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景观视角下校园遗产保护方法研究
——以东吴大学旧址为例

2023-11-16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安徽建筑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东吴大学文化景观轴线

钱 滢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文化景观与校园遗产

1.1 校园文化景观的内涵

文化景观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或改变的景观,主要表现在聚落形式、土地类型、建筑等方面[1]。近代大学校园的建立恰好体现了文化景观的特点,我国近代大学多为西方教会创办的教会大学,其校园的规划形制、建筑风格都与我国传统营建形式有很大不同,而学校的选址也通常为城市中的园林遗址或农田荒地。校园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作为城市教育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涵盖的文化价值更应成为保护的重点。

美国景观理论家理查德·道伯也曾在《校园景观》一书中提出人格化校园的概念,他认为校园景观遗产的文化性能够引起人们的共情,如老照片、场景回忆录等,比物质空间具有更重要的价值[2]。人格化校园的形成,是校园遗产空间历经变革的产物。遗产空间经过历史的洗礼,在历代校友的传承中逐渐呈现出人格化的特点,而人格化也为校园遗产带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遗产空间通常包含建筑遗产与景观遗产,而文化景观正是反映校园“人格化”的载体,包括了历史的道路、绿地、植被、小品等多种要素。道伯[3]认为校园的文化景观遗产被创造或者界定出来,成为了校园精神、存在及回忆的载体。

1.2 校园文化景观的特征

文化景观进一步将人文特征延伸至校园遗产的保护中,学者们强调校园遗产的保护,并不是为了扼杀校园的发展,而是一种塑造未来的方式。学者佩利·查普曼[4]在《美国地方》中以一些西方校园为例,说明对校园遗产的保护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关注校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校园所处的自然场所。俄勒冈大学校园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就是秉持这种理念,将遗产空间作为校园的一部分继续延续其历史价值,传递其文化信息。在道伯对校园文化空间的阐释下,可以将文化景观空间的功能划分为三类,分别为承办仪式活动、凝聚记忆以及传递校园文化。

①作为活动载体的空间

校园的遗产空间可作为举办庆典、师生娱乐放松的场所,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也可作为室外教室。这类遗产空间一般以仪式的代表景观为中心而限定开放、半开放空间。同时这类空间在校园整体遗产中往往处于轴线、中心等重要位置,例如广场、草坪等。人们在这些空间中举办各项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为这些空间增添了人文内涵。

堪萨斯大学老弗雷泽大厅的东草坪,便是此类空间最好的例证。50 年来,这片草坪一直是校园的中心,从1916 年的校园计划中即以草坪独特的丁香花、紫荆和木兰等景观元素开展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举行仪式活动,成为社区的旅游胜地[5]。

②作为记忆特征的空间

记忆特征空间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空间,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及独特性,往往是一座学校的标志。这类遗产空间一般处于相邻建筑群之间的通道交叉路径的节点,由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像、小品来限定空间,它们或作为学校精神的象征,或作为人物事件的纪念物。它们的存在不仅是校园的点状景观,也成为校园中的记忆特征空间。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台阶上的母校雕像,见证了校园一个世纪的变迁,同时也培养了哥伦比亚人的身份认同和集体意识[6]。又譬如俄勒冈大学的纪念四合院作为校园轴线的终点,由三个纪念性景观特征限定,分别是1921 年的运动员牌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战的学生致敬的步行街和1940 年种植的八棵金字塔形的英国橡树。这些记忆特征空间作为见证者参与到校园的过去与未来发展中。

③作为文化惯例的空间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遗产空间本身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物质空间,还提供了人们所期望的校园的样子。与仪式载体和记忆特征空间不同,文化惯例空间表达的是一种传承式的遗产特征,是通过历史的更替,一代又一代校园师生的情感传递,自然形成的遗产空间。

莫豪斯学院的校园遗产是体现文化惯例的典型代表。在校园的不同空间都能发现来自不同校友的写作和引文,而校园最独特的传统发生在新生入学,老生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并谈论校园的独特文化如“莫豪斯男人的力量”(莫豪斯学院是亚特兰大男子学院)[7]。因此文化惯例空间并不是指某个空间或空间中的某个元素,所有的空间或节点乃至整个校园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的载体,进行校园独有的文化传递,随着其历史价值的不断提升而自然形成。

2 东吴大学文化景观特征保护

2.1 校园的整体性保护

历史校园可以看作城市中的一个文化景观区,那么校园的整体性则是文脉。保护校园的完整性不仅是保持校园历史风貌,对历史价值的保护,也是延续校园文化,为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的重要依据。例如弗吉尼亚大学在保护规划中,延续了杰弗逊最初的设计意图,将视觉轴线继续沿用,历史建筑也仍然保留其原始功能继续使用,让人们在今天也能身临其境感受校园当年的历史风貌[8]。

东吴大学作为中国早期的教会大学,2003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校园景观空间与西方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存在许多共同点,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身中西合璧的特色格局。在保护中,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首先通过历史调查,确定东吴大学校园演变的沿革。1900 年东吴大学在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建校,沿用天赐庄自然景观,校园内仅有荒草地和零星树木。1903 年林堂建成后,1908 年在其北侧建成一系列小住宅作为教师住所,校园格局基本形成。由于当时购地有限,林堂与校舍之间成为校园的主要空间,并形成了典型的西方几何形景观系统。因此该区域是东吴校园中最早的景观区,将其划分为第一历史时期区(图1)。

