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实训课程的路径探析

2023-11-17陈卫东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精益求精工匠

吴 思,陈卫东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21 年4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022 年5月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培育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由此可见,“弘扬工匠精神”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仅是新形势下劳动者应具备的职业品格和职业精神,更是我国从“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1]的重要基石。同时,工匠精神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受教育者应养成的重要职业品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实践操作课程,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基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品格和职业价值观,以及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9-23本文将通过工匠精神融入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路径展开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有所裨益。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是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人如木匠、铁匠等的总称。工匠精神则是指工匠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精神信仰。[2]它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品格,也是一种职业理念、职业精神,更是我国民间手工艺人不懈追求和世代传承的一种职业素养。尽管当代社会,现代化机械已大规模取代了传统手工操作,现代高技术工人也广泛替代了传统手工匠人,但历经千百年沉淀在匠人骨子里的工匠精神并没有变,而且这种精神在新时期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敢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3]这不仅在理论上厘清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边界,也更加明晰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为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前提。爱岗就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坚守,这是一种职业信念;敬业就是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和尽职尽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钻一行,干一行就要精一行。爱岗敬业作为工匠精神养成的前提,其源于匠人对自身职业的高度认可,甚至是将之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不单纯是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执着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基础。执着体现出匠人们对所从事工作内心笃定的追求和孜孜不懈的坚持,这是一种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专注表现为匠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甚至是忘我的工作状态。执着专注要求匠人们甘于寂寞、心沉气定、淡泊名利,享受工作过程。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核。精益求精体现为匠人们对产品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完美的工作状态,这是一种职业品格,彰显的是匠人们一种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优良品性和创造精神。精益求精要求匠人们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敬畏,十分注重细节。

不断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创新意味着匠人们要不断地追求突破、追求革新和自我超越,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不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新技术飞速发展,新工艺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匠人们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创新以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这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境界。

团结协作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与传统手工匠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不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绝大部分工作和产品都需要团队密切配合方能完成,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能工巧匠们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换言之,新时代工匠精神中蕴含着团结协作的内容。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结协作精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品性,它要求团队成员不仅要具备团队意识、大局意识,更要有奉献精神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专业实训则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专业实训亲自动手做、动眼看、动嘴问、动脑想,不断强化专业理论的实际运用,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岗敬业精神、执着专注精神、精益求精精神、不断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无一不是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养成的。故从应然层面上看,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课尤其是机械制造类的工科专业实训课则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最佳场景。但在实然层面上,目前高职教育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上却面临困境,实效性不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限制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尽管在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均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意味着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但在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培养学生技能与实践能力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剥离,忽视了高职生思想与道德价值层面的培养。[4]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确实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最能彰显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质,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学校知名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知名度将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故而职业院校都会自然而然地把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技能培养上。如此一来,过分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其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养成,易将职业教育的目标曲解成单纯的技能教育,致使人才培养落入工具式培养模式的窠臼。“教育就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被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精神属性。”[5]而且易使师生都重技轻德,偏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后果是学生错失了职业精神、职业品格养成的最佳时机,限制了学生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的空间。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品格等素质的养成则需要学生有更宽阔的视野、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更高的境界追求作为基础。可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生存之间的矛盾,有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现实,制约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实行分类招生后学生的分数更是普遍较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往往是无奈的选择,这使得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不足,学习缺乏动力,成才信心不强,因而很少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基于这样的学情,要让学生深入思考并领悟工匠精神的精髓与认识对其人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有意识地沉心培养,既不现实也不太可能,此其一;就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面向而言,如我院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基本上是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一线蓝领工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度不高,难以保持对专业的坚守。而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内核都需要以对职业具有高度的认同为基础,此其二;当今社会科技是进步了,社会也进步了,但有些人追求短期利益、眼前利益,高职院校的学生难免受其影响。而工匠精神的养成则需要工匠们内心笃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因此,在这样外部环境影响下,让高职学生潜心于工匠精神的养成,则需要教师、学生和社会更大的付出,此其三。

