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警务战术课程实战化改革研究

2023-11-17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战术

刘 睿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2023 年1 月7 日至8 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切实维护国家治安、保障社会稳定,以维护人民的安居乐业为核心使命,切实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法工作现代化[1]。从公安院校发展的现状看,坚持推动警务战术课程改革十分必要。警务战术课程应坚持以实战化为导向,提高警务战术课程教育水平,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

一、警务战术课程概念解析

警务战术课程综合性较强,其中既包含大量的警务战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又极其强调警务战术的实践操作及训练项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2]。课程内容涉及警务法律基础知识、警察战术基本原则、武力使用/警械使用原则、单警/警组战术、肢体控制技巧等多个项目,是极具代表性的公安院校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学员能通过学习警务战术完成实践训练,掌握与警务战术有关的知识,具备警务战术意识,同时通过大量的指导及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让学员可以在与犯罪分子周旋时,采取合理、有效、可行的方法,制定战术计划,充分发挥己方长处,在遏制犯罪分子行动的基础上,能保护自身安全,从而实现打击犯罪分子的目标[3]。

中央政法委会议中提出,政法机关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政府机关法制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推动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安全体系稳定,增强一线民警维护国家安全的实战能力,捍卫我国的安全防线。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警务部门需要积极推动并完善社会的治理体系,确保社会稳定,强调一线民警的实践能力,以完善健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示范城市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的整体防控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会议要求,在新时代下,推动警务战术课程改革,坚持以实战为导向,提高各一线民警的综合实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警务课程改革现实困境

(一)教学内容自主化困境

教学内容是教学任务的核心,其内容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际教学的效果。研究发现,现阶段部分公安院校存在明显的自主化安排教学内容趋势,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育管理和相关改革均不规范的现象,其教学质量更是难以保证,更无从谈起整体性提高。另外,在警务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上也缺乏一定的规划。调研发现,部分公安院校的警体教师多依赖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或实践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困于警体教师的基础和创新性,教学内容仍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随意性较强,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平衡性兼顾较差。并且教学内容也没有紧贴实战化主题,没有将最新的实战教学需求纳入到警务教学的规划中,使公安院校的体育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新时代背景理念下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失去了教育改革的初心和本意。

(二)教学模式合理性困境

调研发现,在目前公安院校所有学科都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警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定成度的创新,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取得成绩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依然存在一定的困境。一些警体教师对教学改革理解有偏差,不充分,在具体实践中过度重视教学形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营造课程氛围上,导致用于教学的时间受限。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过大,导致警务课程的形式与内容本末倒置。调研发现,在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课程之外,对课程的知识掌握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同样不利于警务课程后续教学目标的实现,背离了教学改革的初心。

(三)教学目标客观性困境

调研发现,部分公安院校的警务课程改革在目标上也存在客观性困境,在改革上往往盲目跟风,没有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教学目标改革。较为完全借鉴相关公安院校的改革内容,“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在实际落实中教改目标不适应本学校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学目标更是无法保证。实际上,警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特点,与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警体教师在一线教学中由于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导,向学生传输了一些原本已经领会的知识或者难以完成的技能,或者传授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总之,部分公安院校的总体教学目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没有体现警务课程改革的核心,不符合警务课程改革真正的要求。

(四)教学核心统一性困境

调研发现,目前部分公安院校依然存在教学核心统一性的困境,警体教学与训练核心多围绕着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学习这两方面来开展,但两者尚未得到均衡有效的统一,因此经常会出现教学与训练核心矛盾的问题。对部分公安院校警体教师认为,学业的专项技能是警体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忽略了基础体能的训练和学习;也有部分警体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了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技能方法就能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也会自觉地进行科学化训练。实际上,上述两种情况使警务教学课程改革出现了失衡问题,由于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技能学习两种教学核心相辅相成,只重视一方面将会导致两种教学核心内容都未有效完成,不利于警体教学后续的创新化改革与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警务战术课程改革的内容构建

(一)构建系统化教学理念

推动警务战术课程改革,势必要在确立明确的教学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后,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首先,需要明确实战导向下警务战术课程的根本教育目标,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持续强化警务实战能力培养效果,使警务战术课程更贴近公安工作实际情况,也更接近实践实战[4]。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必须要强调本职业的职业特征及公安部门执法需求,提高课程实效性及其针对性。建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分科教学模式,统一教学要求,并规范教学方法,强调实战技能及战术课程的整合及应用,立足于实战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员的执法能力及其职业素养。在课程改革的目标引领下,教师应打造五位一体教学模式[5],结合警务战术课程特征,设立合理的课程教学项目,深入推进实战化战术课程改革,聚焦实战标准及要求,追求战术时效性,以更接近实战的训练模式,提高学员的战术水平,为学员后续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合了警务实战法律法规,并以技能体能为学员训练的基础项目,以心理行为训练为辅导,设立警务战术行动规范程序,以切实提高学员在实战中的专业能力,真正意义上突出一切为了实战、一切服务于实战的实战教育理念,也强调了警务战术课程的实战化教育价值。

