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策略

2023-11-15魏玉春

新农民 2023年28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牲畜牛羊

魏玉春

(咸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咸阳 712000)

布鲁氏菌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牛羊跨区域调运频次、数量大幅增加,北方牛羊养殖密集区布鲁氏菌病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居高不下,人类新发病例数持续升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障碍。

1 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分析

1.1 病原体菌种多

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是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有较强的抵御外界环境能力,土壤中存活20~120d,水中可存活75~150d,乳肉中可以存活60d。布鲁氏菌属种较多,最为常见的有羊、牛、猪、犬、绵羊和鼠6个,其中,羊、牛、猪和犬4个菌种可致病人体,并且牛不仅可以携带牛种菌,还可以携带羊种菌、猪种菌,羊不仅可以携带羊种菌,还可以携带牛种菌、猪种菌等。草原上生活的老鼠、野兔等都是该菌株的携带者。在我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多样,饲养的经济动物羊、牛和猪位居人间布鲁氏菌病传染源前三名,伴侣动物犬也是重要传染源。内蒙古、宁夏、河北、黑龙江等北方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两广等南方地区猪是主要传染源,东北部分地区舍饲鹿也是重要传染源。

1.2 疫源广泛存在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藏区等牛羊养殖集中区布鲁氏菌病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较高,污染面比较大。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3年度布鲁氏菌病免疫县和免疫奶牛场名单看,全国共有19个省份1266个县和2543个奶牛场实施畜间此病免疫,北方地区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辖区内大部分县定为此病免疫县,南方地区仅四川2个市中的21个县定为此病免疫县,北方地区此病严重程度远远高于南方。人类此病疫情也处于多点散发或局部点状暴发态势,2022年全国发病人数为66138人,相比2021年减少3629人,此病发病数量较多的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分别减少了3276人、1671和1303人,但是,从发病率来看,发病率最高的6个省份,除内蒙古下降15.19%、山西下降3.43%外,其余4个省份都有所上升。

1.3 传播途径较多

布鲁氏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无损伤皮肤传播,还可以通过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感染。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接产牲畜、屠宰病畜、剪毛剥皮、挤奶等,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水、未经巴氏消毒过的牛羊乳、未煮熟的牛羊肉、内脏等都可感染。由于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不是单一途径,家畜养殖人员,肉类、皮革制品加工人员,检疫、检测人员以及习惯食用未杀菌乳制品和生肉人员都是易感对象。布鲁氏菌病易感性不分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2022年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以农民最多,占病例总数的80.61%,家务人员、牧民感染占比5.3%和5.09%,其余人员占9%。

1.4 防控工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

我国牲畜存栏总量较大,牛羊是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按照人病畜防、关口前移的思路,我国此病的防控主要精力集中在牛羊,目前布鲁氏菌病防控采取的方法归结两点就是检测和免疫。检测需要大量的采样人员,检测人员以及实验室设备、耗材等,并且同群检测出阳性畜,还需要不断地重复采样、检测,阳性畜还需要进行扑杀补助等。免疫也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免疫注射,并且只有高的免疫密度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基层兽医人员存在年龄老龄化、队伍不稳定、人才匮乏、政府投入少等问题。

1.5 牲畜调运现象普遍

随着交通网络体系越来越发达、供需信息传递无时间差,各地牲畜养殖资源条件不同、饲养成本不同,导致各地牲畜产品价格不同、提供的肉类种类不同,以及各地屠宰能力不同,最终出现牲畜产销地分离,活畜跨省调运现象普遍。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活畜调运监管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跨省调运建设活畜运输指定通道、省际间公路检查站,创新了检疫产地申报、屠宰检疫等。但是牲畜属于经济动物,涉及的利益链较长,仅仅依靠畜牧兽医部门的力量,无法做到不留死角,还需要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 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路线

2.1 确定污染级别

调查区域内养殖场的数量和存栏、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水平、不同牛羊场的群体阳性率、个体阳性率,屠宰、贩运、加工等从业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知晓等基本情况,评估净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确定布鲁氏菌病净化路线。2016年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2016~2020年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为了能够精准施策,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根据布鲁氏菌病在养殖群体中的感染率以及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划分为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和净化区,区域划定后,可以根据流行程度不一,采取不同的防控净化措施,逐步、逐级提升等级,最终达到净化。

2.2 明确技术路线

根据布鲁氏菌病流行等级,确定符合当地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路线。各地的一般做法是未控制区实行免疫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区根据养殖规模、地方财力和人力等情况确定是否免疫,确定免疫,采取检免结合、以免疫节约财力,促进检测的效率,确定不免疫,采取检测净化为主;稳定控制区以检测净化为主;净化区以监测防范传入风险为主。

2.2.1 免疫净化

免疫是布鲁氏菌病重度流行区控制首选措施,根据布鲁氏菌病发病程度,确定是否免疫,确定免疫区域后,必须做到应免尽免,免疫后 3~4 周进行抗体阳性抽检,确保免疫质量。澳大利亚从1970年开始进行布鲁氏菌病根除计划,到1989年宣布布鲁氏菌病根除,我国布鲁氏菌病重度区、难以实施全群检疫的牧区牛羊等部分重点区域也在实施免疫净化,免疫净化符合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规律。农业农村部规定免疫区奶畜免疫需要报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建立免疫档案。种畜禁止免疫,实施监测净化。免疫县非免疫场和非免疫县免疫场也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备。

