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前沿
2023-11-21罗少茜荀慧
罗少茜 荀慧
[摘要] 本研究以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对近20年(2001—2021)发表于CNKI和WoS核心合集中的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描述国内外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现状和焦点,同时追踪发展趋势,捕捉研究前沿。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发表均呈现逐年增长势态,国外研究覆盖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可以为国内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提供有效借鉴。此外,该领域的研究表现出任务类型日趋多样,任务相关变量逐渐丰富,研究方法呈现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对象群体广泛四个层面上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本文提出未来国内研究可以关注综合性任务、计算机线上任务、任务模态、任务重复、任务投入度、低龄学习者群体、个体差异等新问题,开展更多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文献计量;趋势;前沿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 1002-2643(2023)05-0039-10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at Home andAbroad(2001-2021): Current Status, Trends and New Frontiers[JZ)]
LUO Shaoqian XUN 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TBLL) published in CNKI and Wo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2001-2021). By using Citespace, the bibliometric software, this study outlin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indicated the trends and new emerging topics in this field. It concludes that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ublished in this field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almost year by year at home and abroad. Four developmental trends are detected: the diversity of task types, the variation of task-related variables, the interdisciplinarit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extensiveness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New frontiers driven by each trend are also identified, including integrated tasks, computer-mediated tasks, task modality, task repetition, task engagement, young learner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end, we call for the researchers at home to carry out more innovative studies with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in TBLL.
Key words: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bibliometrics; trends; frontiers
1.引言
近二十年來,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理论和实证成果颇丰,研究热度日益提升。根据Gilabert等(2016)的观点,学界关注任务语言学习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任务可以帮助学习者注意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并将其储存在记忆中,从而促进其中介语体系的发展和完善;(2)通过任务的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习者发展自身语言表现的特定维度,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纷纷从与任务相关的不同角度出发,试图发掘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潜势(邢加新、罗少茜,2016)。然而,由于任务本身涉及的因素复杂,研究角度繁多,所以有必要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以窥全貌。
为了准确描述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现状和焦点,追踪发展趋势、捕捉研究前沿,本文以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对近20年来(2001—2021)发表于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和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提供借鉴,从而开展更多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创新性研究。本文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近20年来,国内外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呈现什么样的态势?研究焦点包括哪些内容?(2)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研究前沿问题?
2.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有两处,国内期刊来自CNKI,国外期刊来自WoS核心库。通过CNKI库内检索发现,国内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约起始于2001年。为掌握国内研究全貌,我们检索了CNKI数据库内发表于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期刊文献, 来源类型包含北大核心、CSSCI、EI、SCI和CSCD。搜索题目关键词为“任务”的中文期刊文献,学科选择“外国语言文字”。经过标准化、去重处理以及后期人工阅读筛选,剔除有关任务型教学理论和书评等非实证研究类文章,最终获得文献116篇。同样,我们检索了同时段WoS核心库收录的期刊文章,使用“Task”为题目关键词,研究领域设置为“Linguistics”,文献类型限定为“研究论文”,文献语种选择“英语”。经过手动剔除明显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最终生成有效文献1576篇,并将上述两组文献分别导入Citespace软件运行处理。文本处理关键词来源参数选择为 “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DE)”,关键词类型选择“Noun Phrases”,其余为默认参数。
