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英语新闻语篇批判性话语对比研究
——以“人民币汇率”为例

2023-11-22孙婷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消息来源人民币汇率新闻标题

孙婷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21世纪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1]。

国外学者关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应用研究,并致力于将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相互融合。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主要介绍批评语言学和批判性话语分析,并进行案例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对中美两国有关人民币汇率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较少。因此,本文以Fariclough的三维理论及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中美两国媒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从而揭示中美“人民币汇率”新闻报道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一、研究步骤及方法

(一)研究步骤

第一步:作者以“Chinese currency”(人民币汇率)为关键词在LexisNexis数据库进行搜索,新闻报道发表时间限定为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从主流媒体ChinaDaily(《中国日报》英文版)和NewYorkTimes(《纽约时报》)选取有关新闻,经过筛选后分别建立小型语料库,即《中国日报》语料库(China Daily Corpus以下简称CDC)和《纽约时报》语料库(New York Times Corpus以下简称NYTC)。

第二步:对语料进行标注。

第三步:用语料分析软件AntConc3.4.4w对语料的标题、关键词及共现关系进行研究。

第四步:用语料库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语料库及物性和互文性等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对比语言学方法

运用对比语言学方法对中美两国媒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新闻语料进行研究,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旨在分析中美两国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从共性与差异之处看是否有规律可循。

2.定性研究法

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中美两国媒体关于“人民币汇率”新闻报导的词汇语法、及物性和互文性等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解读和阐释,旨在揭示新闻报道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词汇选择

1.新闻标题的分析

新闻标题概括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媒体的态度和意识形态价值。本文从新闻标题词汇开始分析,探究两个语料库从词汇层面体现出的媒体意识形态(见表1)。

表1 “人民币汇率”报道中的词汇选择

如表1所示,CDC语料库新闻标题使用 “Chinese currency” 3次,使用“RMB”3次;NYTC新闻标题使用“Chinese currency”1次,使用“currency”或“currency”和其他词汇搭配6次,使用“Renminbi”3次。两国媒体在新闻标题词汇选择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NYTC语料库中的新闻标题使用了“ambition”“mystery”等词汇,体现出美国媒体对中国汇率的负面态度。可以看出,新闻标题的词汇选择体现了媒体的态度和意识形态,并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2.关键词分析

梁茂成等认为在语料库研究中,在一个或者多个文本中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他词的词汇被称为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观察可以看出文本的词汇特征[2]。关键词分析对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本、类型和话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围绕本话题的新闻价值是如何构建、通过哪些词汇构建起来的,从而分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中,Keyness(关键性)是指一些词汇在一个语料库中对比其在另外一个语料库中显著高或者低的出现频率。Dunning提出,出现频率的显著性是通过likelihood test(似然检验)统计计算的[3](在似然检验中的p值大小范围是从0到1,本研究p值设定为0.000 1,目的是更精准地得到关键词)。在本文建立的CDC和NYTC两个小型语料库中,分别提取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它词的关键词。CDC和NYTC是观察语料库(Observe Corpus),同时它们分别作为对方的参照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

如表2所示,按照Keyness(关键性)排序,CDC语料库中的关键词统计出来位于前十的关键词有“US, yuan, RMB, term, IMF, London, Chinese, internationalization, report, British”。

表2 CDC语料库对照NYTC语料库关键词研究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文本中关键词的使用情况,笔者利用已经获得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关系(concordance)研究。CDC语料库中关键词“US”的共现关系研究显示,“US”数次与“concern”搭配,显示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走向表示担忧;“Sino-US”(中美)的搭配多次出现,显示出中国重视中美合作和中美经济关系;“US”数次与“President”和“Treasury”搭配,新闻中提到美国财政部和美国总统多次公开对人民币汇率作出评论,体现出美国官方非常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向。

如表3所示,用CDC作为参照语料库,对NYTC语料库进行关键词搜索,在剔除“was” “ by”等词汇后按照Keyness(关键性)进行排序,得到的关键词如下:“day, money, Hong Kong, morning, Renminbi, Americans, government, the United States, authorities, decision”。

关键词“day”“morning”显示出美国新闻报道关注汇率交易日前后的汇率走向和变化,对汇率报道的时效性关注度很高;“government”和“authorities”体现出美国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走向有很高的关注度,并认为汇率变化和政府之间有联系;“Hong Kong”出现频率较高,说明对于“人民币汇率”话题,相比中国内地的新闻报道,美国媒体更倾向于用来自中国香港方面的消息进行报道。

表3 NYTC语料库对照CDC语料库关键词研究结果

(二)及物性分析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分类,及物性系统中有六大过程,包括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表4、表5列出CDC和NYTC两个语料库过程类型的分布情况。

表4 CDC语料库过程类型分布

表5 NYTC语料库过程类型分布

如表4、表5所示:CDC和NYTC存在相似之处,两个语料库中占比最高的过程类型都是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在CDC中占比为38.71%,而在NYTC中占比为47.99%,两者相差9.28%。两个语料库虽然有数据占比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都在及物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这说明在“人民币汇率”报道方面,两国的媒体都侧重于使用物质过程的参与者和关系过程的参与者。

