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2023-11-16张瑞娜
张瑞娜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呈明显攀升趋势,无论是在助力地方就业,还是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都不容忽视。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各种问题,极大制约了其在规模等方面的发展,融资难则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被提出,作为金融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尤其在经济相对低迷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更是直接关系到其生存问题,应引起政府、金融部门等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经营;融资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以来社会经济形势走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不只在中国存在,而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各国家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均面临着获客难、风控难的棘手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找到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针对企业开展信用风险评估,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财务数据与充足的抵押资产,这些工作难度大且琐碎;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还存在着一定的产权歧视、利率扭曲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地方政府也纷纷以行政命令等方式,鼓励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例如降低贷款利率等,从而实现经济困难形势下的共克时艰,然而这一手段绝非长远之计。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当前,中小企业能够利用的融资渠道有限。在发展初期,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资金均来源于自筹,即自给型,无论是创业资本还是发展资本都需要依靠个人、亲戚、朋友来出资筹集进行积累,这无论对中小企业基本发展运营,还是规模扩大、市场开拓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桎梏。随着我国融资渠道的不断完善,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几乎不可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得融资。据相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在6000万元以上才能够发行债券,显然上述条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很难达到;若到海外上市,融资成本更是高。上述途径对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根本无法实现。
很多中小企业试图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但实际上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这一问题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更加突出。中小企业贷款供给不足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与企业“性价比”过高的现实情况有关,这里提到的“性价比”具有以下含义,如果将中小企业建立、运营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贡献当作商品的性能,将企业所具有的获得贷款的能力作为价格,将二者的比值用于衡量企业,那么多数中小企业都可以称得上“优质商品”。然而银行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亲大远小”的突出特点,即为了保障资金安全往往抓大客戶,而不愿将贷款放给中小企业,这便徒增了获得贷款的难度。加之国有商业银行采用严格的分级管理模式来审批贷款权限,因此手续多、环节复杂,这一点不利于中小企业成功、高效获得贷款,当然这也与我国信贷管理体制、监督机制高度相关。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中小企业的日常运营需要依靠自筹资金、民间融资、少量银行贷款来维持,其中,民间融资部分涉及民间集资、借贷、农村合作基金会及互助会等渠道。上面提到,自筹资金带给中小企业的压力较大,银行贷款难度也非常大,而民间融资往往年利息较高,使多数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若是短期融资为了缓解资金链资金压力尚可,但长期依靠这一方式则会使企业运营发展成本大大增加。
新冠疫情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更是步履维艰。疫情对中小企业回款的影响非常显著,贷款需求也相比之前更高。某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与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停工、停产时间较长,影响了经营收入,甚至很难按期偿还贷款,很多银行也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更加谨慎放款,当然银行在这一特殊形势下客观上也同时面临一定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尽管政府部门针对这一特殊时期陆续出台了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改善了融资环境,但整体效果仍然不容乐观。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环节
缓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乃至社会各方面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无论在政策出台、平台搭建等方面均需要推进。
1. 通过合理区分民企与国企领域而有效解决产权问题
产权歧视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关键方面。现有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但在实际工作贷款手续办理过程中,与中小企业直接打交道的银行信贷员会明显倾向于国有企业。简单来说,当国有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政府会直接参与进来,通过重组、注资等形式而妥善处理,往往不会轻易地听之任之,但民营企业却并非如此。从这一层面来讲,民营企业的破产风险便会大大增加。因此,银行信贷员更多的是从提升风险管理(或通俗来讲要将贷款收回)的角度出发,对于国有企业更为偏重。
近年来,上层部门持续强调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公平竞争,提出“产权中性”,旨在为具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然而实际上,结合我国经济制度,完全让政府做到将国企、民企的平等对待,是几乎不可能的。若能够尽可能避免国企、民企间的直接竞争,即解决政府“手心手背”选择问题,不失为较好的选择。是否可以考虑对于民企、国企所在的行业做出适当的区分,即参考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策略,坚持政府处于战略性行业中主导地位的同时,从一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将机会留给民企。
2. 科学应对中小企业运营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承担问题
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在于风险谁来承担。银行利率的调整只是银行赚多、赚少的问题,但倘若风险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化解,那就不单单涉及利润亏损的问题,还会导致资本侵蚀问题,甚至引发系统性的危机。金融机构在经济形势发展较好的时期积累了大量财富,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年利润规模也都比较客观且基本能够保证逐年增长的相对稳定的态势,因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让利可以作为短期、临时性的“缓兵之计”。从这一层面来看,金融机构能够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放款而实现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补贴,有利于极大降低融资成本,从这一点来看实际上是能够发挥一定的政策性作用。尽管这样的做法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但从长期来看却是不可行的,若不良贷款比例持续上升,势必徒增银行的财务压力,这一问题在各大银行中均无法避免,特别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的营收主要来源之一是存贷息差。加之中小银行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不具备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交叉补贴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实力。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持续要求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这会对中小银行的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新冠疫情期间,各地中小银行纷纷响应政府“应延尽延、应续尽续”的号召,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不置可否的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中创新份额。然而,机遇与危机并存,中小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还是相当高的。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受到政策风险、人力资源、决策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种风险,受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基于这种现实情况,金融机构往往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会适当通过风险溢价的形势来调整融资成本,一旦评估结果显示,该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融资成本便会提高到基准利率以上。根据货币银行学相关理论,资金成本要同风险相互匹配,通过要求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式来扶持中小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符合金融规律的,长此以往,银行的财务健康状况势必受到影响。从另一层面来看,长期“让利”也会影响到银行的融资服务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使“融资难”加剧。很多学者也认为,若中小企业无法适应正常的市场化利率水平变化,那么或许这部分企业根本不该获得融资,不应该将融资的重担一味地压给商业银行。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的相关思考
