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在70例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10朱清
朱清
【关键词】鼻内窥镜;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鼻腔粘连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19-0120-02
开放性鼻外伤多是由于跌倒、碰撞、金属刀片、爆炸等事故的外力直接作用于患者鼻部造成[1]。若患者处于急症期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诱发鼻腔粘连等不良症状,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临床强调在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亮度相当于无影灯的20倍,3.5 mm小孔可将病变组织放大500倍,全方位呈现患者的病变部位,有利于医师进行更精细化的操作,具有手术效果佳、创伤小等优势。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在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南朗医院耳鼻喉科2016年12月-2022年5月收诊70例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36岁;开放性鼻外伤出现原因:重物坠落所伤10例,刀刺所伤6例,摔倒22例,车祸事故所伤32例。
1.2 治疗方法 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全程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使用鼻内窥镜[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20007号,型号:BD-1型],同时配合使用SDHD668P内窥镜摄像系统。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的情况下,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对鼻部给予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并予以1%丁卡因浸润棉片对鼻部鼻腔粘膜表面实施麻醉处理,创面处理时需全面止血,以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用0.5%碘伏严格消毒伤口。充分暴露伤口,判断伤情,观察是否存在组织缺损及有无创缘内明显的活动性出血。若患者存在鼻骨外露,缝合皮肤时可直接使用3/0絲线,以促进鼻骨的对位复合。若患者合并鼻骨骨折、鼻中隔偏曲,且无鼻中隔穿孔,则在治疗时首需要先确定鼻中隔偏曲位置,在鼻骨下方抬起骨折的鼻骨,待产生一定张力后,使用复位钳紧紧夹住鼻骨,并保持向上牵拉状态,确保处于鼻中隔居中位置,确认无误后使用膨胀海绵填塞于鼻腔两侧。若患者未合并鼻中隔偏曲、鼻骨骨折,可通过鼻内窥镜观察鼻部塌陷部位是否存在明显充血。明确鼻腔粘膜的破裂位置后,托正复位处理时需要使用专用的血管钳,观察鼻外观是否处于恢复状态,若患者鼻外观恢复,则可将膨胀海绵置于鼻骨骨折位置下方。若患者出现鼻腔粘膜撕裂症状,需确定具体范围,针对小范围的鼻腔粘膜撕裂,应给予粘膜复位处理,可将膨胀海绵直接敷贴于患者创面部位;针对大范围的粘膜撕裂,必须注意修复处理措施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需依托鼻内窥镜的引导性作用,使用肠线对撕裂部位实施有效缝合处理。若患者合并多种症状,如鼻中隔穿孔、鼻骨骨折、鼻骨外露、粘膜撕裂,则需注意在粘膜撕裂的复位处理中,可依托鼻内窥镜的引导作用,采取措施取出游离状态的碎骨,确保鼻中隔处于正中位置,并使用肠线对撕裂部位实施有效的缝合处理,若缝合处理效果不佳或失败,则需在复位粘膜后敷贴明胶海绵。此外,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5 d预防伤口感染;修复后1~2 d,可将所填塞的膨胀海绵取出,至10 d时,由专业医师使用鼻内窥镜对患者进行复查。
1.3 疗效评价 修复后随访1年,对疗效进行评估,显效:患者的外鼻创面得到良好的恢复,并未出现塌陷、变形等现象,通过鼻内窥镜检查发现,鼻中隔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有效:患者的外鼻创面得到了基本恢复,但存在轻微塌陷、变形,且鼻中隔仍然向一侧偏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效:外鼻创面无实质性的改善,且出现严重的鼻中隔偏曲,甚至出现鼻腔粘连、感染等并发症。
2 结果
70例患者均为第1次接受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后10 d外鼻创面均恢复良好,其中3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感染、外鼻畸形等并发症。出现鼻腔粘连的该患者是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水肿未及时得到有效改善,而在受伤后1~2周才进行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导致鼻外伤处理难度较大,术后诱发了鼻腔粘连。
3 讨论
开放性鼻外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形成原因较多,摔倒、车祸事故均是开放性鼻外伤的主要形成原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3]。因此,针对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患者必须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当前可采取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方式,有助于修复患者的鼻部形态及功能[4]。在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提前进行全面性的诊断。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术前临床医师需详细检查患者多项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呼吸处于通畅状态,以便顺利进行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5]。鼻腔生理功能和鼻腔的三维解剖结构有紧密联系,可直接影响到鼻腔生理功能,若出现了开放性鼻外伤,则原本的鼻腔三维解剖结构会被破坏,鼻腔功能受损,主要包括通气功能、加温功能、嗅觉功能等。因此采取何种科学方法或措施维持患者的鼻腔三维结构、促进鼻功能的恢复是临床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关注的重点[6]。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发现[7],鼻腔结构较为复杂,且具有空间小这一特性,以往传统式的处理方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因此不仅需要研究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的治疗方式,还需要积极探究操作方面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本研究结果显示,70例患者治疗后10 d外鼻创面均恢复良好,仅3例出现了相关并发症。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①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的手术视野清晰,医师可借助内窥镜的“放大”功能,从而有效掌握患者的病情,便于实施更准确、更精细化操作;②在直视状态下,临床医师能够有效纠正鼻中隔偏曲状态,可最大程度减小对鼻腔功能的不利影响[8];同时,修复处理中能够达到彻底止血的良好效果,有效保护鼻腔组织,对于降低感染风险具有积极意义;③术中所用肠线属于可吸收线,术后无需拆线,可避免对鼻腔粘膜造成二次伤害[9]。此外,还需特别注意,在鼻腔两侧所填充的物质需保留一定时间,不能过早取出,否则会导致鼻骨骨质缺少支撑力量,提高术后出现塌陷的风险,通常在术后2 d时取出。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在开放性鼻外伤急症期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要充分明确鼻内窥镜下修复治疗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切实发挥好鼻内窥镜下修复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梅,张欣.探讨创伤合并鼻外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文摘,2020,35(6):571-572.
[2] 何伟锋,谢瑞丰.地氯雷他定在慢性鼻窦炎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1):32-33.
[3] 黄晨辉,谢华.鼻内窥镜+糠酸莫米松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0):3111-3114.
[4] 巫荣辉,汪志坚.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探讨[J].上海医药,2020,41(8):25-26,50.
[5] 于敏,李玉杰,李明彦,等.CT三维重建在鼻外伤畸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9):14-16.
[6] 孙小芹.经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5):153-154.
[7] 张庆超.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22,41(9):1-4,18.
[8] 王昊.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4):87-89.
[9] 张子江.七氟醚联合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21,27(34):166-168.
编辑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