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的意义和方法
2023-11-15塔娜
一、引言
民族舞是人们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一种舞蹈形式,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民族舞的形成及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反映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是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场所,通过民族舞培训,可以有效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让全民艺术普及深入群众,吸引更多人们参与体验文艺活动。基于此,本文从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两方面阐述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的意义,着重分析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不同的培训方案、适当加强基本功训练、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为重点的培训方法,以期为各地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的意义
(一)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发展
民族舞是一种地域特色浓厚、表现力强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舞蹈形式,对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起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学习民族舞需要进行各种动作、形体的训练,以便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增强控制力和核心力量,经由不断的运动和伸展,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其次,民族舞是一种运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和内心感受的艺术形式,舞者需要投入大量情感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的作用。最后,民族舞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能够培养舞者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由此可见,开展民族舞培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馆通过开展民族舞培训活动可以帮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进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参加舞蹈培训课程,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增强社会联系,有助于提高群众凝聚力。对参与者来说,参加舞蹈演出等社交活动,有利于扩大社交范围,丰富文化生活。因此,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活动,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舞蹈培训工作未产生全面认识
在传统的文化辅导工作中,对于文化知识的辅导一直是文化馆辅导工作的中心与重点内容,而对于民族舞培训这类文化艺术的辅导较少,对于舞蹈培训的经验也不够充足,因此对民族舞培训的内容仅限于对舞蹈基本功的培养,而没有意识到服饰设计、化妆、舞台布景等其他因素对于民族舞培训活动开展效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民族舞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缺少相应的资金投入
相应的资金投入是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活动的前提与保障,尽管相关部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民族舞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其他项目相比相对较少。此外,舞蹈与歌曲不同,无法通过版权获取资金用于新作品创作,舞蹈编创人员在寻找素材进行创作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难免会对舞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一定制约。
(三)舞蹈培训人员实践经验不足
舞蹈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舞蹈培训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最终效果。尽管部分舞蹈培训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却因缺乏实践经验,导致舞蹈培训内容缺乏创新,难以激发群众对舞蹈培训活动的参与热情。参与舞蹈培训的学习者包含各个年龄层的群体,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前,舞蹈培训人员需要为不同群体设计适宜的舞蹈动作,才能在舞蹈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学习兴趣。
四、文化馆开展民族舞培训的方法
(一)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
成年人和儿童的身体构造和生理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这意味着舞蹈培训动作的编排需要根据年龄和发育水平进行调整。例如,儿童的关节和肌肉弹性较好,但身体控制和协调性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注重舞蹈基础动作和技巧方面的训练;而成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身体柔韧性训练。所以,在开展舞蹈培训活动前,应依照人们的年龄和舞蹈基础分配班级,大致可分为少儿班、成人班和中老年班等,其中,成人和中老年班又可细分为基础班和高级班,青少年可按年龄分为大、中、小班,按班级、年龄和身体素质因材施教,规划不同的培训方案。
此外,强化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舞蹈技巧的基石,是舞蹈练习必备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难以呈现出高水平的舞蹈。因此,对想要学习民族舞的群众而言,坚持练习基本功是必要且重要的。只有通过反复地基础练习,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舞蹈技巧。重视基本功练习,可以帮助舞者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使舞者的动作更加优美、流畅和准确。此外,有些舞蹈动作需要舞者在高速、高强度或高难度的状态下完成,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受伤的风险,如果缺少基本功的支撑,易出现姿势不正确、发力点不正确的情况,进而造成肌肉拉伤或肢体扭伤等问题。不同年龄层的舞蹈培训方式如下。
少儿班的小班应适当降低基本功训练强度,减少训练时间。小班的学员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还在不断发育,高强度训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出现身体骨骼变形、身体不协调等问题。此外,强度过大的基本功训练可能会对部分儿童造成心理负担,增加舞蹈学习压力,影响儿童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排斥学舞蹈的情绪。因此,小班课堂应注重舞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训人员可带领儿童学習游戏性和故事性舞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时长与成年人相比较短,因此,舞蹈课程需要设置更多休息时间和互动元素,以保持他们的学习乐趣和动力。
相比之下,成人班的学员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能够专注学习多种舞蹈技巧和风格。因此,成人班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延长基本功的训练时间,加强技巧练习,如通过旋转、翻身、跳跃等步骤,提高学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有难度的舞蹈动作。