第一,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政策引导作用。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保障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政府重点围绕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及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出“技改专项贷”政策,由银行为符合条件的技改企业发放“技改贷”,同时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全额、零费率担保,政府财政分档给予贴息。要从法律与政策层面,强化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支持,在中小企业运营、发展环境的塑造过程中提供坚实的帮助。同时,要不断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方面开展工作。政府应要调整其国家功能,通过人资培训、技术援助、资金支持和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减缓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生产运营,国家应该加大财税的支持力度,对于重点保障企业和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优化融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金融可获得性;为企业发展畅通要素市场流通,支持企业复工稳岗和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构建优良的营商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的运作中来,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恢复外贸发展,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公共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的有序快速发展。
第二,金融机构可通过创新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鼓励经营机构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银行积极响应有关部门号召,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从源头上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沿着供应链传导至中小企业。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实现票据等分化、流转等数字票据功能,使票据支付更加灵活,并基于供应链票据可视、真实、透明的贸易背景,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和优惠融资价格,从而降低全链条融资成本。商业银行要发挥在中小企业过程中的指引作用,树立新的观念,承认并正视中小企业对于社会经济增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商业银行在支持国企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制定融资计划,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着重支持发展前景较好和高新科技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准确指出中小企业的放贷需求,为其提供融资咨询服务,避免中小企业盲目投资。在尽可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度的风险。
第三,中小企业要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竞争力、提高融资能力。要重点围绕减小中小企业贷款人工和运营成本方面做文章,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坏账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自觉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实行转型升级,使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银企对接活动,扩大了解,增进互信,求得共赢。此外,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往往存在中小企业自身资质一般,专业能力有限但信息不对称,缺乏与银行洽谈的专业不足能力,因此资质弱、信息不对称、专业不足是摆在中小企业融资面前的主要问题。
第四,充分将货币政策与市场化手段相结合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总体上来讲,市场利率的降低势必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有利,在社会经济不稳定的情形下,可以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通常认为,资本外流是不利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尤其当资本外流到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国家时,会使风险大大增加。应该正确看待危机的应对与正常政策。不妨以近年来的经济形势为例,政府在2021年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来支持经济,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复苏,但经济复苏不意味着平衡,平衡的建立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因此充分将货币政策与市场化手段相结合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当前国际上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银行主导、市场主导两种,与资本市场相比,商业银行在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既存在优势,又存在劣势。与德国、日本等發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在“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增长”方面差距较大,这一点在未来国家发展过程中势必是会有所完善的,因此中小企业可以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思考如何能够获得银行的融资服务,同时应把更多精力倾注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上。
第五,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间的合作。通过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沟通平台,构建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组织专业金融辅导员进企业,送政策、谋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用实际行动将金融赋落到了实处。例如各地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等;创新“供应链+担保”融资服务,引导银行强化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探索建立大额信贷资金需求征询机制,通过开展需求征询,鼓励银行机构帮助存在大额资金需求的意向性企业提前设计融资路径,提高融资可得性和成功率。探索建立银行同业评审机制,在充分发挥银行机构主动性的同时,整合政府各部门合力,完善政银企各方联动机制。探索建立风险联合防控机制,通过组建大额信贷融资委员会、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异地银行大额授信风控等有效措施,切实降低融资风险。也可以借助于先进的大数据平台,例如通过大数据测算推荐全新风控模式,向银行输出全新的风控理念。联合多家银行携手打造银企一体金融服务模式,全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实现全方位金融服务。大数据风控平台能够针对中小企业实力弱、不稳定、难以找到匹配的金融产品等痛点需求深入分析,结合相关金融政策,提出科技贷、税务贷、抵押贷等多种金融产品类别,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匹配合适的产品,从而高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四、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长久、永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政府、金融机构等纷纷围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事业在出谋划策。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出发,针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主要围绕通过合理区分民企与国企领域而有效解决产权问题、科学应对中小企业运营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承担问题展开探讨,最后从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政策引导作用、金融机构可通过创新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小企业要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竞争力、提高融资能力,充分将货币政策与市场化手段相结合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多角度出发现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间合作度的提升几方面出发,而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助力我国当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21(06):207-208.
[2]孔德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9(19):06-07.
[3]张雨蒙,姜爱华.美国“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促进创新的做法及启示[J].招标采购管理,2020(11):56-58.
[4]姜楠.中小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J].经营与管理,2017(02) 69-71.
[5]唐志贤.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9(14):13-16.
[6]袁军.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及措施研究[J].商展经济,2021(03):107-109.
[7]王晓亮.浅析中西方公司融资结构[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2):246.
[8]芦亚琴,许延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14):145-146.
[9]郑志来.大数据背景下互聯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4(11):63-66.
[10]Steven N.Kaplan,Luigi Zingales.Do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Provide Useful Measure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169-215.
[11]谭雅心,沈秋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03):89-90.
[12]艾翔.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2021(11):104-105.
[13]王鑫洋,王静怡.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研究[J].营销界,2019(39):36-39.
[14]柳崇顺.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286-287.
[15]李桂兰,田珍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115份样本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92-96.
(作者单位: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