(二)构建实战化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警务战术课程改革的作用对象。在当前形势下,警务战术课程应以实战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6]。基于此,建设警务实战技能及战术课程体系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能够真正促进警务战术课程改革,树立警务战术大局观及整体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公安教育质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加强警务战术课程的实训环节迫在眉睫。此前,部分院校警务实战技能及战术课程教学中缺乏重要的指导纲要,各院校对警务战术课程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的表述并不统一。警务战术课程内容多为擒拿、射击、查缉战术、体能训练等,相对而言,学科课程地位较高,经验课程占比较少,在教学中过分重视单项技能,而忽略了课程综合性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导致警务战术课程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警察的综合执法能力培养工作也陷入困境。从这一视角看,课程结构及课程设计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新时代下的警务战术课程改革,势必要在全新的指导思想下,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制定警务战术课程教育目标,加快课程体系建设,真正打造以实战为核心导向的战术课程体系。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人,也是推动警务战术课程改革的执行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引导学员学习、支配课堂走向的重要作用,因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师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了教学成果,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持续推进,甚至于影响警务战术课程改革效果[7]。为此,在全新的背景下,打造以实战化为导向的全新警务战术课程,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真正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教师整体职业素养较高。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指导工作力度,要求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其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的招聘门槛,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水平。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制订出更符合当前教育形式的教学计划,真正成为实战化警务战术课程改革的有效推手。其次,鼓励教师参加警务战术教育培训、实战技能知识讲座,开办教育研讨会及各类教师团体内部的交流活动,使教师团体互帮互助,提高整体性水平。再次,要求专业教师队伍掌握犯罪心理学、刑事侦查学、谋略学等与警务战术课程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不断学习并钻研邻近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教学能力。

四、新时代背景下警务战术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增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信念

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切实提高警务战术课程的教学成果,持续推动警务战术课程改革,必须创新教学理念,真正意义上发挥出警务战术课程的实践价值。从整体上看,警务战术课程应立足于警务战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树立以人为本、实战结合、精益求精的思想,方能真正意义上建立起实战化导向下的全新警务战术训练体系。与此同时,警务战术课程的改革,应始终坚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治安整体性防控思想,全面深化政法体制改革,为国家培养具备极强实战综合能力的一线警员[8]。

1.以人为本。在教育期间,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学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按规执法意识。在传统的警务人员教育中,更多强调民警的忠诚性及其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此类精神,固然是警务人员应坚守的信仰,但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警务战术课程的教学水平。部分学员在接受训练时,安全防范意识较低、执行程序意识不足,会使警务战术训练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导致诸多学员在实战训练中受伤。对于民警这一职业来说,勇于奉献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也需要权衡、需要分析情况,而非孤注一掷的“逞英雄”。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若无法保护个人生命,又何谈去保护别人。因此,新时期下,教育工作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员重视个人的生命安全,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警务战术课程中加入个人能力评估、任务危险程度评估等教学内容,避免贸然行动导致无谓的牺牲。

2.实战结合。警务战术教育必须坚持以训练为主的教育理念,定期组织科学、合理、可行的实战训练,以实战结合为核心,不断提高警务战术课程的有效性。实战结合的教育理念,必须贯穿于警务战术教育之中,教师团队必须结合学员的现实情况,探索全新的训练方法,提高常规警务战术训练教学效率,在科学的训练模式下,引入实战练习,遵循警务战术原则及战术规律,合理规划训练时间及训练难度,提高警务战术实战训练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在实战中不断激发学员的抗压能力与潜力,强调理论基础及实战演练的高度统一,才可以真正达成警务战术课程的教育目标。

3.精益求精。警务战术教育,必须遵循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的教学思想,方能真正提高战术训练的实训效果。在工作中,警务人员不只需要与犯罪分子斗争,更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全,这是民警的主要职责。警务战术教育是确保民警可以在战争中立足并取胜的根本,坚持以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推动警务战术课程的改革,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警务人员处理各类案件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在大量的实战模拟训练中,提高其执法能力及专业技能,真正以练精、练强为目标,不断吸收在教学及实战中的经验,将之融入警务战术课程教学内容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整体的实用性及教学价值。

