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师教育
2023-11-21姜思羽
姜思羽
我1933年出生,是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瓜厂村人。小的时候念的是私塾。后来私塾被取消了,我先在村小上了三、四年级,又考上张家湾高級洋学堂,读了五、六年级,这所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前通县农村唯一一所高级小学。1949年7月,我开始上初中,就在通县男师念了三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到通县女师工作。下面我详细讲一讲我在通县女师的工作经历和我对师范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我在师范教体育
我1955年8月到通县女师工作,一直到1993年3月退休,一共工作了38年。前十年,即1955年8月到1964年10月,我教了近十年的体育。
1. 课时多,任务重
我毕业的时候是学校统一分配。当时通县女师缺体育老师,我篮球打得好,就把我分配过去了。通县女师一共有12个班,我教6个班。后来另一个女体育老师生病了,12个班就都归我一个人教。每天要上五六节课,一个星期差不多有24节课。
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吃饭前,除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其余时间我基本都在操场上上体育课。早晨上早操,然后上体育课,之后有课外活动,一天基本上都在操场上。除了上课之外,体育老师还要负责体育协会和课外小组,我一个人全管。学校主要有三支队伍:篮球队、排球队和田径队。田径队里还有好几个小组,跑组、跳组、掷组,都由我来负责。我培养学生小组长,在本上写上活动计划,告诉小组长负责的这组活动是什么,还配上图片,交给他们,由组长带着学生活动,然后我再巡回看。当时女师的篮球、田径在通县都是一直领先的。
2. 我上的课没有一节是马马虎虎的
体育教学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写教案,所以我上的课,没有一节是马马虎虎的。上课的场地是什么、怎么布置、怎么走,今天的内容,学生的队形等,都是要设计的。我要求学生头一天晚上到教研组跟我联系,沟通几件事:第一,明天上什么课;第二,场地怎么布置;第三,什么时候布置。比如,上午的课一般都是从第二节开始。哪个班级先上课,这个班就要准备器材、布置场地。当时要求课堂45分钟分四段。第一段是开始阶段,第二段是准备阶段,第三段是基本阶段,第四段是结束阶段。四个阶段都有各自要求,如开始阶段教师要用一两分钟说明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有什么要求、学生怎么活动。写教案的时候,每一阶段内容在前、方法在后,都要写清楚。
3. 教授体育教材教法
到了三年级,学生一般每周有两节体育课:一节理论课、一节普通课。普通课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学习体育项目,理论课就是教材教法课。教材教法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置的。我们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学习特点开展教材教法的教学。具体讲什么?以跳高为例,要了解小学体育课大纲里跳高的内容,讲跳高有几种姿势。除了讲授,还要组织学生练习,我们要教给学生跳高的一、二、三步怎么做。就体育课而言,一、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三年级增加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后,就要考虑培养学生教学的能力,教他们面向小学生如何开展教学,如何组织课堂等。
4. 要有体育老师的样子
在通县女师教了10年体育课,我一直对自己有要求,夏天始终穿白球鞋、白裤子和白色半袖衫上课。当时没有卖白裤子的,我就自己买了粗白布,到外面去做,做裤子的时候还专门要求做两条里边穿的体操裤。体操裤比较瘦,跟萝卜裤似的,底下收腿,束上松紧带,然后穿白球鞋,整个夏天一直是这样的。冬天也不穿外面棉服,下边穿绒裤,上边穿绒衣,顶多里面套一件棉背心,底下还是穿白球鞋。
其实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是我自己要这样穿的。过去人们总认为体育老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要改变这样的印象。我要从仪表、行为上给学生做个好榜样,服装统一是为了给学生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体育老师往那儿一站,就是一个体育老师的样子,很精神。
二、通县师范①的办学
我在通师待了一生,除了担任体育课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管理工作。接下来我讲讲我对师范办学的认识和体会。师范要想办好,要抓好两大方面工作,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1. 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首要任务,有了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培养教师要有四个认清。
第一,认清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打下良好基础的教育阶段,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输送优秀教师的基地。师范学校的教师要树立“坚定地办好师范学校教育事业,为师范教育贡献毕生精力”的思想。
第二,认清教师的作用,充分认识到为人师表与教书育人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社会上赞美教师工作的语言是:教师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深刻领会人民对教师工作的期望,并将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教师要严以律己、言行儒雅、为学生做表率,成为学生的学习典范。我上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将黑板分成三份,一份写重点,一份画图,另一份写应该注意什么。每节课45分钟,大约到42分时,她就不慌不忙地统统把板书写完了,而且字写得非常漂亮。她画几何图形从来不用尺子,就是徒手画,圆也好,三角形也好,都非常标准。