言语过程在CDC语料库中占比17.85%,比NYTC的10.40%高7.45%;言语过程在CDC语料库六个过程中的比例排第三,而在NYTC语料库中排第四。

从分布情况来看,关于“人民币汇率”,中美两国媒体均主要由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体现,言语过程和行为过程次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则相对较少。

(三)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是Fairclough的CDA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Fairclough认为,“互文性基本上是属性文本中充满了其他文本的抽签,这些文本可以被明确地划分或合并”[4]。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可以使用互文性在其文章中引入其他声音,以便将某些想法或观点明确地或隐含地赋予读者。因此,互文性分析为研究者找出这些声音和记者的基本意识形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在本研究中,笔者对两个语料库的新闻来源进行分析。

具体来源是指记者指明消息的具体、准确来源,如例1中“Nicholas Lardy”是该消息的具体来源;半具体来源是记者没有详细说明的来源,只提及消息来源的大致身份等,例如“某联合国高级官员”;无具体来源是新闻中不指出消息来源或使用较为模糊消息来源词,如“据说”等。

表6 CDC和NYTC新闻来源

如表6 所示,在CDC语料库中,具体消息来源的比率非常高,达到84.52%。具体消息主要来自政府官员,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或者银行金融专业人士。在NYTC语料库中,银行及金融机构专业人士、中国的小企业主等是最重要的具体消息来源。

两个语料库中,CDC语料库比NYTC语料库的具体消息来源比例更高(84.52%),NYTC具体消息来源占总消息来源的44.12%,两者差距达到了40.4%,显示出CDC语料库更加重视消息来源的准确性,更加依赖权威声音保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例1→Nicholas Lardy, a senior fellow at the PIIE and a leading expert on China’s economy, said the US Treasury’s view seems to be based on the presumption that China “should have a deficit in its trad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an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具体消息来源)[TEXT1,CDC]

例2→“While we believe the initial moves have been guided by policy makers, the depreciation has gotten a life of its own in recent weeks,” said Tao Wang, head of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at UBS. (具体消息来源)[TEXT3, NYTC]

如表6所示, NYTC语料库中半消息来源的比例达到55.88%,而CDC语料库中半消息来源的比例反为15.48%。以下是NYTC中半消息来源的典型例子。

例3→After years of grabbing the spotlight in Sino-US economic relations, US concerns over the valuation of Chinese currency yuan, or renminbi, are expected to fade a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has declared that yuan is no longer undervalued, US experts said. (半具体消息来源)[TEXT1,CDC]

例4→Some analystssay they think the government could soon move to widen the renminbi’s daily trading band, increasing the amount by which the currency’s value can fluctuate in either direction (半具体消息来源)[TEXT1, NYTC]

本文对两个语料库互文性的研究发现,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具体消息来源比例远高于美国媒体,体现出中国媒体消息来源的准确性;使用半具体消息来源是媒体在报道中将观点和想法隐含地赋予读者的一种常用手段,美国媒体报道中半具体消息来源高达55.88%,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美国媒体对人民币汇率的报道嵌入了较高比例的媒体观点和意识形态。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新闻话语可能加载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可以通过词汇选择、传递性和主题选择嵌入新闻话语结构。这些词汇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意识形态激发的。互文性研究也显示,媒体可以通过模糊消息来源的方式嵌入想要传递的信息、观点和意识形态。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其一,新闻标题的词汇选择体现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词汇层面的分析发现,中国的媒体报道体现出较为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人民币的走势持积极向好的乐观态度,认为其应按照市场规律波动;而美国媒体整体上是持负面态度的,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向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这显然是在新闻标题中嵌入媒体的意识形态,试图传递给读者媒体的价值观。

其二,对及物性研究显示,研究者可以通过及物性六种过程的占比来判断媒体关注的焦点及其意识形态。本研究发现两个语料库中物质过程均是使用最多的过程。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报道中,中国媒体的报道反映出中国努力发展经济并进行国际贸易合作;在美国媒体的报道语篇当中,物质过程主要体现在美国媒体对人民币汇率走向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政府操纵汇率的指责性暗示,这种负面报道体现出美国媒体的意识形态。

其三,互文性研究是探索新闻语篇及其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中国媒体消息来源占比最高的是有具体来源的消息,具体来源的句子体现的是说话者的意识形态,而对媒体本身的意识形态反映程度较弱,这显示出中国媒体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高;而在美国媒体报道中,半具体来源的占比最高,这说明美国媒体的报道对媒体本身的意识形态反映更多。美国媒体在消息来源方面体现出其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比中国媒体低。美国媒体通过使用半具体或无消息来源的方式,左右新闻报道的走向并嵌入媒体想要传递的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消息来源人民币汇率新闻标题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产生的影响分析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影响研究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