2022年12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印发《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要点(第一版)》规定,规模场综合考虑其他疫病的防控,采取的是程序化免疫,散养户根据疫病流行规律实施春季和秋季集中免疫。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疫苗都为活疫苗,分别是牛种A19菌株、羊种M5-90菌株和猪种S2菌株。A19菌株是国际布鲁氏菌病参考菌株,从牛奶中分离,经处理致弱获得,是牛布鲁氏菌病专用疫苗,可以对牛产生良好且持久的免疫力,最长免疫期可达到6年;布氏菌病活疫苗S2株是自然致弱的猪种布鲁氏菌1型菌株,是目前毒力最弱的菌株,既能进行口服,也能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孕畜也可以进行口服,不会引起流产,牛、羊、猪都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抗体;布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是在M5基础上继续致弱而来,免疫保护力同M5疫苗相当,但是具有了更好的安全性,对孕羊注射免疫造成的流产率很低,免疫期牛为3年,羊、鹿为2年以上。

2.2.2 检测净化

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净化是区域性布鲁氏菌病防控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人力物力财力较好的国家、低流行地区往往都是采样的这种方法,抗体检测频次,根据生物安全管控、畜种等确定,主要目的是尽早发现阳性牲畜。一般奶畜和种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检测,检测出的阳性立即扑杀,其他牛羊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抽检,阳性场群,必须进行全群跟踪抗体检测,逐批淘汰,最终实现全群抗体检测阴性,然后做好引种、消毒等防范风险措施。引进牛羊、流产率较高的牛羊群、人间布鲁氏菌病追溯到的牛羊群要重点做好抗体检测,增加检测频次。检测净化中有2个容易被忽视的点要进行把控,一是隔离圈舍的建设,将隔离圈舍彻底消毒后,禁止移动带有布氏杆菌的牲畜,等待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将健康牛羊群放入隔离圈舍,等待二次检测;二是布氏杆菌的潜伏期为10~25d,等待30d后,将经检测健康群体再检测1次,把有潜伏的带有布氏杆菌的牲畜再次找出。

2.2.3 检免结合净化

目前,检测和免疫结合的防控策略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案有2种,一是通过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免疫,自然淘汰患病牛羊,降低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然后开始检测;二是先对所有牲畜进行1次检测,淘汰病畜,然后开展免疫。加拿大从1940年开始进行牛布鲁氏菌病免疫,1950年实施全国普免,1966年个体阳性率降至0.2%,开始停止免疫,进行检测扑杀,1985年宣布布鲁氏菌病根除。布鲁氏菌病防控示范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采取了检测淘汰病畜,然后再进行免疫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布鲁氏菌病检免结合提供了实践依据。

2.2.4 开展无疫场区创建

布鲁氏菌病无疫场区建设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有效途径,以种畜场、奶畜场和规模牛羊场为重点,根据财力、人力等,全面实施、分批推进,成熟一个、评估一个,无疫场区的创建可以减少区域内病原污染面,以点带面、集中连片,提高区域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实现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和净化区逐级过渡、提升。农业农村部要求到2026年,全国至少30%的奶牛场做到布鲁氏菌病净化或无疫标准;内蒙古至少20%、辽宁、陕西、甘肃等至少50%肉牛、肉羊和奶山羊种畜场建成省部级布鲁氏菌病净化场或无疫小区。

3 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要点

3.1 责任分工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要政府的组织,社会的参与,让养殖者认识到养殖场户和企业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的主体责任,政府部门落实好监管责任,种畜、奶畜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中之重,需要重点监管,降低种畜和奶畜的流行率,不管是畜间布鲁氏菌病还是人间布鲁氏菌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3.2 调运监管

2016年农业农村部为了做好牲畜的移动控制,尤其是跨省间的牲畜调运,对全国牲畜移动实行区域化管理,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类别的区域,牛羊等活畜禁止从高风险区域向低风险区域调运,布鲁氏菌病净化场除外。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等一类地区免疫县的牛羊,在免疫注射45 d后,凭产地检疫证明才能互相流通。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二类地区免疫场群的牛羊不能转场进行饲养,海南地区以风险防范为主的防控策略(区域划分参见表2)。

表2 布鲁氏菌病防控区域划分

3.3 消毒灭源

布鲁氏菌病的一般临床症状以流产和死胎为主,但是很大一部分家畜在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是还会继续排毒。流产的死胎,分娩排出的胎盘、羊水都是此病的重要传染源,而且这些排泄物很容易污染、水土、鲜乳和皮毛等。因此,消毒灭源是防控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手段,牛羊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应该将消毒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实施,利用戊二醛葵甲溴铵、过氧乙酸、过硫酸氢钾等消毒药品定期进行带畜消毒、空栏消毒,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3.4 兽医能力建设

畜牧兽医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布鲁氏菌病危害、防治方法宣传,让养殖主体增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意识,增强养殖主体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基层检疫能力和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建设,县级动物疫控机构必须具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操作等基础诊断手段。布鲁氏菌病严重区域、有条件的区域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是持续性的,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5 加强区域合作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主体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联防联控机制,相互通报人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及时溯源、及时落实布鲁氏菌病扑杀补助政策,提高养殖主体病畜扑杀的积极性,减少抵触情绪。

3.6 效果评估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方案、措施是动态变化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还要根据布鲁氏菌病的变化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风险评估,为下一步的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养殖场要及时关注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控政策,尤其是国家公布的免疫县、免疫场要重点关注,掌握全国布鲁氏菌病流行动态,评估引种风险等,坚决不能私自从国家禁止调运的地方引种,违反国家政策引种。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牲畜牛羊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交换牲畜
牛羊各几头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