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2023-11-11周宇

传媒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时代

文/周宇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以立德树人为重要抓手,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思政人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问题。新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实时性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和深刻性,但也面临着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乏力、协同育人力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网络思政缺乏创新性等现实问题。如何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一项迫切且重要的现实课题。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一书由尹婷婷、张静、杨素祯所著,是研究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重要作品,其深刻把握新媒体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内涵和发展路径。书中首先对新媒体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主要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使读者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内涵。其次,展开研究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内容,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向读者传递了新媒体为何以及如何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整体来看,书中遵循时代呼唤——理论奠基——目标航向——内容优化——路径探索——载体创新——机制建设——队伍保障的论述主线,对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进行全面论述,呈现了诸多研究亮点。

新媒体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意义。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借助新媒体教学载体创新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本书在第一章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也彰显了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路径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活力。各种教育APP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运而生不仅拓宽了信息传播范围,还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素材,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效度。互联网平台信息更新与传递的时效性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前沿,贴近生活实践,紧扣热点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疑惑,聚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书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作者:尹婷婷 张静 杨素祯出版社: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3月定价:98.00元

二是有利于顺应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提出的发展要求。书中指出,传统思政教育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条件,大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信息的接受与传递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储备和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启发学生思考等方面关注度不够。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大学生不仅是互联网的受众群体也是“原住民”,高校大学生不仅需要在线下接受信息和教育,更需要线上空间的主动权,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和线上育人活动更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是有利于满足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结果导向,通过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专业技能。高校思政教育应该顺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和工具方法,例如“微课堂”和“学习通”等,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增强思政教育的应用能力和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明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为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提供坚实基础,本书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详细分析,将其主要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书中指出在传统思政教学中,高校思政课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且以课堂作为教学主要场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大纲的安排。学生主要听教师讲授,参与的机会较少,主体性较差。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呈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学生不再局限于从思政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检索相关信息,包括思政理论、案例和知识等,有效拓宽了思政学习的知识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教师从“主导”转为“引导”,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是多元化的思政学习渠道。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使信息接收者更加真切地实现可观、可感,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信息功能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高校思政教学拘泥于课堂学习的单一渠道,网站、微视频、客户端等渠道可实时推送与时俱进、更具立体感的思政教育资讯,同时新媒体的交互属性使相关网络平台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舆论阵地。通过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及时性和交互性优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思政信息检索、加工和吸收,不断提升思政学习实效性。

三是多样化的思政学习主题。书中指出新媒体不仅对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产生了影响,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转变,更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主题参考。思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安排模块化,凸显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力。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主题的多样化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红色主题的文艺演出、云参观红色博物馆、观看戍边战士的微视频记录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记录各族人民和谐交融的动人瞬间以开展民族团结的主题教育;通过“学习强国”APP时时关注党的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开展以时事政治为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凸显思政育人的时代特色。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明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困境,有利于为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路径提供有效切入点。本书在对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索之前,首先,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乏力。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高校的关注,但有些高校缺乏对网络平台建设的关注度,网络教育宣传力度薄弱。例如在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功能的开发上停留于简单的信息推送和传递功能,忽视了对新媒体技术交互性功能的开发,难以引起教师及学生群体的更多青睐。其次,缺少对新媒体思政教学的足够重视,从而缺少资金和人力的充分支持,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最后,对新媒体思政教学的网络宣传力度不足,很多宣传活动存在“走过场”的成分,大大降低了宣传实效。

二是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力度不足。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应该是更具灵活性、交互性和协同性的教育过程,然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相关教育主体都围绕各自工作岗位开展思政工作,忽视了与其他岗位人员的沟通和交流,造成高校思政育人的协同性较差。部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行政人员在思政热点问题和学生思政学习的问题上缺少充分的线上沟通,不利于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大思政”格局。

三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新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然而有些高校依然注重说教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大多选择主题班会式的思政教学活动,缺乏对思政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缺乏活力,难以满足学生对思政学习的需求,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降低思政学习的兴趣。

四是高校网络思政缺乏创新性。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性。然而,有些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时仅仅停留于简单的网络文章推送或简易网络微视频的制作,在网络思政的创新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网络思政宣传中忽视了对网络文化的建设,缺少对网络教育核心文化体系的塑造,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广泛关注。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本书通过多个章节深入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相关途径,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启迪。一是加强高校思政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政育人功能。书中指出高校应增强对网络平台思政育人的重视程度,为网络平台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注重对网络平台交互功能的开发,增强网页设计的美观性,实现思政教育信息传输的双向性。同时,加大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遵循落实落细的原则,拓宽网络思政平台的受众群体。

二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网络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介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的共建共享,增强高校思政育人队伍的协同性,聚焦思政热点问题,促进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沟通交流,鼓励思政教育主体围绕互联网热点问题展开思政工作研讨,开展科研攻关和项目申报。通过提升思政教育的品牌化和专业化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从而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进程。

三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助力思政教育模式优化。书中指出高校应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造高校思政教育重点课程项目,开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思政课程,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设置学生展示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促使学生在微视频制作和思政故事讲述中增强对思政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网络思政育人环境,提升高校思政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是以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络育人实效性。网络思政内容涵盖较为广泛,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思政的重要内容,撰写符合大学生需求的优质网络文学作品,建设正确价值观导向的网络文化资源库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同时也应该多措并举注重培养优秀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达人。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本书以翔实的论述内容和清晰的论述结构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极具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