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引企入校共育专业人才合作模式探究

2023-11-10罗柳健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学校

【摘要】本文基于产教融合,以柳州市交通学校“引企入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为例,论述该校通过“校企三联,三位一体,双向交融”共同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共赢。

【关键词】中职学校 产教融合 引企入校 人才共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6-0056-0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引企入校”是一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将企业引入校园,让企业在校园内设立工作室或生产运营中心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企业的运营模式、工作环境等。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提升学生竞争力、提升就业率、促进产学研结合、节约教育成本、扩大企业影响等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有关深化产教融合的文件精神,柳州市交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本地企业大力探索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方式,提出了“校企三联,三位一体,双向交融”共育专业人才合作模式。其中,“校企三联”指校企“联培、联营、联课”;“三位一体”指“教、学、做”一体;“双向交融”指学校与企业交融、教师与师傅交融、学生与员工交融。笔者认为,通过“校企三联,三位一体,双向交融”共育专业人才合作模式,可以破解企业用工难、学生高质量就业难、学校招生难等问题,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家庭五方共赢。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我校实施该合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针对当前企业用工困难、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一定错位、学校缺乏实训平台等问题,我校认为,通过引企入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职场,提高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年,我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宁百信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企业投资300万元,学校提供600平方米的实训场所,校企共建功能齐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汽通用五菱用户联络中心,以满足企业经营、学校实践教学和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就业等需求。同时,搭建“校企三联,三位一体,双向交融”的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引入设备、引入产品、引入管理、引入文化、引入标准,强化企业在学生(学员)招生、培养、评价、实习与就业等环节的全程参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本地汽车产业培养培训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

笔者认为,引企入校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选择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且企业的经营能力要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强;其次,企业必须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不能只顾经营不顾教学。

二、实施校企“联培、联营、联课”,开创合作新模式

校企联培,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聯合培养师资,联合培养优秀客服人员。校企联营,即学校和企业联合经营普通话训练中心、客户服务实训中心、客服学院,共同打造校企联合体,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校企联课,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培训课程,根据学生、教师、员工特点,共同开发定制培训课程。

我校采取校企“联培、联营、联课”模式,践行校企合作“七个共同”,充分发挥了校企优势互补作用,通过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实现学生、教师、员工的共同成长。校企“联培、联营、联课”模式结构图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路径如下:校企在校内共建上汽通用五菱用户联络中心,成立校企“联培、联营、联课”工作组,制订各工作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及责任人,每月召开校企联合工作组例会,推动落实校企“联培、联营、联课”各项工作,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各项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经过三年实践,校企“联培、联营、联课”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效。一是校企联培: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学生180多人次,培训师资15人次,培训客服员工200多人次。二是校企联营:每年安排4名专业教师和录用部分通过考核的学生参与上汽通用五菱用户联络中心的运营,专业教师、学生以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更新与优化,开阔了学校师生的视野,提升了学校师生的专业技能。三是校企联课:校企通过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分析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岗位需要,联合开发了“客户关系处理”“电话沟通艺术”等6门培训课程。

通过校企“联培、联营、联课”实践,我校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了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提高了教学的适应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注意的是,在开展校企“联培、联营、联课”过程中,各方必须牢牢把握校企合作“七个共同”的原则,以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形成校企联合体。

三、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位一体,即“教、学、做”一体。“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主张,它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我校充分发挥上汽通用五菱用户联络中心作用,一是校企双方团队通过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共同研究教学方法,确定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二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每次教学内容围绕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大小确定教学时长,原则上一个教学周需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三是实行学生在企业的轮班上岗制度,按教室与车间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学徒对接的构建思路,将教室搬到企业车间,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相融合,实行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教师机制,学生分组后,以企业学徒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四是引入校企双评价机制,促进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教学内容与生产经营任务相统一、学生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统一,“边教学,边生产”,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通过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我校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企业经营环节,按企业管理体系接受管理和评价,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和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学生参加全区职业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师参加全区教师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2020年至今,合作企业录用毕业生38人,其中2人晋升管理层;毕业生就业工资高于同行业20%,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需注意的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统筹做好教学安排;二是做好学生岗前安全知识及职业道德培训;三是将教師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实施“双向交融”合作机制,打破校企身份界限

双向交融,即学校与企业交融、教师与师傅交融、学生与员工交融。一是学校与企业交融。即学校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通过前期调研洽谈,找到校企双方的需求点,通过明确双方权、责、利,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校企双向交融。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校企文化互融为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提供必要的育人环境。二是教师与师傅交融。即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为学校兼职老师,企业聘请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技术培训师。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完成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使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更加紧密。项目实施以来,共有3名专业教师被聘为企业业务培训师,4名企业专家被聘为学校兼职教师。三是学生与员工交融。即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和学习,相当于提前进入职场,提前接触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校每学期安排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按企业上班制度执行,并对上岗的学生发放劳动报酬。

需注意的是,实施双向交融合作机制,学校要想得到企业的充分配合,需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充分了解学校、企业、学生的需求,项目的实施惠及各方利益;二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教师各方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使合作项目具有可持续性;三要引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员工、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师、员工一定的激励政策,对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学生发放一定的劳动报酬。

五、引企入校共育专业人才合作模式实践成效

(一)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落实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我校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学习地点主要在企业生产经营车间,学习课程主要为企业实际需求的课程,学习评价采用校、企、生等多元评价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专业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突出,职业素养更加优秀,成长为企业迫切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促进了专业建设发展

我校与企业在技术共享、人才互通、人才共育等方面深层次合作,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专业建设向“专业对接产业、教室对接车间、教师对接师傅、学生对接员工”方面发展,真正实现了“边教学,边生产”。

(三)改善了专业实训条件

企业大量专业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引入,较好地改善了我校的实习条件,为我校节省了大量的硬件投入经费,全面改变了我校专业实训设备相对滞后、功能单一的局面。

(四)提升了教师的双师能力

一是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较好地完成了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提高了动手能力,使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更加紧密;二是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员工互通互培,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极大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五)提升了校企品牌效应

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先后获得产教融合卓越合作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相关企业获得行业口碑奖、杰出管理奖、卓越团队奖、最佳校企合作单位等荣誉,扩大了合作双方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引企入校,在校内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校通过引企入校,搭建“校企三联,三位一体,双向交融”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实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达成了校企共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机制,完善育人体系,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从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嵩.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6).

[2]赵梦丹,殷遇骞,汪云.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2(13).

[3]曾丽莉,张鸿雁.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困境突破路径[J].商场现代化,2021(18).

[4]蔡宏芳,高军.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J].甘肃科技,2022(38).

[5]赵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智库时代,2020(12).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重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A06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柳健(1981— ),广西柳州人,本科,工学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中职学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