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023-11-16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3年11期
关键词:盲道人行道行人

王 坤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无障碍设计概念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最初由联合国提出,并以空间设计为其应用方向。就其核心目标而言,无障碍设计的受惠者主要为身体有障碍的人,当无障碍设计应用到道路设计中时,可以帮助身体有障碍的人更好地出行,并使道路设计更加完善。

1 无障碍设计概述

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分析,无障碍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残障人群,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残疾人出行、操作和信息交流方面的障碍,保证残障人士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去。运用无障碍设计理念可以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残障人士的生命安全,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运用充分体现出社会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在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既要努力提高经济水平,也要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只有在人民群众互帮互助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2 现阶段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实施的不足

2.1 盲道设计与实施不一致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应用最为广泛的应当是盲道,然而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多数盲道的实际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针对目前市政建设的现状,应在设计施工中全面贯彻无障碍设计理念,使残障人士真正受益。

2.2 缺乏健全的无障碍设施管理制度

造成盲道路线上有障碍物的主要原因在于市政道路建设中缺乏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体系,导致很多施工单位忽视了盲道的重要价值,忽视了残障人士出行的实际需要。当然,盲道除了被障碍物阻挡外,还存在着道路本身由于建设和开发实施的阶段性引起的不连续性。许多路段盲道中断,这说明盲道建设时,忽视了盲道规划,并没有真正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

2.3 人行道边缘石坡设置不规范

就人行道路缘石的设置而言,局部路段过渡坡度并未达到规范实际要求,对有障碍者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根据普通行人的反馈,他们很容易在较陡的缘石坡跌倒,非常危险。有些人行道甚至没有设置缘石坡,这对行走有障碍的人士的通行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 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应用

3.1 系统化设计要点

3.1.1 人行道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曲线宜全宽路缘石,人行道斜坡宜与人行道宽度、路面高度相一致。人行道的坡度应合理设定,以防止车辆积聚,杜绝违规停车,避免超越无障碍区域。

3.1.2 非机动车道与公交站台无障碍设计

非机动车停车位和路缘石之间的车道应设置斜角连接点,并与停车位结合,形成机动车、轮椅共用停车位。无障碍公交站点应当设置无障碍线路、无障碍候车区、无障碍站牌以及无障碍信息。

在公交车站附近的非机动车道,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流量过大时可能会对公交车上乘客人身安全、心理舒适度等造成影响,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乘客、老人等,可以通过增宽公交车站站台宽度、增设三面坡(或单面坡)及应设置非机动车斑马线,来降低非机动车对公交车乘客造成的影响。

3.1.3 人行过街处无障碍设计

行人过街通道应有连续的隐形车道,如果过街通道跨越超过六车道的路段,则应在过街通道中央设置安全驻足岛,中间的过街点和车行道高度相同。同时可在道路两侧设置过路按钮、过路盲道,并保持适当的坡度,行人天桥、地下通道不能太陡,同时有完好的标志、路标。在高低车流交叉路口,建议在人行道上加设特种材料,车行道表面应抬高至人行道高度,以进一步提高行人出行的舒适性。

3.1.4 无障碍台阶设计

市政道路要摆放台阶,便于上步且能避免阻力过大。还需考虑到残障人士对道路的需求,为这部分人提供便利。每一步高都要适度,要尽量避免高台阶,台阶要够长以免坡度太陡。台阶两边的扶手还要摆放得当,这样合适的扶手才有保护残疾人不会跌倒的效果。

3.2 精细化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实现标志、绘画、人行道等无障碍要求,有必要对繁杂的无障碍设备进行设计,使其综合而又具体地体现于设计之中。在建设无障碍市政道路的同时,完善无障碍标志。因为许多残疾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无障碍道路,也有许多人不认识无障碍公路,通过无障碍标志来完成无障碍设计理念。在设计具体的市政道路无障碍标志时,既要研发智能显示系统,又要研发音频系统,使其使用起来更智能,也能真正为残疾人提供助力。无障碍标志应设置在道路的显眼位置,标志应清晰简明、便于阅读,标志色彩应鲜艳鲜明、便于识别,标志内容应通俗易懂,字体的大小和高度应适当,表面应有足够的凹凸以便低视力人群进行辨认等。路面应采用防滑、透水的中黄色盲道砖,其花纹应比路面高4mm。为了加强盲道的导向功能并保障视障人士的安全,行人盲道应当在起讫点、转角处、障碍物处、公交车站处、路口处等处设立标识,不与盲道相混淆。为了提高盲道标志的方向性,可在已有指示性盲道标志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进,将触觉条纹引入行人盲道标志中,以增加方向信息。上述盲道指示牌沿单向、T 型转弯及十字路口盲道呈不同形状布置,代替了原盲道指示牌且维持了指示盲道转弯的布置形状。公共汽车站内沿侧面隔离区加设标志牌、指示牌及人行横道,供视障人士了解换乘地点,改善公共汽车站内盲道及行人盲道连接。

