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与保护工作
2023-11-15安梅
裕固族传统民歌是裕固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诸多思考。与裕固族人民的劳动实践、生产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裕固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阻碍,引起众多关注。创新裕固族民歌传承与发展方式,让裕固族传统民歌适应现代化发展,使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传承与弘扬,是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裕固族民歌概述
裕固族民歌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传统音乐,是裕固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曲调朴素优美、节奏悠扬和谐,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独特,有叙事歌、礼俗歌、劳动歌、赞颂歌、思念歌、情歌、儿歌、外来歌,以及“新民歌”等多种形式。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时,如放牧、割草、捻线、擀毡、拉骆驼、婚丧嫁娶时即兴创作而成的。21世纪以来,当地由曾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集中定居、半农业半牧业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裕固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现实困境。
二、裕固族传统民歌的传承方式
裕固族民歌的传承方式有传承人口传心授、家庭教育代代相传、环境中耳濡目染三种形式。在祈福、聚会或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要请歌手来唱相应的仪式歌曲。而家庭成员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劳动生活、社会礼仪活动中的耳濡目染,则是裕固族民歌传承的主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裕固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裕固族民歌的题材范围也逐步扩展,广为传唱的《裕固族姑娘就是我》便是“新民歌”代表。《剪鬃歌》《萨娜玛珂》《黄黛琛》《奶羊羔歌》《割草歌》《送亲歌》《我只得到处含泪流浪》等等,既有裕固族一岁马驹举行剪鬃仪式时所唱的歌,又有婚宴祝酒歌、裕固族历史上的女英雄赞歌及背井离乡的裕固族人的乡愁之歌。时至今日,在劳动的间隙、民间活动、聚会、学校课堂等场合,仍然可以听到裕固族人们放声高唱原生态裕固族民歌。2006年,裕固族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裕固族民歌的传承现状发生了极大变化。
2014年,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的成立,使裕固族民歌的学校传承初步建立。在当地的小学、中学课外文化活动中,裕固族民歌成为学校音乐文化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孩子们在双语课上可以学习裕固语;音乐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鉴赏和演唱裕固族民歌。
三、裕固族民歌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一)裕固族民歌传承受阻
裕固族民歌按照社会内涵大致分为音乐史诗、劳动歌曲、仪式歌曲。音乐史诗讲述裕固族的历史,劳动歌曲应对不同的劳动场合,如奶幼畜歌等。裕固族民歌也是民俗活动和生活仪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婚礼歌、送葬歌、祝酒歌,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部分牧民逐渐脱离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环境,仍按照传统方式生活的青年牧民越来越少,导致裕固族民歌几乎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且由于民歌是一种音乐与语言结合的口传文化,容易受强势语言的影响而形成词语替代。古老的原生态民歌作品已无法完全表达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和感情,只有老一辈人还在支撑,这也使裕固族民歌“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受到极大影响。
(二)裕固族语言的流失
裕固族现今没有本民族文字,为了便于学习,一般用罗马拼音或其他民族的语言来记录裕固族民歌,现有的记谱法不能很好地记载裕固族民歌。文字的遗失和游牧民族迁徙的特征,使民歌成为裕固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语言中独特的民族个性和语言个性造就了裕固族民歌民族特色浓郁、地域色彩鲜明、唱法多样化、自然淳朴等特征,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研究有重要意义。可在现代社会,由于族际婚姻、人口流动、文化变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导致裕固族年轻一代会说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裕固语也在2010年被国家列为九个“正处于濒危状态的弱势少数民族语言”之一,相应地会唱本民族原生态民歌的人数也日趋减少。
此外,由于裕固族人口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带,主要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地区,本民族内语言又分为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前者音调接近蒙古族民歌,多具有粗犷、奔放的气质;后者则更多地继承了回鹘民歌的传统,较平和、深沉。要学会裕固族民歌,就要学习裕固族语言,语言不通、民族语言应用范围的缩小,也给裕固族民歌的传承造成了阻碍。
(三)裕固族民歌传承人断层
民歌传承人是裕固族民歌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裕固族民歌原有的社会功能逐渐淡化,如牧羊曲、奶幼畜歌等,牧民们已经很少传唱。牧民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外出工作或求学,使民歌传承人出现了代际断层。根据裕固族民歌非遗传承人目录记载:目前,裕固族民歌非遗传承人共有25人,其中,女性21人,男性4人,性别比例失衡;大于70岁的有6人,30至40岁有1人,除去30岁以下,其他年龄段18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杜秀英(曲木塔尔)表示,虽然慕名而来学习唱歌的人有所增多,但裕固族民歌的濒危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难度较大的东部语系民歌,对音调的准确性要求极高。而裕固族人已经大多从草原、帐篷走入城镇、楼房,现代的都市生活让族人失去了原生文化土壤,传承的难度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完整演唱原始民歌的人越來越少。作为民歌承载体的个体人物越来越少,青年一辈人才还未培养出来,民歌传承人已出现老龄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裕固族民歌的传承受到了严重威胁。
四、裕固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措施
坚守与变通、继承与扬弃,是文化现象的永恒主题。裕固族民歌是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也是不可多得的民族记忆。2008年,裕固族原生态歌手安金花首张个人民族歌曲专辑《裕固金花》在兰州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中国裕固族歌手推出的首张个人专辑,专辑中不仅收录了安金花演唱的优秀民族歌曲,还收录了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且濒临灭亡的一些古老裕固族民歌。2018年,《中国裕固族民歌》入选国家音乐产业优秀项目奖励计划,时长300多分钟,该项目对学习、保护、传承、鉴赏裕固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和音乐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份极为宝贵的资料。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学界的努力,裕固族民歌在文本的保存、数字影像资料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源。而为抢救和传承濒临灭绝的裕固族原生态民歌,还需找出有效途径来增强裕固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以下笔者将作具体分析。