3.研究结果与分析
以下将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国内外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发文量、高频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高频关键词突现年份、关键词聚类。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归纳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学术增长点。
3.1 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现状
总体来看,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发文数量大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见图1),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共引文献的角度看,尽管国内的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但在一定程度仍顺应了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共引次数排列前5的文献统计结果,以Robinson(2001)为代表的“认知假说(Cognition Hypothesis)”和“任务复杂性三角框架模型(Triadic Framework of Task Complexity)”对国内外学界影响较大,已发表文献有较多的共引(见表1)。另外,虽然共引文献各不相同,国内为Foster & Skehan(1996),国外为Yuan & Ellis(2003),但可以看出任务准备也是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
在Citespace得出的关键词频次列表中合并相同的词,并剔除二语、外语、前人研究等相对较宽泛的高频词,表2归纳了国内外排列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表3得出了国内外各五组关键词聚类,每组各四个关键词。
3.2 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焦点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结合相应文献梳理,可以总结出:近20年来,国内外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任务复杂度、任务准备以及任务表现的测量。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Citespace数据分析结果中,词汇习得相关研究呈现为焦点,但通过文献综述发现,虽然很多词汇研究在题目、关键词和摘要中都涉及“任务”相关的概念术语(如任务难度、任务类型),但英汉匹配、单词听写、造句等活动在这类研究中被视为“任务”,与本研究的研究视阈不符,因此将词汇附带习得、投入量假设焦点予以剔除。
3.2.1 任务复杂度
以Skehan为代表的“有限注意力模型”(1998;2009)和以Robinson为代表的“认知假设”(2001)两种观点间的爭议方兴未艾,是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热点问题(陶娜、王颖,2022)。据统计,国内的任务复杂度相关研究有4篇关注口语表现,7篇关注写作表现(其中2020至2021年占6篇)。因此,任务复杂度对写作表现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国内研究涉及任务复杂度与任务难度、工作记忆容量的交互效应,以及与其他理论视角的结合,包括复杂动态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靳红玉、王同顺,2021)。从任务复杂度的调节上看,国内学者一般基于Robinson(2001)的“三角框架模型”,选择一个或两个变量调节任务的认知复杂程度。其中,探讨最多的是“+/-元素数量”,其次为“+/-推理需求”。还有部分研究根据Robinson(2001)的模型制定了测量工具,从多个维度具体评估了不同任务的复杂度(如张煜杰、蒋景阳,2020)。相比之下,国外任务复杂度的研究数量较为庞大。一方面,国外研究会调节更多的任务复杂度变量;另一方面,它们还积极探究复杂度与其他关键概念的交互效应,包括任务重复、任务驱动型动机、反馈效能等(Khatib & Farahanynia,2020)。另外,与国内研究对象全部集中在高校学生群体相比,国外研究的参与者在年龄、语言水平、语言学习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2.2 任务准备
根据Citespace的分析结果,任务准备关键词突现于2018年,其热度延续至今。在准备类型的选择上,国内研究关注任务前的策略性准备,包括教师对语言结构和语言点的讲解、学生单人或小组形式的自行准备(如刘兵、尉潇,2019)。研究者还探究了准备活动的相关因素对学习者二语表现的影响,例如,有/无准备,准备时长,准备行为的差异(如戚焱、吴钰迪,2020)。相比之下,国外研究者探究的策略性准备条件较为全面和丰富,包含教师引导下的对子准备、小组准备,以及学生自行单人准备、对子准备、小组准备等多种形式(如Aubrey et al.,2020)。他们还积极探究任务预演以及任务重复对二语表现的独特作用,并且对有压力和无压力的在线准备探讨颇多(如Panahzadeh & Asadi,2019)。值得指出的是,部分国外研究依托多模态在线交际技术,探究了二语线上文字聊天、3D多用户虚拟环境等不同交际语境下,任务准备对二语表现的影响(如Chen,2020)。
3.2.3 任务表现的测量
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关键要看学习者的任务表现。复杂度、准确度、流利度是衡量和评估学习者任务表现的三个重要维度(Skehan,1998)。研究者不但根据自身对各个构念的理解,制定并完善测量方法和度量指标,而且还积极开发相应测量维度的自动分析软件,如“Coh-Metrix”(McNamara et al.,2014)和“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u,2010),这有效助力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除了从语言形式的层面测量任务表现,国外研究还关注意义层面的评估,例如通过分析“观点单位(idea units)”来测量任务表现的命题复杂度(Vasylets & Marín,2021),对比母语和非母语者任务表现的功能与交际适恰性、话语及语用特征等(Nuzzo & Bove,2020)。此外,国外研究还聚焦语言表现之外的其他任务表现,包括手势使用及其功能、任务交际中的一语使用情况、注意力和关注焦点,以及语言形式片段(language-related episodes)等(如Xu & Fan,2021)。鉴于此,未来研究在完善和开发语言表现测量指标和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聚焦在功能、意义层面对语言表现不同构念的评估,以及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其他表现。
3.3 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趋势与前沿
根据Citespace的数据分析结果,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任务类型、任务相关变量、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四个方面。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下文将阐述这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不同趋势推动下的研究前沿。
