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推广的探索与展望

2023-11-15党秀敏

新农民 2023年28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战略农民

党秀敏

(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757)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的战略,已于2018年开始实施,重点关注改善农村社会面貌,包括经济水平、社会建设、文教工作等方面,是我国当前阶段的核心工作任务之一。目前各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加以践行,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然而进一步分析又可发现,由于乡村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效果各有不同。从农业进步的角度出发,需要来自各类技术的直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往往受制于技术未能有效推广[1]。内蒙古自治区及时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等,积极指导各地农业技术发展与推广。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价值

1.1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关注乡村发展的全面化,积极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其直接价值在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取经济、思路方面的助力。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当地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也拥有牛、羊等大牲畜养殖业,大牲畜超过160万头,林地面积1630万hm2、森林面积1324.33万hm2,拥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从技术层面提供辅助,可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知识,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推动农业、工业、商业的多样联动,助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2]。

1.2 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在于“三农”,即农村、农民、农业,其中农民是否能够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的核心点之一。积极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以内蒙古各地已经初步应用的缓控释肥技术为例,将其应用于玉米生产活动,生产效益得到改善(表1)。

表1 缓控释肥技术对玉米生产的积极作用

从表1可知,应用缓控释肥技术,玉米田用肥支出减少,亩产和每亩收入则有所增加,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其他农业技术也有类似作用,包括现代灌溉技术、营造林技术等。

1.3 推动乡村建设

组织农业技术推广,能够以农业发展为纽带,带动乡村的综合建设,这一作用主要以间接途径实现,即改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拥有生产、消费等方面的更多主动权,同时从生产思维角度改善农业、乡村社会建设意识。以上述缓控释肥技术为例,该技术推广后,直接作用在于增加农作物的单产,农民收入增加后,可以将增收部分投入消费领域,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和商业发展,也可以将其投入生产领域,扩大农业或其他产业的产能水平。新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则能从社会层面营造优势环境,提升农民对技术的认同感、运用意愿,为乡村发展建设提供长期层面的帮助[3]。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困境

2.1 技术人员偏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一定长期性,农业技术的推广亦然,这也意味着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来自人才队伍的支持,目前,很多地区的技术人员相对不足,难以充分满足技术推广的要求。以呼伦贝尔市为例,总面积253000 km²,辖2个市辖区、4个旗和3个自治旗,代管5个县级市,人口超过221万,城镇化率为74.7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数目超过50万,管理部门难以为所有自然村配置足够技术人员,以致农民不能就近得到技术指导。同时,由于农村生活、发展条件略差于城镇,很多技术人员也不愿到当地农村就业,限制了队伍建设,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4]。

2.2 技术推广方式单一

从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上看,当前很多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基本上还是遵行传统工作方法,多以现场指导、乡村广播宣传、报纸和宣传栏宣传为基本方式,其优势在于模式成熟简单、稳定性高、受众广泛。但上述方法并没有充分应用现代媒体、宣传技术,以致推广方式比较单一,难以充分覆盖所有农村受众。如呼伦贝尔市很多农民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尤以青壮年劳动力居多,这一部分农民很难通过传统方式接触农业技术,如果各地未能利用其他新方式组织技术推广,可能导致部分青壮年农民不能了解、运用新技术组织农业生产的问题,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2.3 技术推广工作针对性不强

现代农业牵涉到农、林、牧、副、渔等多个方面,不同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各有不同,相同产业也存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具体要求。目前部分地区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过多关注共性技术,没有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致推广的关键技术不能真正充分服务农业生产。也有部分地区推广的技术内容比较单一,不足以覆盖本地所有农业生产、管理需要,很多农民不能通过技术推广工作获取所需知识,限制了农业产业发展[5]。

2.4 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关乎地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这要保证技术推广的深入性。目前来看,部分地区在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时深入性不足,不能及时了解技术推广的成效,也未能根据推广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工作优化,这导致其技术推广活动难以收获预期效果。如呼伦贝尔市畜牧业较发达,管理部门进行畜牧养殖技术、防疫技术进行推广后,没有进一步了解牧民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情况,以及牧民是否存在其他技术的学习诉求,初步完成推广计划后即开始筹备其他工作,不能有效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入性,对畜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议

