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空间布局分析

2023-11-16李子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45

安徽建筑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龄缓冲区海淀区

李子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45)

1 引言

小学教育作为国家义务教育的开端与基础,其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均衡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长期以来备受国家关注。目前小学资源布局当中,普遍存在小学配置没有考虑居民需求的空间差异性[2]、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分布不均衡[3]、服务半径设置不当导致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4]。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为了追求优质教育服务,居住区位竞争与居住分异现象严重,从而加剧小学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5],“跨区择校”“人户分离”的现象也层出不穷[6]。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优化方案、指导各地区实践,仍需不断地探索。因此,本文在海淀区的小学布局现状基础上,对小学的服务范围、供需现状、可达性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向北京市政府及相关规划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2 研究区介绍、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介绍

本次研究选取的范围是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作为我国一线城市,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海淀区作为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教育是其发展总体定位之一,同时作为北京市典型的老城区和中心区,由于建设较早,很多基础设施早就建成。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更加突出。海淀区目前共分为17 个学区(如图1),其中包括29个街镇。

图1 海淀区乡镇街道边界图

2.2 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教育、统计主管部门相关网站提供的人口、小学数量数据,二是通过Python 爬取海淀区小学及小区的空间位置坐标,三是通过OpenStreetmap 网站爬取海淀区的主要路网数据,以上结合建立关于此次分析基本数据库。

2.3 研究方法

2.3.1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法可反映数据空间分布的相对集中度,核密度分析以任意要素点的位置为中心,以周围一定区域为密度计算邻域,通过大量数据点分布情况,计算要素在周围邻域中的密度,并可分析该区域的空间分布态势[7]。距离中心点越近,数据点的权重越高,反之较低,每个数据点都是经过加权平均分析得出的密度值。

2.3.2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是对选中的一组或一类地图要素(点、线或面)按设定的距离条件,围绕其要素而形成一定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对学校进行缓冲区分析,以中小学校点要素为圆心,以一定服务半径为缓冲区,并结合居住小区,得出中小学校的覆盖范围与未覆盖范围。

2.3.3 供需分析

按照街道(镇)常住人口数/海淀区常住人口数等于街道(镇)小学学龄人数,判断各街道小学学龄人数的供需关系。

3 海淀区小学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3.1 各学区小学数量情况分析

如表1 所示,海淀区目前小学数量为122 所,小学在校人数为179579 人,根据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官网划分的学区小学统计,因多所小学存在一校多址的情况,所以最终根据校址统计小学总数(含其它校区)为153所。

表1 北京市主城区现状人口及小学统计

表2 北京市海淀区各街道小学数量统计

根据各学区的小学数量统计得知,上庄西北旺学区的小学数量最多,为14所,上地学区的小学数量最少,为5 所,每个学区的小学数量差异比较明显。

3.2 小学空间分布数量分析

根据Python 爬取2022 年海淀区小学POI 数量,并用GIS 进行可视化处理。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如图2),东南部的小学数量分布较多,西北部的小学数量较少,整体分布不均衡。

图2 小学空间分布图

3.3 小学空间分布密度分析

从分布密度来看(如图3),海淀区小学分布并不均衡,东南部小学密度较大,为高密度区,中部地区分布密度减小,西北部地区最为稀疏,分布非常不平衡,差距较为明显。这与海淀区的分区规划存在密切联系,海淀区分区规划中(2017 年)明确五环路内为中心地区,外加清河、上地、永丰、翠湖4 大建设板块。三山五园、小西山、上庄路、南沙河、大西山5 个片区为严格的生态控制区,其中四季青和上庄区域为低密度开发区域。由于生态控制和低密度的影响,东北部小学分布情况也受到影响。

图3 小学核密度分析图

3.4 小学服务范围分析

目前,小学作为义务教育基础,首要布局和就学原则就是就近入学。《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规范中规定小学服务半径500m。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中明确划分了5 分钟、10 分钟以及15 分钟居住区生活圈标准。具体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划分5 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步行距离是300m,10 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步行距离是500m,其中10分钟生活圈,小学是标配。现实中大多数儿童都能够在15 分钟内到达学校,由儿童3km/h 的平均步速可推知,15 分钟儿童步行距离约为800m,与15分钟生活圈的范围相近。

为探究各小学的服务范围,本文将结合海淀区153 所小学与3244 个居住小区分布进行分析。首先以各小学为基点,通过邻域分析建立小学周边半径为500m 的缓冲区,观察不同半径缓冲区对居住小区出入口的覆盖情况。统计各街道镇未覆盖的小区数量。而后继续以小学为基点,建立800m 的缓冲区,并统计800m 范围内各街道镇未被覆盖的小区数量。