3.3.1 任务类型日趋多样,综合性、计算机线上任务成为新焦点
通过总结已有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中的具体任务,我们发现随着二语习得领域关注点的变化,任务的具体类型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传统的任务类型中,叙事任务是探索最多的任务类型(Hu,2018)。随着交际性、互动性和真实性的外语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信息差任务和拼图任务等交际任务已成为专家学者乐于探讨的任务类型。与此同时,学界开始关注真实任务的复杂多样性,并意识到整合多种语言技能为学习者语言发展提供的潜在机会。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综合性任务已然成为新时期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任务类型(Zhang et al.,2022)。同时,科技的发展不仅变革了语言学习及教学方式,也为二语任务类型的开拓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线上任务通过多模态模拟共现的形式来呈现任务相关元素,彻底打破了传统任务的媒介局限,也是近年来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突现关键词(Tang,2020)。
3.3.2 任务相关变量逐渐丰富,任务模态、任务重复、任务投入度值得探究
任务相关变量的全面化极大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任务内部的横向层面,还拓展到了任务与任务间的纵向层面。除了上文所总结的焦点关键词之外,国外研究还出现了相对较新的任务名词组合。这些组合其中一部分是有关相同任务、相似任务、不同任务之间的组合排序问题,如任务转换(task switching); 另一部分涉及关键概念的重新阐释,如任务就绪度(task readiness)。其中,任务模态(task modality)、任务重复(task repetition)和任务投入度(task engagement)是近年来本领域颇具潜力的前沿突现关键词,值得国内外学者深入探究。
首先,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需要聚焦任务模态的差异性。当今世界具有全新的、快速变化着的技术空间,全球化进程更加速了这种技术空间的变化。这些技术能够允许人们参与全新的和更令人兴奋的交际活动,它打破时间、空间和身份维度的局限,丰富了信息传递和人类交际的模态。因此,任务模态的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包括多种模态元素的组合编码。任务的产出模态也不仅是口语(对话和独白)和书面语两种传统产出模式,还包括线上文字聊天、线上语音聊天、PPT制作与汇报展示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审视领域内的理论框架,并及时做出调整,才能适应在实体教室、网络平台和现实世界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不同的任务模态是否会影响任务的认知复杂程度,从而改变其基本概念的建构,包括Skehan(1998;2009)和Robinson(2001)的相关假设; 学习者在不同模态下完成任务是否会经历不同的心理过程(既涉及认知层面,又涉及情感态度层面),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语言表现;如何对不同模态下的任务进行排列组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聚焦形式”等,上述问题都有待学者进行深入探究。
其次,任务重复对二语表现的影响也是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Bygate于2018年出版的Learning Language through Task Repetition一书引起了学界探究任务重复的兴趣。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首先关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意义传达,随后在重复任务中,才会将重点转移到监测和选择恰当语言形式的层面。因此,任务重复能帮助学习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的形式上,加快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化和自动化进程(Lambert et al.,2017)。基于其有效性结论,学界可以将任务重复探讨的关注点从“是否需要”转移到“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不仅可以聚焦任务重复的具体操作方式,如重复的间隔时长、重复的次数、不同任务搭配的重复模式等;还可以探究任务重复与其他介入手段搭配组合对学习者任务表现的影响,比如重复之前或之后介入教师显性教学、重复中教师不同形式的纠正性反馈、重复后的产出转写等。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研究必须在方法描述中清楚区别任务重复和任务预演两个关键概念,其区别在于學习者是否被告知会进行重复任务(Bui & Yu,2021)。另外,该领域研究最终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任务重复的效果能否转移并扩展到新任务中,而目前能够回答该问题的实证研究较为少见。由于任务重复涉及一个或多个任务的复现,所以学习者对重复完成任务的态度、积极性和投入程度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Bui & Yu,2021)。
最后,任务投入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前沿关键词。投入度越来越被认为是学习者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从认知、行为、社会、情感四个维度进行解读。认知投入度表现为学习者的内在努力,如在互动中主动提问问题等;行为层面则体现在完成任务的时长和产出数量上;社会投入度是学生参与互动的意愿程度,可以通过反向沟通或者互动关系体现;情感投入则呈现学生在任务中的主观体验(Lambert et al.,2017)。由此看出,任务投入是一个多维、复杂和动态的构念,涉及因素较多。有关任务投入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尝试回答有哪些任务特征,在什么情况下会让学习者保持、增加,抑或减少、放弃投入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追踪学习者投入度的纵向动态发展过程(Hiver et al.,2021),以及探讨何种干预措施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任务投入度等问题,例如纠正性反馈、任务重复等(Nazemi & Rezvani,2019)。
3.3.3 研究方法呈现跨领域交叉,神经成像技术的应用潜力巨大
