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与机制分析

2023-11-14陈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9期
关键词:苯磺酸氧化应激视网膜

陈方

(河南省信阳市妇幼保健院 信阳 464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患者临床表现以黄斑水肿、出血斑点、动脉瘤等为主,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险人类生命健康[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是DR 常见类型之一,该阶段患者症状通常较轻,此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失明风险[2]。目前,临床对于NPDR 患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和口服药物等为主,其中羟苯磺酸钙是常见治疗药物之一,可有效减轻症状,提升视力,但长期使用存在一定毒副作用[3]。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NPDR 的临床治疗中,不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4]。芪明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生津、通络明目等功效,在DR 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 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3 月至2023年3 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NPDR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 例,男、女分别为25 例、18 例;年龄32~66 岁,平均(56.74±6.74)岁;患侧:左眼、右眼分别为23 例、20 例;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12 例、19 例、12 例;病程1~8 年,平均(4.33±1.64)年。研究组47 例,男、女分别为24 例、23 例;年龄34~68 岁,平均(57.26±6.92)岁;患侧:左眼、右眼分别为26 例、21 例;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15 例、21 例、11 例;病程1~7 年,平均(4.05±1.59)年。两组性别、年龄、患侧、临床分期及病程等资料相比,均衡性较好(P>0.05)。本研究已获河南省信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 年)》[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诊断标准,且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具有良好依从性者;年龄30~70 岁者;病理分期为Ⅰ~Ⅲ期者。(2)排除标准:合并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其他眼科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入组前4 周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入组前6 个月内接受过眼部手术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增殖期DR 患者;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等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并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国药准字H20000713)治疗,用法用量:口服,0.5 g/次,3 次/d,治疗12 周。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国药准字Z20090036)治疗,用法用量:开水冲服,4.5 g/ 次,3次/d,治疗12 周。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根据视力改善情况和眼底检查情况进行评估,显效:眼底检查结果显示基本恢复正常,眼底出血基本吸收,视力提升4 行及以上;有效:眼底结果结果显示眼底出血部分吸收,静脉充盈时间改善,视力提升2~3 行;无效:眼底检查结果未改善或恶化,视力未提升或下降。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2)眼底血管造影。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 周后对两组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检查渗出灶面积、出血灶面积及微血管瘤数量。(3)氧化应激。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12 周后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后收集血清样本,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对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ABTS)法对总抗氧化能力(TAOC)进行检测。(4)血液流变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 周后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两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进行检测。(5)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 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水平进行检测。(6)用药安全性。比较两组胃肠道不适、乏力、头痛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眼底血管造、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指标等)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用药安全性)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底血管造影 两组治疗前眼底造影各项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 周后渗出灶面积、出血灶面积及微血管瘤数量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眼底造影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眼底造影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2 氧化应激 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 周后SOD、TAOC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而MDA 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氧化应激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氧化应激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血液流变学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 周后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两组治疗前细胞因子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12 周后IGF-1、VEGF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而PEDG 水平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5 临床疗效 治疗总有效率相比(79.07% vs 95.74%),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6 用药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4.65%vs 8.51%),两组相当(P>0.05)。见表6。

表6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多,NPDR 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8]。现阶段,现代医学常采用羟苯磺酸钙等药物对NPDR 进行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缓解疾病进展,但难以根治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且对于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提升空间[9]。因此,如何有效治疗NPDR 是目前各大医院研究的热点。

中医古籍中并无DR 病名,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归属于“暴盲、视瞻昏渺、消渴”等范畴[10]。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在于阴虚燥热,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为本虚,瘀血阻络为标实。因此,本病的治疗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为主。针对以上病机本研究在羟苯磺酸钙的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相比(79.07%vs 95.74%),研究组更高;两组治疗12 周后渗出灶面积、出血灶面积、微血管瘤数量、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这提示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可有效改善NPDR 患者眼底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疗效确切。分析原因在于:芪明颗粒由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组成,其中黄芪可益气生津;葛根可生津止渴、退热止泻;枸杞子可滋阴补血、养肝明目;决明子可清肝明目;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蒲黄、水蛭可活血祛瘀、疏通眼络;茺蔚子可清肝明目、活血行气。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滋养肝肾、化瘀通络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扩张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糖减脂等作用[11];葛根主要成分葛根素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同时可抑制视网膜完全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及VEGF 的表达[12];枸杞子多糖可通过抑制DR 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而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病情好转[13]。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口服血管保护剂,可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高通透性,进而达到减轻视网膜渗出、出血的目的。采用中西医联合方案对NPDR进行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标本兼治,提升疗效。

临床发现,氧化应激在NPDR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4]。NPDR 患者受到长期高血糖环境的影响,活性氧明显增多,并刺激细胞产生异常代谢,诱发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基础。SOD、MDA、TAOC 是临床常用的氧化应激检测指标,通过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可有效反映病情和预后情况。NPDR 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持续高血糖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微血管瘤形成及毛细血管闭塞,IGF-1、VEGF、PEDG 在视网膜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5]。当视网膜缺血会刺激IGF-1、VEGF 分泌,促进NPDR 病情发展,而PEDG 可抑制视网膜血管生成,进而减缓NPDR 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12 周后MDA、IGF-1、VEGF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而SOD、TAOC、PEDG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这表明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 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调节IGF-1、VEGF、PEDG 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另外,本研究比较了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4.65%vs 8.51%),两组相当(P>0.05)。这说明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 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 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眼底状态及血液流变学,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调节IGF-1、VEGF、PEDG 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苯磺酸氧化应激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