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2023-11-12杨树成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校应将科学家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利用科学家精神教育学生,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和融合科学家精神,发挥科学家精神的社会属性,赋予思政教育最新内涵,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构建高效思政教育课堂,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通过此种方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注入鲜活动力,完善思政教学,保障科学家精神的实效性能够稳定发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文章针对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进行分析,立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通过对科学家精神内涵、科学家融合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时代价值进行分析,围绕学生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149-04

科学家精神是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是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是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是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赋予时代价值,从而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体现人才培养观念。为此在新时代中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科学家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学家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研工作也是以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工作。在时代的长河中,科学家都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科学视角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对国家的发展始终重要,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为国为民的优秀品质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利用创造性的思辨能力以及敢于质疑、不断实验的精神,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也更加需要科技的力量为人们创建美好生活,所以创新精神必不可少。求实精神主要是指尊重实理,坚持务实的职业道德规范。在科学家精神中,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对待工作,尊重科学理论,将诚信务实作为工作准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奉献精神则是需要将科学作为事业,利用美好道德品质开展工作。我国科学家对国家与人民作出的贡献就印证了这一精神,所以在科学家精神中奉献精神是主要内容。而协同精神则是在科学时代引导国家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协同精神不仅需要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努力,还对重大事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协同的力量下,才能实现集体的发展,因此,协同精神在科学家精神中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科学家精神中的育人精神则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切实保障,不仅包含突破的勇气,还需要具备照亮他人的牺牲精神,在牺牲自我的勇气支撑下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坚定力量。以上几种精神是科学家精神中必要的精神支撑,这些精神体现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科学活动中的价值理想以及勇于为国奉献的美好品质。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切实丰富了教学资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思想、发挥课程教育功能以及提升高校整体教育效果的重要工作,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关键。在育人教学中,科学家精神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精神,但是不同精神中却蕴含着相同特性,都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把科学家精神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丰富教育内容[1]。首先,科学家精神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补充教学资源。通过将科学家精神中的正确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引入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中深入探究理想与信念,为自身的思想升华积蓄了充足动力。其次,科学家精神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还对其中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完善。对方法资源的完善主要体现在科学家精神中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结合,将榜样与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形成榜样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将育人事迹融入课程教学中,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感染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环境资源。从横向上来看,由于科学家精神中涵盖了各方各面的教育内容,所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可以利用无声的方式展现出其自身具备的育人功能;从纵向上来看,科学家精神贯穿了我国的整个发展历程,通过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為教育环境的优化提供了充足条件。

(二)赋予了教学时代特色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尤其是对一些科技人才的培养,只有在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与作用下,才能真正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时代特色。首先,科学家精神对教学工作的内容改善发挥着引领作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内容通常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政治认同以及价值观教育等。而在新时代,通过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改善,不仅增添了学术道德以及学术规范等内容,还包含了创新精神教育,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动力。其次,由于社会风向的变化,在学术界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环境也逐渐呈现出功利性的整体局面,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添学术道德以及学术规范相关的内容十分必要。最后,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布置了全新的教学任务。科学家精神的发扬会受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所以发展科学技术不仅是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还是联通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现阶段,我国在关键性的科学技术发展中还面临着困境,急需科技型人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会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造成直接影响,高校应切实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出科学家精神的激励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三)体现了教育价值导向

价值观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心内容。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爱国精神就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我国科学家精神的正确价值观念[2]。所以,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切实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首先,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国家的根本利益融合在一起,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因此科学家精神可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科学家精神中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担当。育人的中心内容是对学生意志与素养的锻炼,因此,在科学家精神的内容影响下为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可以筑牢学生精神的根本,也能激励高校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为创造美好社会做出努力。最后,科学家精神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育人任务,在如今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培养担负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出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发挥价值的有用人才,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科学家精神实效性路径

在新时代中,不仅要运用科学家精神,还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因此将教育引导作为培养高校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依据,在融入科学家精神的基础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十分必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准确把握科学家精神,促使高校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科学家精神中的道德元素,则需要高校开辟不同的路径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发挥科学家精神的实效性。

(一)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融入科学家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想,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并且在不同地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现阶段,高校对科学家精神的融入有效性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入挖掘中,并通过不断研究逐步实现了科学家精神与课题研究之间的有效联系,通过采用课题立项的方式激发专家学者以及高校教师对科学家精神的研究热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也增加了对科学家精神的研究,更好地实现了科学家精神在高校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融入,并且也切实发挥出了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在思政课中融入科学家精神

将科学家精神中的各项精神融入高校的思政课中,可以有效地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融入科学家精神,注重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真理追求,体现出科学家精神的实质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也应引入真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真理的客观性与绝对性”时,教师可以将“新人口论”引入教学中,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指出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在他的身上就可以看到“真理的客观性与绝对性”,体现着科学家精神[3]。正是像马寅初这样的学者对真理的研究付出自己的努力,并针对真理进行了认真钻研,才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在思政課中为学生渗透科学家精神,并利用实例为学生展现科学家精神,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以及生活中践行科学家精神,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发挥。

(三)在校园建设中融入科学家精神

校园文化中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核心精神,由于这种文化属于一种群体文化,所以其标志着高校全体师生对美好精神的追求。因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承担起对发扬科学家精神的重担,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家文化来完善校园建设。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中,引导高校所有师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选择。首先,在高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校园的软硬件设施上体现科学家精神,完善校园软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科学家精神对校园环境的建设。在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在图书馆中,学校可以增添一些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书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还可以更好地丰富校园图书的种类。而在软件设置的建设中,学校可以制作一些为我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人展板,促使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从而在精神上给予学生正向引导。除此之外,不同学院也可以根据科学家精神设置一些文化长廊或者是文化景观,进而在不同方面实现科学家精神的实物化,令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加强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学习。

(四)在校园网络中融入科学家精神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更加依赖信息产品。现如今的网络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工具,所以这也为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提供了便利。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将网络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使科学家精神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传播。基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合理融入科学家精神。首先,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建立统一平台,并在平台中设置科学家精神的宣传专题。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之间也可以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中增设精品专栏为学生传播科学家精神,为学生讲述每一位科技人的伟大事迹。如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故事、我国科学家的人生事迹等[4]。除此之外,也可以开设以“最美科技人”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论坛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道德品质,强化学生对社会良好发展的责任感,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论坛专题的讨论中更好地学习科学家精神,实现科学家精神在校园网络中的有效传播。其次,学校还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特性,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宣传科学家精神,由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会应用到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公共平台,因此学校应用软件优势,以短视频或者文案的方式宣传科学家文化,促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收获对科学家精神的感悟,体会科学家的无私精神并在实际的生活中真正落实科学家精神,让学生主动担负起创建美好社会的重任,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实效性[5]。

四、结语

综上,科学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全新任务,还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基本前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合理融入科学家思想,明确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在科学研究活动、思政课、校园建设以及校园网络中融入科学家思想,实现在高校不同方面对科学家思想的发扬。与此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潜移默化中融入科学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科学家精神,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以及生活中践行科学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功能,为社会长久有序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参考文献:

[1] 朱笑爽.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4):88-92.

[2] 潘建红,赵萍.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J]. 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09-112.

[3] 李益波. “科学家精神”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20(12):88-90.

[4] 黄怡然. 把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6):137-140.

[5] 杨柳,雷磊.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3):43-47.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义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21DSZ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树成(1982—),男,硕士,大连工业大学校团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