在任務型语言学习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日益多样化。研究范式通常涉及聚焦一个或多个任务相关变量,以探究其对学习者在复杂度、准确度、流利度各个构念上的任务表现的影响。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元分析等(如Pang & Skehan,2021)。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质性研究方法在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结构式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刺激性回忆和有声思维等。此外,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还积极寻求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出现了诸如语篇分析法、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法、键盘追踪和眼动等方法。虽然目前神经成像技术(如核磁共振)在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中的应用较少,但鉴于其在二语习得其他领域的表现,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学习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活动具有巨大潜力(Révész,2021)。总之,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已经超越了学科固有的研究范式,为解决领域内具体的研究问题,积极寻求和尝试最优化和最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3.3.4 研究对象群体广泛,语言障碍人士、低龄儿童、个体差异亟待关注
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参与者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一语、二语和外语学习者,同时也包括双语及多语使用群体。在年龄层面上,研究对象涵盖了成年人、大学生、中学生、低龄学习者、幼儿等不同年龄阶段。基于对国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分析,我们发现国外研究者还借助任务,积极探寻能够恢复帕金森、儿童失语症、发育性失读症等患者生理语言功能的相关途径。另外,自2018年以来,低龄学习者作为国外研究的突现关键词,在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中持续受到关注,成为近年来备受重视的研究对象群体。然而,在国内研究中,对上述群体的研究尚属少见。随着二语习得领域对个体差异关注的逐渐增加,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亦呈现出关注学习者个体因素及其独特发展潜力的趋势。研究者试图解析个体差异如何可能导致不同的任务表现,进而产生不同的语言发展潜力,以及个体差异可能如何影响任务相关变量的有效性等问题。国外研究中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学习者的任务体验、任务表现档案、个体创造力、学习动机等(如Pang & Skehan,2021)。除了进一步探究上述关键词,国内学者还可以聚焦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执行力、负面情绪、二语使用焦虑、对语言模糊的容忍度等问题。
4.结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多元性,涉及教育学、心理语言学、教育技术学与二语习得等多个学科领域,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点。回顾过去二十年,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主要立足于认知心理学视角,积极探索与其他新学科、新视角的交叉融合,不断拓展研究范围,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对近二十年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量化分析,同时进行相应的文献综述,以期弥补现有研究方法所导致的分析结论具有宽泛性、一般性的缺陷,进一步明确领域内亟待解决的具体研究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本研究旨在探讨任务型语言学习实证研究,因此在文献检索阶段,尽量剔除了任务型教学的相关文献。然而,教学研究与学习研究本身实际上是难以严格割裂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未来研究可以着眼于任务型语言教学和学习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探讨更多尚待开发的前沿课题。
参考文献
[1]Aubrey, S., C. Lambert & P. Leeming. The impact of first as opposed to second language pre-task planning on the content of problem-solving task performance[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20, 26 (5): 867-892.
[2]Bui, G. & R. Yu. Differentiating task repetition from task rehearsal[A]. In N. Sudharshana & L. Mukhopadhyay (e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C]. Singapore: Springer Nature, 2021. 119-137.
[3]Bygate, M. Learning Language Through Task Repetition[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18.
[4]Chen, J. C. The effects of pre-task planning on EFL learners oral performance in a 3D multi-user virtual environment[J]. ReCALL, 2020, 32 (3): 232-249.
[5]Foster, P. & P. Skehan. The influence of planning and task type on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 18 (3): 299-323.
[6]Gilabert, R., R. Manchón & O. Vasylets. Mode i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TBLT research: Advancing research agendas[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6, 36: 117-135.
[7]Hiver, P., H. A. Al-Hoorie, P. J. Vitta & J. Wu. Engage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20 years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definitions[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21. https://doi.org/10.1177%2F13621688211001289.[2022-10-04]
[8]Hu, X. Effects of task type, task-type repetition,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on L2 oral production[A]. In M. Bygate (eds.). Learning Language Through Task Repeti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8. 143-169.
[9]Khatib, M. & M. Farahanynia. Planning conditions (strategic planning, task repetition, and joint planning), cognitive task complexity, and task type: Effects on L2 oral performance[J]. System, 2020, 93: 1-12.