3.1 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主要建议采用两项措施,一是加强人才招聘和调配;二是强调区域人才管理自主化。关于人才招聘和调配,以各地农业管理部门为中心,面向社会和高校聘入农业技术方面的人才,之后根据其个人意愿,向本地各农村进行配置,建议至少保证各行政村拥有2位农业技术人员。区域人才管理自主化,强调发挥各地人才管理方面的主动性,以应对人才不足的局面。各乡镇一级农业管理部门可在本地开设农业技术推广课堂,鼓励有学习意愿的农民主动参与,课堂宜每日开放,选取学习意愿较高、能力较强、文化水平出众的农民作为重点,向其提供技术类文件、资料,使其能够掌握更多农业技术,春季农忙季节可请相关人员参与技术推广,支付一定的酬劳,作为本地推广农业技术的辅助。

3.2 丰富技术推广方式

丰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重点在于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使其与传统推广方式实现联动,扩大技术推广工作的覆盖面和宣传效应。

各地可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APP、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选取适合本地的农业技术及具有共性价值的农业技术资源,加工为信息化数据,建立数据库并以上述渠道进行无差别推广,本地所有农民和组织均可访问上述平台,获取与农业技术有关的各类信息,完成主动学习。考虑到新媒体服务灵活的特点,还可建立与之匹配的服务机制。如各类推广农业技术的APP,建立自助问答模式,农民访问该APP后,可输入问题、获取对应答案,保证APP服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供契合农民需求的技术资源。

3.3 提升技术推广针对性

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环境对技术的需求存在差别,未来的农业技术推广除关注丰富推广方式、建设工作队伍外,还应关注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技术。

呼伦贝尔市农业与畜牧业较发达,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核心对象。种植业技术方面,可将小麦高产技术、玉米抗倒伏和密植技术、马铃薯抗病虫害技术作为中心,广泛提供给所有农民。在此基础上,滴灌技术、缓控释肥技术也可作为辅助性技术提供给农民,提升其生产劳动水平。畜牧业则将肉羊、肉牛养殖作为重点,肉禽、生猪养殖也适当予以关注,牛、羊易感染的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技术,可作为中心内容重点推广,其他技术也根据本地畜牧业发展情况酌情予以关注,包括羊舍消毒技术、生猪育肥技术等,确保技术推广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助力乡村发展、振兴。

3.4 保证技术推广深入性

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入性,应重视推广跟踪和效果反馈,建立农民与技术推广站之间的交流机制,作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保障。

各地在初步完成技术推广工作中,要积极组织与农民、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交流,请后者就技术推广效果、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反馈,详细说明技术应用上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学习诉求,由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加以整理,作为下一阶段工作参考。在此基础上,还需开放线上反馈机制,鼓励农民通过各类网络渠道反馈技术推广方面的意见、诉求,与技术推广站收集所获的信息相结合,深入了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和调整。如呼伦贝尔部分农民反映,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偏重于种植业、畜牧业,对渔业和林业技术的关注不足,希望能够增加相关技术内容。各技术推广站可收集有关信息,通过网络渠道以及线下推广的方式提供给有需要的农民,及时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其能够深入有效地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推广展望

4.1 理念的优化

通过展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发现其未来将更多关注理念的优化,如以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为基准进行技术推广。我国各地农业集约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以契合区域实际情况,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要求的技术为中心,重点加以宣传,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产能优化,实现其现代化建设。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理念也会以关注以农民诉求为中心,结合农民需要,根据农民建议进行管理,提升技术推广工作的服务效应。

4.2 技术的进步

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强调各类现代技术的融合,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以及具有共性价值的其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感知技术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未来的农业技术推广将主要强调对上述各类技术进行同步分析,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管理模式,使多种技术能够同步运用于相同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最大化发挥技术优势,改善农业生产活动的综合效益。如智能化技术和滴灌技术的联动,将可通过对自然降水的感知控制灌溉规模,有效利用水资源,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效益。

4.3 方法的调整

目前,宣传方法的调整已在各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得到较多关注。空间分布比较分散的部分自然村,将采用更科学合理的网格作业模式,将若干空间距离较近的自然村、行政村作为一个网格,配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该网格内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明确推广责任,使常规推广受限于空间因素的问题得到应对,其较强的适用性也能服务其他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逐步落实。

5 结论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建设,该工作当前的问题在于技术人员偏少,推广方式单一,且针对性和深入性不理想。建议未来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丰富推广技术,并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入性和针对性。相信随着农业与乡村发展,技术推广工作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会出现更多进步和调整,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逐步落实和扎实推进。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战略农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战略
战略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