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11-14时晓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9期
关键词:阿糖胞苷红霉素注射用

时晓贞

(1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 450000;2 郑州儿童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以面色苍白、出血、发热、疲乏、身体多处关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2]。该疾病会对患儿的消化、呼吸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会打破机体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时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如果错过治疗时机,患儿生存期限仅约3 个月,确诊后短期内病死风险高[3~4]。化疗作为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多采用细胞毒性药物以达到杀死病灶细胞的效果,因此尽快筛选出疗效确切的药物并予以患儿早期化疗,对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十分关键。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作为典型抗肿瘤药物,其虽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易使患儿产生耐药性,且部分患儿甚至服药后不良反应会增加,会对患儿心肌产生损害,不利于心脏健康,影响预后。加之柔红霉素药效具有周期性,其缓解期比较短暂,常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5]。而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可取代脱氧胞苷进入到人体脱氧核糖核酸(DNA)中,又因上述物质结构存在差异性,由此可破坏DNA 复制的过程,进而将癌细胞杀死[6~7]。柔红霉素属于蒽环类药物,其可与DNA 结合,造成DNA链断裂,联合阿糖胞苷可抑制DNA 合成,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由此考虑二者联合或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联合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 年1~12 月医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50 例,男27 例,女23 例;年龄6~13 岁,平均(8.25±1.47)岁;病理类型:ALL 24 例,AML 26 例。研究组50 例,男23 例,女27 例;年龄6~13 岁,平均(8.43±1.12)岁;病理类型:ALL 25 例,AML 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10012008 号)。

1.2 入选标准 (1)诊断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8]中诊断标准,且通过外周血常规、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确诊。(2)纳入标准:年龄≤14 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均为初诊患儿,并于本院接受初次治疗;预计生存期>3 个月;家属知情同意。(3)排除标准:既往有放化疗治疗史;伴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近3 年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史;存在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全身感染;伴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其展开常规治疗(护肝胃、止吐等)。对照组另加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国药准字H33020925)治疗,每次按照40 mg/m2计算给药量,用药前每支加入10 ml 生理盐水稀释溶解,随后给予患儿静脉滴注,1 次/d,连续用药3 d 后停药,7 d 后再次按照上述形式给药。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另采用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国药准字H20074232)展开治疗,每次按照100 mg/m2计算给药量,静脉滴注,1 次/d,连用7 d。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患儿血象、肝功能及心电图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两组均持续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相关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血小板≥100×109/L,外周中性粒细胞(NEUT)≥1.5×109/L,经专项检查未见白血病细胞,且其他细胞水平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上述细胞水平也有明显改善,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经治疗,症状、体征、各细胞水平无改变。总有效包括显效及有效。(2)血清学指标。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取患儿静脉血5 ml(空腹状态下),抗凝后以医用离心机(济南爱来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型号BY-300C) 离心处理10 min,离心速率3 000 r/min,半径10 cm,分离血清,并低温保存;采用多功能酶标仪(山东恒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M-96A),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3)免疫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液,置于测定管,抗凝后继续加入相应抗体10 μl,以匀速振荡使其均匀混合,将其放于室温避光处静置30 min;随后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等待化验;以流式细胞分析仪(上海土森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D FACSAria Ⅲ)测定两组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4)生活质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四个方面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四项最高分均为100 分,最低分为0 分。最终得分根据上述四项得分取平均分,分数越高,代表患儿对应功能恢复越好,生活质量处于越高水平。(5)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心脏毒性、口腔感染、骨髓抑制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对比两组sICAM-1、sVCAM-1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 个月后sICAM-1、sVCAM-1 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pg/L,)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pg/L,)

注:与同组同指标治疗前比较,*P<0.05。

?

2.3 免疫功能 治疗前,对比两组CD3+、CD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 个月后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同指标治疗前比较,*P<0.05。

?

2.4 生活质量 治疗1 个月后研究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分,)

?

2.5 药物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作为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若未及时予以治疗,患儿生活、学习均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化疗方案的持续改进,以及新药的不断研发,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9]。诱导缓解、巩固与维持治疗是现阶段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传统思路,即首先对患者进行化疗,让其症状得到彻底缓解,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多个疗程的化疗,以达到根除患者体内残余病灶的目的[10]。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属于一种常见的抗肿瘤药,该类药物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DNA 及核糖核酸(RNA)合成进行抑制,从而阻碍有丝分裂过程,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在人体内主要通过抑制DNA 聚合酶活性,抑制DNA 的生产与合成,继而影响细胞增殖,考虑二者联合用药或可提升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11~1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联合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进一步明确其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 个月后血清sICAM-1、sVCAM-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急性白血病患儿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联合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治疗可减轻疾病损害程度,降低血清sICAM-1、sVCAM-1 水平,提高疗效。分析原因为,予以患儿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后45~50 min 内,药物可在肝脏代谢后形成柔红霉素醇,该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嵌入DNA,阻碍RNA 及DNA 合成,并可选择性地对嘌呤核苷产生作用,继而控制病情;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属于一种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其大多在细胞S 期产生作用,在进入细胞后依靠主动转运机制,能够在脱氧胞苷激酶辅助下生成新的阿糖胞苷-磷酸,并能够持续加强磷酸化,抑制细胞DNA 合成,阻碍疾病细胞增殖,从而有效控制患儿病情[13]。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此外,有研究指出,血清sICAM-1、sVCAM-1 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并会对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影响;上述指标均为影响白细胞聚集和淋巴细胞功能的重要因素,不但可以被T 淋巴细胞激活,还可有效抑制T 淋巴细胞对机体主导的不良反应[14]。对照组患儿因病导致炎性因子不断刺激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从而造成sICAM-1、sVCAM-1 水平上升,继而加剧细胞毒性,加速肿瘤转移;而研究组患儿用药后减轻了疾病损害,各类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减少,因而血清sICAM-1、sVCAM-1 水平降低,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细胞亚群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免疫功能调控作用,患儿因急性白血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而导致CD3+、CD4+水平降低[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1 个月后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提示采用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联合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方案化疗,可提高CD3+、CD4+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免疫功能。这是因为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大大减轻肿瘤细胞毒性,并可抑制细胞释放免疫抑制因子,进而尽可能减少患儿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故研究组CD3+、CD4+水平升高[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GQOLI-74 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联合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治疗患儿可提升其生活质量。这是因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发挥互补作用,使患儿病情明显改善,从而能够降低急性白血病对患儿正常生活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通过引起脂膜过氧化,能够控制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呼吸,促使细胞中钙离子大量释放,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进而导致儿童有轻微的心脏毒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2 例心脏毒性,研究组出现1 例心脏毒性,经相应治疗均得以缓解。两组患儿均有出现骨髓抑制或口腔感染,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联合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儿童治疗中的整体安全性比较高。综上所述,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联合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确切,其能够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降低血清sICAM-1、sVCAM-1 水平,且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少,整体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阿糖胞苷红霉素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红霉素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治疗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多态性对非洲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阿糖胞苷耐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