图1 东吴大学文化景观保护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

1914-1917 年,林堂南部扩建校园,校园整体景观的重心逐渐转移至操场。1922-1924 年葛堂的建成使校园南部形成了三栋建筑半围合操场的西方草陌式景观格局。这一时期主要对校园南部进行建设,形成景观轴线,直至今日,这条轴线仍是校园景观的主导布置方式,并在后期校园北部扩建时继续产生影响。因此将这一时期划分为第二历史时期区(图1)。

在保护中,以现存景观的完整性及历史性作为标准,将东吴大学整体景观划分为23 个保护区,并将保护区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保护为重点保护对象,主要采用保存的方式对其整体风貌原样保留,对区域内历史价值高,但有破损的建筑及小品等进行修缮。二级保护为营造年代较晚,或景观区域内改动较大,但仍有历史价值的区域。对其已改变风貌但有传承意义的部分进行修复或复建,如孙乐文纪念柱(图1 中i)的修复与归安。三级保护为保护较为完好的附属景观。这部分景观虽价值偏低,但能展现校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对其进行更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 东吴校园文化特征保护

在东吴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保护中,东吴大学与其它历史校园一样,具有上文所提到的三类空间。譬如学校中心的大草坪(图1 中o)就是作为活动载体空间的代表,对该类区域保护的重点是对其功能状态的保护和延续。因此在保护方案中建议恢复草坪历史功能,允许学生在上面进行体育活动,或作为室外教室来体现文化遗产特征。又譬如龙泉位置的纪念柱(图1 中i)等节点应该作为记忆特征空间融入到如今的校园景观空间中。对于这类景观特征的保护,则要注重其本身所承载的记忆,保存现有的物质形态,修复历史残留的景观特征,甚至续写历史计划中未执行的部分。

在东吴大学校园遗产中,轴线的布局无疑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隐蔽及很难阐释的文化惯例空间。在轴线布局中,校门至林堂的主路(图1 中a)与东吴大学七栋小别墅南侧的道路(图1中b),构成了校园景观的两条横纵交叉轴线,并且从建校之初至今一直保留。但原有道路两侧的景观消失,导致历史景观肌理弱化,减弱了校园的轴线性。作为轴线的文化惯例空间往往是校园景观的骨架,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校园人文精神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一类空间的保护方法则以保存和完形为主,特别是可以通过新的植物加深场所的轴线性质。

作为校园内历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校园道路,其风貌与历史中并无大异,对于该区域的保护,也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保留其历史风貌与格局。同时,为保持和增强校园的轴向视野,在保护规划中,通过扩展校园特色及主要门户、视觉通廊,保留开放空间元素,包括树的位置以及行人通道,将历史景观与新建筑、新功能结合在一起(图2)。

图2 东西轴线的特征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2.3 植物的保护

景观的发展是依靠植物的生长衰亡不断变化的,植物在校园的变迁中担任着见证者的角色。而所有的景观保护都必须在允许校园随时间变化和保持足够的原始意图之间取得平衡,以保持场地的重要性。植物在景观保护中面临重大挑战,是否要用一个相同的物种取代一个死亡和濒死的标本,也是保护过程中常见的原真性问题。

图1 中d1-2 是东吴校园中最早的景观区,中途经过两次变化形成现在的景观风貌,从西式几何形体演变成中式景观区,具有历史发展价值。在大炮替换前,学生会同教师的孩子一起在大炮玩耍,学生也会坐在炮台前的长凳上合影留念,因此这处景观同样承载着历史记忆,具有人文价值。从植物保护来看,该区域现有古树名木7 棵,除用来替换大炮的松塔外,两绿地中间是校园的老主干道,道路东侧有三棵百年银杏,东西两绿地还各有两棵百年榉树和榔榆。该区域作为一级保护区,对古树名木保护较为完好,但原有景观道路消失,导致历史景观肌理消失,景观平面空间感减弱,形成了两块完整的景观绿地,并增加了树种的多样性(图3)。

图3 地块平面演变及不同时期对应实景图(来源:作者自绘、自摄及东吴年刊)

3 结语

文章通过对校园文化景观遗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现以俄勒冈大学为代表的西方历史校园在进行保护与管理中,特别强调校园人文特征的保持,对活动载体空间、记忆特征空间及文化惯例空间进行有侧重的分类保护。因此在东吴大学的校园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策略的选择上,首先进行了整体性规划,依照历史调查和图片分析对校园遗产进行划分,按照其现存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考量,分为不同历史时期。其次对遗产空间中的景观特征进行分区,分成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对其分级保护。每个区域中可能存在一至三种文化特征,按照文化景观保护方法,提出对每个区域进行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于活动载体空间,主要以保护和恢复其历史功能为主。对于记忆特征空间,主要以修复景观特征,恢复历史场景,延续其历史价值。对于文化惯例空间,则主要以强化其规划目的,达到传承校园文化的作用为主。文章以东吴大学为例,站在文化景观的角度上对我国近代建立的多所教会大学的校园遗产景观保护提出新的思路及方法,为今后的校园景观遗产及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东吴大学文化景观轴线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从馆藏红色档案探析东吴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发展与活动特点
东吴大学音乐社团活动述评(1901—1952)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东吴大学学生爱国活动研究(1901
—1952)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