第三,认清师范教育必须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性。师范学校的教师要树立和践行“将全体师范生培养成优秀的小学教师”的思想。对优秀生要引导其发展特长,对学困生要加强个别辅导,让学生毕业时都达到优良水平。
第四,认清榜样作用和优秀集体的重要性。通师在河北、北京是有一定声誉的。因为这里有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培养了大批受小学欢迎的教师。从我来这儿工作到退休,获得北京市劳模、河北省先进、全国优秀班主任等称号的老师数不胜数。几十年中,学校领导始终注意建设一支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师范生
培养优秀的师范生,重点要全面发展、全面学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学好全部课程的重要性。以前,校内有一句流行语:“德不好是废品,智不好是次品,体不好是残品。”表明缺一不可。同时,还要突出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对有特长的学生给予引导、辅导,比如介绍一些书籍,建一个课外小组什么的,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特长。同时,培养师范生要注重师德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当时流行的口号是“坚决跟党走,永远听党话,一切为了祖国”。校内的大横楣上写着斗大的字:一切为了祖国。20世纪50年代,学校学苏联的保尔·柯察金、听志愿军英雄事迹报告,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参军热潮。此外,我们在学生中发展团员,满18岁的还发展党员。
二是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思想。这方面会请校友来作报告,日常主要是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一年级是到小学参观,参加小学一日活动;二年级就是见习活动,大约两周,去小学听课;三年级到小学实习,大约四周。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小学、热爱儿童、巩固提高专业思想。
三是集体主义教育。学生在学校生活三年,度过由少年变成青年的重要成长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很重要。在集体中就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那时,来自河北的学生平时不回家,只有寒假、暑假才回去。那会儿学生住宿的条件很差,十个人左右住一个两间通的平房,大连铺。吃饭是集体用桶打饭再分发,四个人一桌,打一桶回来,由组长再分给每个人。当时生活条件就是这样,都是集体生活。我在学校这么几十年,沒有发生过学生争吵、不愉快的事情。大家能够互相照顾、彼此谦让,而且严格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特别是作息时间—按铃办事、按时起床、按时熄灯。
同时,学校还要教导学生“坚决服从分配到底”。“分配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分配到地区、到学校、到班级、到课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通师招生的范围都是学校附近,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分配到张家口、保定、石家庄等地,最远的分配到张家口外。1961年,学校曾经派我到保定、石家庄的部分中小学,了解通师五八届到六〇届毕业生的任职情况,得到的评价是服从分配、工作认真、成绩优良。我当过1961级5班的班主任,毕业的时候我要求她们,到岗一个月内把学校的地点、任课等情况发信回来。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这么做,一是希望学生毕业以后不要失散,二是呼吁“服从分配到底”,正好检验一下学生是不是“到底”。最后,40多名学生一个不落全都反馈回来了信息,我把这些情况编成通讯录发给每个学生,还请当时的校长在通讯录上题字“在战斗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四是劳动教育。师范学校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有到农村支援劳动的活动,学生、教师都受教育。而且师范学校还有值日生制度,每天晚自习后,学生轮流打扫本班教室;年级有值日班制度,各班轮流负责一周,每天早晨清扫校园。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劳动教育。
我1993年退休,在通师工作了一辈子。当老师时,我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规规矩矩上课。当校长时,我管理学生坚持“分工不同,目标一个”的思想,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为学生服务,无论是教师、行政人员,还是做饭的师傅,都处处为学生着想,学校的教职工队伍特别和谐,这让我很欣慰和骄傲。
访谈后记
张老师生在通县、长在通县、教在通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通县女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张老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师教师和领导,为人严谨认真、不苟言笑、讲求规范、高度负责。在担任体育教师的十年里,他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喊哑的嗓子、洁白的运动服是他的勋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对体育教学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在今天都是值得高度称赞的。张老师的经历与思想让我们看到了为何中师曾创造出一段辉煌的历史;看到了中师的高质量办学从何而来;更看到了在一定时期内,中师曾源源不断为周边地区输送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爱党爱国、服从指挥的优秀小学教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口述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