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11-12朱洲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人工智能高职

摘  要: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社会变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传媒领域作为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传媒类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培养任务愈加重要,既需要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传媒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人工智能对传媒领域的影响,培养其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法律伦理意识,使其成为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传媒新人。基于此,文章以人工智能为背景,探讨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和建设思路,以期为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27-04

在人工智能迅速崛起的时代,传媒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代,高职传媒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是塑造新时代传媒人才的内在品质与价值观。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技术的迅速革新,使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任务。传媒人的责任已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应当承担起引领思想潮流、传播正能量的使命。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推动力量,为传媒人提供了更多创意与创新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伦理、隐私、失业等众多挑战。因此,传媒人才培养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价值

(一)培养传媒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1]的价值日益凸显,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传媒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在信息传播日益全球化、多样化的背景下,传媒人的行为和选择对整个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引导学生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负责任和有意义的信息。

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传媒人应成为社会的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传媒类专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信息传播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通过深刻理解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学生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积极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强化传媒从业者的伦理道德意识。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便利,但也催生了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伦理甚至法律问题。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应当通过教材选择、案例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审视伦理道德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可以探讨信息真实性、隐私保护、平衡报道等伦理问题,让学生明白伦理道德是信息传播的基石,是塑造专业人士良好形象的重要保障。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其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境时能够坚守原则,保持道德的坚定立场。

(二)强化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融合

当今社会,传媒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为这个领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的传媒人才已成为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价值之一。

首先,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传媒行业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是需要不断创新、突破传统。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师可以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意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此外,探讨传媒行业的创新案例和趋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创新,为传媒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其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加强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在人工智能的支撑下,传媒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人文素养课程、文化传承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人文历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应当强调将创新精神与人文价值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注重社会责任、尊重多元文化传统,使其在创新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创造更具有社会意义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三)促进多元文化理解与国际交流

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的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了解其价值观、习惯和传统。通过文化比较与对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拥有开放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此外,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和交流的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加强国际交流能力的培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传播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传媒人才需要具备在跨国界环境中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国际课程、开设国际交流平台等方式,提供学生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此外,还应强调外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进行交流。通过国际化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传媒市场的竞争,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一)课程内容融入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伦理和法律问题逐渐成为传媒领域不可忽视的话题。因此,教师在课程中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伦理和法律问题[3],使学生全面地理解人工智能对传媒领域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和法律意识。

首先,可以借助模拟情境训练,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传媒环境中,使其真正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设计一个模拟的新闻编辑室,在其中模拟人工智能生成新闻内容的场景。学生可以扮演编辑、记者、读者等角色,面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稿件,思考其中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如信息真实性、隐私保护等。通过模拟讨论,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伦理冲突,并从中学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正确的伦理抉择。

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入人工智能伦理和法律问题。传媒领域本身就具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借助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将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制作多媒体案例展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如何引发社会热议、影响公共情感,从而引发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潜在影响。

最后,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深入研讨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立场进行深入探讨,例如探讨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中引发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问题,或者讨论智能算法在社交媒体上带来的信息过滤与信息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分配不同的角色和立场,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这样的讨论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协作中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二)基于案例讨论人工智能与传媒的互动关系

精心挑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与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人工智能与传媒的互动关系的深刻理解。

首先,引入智能推荐算法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案例[4]。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智能推荐算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和行为,为其个性化推荐新闻内容。通过这一案例,学生可以讨论人工智能在传媒中的角色,探究其如何通过个性化推荐满足受众需求,但同时也引发信息过滤和信息多样性的争议。学生可以就新闻推荐的准确性、信息偏向性以及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讨论如何在确保个性化服务的同时维护信息的公正性和多样性。

其次,引入人工智能在广告行业的应用案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广告领域也迎来了革新。智能广告投放和定向广告成为主流,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实现精准定向,提高广告投放效果,然而,这也引发了隐私保护和信息泄露等伦理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可以探究人工智能在广告传媒中的创新和优势,同时思考如何平衡广告个性化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对于伦理和商业利益之间的权衡能力。

最后,还可以选取人工智能在创意产生中的应用案例。人工智能在创意生成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创造出新颖的创意作品。然而,这也引发了传媒从业者角色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案例讨论,思考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替代传媒创意工作,以及人工智能创意与人类创意之间的差异和互补性。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与传媒创意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对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敏锐性。

(三)教学中引导学生审视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刻审视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该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所带来的变革与挑战的敏感性、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5]。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审视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能够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变革。此外,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还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产业现实,深刻认识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现象,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人工智能对传媒领域的全面影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和深入开展问卷调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使其更好地探究人工智能的社會影响,并从中汲取实质性的见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如人工智能与就业机会、个人隐私保护、新闻真实性等,然后运用专业的调研方法设计问卷、进行访谈,以收集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随后,通过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社会舆论的动态,深刻领悟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所引发的社会讨论以及可能的影响。

参与社会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研究过程的方方面面。从制定调研计划、设计问题、采集数据,到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每个环节都将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而且,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使其不仅能够看到技术的积极价值,还能够洞察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四)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人工智能传媒项目

首先,可以通过开展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人工智能传媒项目的策划、制作和推广过程。通过分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传媒主题,如新闻报道、广告创意等,然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的生成、分析和优化,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人工智能在创作和制作中的应用,还能够深入了解技术的潜能和限制。同时,在实践中,学生还需要充分考虑伦理和法律问题,如隐私保护和信息真实性等,从而培养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敏感性和责任感。通过这样的项目实践,学生可以更加贴近实际问题,从中学会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传媒领域的挑战。例如,学生可以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大量的社交媒体数据、挖掘热点话题或舆论趋势,为新闻报道提供数据支持。或者,学生可以思考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广告创意中描绘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内容,以更好地吸引受众。

其次,在引导学生参与人工智能传媒项目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与相关行业合作伙伴,如科技公司、传媒机构等联合开展项目,学生可以与技术人员、传媒专业人士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跨领域的交流与理解。例如,学生可以与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能够生成创意内容的人工智能工具。工程师可以负责技术的开发和实现,而学生则可以提供传媒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创意需求。在工具开发完成后,学生还可以与设计师和编辑等传媒专业人士合作,对生成的内容进行优化,使其适应传媒领域的要求,最终形成可发布的作品,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跨领域合作能力,还能够激发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工作环境。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项目,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合作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6]。

最后,实践环节还可以通过参与竞赛和比赛来实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与人工智能传媒相关的竞赛,如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多媒体制作比赛等,这些竞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创新、竞争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展现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竞赛中,学生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意和内容的创作。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点,克服技术和创作难题,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传媒领域中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种全面、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将为传媒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创造出更具价值和影响力的传媒作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娅坤. 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 采写编,2022(01):138-140.

[2] 陈昊.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传媒类专业的价值与路径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7):234-236.

[3] 刘彤. 传媒类“专业思政”建设的三个突破口[J]. 传媒,2020(24):85-87.

[4] 罗琦,何卫. 传媒类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7):90-92.

[5] 杨玮. 全媒体时代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 记者摇篮,2020(06):44-45.

[6] 唐卓.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07):176-178.

(荐稿人:刘泽民,中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22CZY016)。

作者简介:朱洲(1990 —),女,硕士,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网络新媒体。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建设人工智能高职
高职院校广告创意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浅析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建设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