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语言魅力提升策略探究

2023-11-12李玉华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18期
关键词:红杏笑靥抒情

语言有张力自然会充满感染力,产生不尽的艺术魅力。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可谓“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仅此一字,便活现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点染出春光的朝气和美好。我们期待学生的笔尖也能流淌出富有诗意和美感的文字。

多用描写少用概述

大略地叙述,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描写”却可以通过细致描摹,生动形象地描写对象的色彩、形状、位置、状态,等等,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增加作品的文学性。

如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极微细极柔软”等描述性的语言,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秋日清晨那一地悄无声息落下又在默默平淡中消逝的落蕊。我们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想象到自己的脚随着作者的描述一道踩上去的感觉。如此文章中弥漫的丝丝缕缕的“清、静、悲凉”,不知何时就溜进心间,萦绕在心头。

修炼动词和形容词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如果把一个句子比作一个人的脸庞,那么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无疑是最能传神的心灵之窗——眼睛。

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两个动词“泻”和“浮”用得极其生动。一个“泻”字,将月光如流水般,从上而下流淌的动感表达出来;而“浮”字,则将雾气由下而上、缓慢散开的形态传神地描绘出来。真是令人化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非常形象。

再如:春天在小花园里露出了一个妩媚的笑靥。小园里的繁花是一个春天的笑靥,已经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了,再加之“妩媚”这一形容词的魅力感染,更是让人心向往之,似乎感到春的气息、春的味道、春的韵致……在满胀、在溢流,真是新奇、妙极!

善用排比等修辞手法

修辞之于文章便如水源之于生命——极其重要,必不可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诸多修辞格中易学易用,最能快速提升语言“品位”的便是排比了。排比句读起来琅琅上口,气势磅礴,能起到写人写景细致入微,抒情说理充分透彻的作用。

示例:青年时代一路豪情,满腔热血,仗剑闯天涯,的确值得称叹。然而,有谁能在多次受挫、处处碰壁后依然矢志不渝?有谁能在饥寒交迫、困苦潦倒甚至朝不保夕之时依然执着地宣扬理想?有谁能凭借超人的毅力,一力承担种种失意、悲伤甚至苦痛绝望十几年而终生无悔?整个段落以反问句结构排比,三个“有谁”引领而下、酣畅淋漓、气势大增,极具感染力、说服力。

注重抒情和议论

抒情、议论的语句往往具有情意绵绵、意蕴深刻的特点,容易使文章呈现出个性化、诗意化、哲理化的特征。若想增强文章的情感张力和思想内蕴,抒情与议论是必不可少的两种表达方式。

如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而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

前三个问句情感真挚,最后一个感叹句悲怆动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心疼中夹杂着不能自已的内疚与自责。作者的情感细细渲染,满纸弥漫,怀念之深、感伤之切溢于言表。

猜你喜欢

红杏笑靥抒情
偶见飞雪闲吟
天问一号
春 日
丰园红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会抒情的灰绿
“六一”儿童节有忆
简论抒情体
忆春
忆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