(三)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效

尽管工匠精神培养已被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但整个社会还未有效培育起尊重工匠劳动、崇敬工匠精神的氛围。当前我国工匠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特别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工匠的技能进行解构,工匠的劳动价值回报体系被打破,其职业声望从本就不高的层面进一步衰落,[1]19-23使得工匠精神的培养欠缺适当的生态环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也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实训课程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最佳场景。但鉴于企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除少数订单式培养外,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工匠精神对校园文化浸润深度不够,未能有效融入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从而影响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效。同时,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讲求规模和速度,自动化、流水线式的工作模式,极度弱化了工匠精神的渗透空间,也消减了工匠精神培育的动力源泉。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路径选择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实训课,是学生将机械制造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的重要环节。基于前文目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分析,就特别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切入点。

(一)优化课程设计,深化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感性认知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心理上都比较抵制传统大道理的说教,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找到把工匠精神的价值元素融入实训课程教学的契合点,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直接把思政课程的相关内容搬进专业实训课中,而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融入,启发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职业认知,助力工匠精神的渗透。如在数控车床发展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在介绍各种数控机床规格、型号、功能及发展历史的同时,可以加入该机床的发明、制造过程以及该机床的诞生给我国机械制造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并“顺势”引出发明者和制造者在该机床的设计生产上倾注的敬业奉献、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价值元素。再如在数控机床保养实训课程中,教师不仅要介绍机床保养项目、程序、目的及保养效果,更要给学生重点介绍保养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保养细节如保养完成后保养工具的拭擦、保养、归类和整理以及机床保养后试机操作前要进行预热处理等。通过细节的强化,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强化学生对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感性认识。通过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和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实训课程的实效,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品格的养成。

(二)合理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淬炼工匠精神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具体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否真正理解和领悟工匠精神的精髓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如在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的实训环节,教师在介绍和演练每一个步骤和程序的操作时,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养成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再如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实训环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图纸规定的尺寸进行加工、打磨,将误差缩到最小限度,并以此为切入点,“顺便”向学生介绍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创造36 年来打磨过的零部件100%合格纪录的案例,向学生诠释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直接需求,更是工匠们对自身职业境界、职业价值的追求。只有从实训课堂开始培养这种职业精神,才能在今后的职业中养成这种精神,才有让自己成为行业大师的可能,这不仅能让自己受益,更会给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有效落实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包括不同类型数控机床的结构基础知识、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数控机床基本编程实训、基本加工技能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职业认知,亲身感知严谨细致、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等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加升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求工匠精神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改革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价值引领元素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如将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严谨、认真、端正等)、职业精神(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等)、职业品性(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等)作为平时成绩重要考核因素,以有效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自主培养和自觉养成。

(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健全和完善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体系

学生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另一个切入点,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之中,专注于每一个程序的操作,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好成绩。如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将竞赛任务、评价标准与实训内容相结合,使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建立企业一线的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如在模具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根据“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赛项规程,要求学生完成注塑模具的设计、CAE 成型工艺分析、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以及零件的数控加工等内容,学生通过在竞赛过程中查找资料、团队合作、讨论分析问题、实操加工等,培养其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职业能力以及严谨科学、安全操作的职业精神。通过技能大赛平台,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新技术、新规范,增强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加工过程中“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行业对工匠精神的认可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更需要构建起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培育体系。就国家层面而言,要将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好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顶层设计;就社会层面而言,要加强舆论宣传,讲好工匠故事,倡导工匠精神价值引领元素的养成,形成尊师重匠的社会氛围;就行业企业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加大给高职院校人、财、物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主动并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立标建本;就学校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将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将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直至职业品格;就学生自我层面而言,要不断深化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知,提高对工匠身份的认可度,加强工匠精神的自我养成教育,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使工匠精神不仅成为一种职业素养,更是整个社会普遍追求的职业信仰。

猜你喜欢

大思政精益求精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工匠赞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