老年人在学习舞蹈时可能会面临一些身体制约因素,如身体柔韧性不足、平衡能力稍差等,因此,可适当加入简化后的基本功训练。如拉伸、开肩、踢腿和压腿等动作,实时进行中低强度练习和热身活动,确保舞蹈课程达到预期效果。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科学合理地制订培训计划是十分必要的。相关培训人员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年龄、性别、舞蹈基础等情况,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等。培训人员需要明确培训目标,从提高学员的舞蹈技巧水平、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学员的舞蹈兴趣等方面展开培训,从而确保能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了解文化背景
不同民族舞蹈的审美标准受不同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开展民族舞培训的第一堂课,培训人员需要让学员了解该民族舞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历程以及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员理解并掌握该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
2.掌握基本体态动律
民族舞基本训练包括体态、手位、步法、转体等多项技巧。掌握基本体态是开展民族舞培训的重要内容,手位是指手部姿势的正确性,步法是指脚部动作的规范性,转体是指转身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掌握基本体态动律可以提高学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还可以使学员的舞蹈表演更加准确、自然、流畅,舞蹈表演更具感染力和观赏性。
3.注重舞蹈技巧
民族舞有着独特的技巧和风格,需要注意形、神、韵、劲的风格把握。形是指舞蹈时身体的姿势、动作等。在民族舞表演中,舞者的姿态和身体动作通常会反映出该舞蹈的民族特色,因此在培训时需要注重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神是指舞蹈表演所传递出的情感和精神内涵;韵是指舞蹈节奏和音乐的协调配合;劲是指舞蹈的力量和动感,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在民族舞培训中需要注重对舞蹈技巧的训练,使学员能够准确地表现舞蹈作品蕴含的神韵、力量和动感。
4.培养情感表现力
民族舞蹈是一种情感表现艺术,舞蹈动作和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可以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引导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表现力。例如,朝鲜族扇子舞受农耕文化影响,具有含蓄、内敛等特点;藏族舞受高原环境和文化背景影响,具有虔诚、沉着等特点;傣族舞蹈以轻盈、柔美、优雅为主;蒙古舞则以豪放、热情、激昂为主。在训练基本体态时,需要根据不同舞蹈的特点呈现不同形态的身体姿势和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展现舞蹈风格。通过情境创设与讲解,可以让学员了解舞蹈蕴含的情感和文化特点,并在练习时对其加以体现。
5.选择适合的舞蹈曲目
针对老年班的初级班,选择节奏明快、易于学习的舞蹈曲目,可以适当增加健身舞等,让人们在舞蹈培训过程中收获愉悦。儿童班可以选择儿童歌曲,如《兔子舞》和《小熊舞》,结合民族舞蹈中兔子、熊等形体特征的表现元素,实现流行儿歌与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合创新,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老年班和成人班对舞蹈的认知和技能掌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如示范演示、分组培训和个别指导等,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6.重视互动性和团体合作
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和团体合作机会,比如通过小组讨论、分组表演、集体表演等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给予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群众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舞蹈学习中体会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从而激发人们的舞蹈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7.展示培训成果
演出是展示培训成果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对外演出,参与舞蹈培训活动的人们可以尽情向观众展示所学到的舞蹈成果,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专业技能,增强自信心,激励其进一步学习与练习。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组织了“舞红绸 迎国庆 安代舞进公园”活动。在活动中,舞蹈团队通过表演、讲解、互动等多种形式,帮助人们了解安代舞的起源、特点、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也曾深入地方学校,开展学习安代韵律课间操培训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既彰显了安代舞的魅力,也加深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为文化馆今后开展民族舞培训活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又如,为提升总分馆制建设水平,提高宝山区舞蹈骨干的专业素质,增长业务水平,了解更多民族民间舞艺术形式,宝山区文化馆举办的民族民间舞培训班,采用理论和实操结合的方式,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示范标准动作,讲解表演技巧。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大都是来自全区各个街镇舞蹈团队的队长或主干成员,学习热情高漲,在充满律动的旋律中,展现了勤奋好学的精神面貌。此次舞蹈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总分馆制联动效应,在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同时,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五、结语
文化馆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舞培训,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顺利实施,可以引入新的技术和培训方法,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单位间的合作,通过组织文艺演出、举办比赛等形式展示群众的文艺培训成果,进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民族舞的传承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璟怡.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特点探究[J].艺术评鉴,2018(15):86-87.
[2]徐海迪.新时代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路径探讨[J].今古文创,2022(13):87-89.
[3]胡东映.民间舞蹈教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238-240.
[4]刘青弋.传统舞蹈的公共空间建构及其应对挑战的力量——以南疆非遗舞蹈保护现状考察为个案[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0,5(01):8-23.
[5]邹美玲.新时期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对策研究[J].参花(上),2022(05):123-125.
[6]胡志强,肖瑞泽.中老年舞蹈教学培训探究——以广东省文化馆中老年免费舞蹈培训班为例[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02):68-71.
[7]于丽松.分析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尚舞,2022(16):117-119.
(作者简介:塔娜,女,本科,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舞蹈培训)
(责任编辑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