(一)多渠道重塑裕固族民歌形象
利用影像资料,将裕固族民歌的价值和意义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被民众接受和理解,让裕固族民歌更加生动、有趣。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对裕固族民歌的口述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并广泛地收集包括书籍、图画、乐器、唱本、服饰等实物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资料,同时采访裕固族民歌非遗传承人,然后将相关内容整理并出版发行。例如,2017年,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相关部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北京三多堂传媒联合摄制,程乐平担任总导演的3集自然人文纪录片《贡嘎》的播出,让四川省甘孜州的旅游行业迈入新阶段,由此说明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在宣传传统文化、提高社会知名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创新宣传方式,也是重塑裕固族民歌形象的重要措施。当前,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立足融媒体,利用短视频等形式传播裕固族原生态民歌,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良性互动作用,才能让裕固族民歌“活”起来。
(二)建立裕固族民歌传承人培养体系
当前,民歌表演人才紧缺、质量下滑、分布不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民族声乐人才演唱裕固族民歌时在韵味、咬字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极大地影响了裕固族民歌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对外传播。因此,建立民歌传承人培养体系十分重要。2019年,四川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裕固族民歌表演人才培养”,从全国各地选拔出24名学员,由32名专业教师为学员系统教授关于裕固族音乐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其中既有具备专业背景的高校声乐教师、文艺团体声乐表演人才,也有裕固族民歌传承人。高校提供民族音乐教学实践场所和成果展示平台,裕固族民歌传承人发挥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互补性优势,不仅促进了学员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增强了学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不断推动民族音乐艺术文化交流与发展,共同为民族音乐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三)加大校园文化传承工作力度
由于大多数裕固族少年儿童从小在流行歌曲的音乐氛围中长大,对民族音乐艺术和民族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对自己的“音乐母语”也已经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甚至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校园文化中,加强民族音乐母语培养是一条必由之路。具体来说,可以邀请裕固族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课外辅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差异,编写教学资料,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裕固族民歌理论知识。还可以与高校联合,让裕固族民歌走进校园。此外,还可以从地域特色入手,在春游和秋游时,组织同学们参加“田野调研”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学习民族文化史,了解裕固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地域特色和裕固族民歌诞生的环境,促使裕固族青少年增进自身对裕固族民歌的亲近感,以便增强学习和演唱裕固族民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创新裕固族民歌的内容与形式
由于裕固族民歌大多取材于古代劳动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歌词格律具有古裕固语特点,这对接受现代教育,习惯了流行音乐的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因此,创新裕固族民歌的内容与形式,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加入传承与保护裕固族民歌的队伍非常关键。新中国成立后,裕固族群众根据裕固语创作了许多歌颂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新民歌”。其中,2018年发行的《尧熬尔啦》是萨尔组合最成功的一首裕固族新民歌。萨尔组合成员由在兰州的裕固族人组成,自2005年组合成立以来,致力于将民族文化以歌舞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萨尔”在裕固语中是“雄鹰”的意思。萨尔组合以裕固族婚礼习俗为文化背景,用母语创作并演唱了《裕固味道》。这首歌用含蓄的表现形式,巧妙地再现了裕固人参加婚礼的喜悦心情,这种“新民歌”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时代需要,因此很受当地人及听众的喜爱。
此外,“新民歌”不只在歌词内容上或是唱法上创新,同时也应该引入新的器乐,运用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来反映裕固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人情。传承人可以在新的文化语境下,通过翻唱、美声、通俗唱法等,使裕固族民歌逐渐适应于不同的受众群体,扩大听众的范围,增强其传唱性。且在表现形式上,对裕固族传统民歌进行改编和演绎,将民歌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让年轻一代喜欢裕固族民歌,也是其创新發展的路径。
五、结语
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从《摇篮曲》到《学步歌》,裕固族民歌从出生、成长、婚礼、丧葬、祭鄂博等传统仪式上见证着裕固族人的成长。《西至哈至》《萨尔阿玛珂》等叙事歌也让人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英雄人物。因此,对裕固族民歌进行传承和保护,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才能让裕固族民歌代代传唱下去。
参考文献:
[1]周鸿德.裕固族民歌研究[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21.
[2]张爱民,杜林峰.解析裕固族民歌的实用性[J].河西学院学报,2009,25(04):29-33.
[3]孔繁昕.走向世界的裕固族音乐[D].西北师范大学,2010.
[4]铁书毓.肃南裕固族民歌学校传承模式考察[J].戏剧之家,2021(25):107-108.
[5]杜亚雄.裕固族西部民歌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22.
[6]杜军林.国家级非遗裕固族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创意开发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22,10
(03):96-103.
[7]江波.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甘肃西部裕固族村落的人类学考察[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8(02):39-44.
[8]巴战龙.裕固族学校教育功能的社会人类学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6(06):37-44.
[9]杜亚雄.裕固族民歌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为何裕固族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1):2-7.
[10]朝克.肃南县裕固族东部民歌的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3.
[11]张晓洁.裕固族西部民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2.
(作者简介:安梅,女,本科,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裕固族原生态民歌)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