如图4 所示,海淀区东南部区域的覆盖程度明显高于西北部区域。在500m 的缓冲区范围内,东南部出现局部过度覆盖特征,中部地区呈中度覆盖水平,西北部地区出现大量局部无法覆盖现象。经缓冲区500m 范围分析及POI 爬取的各街道小区数量统计分析,上地学区、四季青学区、八里庄学区、上庄西北旺学区、温泉苏家坨学区未覆盖的小区数量均超过100 个,其中上地学区未被小学教育设施覆盖的居住小区有142 个,四季青学区未被覆盖的小区数量为130 个,八里庄学区未被覆盖的小区数量有114 个。而万寿路学区、清河学区、花园路学区、羊坊店学区中未被覆盖的小区数量均低于50 个,其中羊坊店学区为31 个,万寿路学区为32 个,清河学区为48 个,花园路学区为43 个。可知羊坊店学区、万寿路学区、清河学区、花园路学区的小学教育资源分布密集,这些片区小学教育资源服务范围缩小。紫竹院学区、中关村学区、学院路学区、西三旗学区、青龙桥学区、海淀学区的小学教育资源分布均衡程度一般,小学教育资源服务范围适中。上地学区、四季青学区、八里庄学区、上庄西北旺学区、温泉苏家坨学区的小学分布离散不均衡,这些片区的小学教育资源服务范围扩大。

图4 小学500m缓冲区范围示意

如图5所示,在800m的缓冲区范围内,仍有部分学区存在多个小区不能被覆盖的现象。经统计得知,其中四季青学区未被覆盖的小区有95 个,上庄西北旺学区未被覆盖的小区数有96 个,上地学区未被覆盖小区数有90 个,温泉苏家坨学区未被覆盖的数量为86 个。另外,青龙桥学区、八里庄学区、西三旗学区未被覆盖小区数相对较少。还有9 个学区未被覆盖数均在20 以下,其中海淀学区为0 个,花园路学区为6 个,清河学区为3 个,万寿路学区为4 个,紫竹院学区为6 个。综合分析得知,海淀区东南部覆盖程度明显高于西北部地区,四季青学区、上庄西北旺学区、上地学区、温泉苏家坨学区的小学数量和覆盖程度均比较低,说明小学实际的服务范围过大,无法满足儿童的基础教育需求。

图5 小学800m缓冲区范围示意

3.5 小学的供需关系现状

由于海淀区各街道(镇)学龄人口数据较难获取,因此参照田春生[8]文章中的计算方式,按照海淀区学龄儿童100%入学率计算,将海淀区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视为学龄人口数。根据前文统计,海淀区小学在校生人数为179579 人。通过各街办常住人口数与海淀区常住人口数的比值与海淀区小学生在校生数相乘,来推算各街道(镇)的学龄人数,推算公式如下。

据中国2021 年统计年鉴得知,0-14 岁人口为211367280 人,6-12 岁人口为126096313 人,占比约0-14 岁人口的59.6%。因海淀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只能得知0-14岁人口数,故在计算海淀区各街道6-12 岁人口时按照59.6%来计算。已知海淀区常住人口数为3133469 人,其中0-14 岁人口为371111 人,根据公式(1)求得海淀区各街道(镇)的小学学龄人数,如表3所示。

表3 各街道学龄人口数量统计

国家《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中规定城市小学最大规模是30 个班、1350 人。如表4所示,有些街道小学无法满足街道适龄学生,造成供不应求现象。有些街道地区的小学最大规模人数远高于街道适龄学生,造成供过于求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跨学区上学,进而产生供需矛盾,增加通学路径距离。还有一些街道供需相对平衡,没有较大差距。后经过各街道实地走访调研,确认基本供需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各街道小学与适龄人口的供需关系

4 结论和对策

4.1 结论

通过GIS 平台,以海淀区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供需分析,得出了海淀区小学目前空间布局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小学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小学密度较大,中部地区分布密度减小,西北部地区最为稀疏,三者分布差距较为明显。

②通过对小学的服务范围分析发现,虽然海淀区东南部覆盖程度明显高于西北部地区,但也存在过度覆盖现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③通过对小学的供需关系分析发现,只有部分街道供需平衡,其它街道存在跨学区上学的现象。

4.2 策略

4.2.1 立足海淀区全域,实现均衡发展

充分利用海淀东南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西北部或中部地区开设分校,共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应选择较好的学校进行合并,整合教育资源,以实现海淀区均衡发展。

4.2.2 衔接城市其他专项规划,注重多规协调与互动

对于一老一小、老旧小区改造、儿童友好等相关规划的进行,在运动、文化娱乐设施与教育设施中可以共享,因此在这些规划实施过程中可以衔接中小学专项规划,有效利用城市公共资源。

4.2.3 协调多方利益,动态发展解决

对小学的布局研究需要从供需双方的公共利益出发,在寻求双方共识的基础上,解决城市动态发展中小学布局的供需矛盾。

猜你喜欢

学龄缓冲区海淀区
嵌入式系统环形缓冲区快速读写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西班牙学龄篮球锦标赛组织体系研究及启示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筛查分析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研究
不同学龄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分析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关键链技术缓冲区的确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