图1 道路盲道

3.3 智能化设计要点

现阶段,智能交通的设计应以大数据、人工智能、GIS 等技术为基础,根据全能力障碍者、全年龄人群的需求,对无障碍服务进行优化。构建无障碍场景信息化数字BIM 模型,并结合拟真度和实景增强技术,建立残疾人可参与体验的数字模拟场景交互体验工具,实现高参与度、交互式无障碍虚拟体验,构建残疾人全过程参与、评价修正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创新模式。

3.3.1 人行道处

对智能盲道进行研究,构建出智能化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包括盲道、灯杆、信息面板等智能化设施的建设,促进智能头盔、手环、手杖、轮椅等智能化器具装备的研发,研发视力障碍者与肢体障碍者专用的导航APP,在路侧提供具有盲文和语音识别功能的无障碍数字地图,为使用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无障碍服务。

3.3.2 公交车站处

公交车站电子信息屏可显示即时的车辆资讯及视障人士公交车指引系统。导游系统可以接收用户携带线路、公交车号、目的地、公交车站和到达时间关键词的声音,并提供声音功能,通知用户公交车状态,发送车辆实时信息。

3.3.3 人行过街处

行人过街应当安装行人过街声音,引导装置鼓励视力障碍者发声过街,手动信号控制装置应设置盲文按钮,以便于视障人士获取信息,并设置在适当的高度,使轮椅用户和老年人也可使用。

3.3.4 避难场所及其周边

除了要保证无障碍设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之外,疏散区出入口及其邻近的主干道、路口应设置标志牌、指路设备等,来标明到达地点的方向和距离,并且在应急撤离时,还要设置语音提示和夜间自动照明标志。

4 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实例分析

4.1 案例概述

本文以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为例,对城市道路及周边公共空间进行了分析。贯彻人性化理念、安全理念和智慧理念等,对36 个交通信号灯路口全部设置了过街盲道钟;为1220 根智慧灯杆装上1263 个智慧之眼,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并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本文结合实际,对无障碍设计进行了分析。

图2 地铁处无障碍设置

4.2 无障碍设计方案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道路是否平坦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在道路改造之前,残疾人可能会产生不适感;道路交通信号灯口的蜂鸣声较低,也需注意识别;过街绿灯时间过短等问题使许多残障人士对“上路”望而却步,造成了无障碍设施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实施提升工程,建设智慧化无障碍环境。该项目采取了以下措施:改造中心区36 处交通信号灯路口,在路口设置盲道钟;为智慧灯杆配置智慧之眼;利用视频AI 技术,对弱势群体的步态进行精准识别,通过数据分析,延长信号灯的时间,让行人有足够的时间过街。通过一系列便民措施,使道路、公共空间等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整个街区充满人性化设计,展现出城区的智慧化与人性化。

4.3 无障碍设计的经验总结

4.3.1 整体设计

建成较早的中心城区,开展智慧化无障碍改造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城市中心城区的无障碍设施还不完善,存在着大量的交通安全隐患。在项目设计环节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市民活动方式和活动规律以及行为需求等内容,展开全面调查。通过对人流与车流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从弱势群体等有相关需求的人群角度考虑,以保障便利性与安全性为目标,制定改造方案。通过建设完善的无障碍系统,优化无障碍环境,改善出行安全环境,配置智慧无障碍设施,构建无障碍微循环系统。

4.3.2 细节部分

市政道路采用下沉式井盖,并设置盲道标志,以减少盲道绕道;在交叉路口处,提前降坡并消除地块的高差,使行人道路的路面变得更加平坦;利用各种数据信息,如热力图、手机信令等,对车流量相对较少的车道进行优化,增加步行道的宽度,使行人可以安全过街,提高舒适度。从行人的角度出发,设计无障碍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有效地提高无障碍系统的应用率。

5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改进措施

5.1 盲道感知设计的强化

当前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以残障人士为服务对象,以增强盲人知觉为主要特征。一方面,将不同形态的盲道砖应用于盲道设计,使盲道砖能根据不同路面状况,显示出不同路面信息;另一方面,在盲道设计中要注意细节,比如在盲道行驶、转向和提示等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语音定位和语音提示等功能的建设和应用,避免因特殊情况(如暴风雨等)导致无法有效帮助盲人,保证盲道的准确指路和定位,最大限度发挥盲道的作用。

5.2 提高无障碍设计的实施细节水平

首先,主动地推动台阶的细节优化。在市政道路地下通道建设中,存在许多台阶,而台阶又是实现城市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关键。台阶的无障碍设计应从台阶的高、宽和尺寸标准等方面加以优化。其次,优化坡道,包括加宽坡道、降低坡道沿石的高度、在坡道上方设置警示标志,方便视力残障人士通行。最后,交通标志的优化设计。结合无障碍设计理念,通过设置砖块图案、声音预警等方式,为不同人群提供正确的位置与信号,提高交通标志的警示作用,提升市政道路设计水平。

6 结论

总之,残障群体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因此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在日常出行道路交通中,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为残障群体的出行和交通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残障群体行使个人公民权利,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因此,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有残障人群提供更多的便利,缩小残障人群和身体健康的人群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盲道人行道行人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跟踪导练(一)
盲道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我是行人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盲道上的思考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