[10]Lambert, C., J. Kormos & D. Minn. Task repet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speech processing[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17, 39 (1): 167-196.
[11]Lambert, C., J. Philp & S. Nakamura. Learner-generated content and engagement in second language task performance[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17, 21 (6): 665-680.
[12]Laufer, B. & J. Hulstij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 (1): 1-26.
[13]Lu, X. Automatic analysis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010, 15 (4): 474-496.
[14]McNamara, D. S., C. A. Graesser, M. P. McCarthy & Z. Cai. Automated Evaluation of Text and Discourse with Coh-Metrix[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15]Nazemi, M. & E. Rezvani. Effects of task familiarity and task repetition on Iranian EFL learners engagement in L2 oral performance[J].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9, 1 (4): 45-56.
[16]Nuzzo, E. & G. Bove. Assessing functional adequacy across tasks: A comparison of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written texts[J]. Euro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s, 2020, 7 (2): 9-27.
[17]Panahzadeh, V. & B. Asadi. On the impacts of pressured vs. unpressured on-line task planning on EFL students oral production in classroom and testing contexts[J]. Euras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 5 (3): 341-352.
[18]Pang, F. & P. Skehan. Performance profiles on second language speaking tasks[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21, 105 (1): 371-390.
[19]Prior, A. & B. MacWhinney. A bilingual advantage in task switching[J]. 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10, 13 (2): 253-262.
[20]Révész, A. Exploring task-based cognitive processes: Methodological advances and challenges[J]. TASK, 2021, 1 (2): 266-288.
[21]Robinson, P. Task complexity, task difficulty, and task production: 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a componential framework[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 (1): 27-57.
[22]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3]Skehan, P. Modeling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 Integrating complexity, accuracy, fluency, and lexis[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9, 30 (4): 510-532.
[24]Skehan, P. & P. Foster. The influence of task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narrative retellings[J]. Language Learning, 1999, 49 (1): 93-120.
[25]Tang, X. Task-based interactional sequences in different modalities: A comparison between computer-mediated written chat and face-to-face oral chat[J]. Applied Pragmatics, 2020, 2 (2): 174-198.
[26]Vasylets, O. & J. Marín. The effects of working memory and L2 proficiency on L2 writing[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21, 52: 1-14.
[27]Xu, J. & Y. Fan. Task complexity, L2 proficiency and EFL learners L1 use in task-based peer interaction[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21. https://doi.org/10.1177/13621688211004633.[2022-10-03]
[28]Yuan, F. Y. & R. Ellis. The effects of pre-task planning and on-line planning on fluency,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in L2 monologic oral produc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3, 24 (1): 1-27.
[29]Zhang, P., J. Fan & W. Jia. Assessing L2 integrated writing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J]. Assessing Writing, 2022, 54: 1-18.
[30]黄燕. 检验“投入量假设”的实证研究——阅读任务对中国学生词汇记忆的影响[J]. 现代外语, 2004, (4): 386-394.
[31]靳红玉, 王同顺. 任务复杂度、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写作表现——学习者能动性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 (3): 102-113.
[32]刘兵, 尉潇. 任务组织方式对在线英语写作任务准备和产出的影响[J]. 中国外语, 2019, (6): 67-74.
[33]戚焱, 吴钰迪. 准备时间及任务条理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词块产出的影[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 1-9.
[34]陶娜, 王颖. 外语写作任务复杂度对语言形式注意和修改效果的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22, (5): 67-76.
[35]吴旭东. 学习任务能影响词汇附带习得吗?——“投入量假设”再探[J]. 外语教学研究, 2010, (2): 109-116.
[36]邢加新, 罗少茜. 任务复杂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产出影响的元分析研究[J]. 现代外语, 2016, (4): 528-538.
[37]张煜杰, 蒋景阳. 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复杂度和准确度的影响[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4): 49-54.
(责任编辑:孙炬)
收稿日期:2022-10-29;修改稿,2023-08-25;本刊修订,2023-09-1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项目编号:2021ZD020050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少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任务型语言教学、语言测试、二语习得。电子邮箱:sqluosheila@bnu.edu.cn。
荀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任務型语言教学、二语习得。电子邮箱:xunhuimillie@163.com。
引用信息:罗少茜,荀慧.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前沿[J].山东外语教学,2023,(5):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