阅读资源,教师将原本看似无关联的文本,纳入到同一组群文阅读体系之中,引导学生同中求异,明确它们涵盖的写作通识知识,让他们能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把握每一篇文本的行文结构、逻辑主线,从而真正习得“思路要清晰”的写作方法。这样,群文起到了写作示范作用,学生能在群文阅读进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
二、 关注课标要求,培养文体写作能力,构建群文阅读课程
写作通识知识和文体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两大重点,其中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其占比十分乐观,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类别,统计如下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材中以文体能力为训练要点的写作板块占比在半数以上,其中记叙文尤为突出。群文阅读教学时,可将记叙文作为主攻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新课标中“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的要求,展开以记叙文为训练重点的以读促写活动。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板块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文体能力训练的起点,在这一阶段,要着重训练学生“写清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事物写清楚、写具体。基于此,可以从单篇阅读入手,以这一单元内容的精读文本《散步》为例,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梳理文章的记事方法,即“创设情境—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了解整篇文章是如何将事件叙述清楚的。
将事件叙写清楚,难道只能遵循这一条主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便可引入群文阅读的任务,将《散步》《秋天的怀念》《荷叶·母亲》三文作为群文阅读的资源,为学生设计“如何将事物写清楚”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掌握记叙文中“学会记事”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从相同点来看,三篇课文在记事时都是以“矛盾”为中心,围绕着矛盾记叙客观事实,表现人物的主观情感;另一方面,从不同点来看,虽然三篇课文都存在“矛盾”,但矛盾的大小、数量、主体等都存在差异。如在矛盾的大小方面,《散步》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为例,讲述了散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小分歧,其感情相对比较平和,记事的语言也就相比平淡,《荷叶·母亲》与《散步》语言上更为俏皮、生动,而《秋天的怀念》中蕴藏的矛盾,关乎生命哲理,以“母亲以生命为代价换回来‘我的新生”这一巨大的矛盾为主线,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波动,也使得这篇叙事性文章具备充沛的感情。此外,学生可以依据矛盾的数量、主体等展开深层分析,在对比阅读、合作探究中习得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形成和增强文体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群文阅读为载体开启文体写作能力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围绕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的文学体裁形式,在对比阅读和分析群文的过程中学习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经过反复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既能够提炼异同點,也能逐步提升文体写作能力。
在准确理解群文阅读教学与写作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巧用教材板块、关注课标要求等方式,给学生传授丰富的写作通识知识、培养他们的文体写作能力,既能发挥出群文阅读的促写作用,还能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群文的特征,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主旨和内涵。在群文阅读中融入写作教学的要求,教师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这样才能凸显出群文阅读的价值。
[作者通联:江苏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