(二)完善课程创新,建设警务实战技能及战术课程体系

在全新的形势下,警务战术课程创新需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打造经高度整合后,独具职业本位特征的职业化教学体系与教育课程,改变原有的课程设计结构,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创新、课程改革及实践教学转型[9]。从课程创新角度而言,教育者需调整以往的警务战术课程体系结构及内容,加强课程内容的专业指导,强调课程的总体特征,构建满足素质教育需求的全新课程体系,提高经验课程占比,有效平衡学科教育、经验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及实战演练这四大模块。为此,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处入手:第一,从课程改革与创新入手,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利用课程引导学员学习,使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警务战术知识及战术技能,要求学员具有较强的综合执法能力及临场指挥能力等。第二,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整合多类型课程,确保课程结构综合性强,均衡性高,将实战演练加入警务战术课程体系中,强调在真实环境下的综合实践。第三,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及针对性。精选课程内容,避免警务战术课程过于形式化、过于技能化的情况。同时,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特征的有机结合,引入当前社会治安环境以及执法环境教育,加强执法心理训练、环境适应训练等可用于实战演练中的教育内容。第四,结合全新的课程结构及教学理念,帮助学员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建立全新的警务战术课程评价与考核制度,确保其与公安机关执法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三)调整课程结构,以实战能力养成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可选用启发式教学、示范教学、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不仅要强调警务战术课程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如使用对抗平台教学,在模拟环境下,引用真实案例,提高学员执法灵活性,并训练学员的环境适应力等。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员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激发学员最大潜力。在实践教学中,打造真实的模拟演练环境,为学员创造灵活应用课堂知识的机会,培养学员的临场执法战术应用、应变能力,缩短课程与实战之间的距离,用以提高学员的警察职业能力[10]。

在教学中,采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法律、体能、技能、心理、战术的“五位一体”,强调学员的临场应变、临场反应能力、克敌制胜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具体包括:第一,实战法律法规。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教育内容设置合理的训练科目,引入警务实战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确保学员可以在执法时依法履行职责,明确职务有关的法律程序行动程序,保证规范性执法。第二,体能训练内容。战术课程教学中,应结合课程训练项目及训练目标,为学员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课程,以增强学员身体素质,磨练学员精神意志,为警务实战战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求学员在劣势环境下,依然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决策力、协作能力及极强的身体机能。第三,警务技能训练。警务技能训练中,应加强学员对基础警械及各类武器装备的规范操作意识的教育,保障学员能够在实战中正确使用警械及武器装备。技能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员分组对抗训练,以提高学员实战能力。要求学员掌握核心动作要领,明确使用规范,帮助学员养成正确的警械武器使用习惯,最终提高学员实战能力。第四,心理行为训练。警务战术课程中,心理行为训练效果,直接关乎到学员在实战中能发挥出的最大水平。因此,在警务战术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加强警务战术结合的心理行为训练,以想象训练法、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法、实战模拟训练法等,培养学员对环境的快速适应力,提高学员的敏捷性、忍耐性、团队协作意识等,有利于提高学员在实战中的能力,确保学员能够在实战过程中,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从而发挥出最大潜力。在心理行为训练中,教师可以导入各类常见的社会治安事件作为案例,用以培养学员的心理素质。如治安盘查、嫌疑车辆查控、重大暴力犯罪嫌疑人抓捕等。第五,警务战术实战。教学中应始终以提高学员实战能力,训练过程应严格按照警察执法、执勤流程开展,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并设置教学现场,要求学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教学下,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警务知识、专业技能与警务战术,按照警务活动基本流程完成实战训练。战术实战中应突出实战的高仿真性,以合适的案例为切入点,组织学员分组练习或分组实战。此时,教师需要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及指导。若实战中,学员行为存在问题,则需教师认真记录,实战结束后,应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纠正,以培养学员的执法程序意识、执法安全意识,进而提高学员的实战意识,强化其实战思维。

(四)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1]

教师应参加公安基层的实践锻炼,并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锻炼培训制度,真正实现教师的双向交流,将双师型基层实践锻炼制度落到实处。教师只有坚持定期到公安机关挂职,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才能了解并掌握当前公安机关工作一线的实际情况,便于教师整合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以提高实战化警务战术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公安院校也可选聘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的专家及骨干到校任教,使其将一线的真实案例带入警务战术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能通过此类真实案例,设立实践演练环节,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参与到现实案例分析、现实案例模拟训练等学习活动中,以提高警务战术课程的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战术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中间战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务专用手机ZD-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